close

本堂主席 關登台

聖示:恭接玉旨,命本堂福神十里外接駕,命本堂副主席觀音菩薩五里外接駕,其餘神人排班候駕。

欽差大臣王天君 降

聖示:吾為頒宣玉旨特降爾堂,玉旨頒宣,神人俯伏。

欽 奉

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昭曰:

朕居凌霄,掌管三千世界,統轄萬靈,無時不以蒼生為念!茲爾豐原懿敕賢義堂關卿神威顯赫,憫懷世庶淪落業劫,靈性日遭侵蝕,難脫輪迴,呈奏寶書開著,啟迪世人,知修善道,以斷業愆纏擾。

朕心大悅,賜准所奏,寶書著作三部,書顏曰「修道淺繹」,命鸞聖岳武穆王、驪山老母為合著仙師,命由興筆劉生為著作正鸞;其二部寶書顏曰「修之障」,命由七真邱長春仙翁為主著仙師,命由化筆劉生為著作正鸞;其三部寶書顏曰「業報印證遊記」,命由華陀仙翁與爾堂濟公禪師為合著仙師,命由化筆劉生為著作正鸞,並擇癸未年正月二十五日起每逢二、五鸞期開著寶書,為期一年半。

普化尤艱辛,聖脈推行諸障成絆,神人各應用命以護持,書著完功論功昇賞。

欽哉勿忽,叩首謝恩!

天運癸未年正月十八日

回本頁頁首

普賢菩薩 降

詩曰:硝煙絢火震連天。惱擾待緣趣向前。此世深知行在急。積成福慧蔭連年。

今特為《修道淺繹》一書作序文

夫,機緣萌生,修者繫因以待,以養天地正氣,達四海圓融,此為修之門!然緣之何來?乃先覺者以身體力行以為典範,並以聲聞闡示垂教;此外則以文字教化澤及四方。文可載道永續,使後世亦皆能享有與現世同科之教化,故聖典之作,其功大也!

世人之需,除物質生活外,精神滋養亦如同物質生活般重要,尚且精神猶在物質之先,故啟動精神靈修是今重點。若生活諸般不順,乃由精神層面欠缺和諧所致,因此使心能轉境,而不以物塞縈心,則精神境界之心靈修為至為重要。

然而世人未及聞道,靈性何其能修?奈何今世人縱使聞道,卻不身體力行,常以莫名所以,不明其由之境況而受阻道。諸眾懞懂,此一境況不明所以,故謂無明!今幸得賢義堂諸神人合一力作《修道淺繹》,不讓自身無明毀真教之傳也!

期書成之日,世間未修者僅為鳳毛麟角,然三千諸淨土又增一淨園!

普賢菩薩 謹誌豐原懿敕賢義堂

天運癸未年二月初二日

回本頁頁首

南天馬天君 降

詩曰:修道淺繹一書栽。世間諦理為其材。勤心灌溉無倚偏。只問耕耘培我才。

今逢殊緣,吾特為《修道淺繹》作序文!

事不離理,但事若不合人性,尚以他理爭之,如此則乃是心偏取據所致。世間諸行乃是因勢利導,然而諸眾卻是以利為尊,如此偏行離道,將成其害,故凡我鸞門諸子勿以此而用!

現時世間人皆處於因果當下,然所見者僅是果報之相,植因之時則已不見矣!因此世人常舉首問蒼穹,何以我之幸與不幸?是幸者,自我應得,以此為是!然而不幸者,是上蒼之不平,故落我而至如此!然而,他人未及我之虔誠,未及我之努力,何以上蒼不平而他人受佑啊!但世人未捫心自省是何因?更不因而觀知理事而洞察一切,反而頹廢不起,何以不知要積極運用此一生命體,因其在有生之時是行功立德的大好良機!

台疆宗教頗多,鸞堂亦是林立,是諸眾之福,然而修與不修端賴眾生各自發心,未因仙佛有無感應而斷續修行。修行者心若清泉,如何涓滴成渠?是順應大自然韻律。大自然不因汝不行而不演化,如天象四時之運行亦循一定軌道,不因汝之變而有所錯亂。修行應如天體運行之自然,一切如如,恒持不變,自然而成。

諸眾於今末法時期,事事用心,守正持戒,摒除一切惡因,行一切善德,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相信他日必成就大德!

南天馬天君 謹識於豐原懿敕賢義堂

天運癸未年二月初九日

回本頁頁首

驪山老母 降

聖示:吾為《修道淺繹》一書作前言:

樹之不塑難成形,河川不濬難成圳,人之不修難成就,是故碧玉之石始於璞。眾生萬物皆有靈,靈之未淨難成器,更勿庸多言成就一方!

眾生先天乃佛子,沈淪數劫,使原如碧玉光芒璞石失去光澤,此是何等不幸啊!然而眾生先天光明猶在,但只欠後天琢磨,是以琢磨使其光芒重現,就是修道的功夫!

諸眾於世,有先覺者努力修行,但其後覺者與不覺者又如何得道呢?且後覺眾尤多,然其修道之心只是不知如何以修、為何而修、從何而修,其不知所在甚多!今以此書作此前導,使茫然之眾能有所知行,更喚起不覺者能夠修行,使今生得果,綻放光芒!

天運癸未年二月十九日

回本頁頁首

岳武穆王 降

詩曰:鸞門紛紛春秋臨。起伏興衰待酌斟。除莠留菁無旁貸。動心忍性法音

今吾為《修道淺繹》作前言:

聖門諸事最忌疑慢之心,雖然聖門菁英輩出,但切勿以彼卑我強而矮化他人,如此則豈知三人行必有我師之理?

修者之心須盡除劣莠根,摒除貪嗔癡三毒,用智慧心觀照修為,如此修子必慧命通曉而成道果!

聖門諸子心通四海,介於天地人之中,應摒惡習,留嘉德,了知人世間圓滿之法,莫低卑、莫愩高、莫傲慢、莫綺語、莫妄口,以此啟修練之門,而鸞門諸聖應秉此原則,教育于諸修眾,使修道子有所遵循。

修道路程崎嶇難行,修子未盡能互相扶持,使他人因崎路難行而起倒退心,終而仰望修行卻步;是以故,眾修子應互相勉勵扶持,使修道路不再是孤獨難行。

修子與鸞門相互間關係如魚與水,修子之身若魚體,在惡水中求存不過一時;若水質至優,存活與成長自然強也。鸞門若水,水質好壞,由魚之表現而出,故修子之善,即是鸞門之善,使二者共興,是勤奮精進修子與普世教化鸞門共同締造之功德!

望諸修子先摒自身一切惡,入萬聖之門努力修持,與諸修眾共勉!

 

九十二年三月廿五日 癸未年二月廿三日

驪山老母、岳武穆王齊降

聖示:吾等為《修道淺譯》一書作開宗明義之篇頭合繹。

驪山老母:世事本無擾,庸人自擾之!胸繫天命不可因世俗之擾而亂了分寸,應在此境中生出智慧,且勿沉淪於世俗而迷失本性,也應在此境中生出定性。

岳武穆王:世間諸眾,動之以情,靜之以慧,凡諸世事未問其由而妄斷,此失常智;而不明事理即迎合外界而動,此即無慧。言行舉止不合理即是智慧皆失故。

劉生:徒兒向二位恩師請安!恩師在百忙之際特為此書作前解,是應天時之須,而二位恩師更是辛勞奔波於天地之間,徒兒再拜謝兩位恩師!

驪山老母、岳武穆王齊曰:好說!好說!吾等奉天命著作此書,即要給世人知悉修道並非難事,只要有心自然可修成!

驪山老母:世人不知修,卻常悖道逆行,因而造業累累,永不得解脫出離,吾等觀之是何等不忍!望此書能帶給世人一個習道機緣。

岳武穆王:眾生畏苦,樂安逸生活是現今世人通病。豈知修行是要忍人所不能忍,以至無忍,欲達此一境界則須正法指引。但今世人修行大都不得法,卻怪力亂神,盲修瞎練,使心神喪失而成錯亂者大有人在。吾等確是於心不忍,望能糾正世人偏行,使諸眾修行能有所成。

劉生:感謝二位恩師慈悲!不忍世間諸眾修行不得法,特著此書,使修者有所遵循,而未修者亦能啟動道心,弟子再叩首謝恩!

驪山老母:末法時期,大道普傳,只要有心精進修行,相信離有所成就近在咫尺。

回本頁頁首

九十二年四月八日 癸未年三月初七日

驪山老母 降

詩曰:萬里晴空雷不驚。烏雲密佈雨飛城。欽哉諸事問是否。雨降朗晴自有呈。

第一篇 修者明心

驪山老母:諸凡於世間翻滾多時,不但心不愈磨愈明反而愈受塵染而生垢。世事原是如斯,何以經輾轉相傳而失原意?是世人之愚,未經思考而人云亦云,竟然使大道之美意成為愚弄?是世人未經琢磨,使之未達其意否?劉生啊!世事演變是否如此之背道而馳?

劉生:稟老母!世間人常不經思索而妄斷者比比皆是,今不過是冰山一隅罷了!

驪山老母:聖者於世常省思己身,是過或是不及,常於心裏盤桓著,此為其修身之本;而藉修身之要而修心,使心清目明,不被塵色所惑,此是修身所顯現功夫!

劉生:老母所言甚是!世人執著不明,而不感覺到他人是否有是非不分、道理不明?故常有被欺騙而不自覺者,更不用論其自身行事是否道理分明啊!

驪山老母:諸眾於世不過數十寒暑,其爭不知何也?但常見者有為錢、為情而爭,鮮少有為道而爭者!是今世之眾都以金錢或是情欲掛帥,而餘者皆不相干!道之垂示於今有數千年,其中求道、衛道者不勝枚舉,此是修道者之真心,而今卻幾乎蕩然無存,是何以堪啊!

劉生:老母您別失望!勿感傷!今世人是不知求、不明道,和不知何以修才會如此啊!祈求老母多立嘉言,使世人得以曉明!

驪山老母:就「心」意論,心者真!心者無私!心者熱誠,不是三心二意,而是一心一意。凡事之求,以真心、誠心、熱衷之心便是心之真諦。而修道者以一顆無私心自我奉獻而不求回報,是真心修行!

修行篇章甚長,待往後再述。

回本頁頁首

九十二年四月十八日 癸未年三月十七日

驪山老母 降

詩曰:他山之石我心驚。犯戒仍然業不清。體道明心知謹慎。輪迴不再逍遙行。

第二篇 修者明心

驪山老母:人間歷經千載變,其倫理仍然不變,所變者人心指向也!世道存在以倫理綱常為其維繫,若斷此維繫則世道不成,故倫理維護是未來時代重要課題。

劉生:叩見老母聖安!今聞恩師所述是否有隱憂啊?今人道德已是不比往常。

驪山老母:修眾領悟者了了無幾,是修眾未深入詳究,故對道一知半解,而無用心深研所及,道之存在成為醒世提醐功能幾乎蕩然無存。而修者不精進又誤加揣測描繪,此為其暗昧之因,而對道論述是否正確則有待釐清。

劉生:在世能修是大善慧,今述及修眾為何莫不灰心?。

驪山老母:修眾於前世或累世亦是修者,如此修眾比比皆是,但何以其無法成道呢?是道深不求甚解,亦或其不明道焉?此二者應屬皆有。

修道子心明眼清,個人言行如履薄冰,時刻在警惕自己,深怕有一絲毫差錯而枉費一世修行,此是現今修子揣摩古時修者之行。但古人修持是如此的戒慎恐懼,而今世道倫理綱常的維繫卻僅如柔絲,此是何等無奈啊!

劉生:恩師您就勿再感傷了,世人之罪世人擔,今不是道堂不興,而是世人不自危啊!

驪山老母:修者雖眾,以修行功果論,功果高者處高果位,何以諸修眾無法皆得高果位啊!是修子本身所下的功夫未深啊!修子功從心做起,有一顆不恥下問之「心」及精進求是之「心」、好事勤為之「心」是謂也!

劉生:叩送恩師。

回本頁頁首

九十二年四月廿五日 癸未年三月廿四日

岳武穆王 降

聖示:諸賢生道安!今吾代驪山老母著作本篇「修者明心」。

第三篇 修者明心

岳武穆王:修者,身修、口修、意修,即是業障之修,其修過程不可馬虎!諸修子於世皆受此業磨,因此身、口、意三業之修非但是出世修眾之課題,且因今入世之修眾甚多,故此一修道里程碑亦是共同目標。

劉生:恩師聖安!徒兒叩拜!

岳武穆王:徒兒免禮!爾就此修者基本作一明確敘述。

劉生:是的!徒兒遵命!今世道低微,倫理網常不被尊重,時而有聞子弒母或子弒父,更有兄弟鬩牆,或鬥殺街頭等事,此是何等悲哀!世人綱常淪落,不倫之戀更是時有所聞,其所以如此,癥結在於不知修,而其心亦不覺得要修!

岳武穆王:然!世之修者,除出家修眾外,皆為入世修者,而入世之修常礙難於家庭、事業、親情、朋友等生活周遭皆受其影響。修子生存之道常以自給自足為目標,其間是否使用手段或不法之術求得錢財,有時不得自知,此為世眾修道盲點。

修道諸眾未入聖門之前,是在所謂的社會大染缸中生存,入聖門後所依歸者為心向修,而心性之磨亦由此開始。諸眾須知,入聖門之緣如出世之緣,得之不易,須十世修持方得此入聖門因緣。

另修道之初,心性之磨,因個人資質而有所差異,是故求修聖道之門所受磨難亦各有不同!修眾入於聖門所應修者,身、心、口、意、行,皆入大規範中,諸修子於此規範中可努力精進有成!

可,另修行諸要下期再論,吾回。

劉生:叩送恩師!

回本頁頁首

九十二年五月二日 癸未年四月初二日

岳武穆王 降

聖曰:意動身行立當直。口舌莫毀功德林。清心寡慾等閒過。虔誠無妄口如心。勤持諸法培萬德。念念清淨業無侵。心器根識清明得。再淨三業無擾音。保全原靈利諸境。還得元身聖境臨。

第四篇 修者明心

岳武穆王:朝陽清露如無染之境,得此清新明耀之德,心生歡喜。萬物得此清露滋潤,欣欣向榮,開啟一天之生機。人之心器亦因如朝陽晨露無染,行至處亦可使大地一片祥和。

劉生:叩拜恩師您聖安!恩師今心境歡喜,神清氣朗,是否有喜事相逢?

岳武穆王:好說!徒兒你不也是精神抖擻而樂於行持嗎?逢今鸞期為聖典而忙,不求饋報,乃是盡職。

劉生:師德浩大,恩師您大無畏精神非徒兒等凡人所能比擬!

岳武穆王:師之職為鸞聖教主,得以行鸞教化眾生,使諸眾得以循規而行,行後而能德性彰顯。更教化眾生使能明心,若能入於心之修持方是入室真修!

劉生:恩師您辛苦啊!眾生難教化是眾所皆知,您又負此重任,是何等辛勞啊!

岳武穆王:得了!得了!為師受用。

生命之多於浩瀚蒼穹,是無量無邊。須知萬物之生皆賴萬眾和諧方得以生存,此間諸眾情誼由此而生。但在生存模式肇起,時日變遷,使得原本豐厚之感情生變,謂之「初變」;而因生存鬥爭,爾慮我詐,耍起奸妄手段,陷害彼此情誼,此為「中變」;且因勢利對立,使原本已受損情誼更被硬生生的分開,從此不相往來,此為「末變」。

何以諸眾同生而能互信結盟,後卻因對立抗爭,致使行同陌路而失去音聯?原因乃是諸眾心偏,使多劫互好因緣聚會就此失去。可惜啊!可惜!諸眾若已真修於心,則此種情形將不會發生啊!是故修行在於心德,待心德有成方稱善!

九十二年五月九日 癸未年四月初九日

驪山老母 降

詩曰:心暉清澈苦含心。除敝掃霾瑞氣臨。遙看前程行道遠。修成滋味吾先吟。

第五篇 見性

驪山老母:心暉主清靈,靈清則事明。清澈靈心道觀明,含砂物語別用心。欲少自心剛,欲多物填心,清除自律修心來,莫傷大體害自殘。眾悟心經深體會,塵色填膺無真才。望諸生詳加鑽研!

劉生:叩拜恩師聖安!今聞恩師以「見性」作題綱,詳述不已,若諸修子不明處,請恩師再詳加解說啊!

驪山老母:明心與見性,其無形無相,其所內涵之境是諸修子自身之體悟。明白事物端倪,不疑不惑,循其事物的法理,衍成真實相也!定之於外,事理主張明確,而非模糊不清,其事定而循一定模式則生「性」之分別。個別有以自然反應謂「性」,群體則以共同現象謂之為「性」。本分大宗小別,但皆由心起性,隨人蘊含而定。但「性」之別,由各別薰習而形成是為實說,依他起性方是真相。以法要論之,覺受即是心性始,運作於外是其終。

劉生:其性內涵是如此深奧,徒兒如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

驪山老母:你再不用心就真是無頭無腦的金剛了!

劉生:恩師,「性」之始於心,而心之終於性,是嗎?

驪山老母:凡諸眾於踏地氣開始,就有了分辨之心,如若三歲孩童,肚子餓了會哭鬧,身體有所不適亦同,而其感受相當強烈,須有人理會方能終了其「心」作用,而感受即是「性」之運作依據!是故如眾修子之心若明確事理而正當回應,應是「性」之作用完成!若心不明,則「性」之發用則如飛絮般無從而定,是無所依止啊!

劉生:恩師!其「性」作為不是因個人而異嗎?

驪山老母:非!亦非然!以個人修為而論,若修為功不盡落實,其所見性亦飄浮不定,故修行之功從當下做起才能落實啊!可,今夜就此停筆,吾回。

劉生:叩送恩師!

 

九十二年五月十六日 癸未年四月十六日

驪山老母 降

詩曰:行正當來道不離。邪徑歪理避舒遲。誑言妄語因成惡。見性明心化即時。

第六篇 見性

驪山老母:見性明時智慧真,因緣聚會正因扶,心直無非行自然,是以風吹動幡旗。諸生身心行一致,無此定程難真知,洞悉曲直得意境,是善是惡自分明,養性累功踏鄉楚,馨香美德世人知。

劉生:叩拜恩師聖安!又一鸞期相會,能見恩師心中直喜!恩師您辛苦了!恩師今再述「見性」之二嗎?

驪山老母:然!徒兒你就別多禮了,書成才是眾生之喜啊!徒兒你要再加把勁啊!

劉生:是的!恩師教訓極是!徒兒定再加油努力鑽研聖理。

驪山老母:甚好!見汝精進,吾心自喜!可就「見性」之義再述。

心是靈體主宰,而諸凡意念連絡,必經心之器,濾而後得而行,因此心是身體作用中樞,故心之觀成,定事之是與非;而心之念定,然後其屬性之善與惡便此分明。故心之性起是境景之關,是自心之加鑄;而心起意動,心向即見分明,有一說是累世所積而今成。另一說是觀察自心之成,自然於當下見其性,是本然說也!本然說之意,以初生稚子無染之境,其心器所成,自然見其性之天然是也!

劉生:恩師!心與性有如此大的牽連,難怪有人說「見性則見其心」啊!

驪山老母:世間諸眾於世,乃累世之功方成人身,而以人身再成就聖賢者則是大有益!此身是一小環宇,其形若天宇之行,以此觀人身心之成,若出現於所居閻浮堤,則是累世造因,而後緣生故,若此地生變,何處能得生存呢?因而其所牽引運行,是以此心為中心,而以自性為其作用。故自性之成,以其所得「善慧」之境而可成就美德。由於天然之境不污不穢,故其性境天然便是天然佛國!

劉生:叩謝恩師再次明示,徒兒尤如茅塞頓開。

驪山老母:心性之用非但如此啊!更須待諸生用功。可,就此停筆,吾回。

劉生:叩送恩師。

回本頁頁首

九十二年五月三十日 癸未年四月三十日

驪山老母 降

詩曰:性淨圓明本自然。痴迷妄欲擾心偏。牽纏自縛輪迴苦。入世重修返最前。

第七篇 自性

劉生:叩拜老母!弟子未能如期著書,只因被凡事所縳,以致無法脫身,差了一期,祈望老母見諒!

驪山老母:徒兒勿自責!凡業事制,無法給予方便,吾自知。望徒兒往後加把勁,繼續完成聖典才是!

劉生:叩謝老母不予責罰!徒兒自當努力,方不負老母聖意!

驪山老母:好說!再說下去即成離題,進入主題才是!徒兒就你所知「自性」作見解如何?

劉生:是的!徒兒就以淺知向老母稟之。「自」知為自然之足也!而「性」由己身出。其無始之起,是清潔無雜染的,就如白紙般無污,但入於世,其質如水而隨形變化,處於髒亂處即受其染,不知不覺中身陷污垢而不自知,是受環境所導,故「自性」是隨波逐流的。

驪山老母:自性本圓明,非隨波而盪,是自有其不變原質,而終能展現其清明本性。自性如水般潔淨,是世上事物無所比擬者。但世人被環境所染而迷失了原有潔淨之貌,此一不淨加上欲望擾動使心起伏,偏執成妄,導致性有所改變。故自性於上天造就於人時即是清明潔淨,入於心體即能使之光輝顯耀。但諸子受於此,卻不懂得加以修練運用,使之越顯清明。

劉生:恩師,上蒼何以賦於人清明自性而又亂於環境中,使之污穢呢?

驪山老母:世眾諸子各領天命而降,但長久時日俗世生活,使之遺忘了本身應行天命,而終其一生渾渾噩噩,虛度光陰,致使在輪迴路上不斷的翻滾,吾等見之是何等不忍啊!諸眾之性亦如吾等般自主圓明,只因諸眾為凡塵境色所迷擾,使塵垢一層未除又蒙上一層,層層疊疊後便成暗淡迷昧而不知自我,因此是源於諸眾心有所迷而無法自淨所致。

劉生:恩師,今如何除去自性上塵埃?

驪山老母:諸眾迷世已久,諸多修子領命而來卻不自知,如今修練之要,以去妄為第一要務,方能漸入正途,爾後方能逐漸清明自性!可,就此停筆,吾回。

劉生:叩送恩師!

回本頁頁首

九十二年六月六日 癸未年五月七日

驪山老母 降

詩曰:披星載月到鸞堂。扶筆揮砂斷續常。聖地鐘聲鳴自性。何期道子應然光。

第八篇 自性

驪山老母:世懷諸情,動之欲然,用之唯欲,則縱情難保無過,故情欲之始應慎而治。雖然世間有情令人延續不少美悲之事,然而此亦是諸眾自迷。為何如此說?凡是曉了聖賢者心境,雖然同是有情眾生,但是面對諸境亦是能平淡處之,而非高峰險谷般倏地起伏,此為平心靜氣修練!

劉生:叩見老母,您辛苦了!萬劫之數,不知其始,您誨不倦,教不厭,只因教化眾迷,恩澤宏偉!

驪山老母:賢生!你就別奉承了!就今著書之要旨,提出問題來吧!

劉生:是的!世人因有情方維繫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等八德,何以有情反成諸眾自迷,難成聖賢呢?

驪山老母:世俗諸事圓融之成因尤其是因有愛方能使之美,但此一愛非僅如世俗所思及男女、親情等狹隘的愛,而是予樂拔苦,助益無邊大慈大愛。故而此一有情之謂亦是如此,是對世人無私奉獻內涵,是面對蒼穹至誠表現,故必將成其大也!故俗世諸眾常偏離宏觀正解,卻以隙縫小見論之。是如自性本來清淨,無私無偽,是偏執再加妄想使清淨難以再現。凡眾情欲業性剛強,固受諸魔有機可乘而以諸色誘之,終而日逾沉淪;且佛性漸減,魔性漸增,終成一無明深重之體,若至於斯,則希聖希賢難也!此一現象,個業自身如是,共業社會亦同,因而固守自性之真,為修子真功德!可,就此停,吾回。

劉生:叩送恩師!

九十二年六月十日 癸未年五月十一日

驪山老母 降

聖示:邇來降爾堂,連遇數日喜雨。天降甘霖,解諸旱象亦是祥瑞。今諸仙佛感應諸子眾念,除恩施外,另劫難亦同漸顯露,望諸修子勤修勤練,才不致於受諸劫累,勉諸修子!

第九篇 知「道」

劉生:恩師聖安!一路辛苦了!敢問恩師上天佈何劫啊!弟子們如何應劫呢?

驪山老母:徒兒你就別緊張!世事多磨是共業所造,但要脫離此劫亦不難,俗云:「精誠所致,金石為開。」凡事誠心所為,精心修持,雖萬劫亦不受擾也!劫之所向,指以不修、不練、不求、不問、不行善功德者!因而諸子莫驚,凡事自有定律。

劉生:恩師,是否可明示,是何劫?何難啊!

驪山老母:徒兒啊!不是與汝言過嗎?世事所循,受何劫、何難自有定律。若如殘殺生禽或生畜,其靈不甘,積沙成塔後其怨靈必大!此是諸眾口欲造作所得應受之劫!是世人所自造,一切唯業所感,非是上蒼莫須有之付此一劫,以警告世人早日知修!

劉生:恩師!前一陣子傳來瘟疫至現今未停呢!是否如恩師所言「唯業所感」呢?

驪山老母:天地間存有萬靈,而仙佛對待萬靈一律平等,不分靈性高或低、或濁或清,能自懺者、知修者、上進者、有所悟「道」者皆能得佑,以免其受外擾而影響其精進心。

劉生:人之所以為人,不是因業障少,方得人身嗎?

驪山老母:生身為人是累積善因善緣,並消業至一定程度方能得。而得人身其意義有二:一為人身之得,給予改前非,積後善;二為雖帶業而來,除受苦難應劫外,並給予償付虧欠,以此人生苦磨使能覺悟知修。世人除本身所受之難,亦連同感應周遭彼此共業,故業磨有異有同。但眾生切記!在諸多業報中可使人性得以改造,改造方能提升靈性!可,今未述入主題,下鸞再敘,吾退。

劉生:叩送恩師!

回本頁頁首

九十二年六月二十日 癸未年五月廿一日

驪山老母 降

偈曰:靈清則靈敏。污濁重身麻。修身淨業輕。自持無咒云。練身練氣行。無病理脈通。業報纏綿苦。了因解業速。諸凡勤問果。未功獲如何。勤功補舊業。新造步瑤天。

第十篇 知「道」

驪山老母:諸眾勤於廟堂,功果自若,故修行衍成正因,其道可証!世眾生滅於因果中,卻不知「因」「果」之謂何來?「因」者謂之起造;「果」者謂之終得。因而諸眾生活於人際團體間,親友同事之別常顯不對等對待,此乃是分別心使然。因此分別心是因,不對等對待是果;亦即形成不對等對待起因是分別心,而分別心終得是不對等之對待。此乃理義關連因果道理!

劉生:叩見恩師聖安!諸凡眾生,生活苦然,恩師啊!您是否有解脫之道呢?

驪山老母:生活苦然,何能解脫?佛家有謂三苦,亦即苦苦性,行苦性,壞苦性。苦之根本原因在於所應一切,亦即說每一有所應即必有其根本苦性存在。欲得解脫則必須先了解苦性,而對應生出對付此一苦性智慧,因此簡單的說即是必須修持智慧方能解脫其苦。

諸生得肉身,秉肉身之用,得以行功立德;而未得肉身時,常想依附於他身以造作功德,是如何之心急!今肉身已得,卻忘記之前如何急求,是諸生記憶無法延伸,故無從所知啊!故若現時言肉身已得,則應該屢行之前誓約,而更應該利用此一肉身趕快修行,求道消業,精進智慧,脫離苦道!

劉生:恩師,你說眾生於未得肉身時有所誓約嗎?徒兒怎不記得了呢?

驪山老母:不怪徒兒,因諸生能入聖堂皆是累積數世,因緣俱足方得入此聖堂之門。徒兒啊!你就是其中之一啊!眾生多問神佛之成就何以求,熟不知諸眾皆是神佛來造啊!諸眾之迷,只因不知如何而來?如何使然?此是諸眾無明。然諸生使命因人而異,只要諸生領悟開來便能得知!知行天命,運轉自若!

劉生:天命與知「道」何因呢?

驪山老母:世人未必知「道」,是其因緣未俱足,故不知要有此求,然因其意識中之不知,故謂之無明,無明故其必輾轉於輪迴中。又知「道」不行者,其心必滯礙。諸生行功立德於修行裡,更要知行合一,方能真正體會到得肉身之喜,所行一切才能符合天命!可,就此停筆,吾回。

劉生:叩送恩師!

 

九十二年六月二十七日 癸未年五月二十八日

岳武穆王 降

詩曰:乍道初心立志高。勤修不畏苦多勞。人生惱撓磨來考。歲月加添志加豪。

 

第十一篇 知「道」

岳武穆王:吾乃立鸞教者之一,逢鸞門盛衰,經歷不計凡幾。諸聖堂發心成立之初,常感得天地神祇共欣,但事過境遷,往往未如初發心時表露而恒持不變。亦如同鸞生入鸞初心一樣,事遷境移之後,此一初心亦隨變化磨滅。眼見於此,使吾等不勝唏噓!是何等不忍諸生未得道而退志!

劉生:叩拜恩師!恩師,您好些時日未降鸞著書了!今聞恩師開頭詩,弟子心虛呢?

岳武穆王:何以心虛呢?吾見有緣修子及諸生未得悟,心有無奈感!

劉生:那弟子就放心了!敢問恩師!驪山老母恩師何因未臨呢?

岳武穆王:老母今有事,責由吾為聖典添加一筆了。

劉生:徒兒知道了!

岳武穆王:徒兒啊!汝真知「道」了嗎?

劉生:恩師,您就別開徒兒的玩笑了!道之博大精深,徒兒如何能了知呢?

岳武穆王:道之始,始於心;道之終,終於心。修道之人若未發心,未能取道也。此心之發,得萬聖仙佛欣喜,並佑助此發心修子於修道路程得以到達終點,得到道果。但修眾常不加愛惜此得之不易被佑。言及這點,吾常唏噓不已!何以諸子未能秉持初衷,誠心修持,而再落入迷途中呢?

劉生:恩師啊!您就別憂傷,徒兒等定努力修持,不改初衷!

岳武穆王:好!徒兒之心吾知!只是感嘆周遭!剛才言「道」之始,始於心;而「道」之終亦終於心。修道者入道後,須不斷的精進,雖然平時修行,磨考亦隨而來,但此磨考能使真金得以火煉,能通過諸考者,方証于道;而在前考未完全了結魔障者,更須加倍於接受往後考磨之備,以此淬煉最後修行者心性。若尚不及格者,則雖已名為得道,但亦被遣回。若有未盡全程而半途而廢者則必然再重回歷練一番,也就是未能定心如一而終者,不管其練就多少,此則定必遣回!今以道成敗敘於諸生,望能喚回迷途羔羊。可,就此停筆,吾回。

劉生:叩送恩師!

回本頁頁首

九十二年七月四日 癸未年六月初五日

驪山老母 降

詩曰:一志行持道果栽。諸般煩惱色塵來。修心養性根基好。幻境現前不用猜。

第十二篇 知「道」

驪山老母:世人著相痴昧在於迷,凡事紛爭在於貪,平時規戒在於頑,處世原則在於仁,修道開啟在於通。修眾於道程中常困擾於他人所下評斷,因此常畏人言而自退。昔之聖賢,陋巷獨居,修心養性,蔽處安然,如此一心於道,何患俗言?

劉生:叩見老母恩師聖安!今得恩師勸眾修子之言,使徒兒汗顏。

驪山老母:徒兒劉生!你就別謙虛了!爾進展為師知之,但須再加把勁,方不貽誤聖事!

劉生:徒兒知曉,只是徒兒身在俗,心無法寧靜啊!

驪山老母:徒兒!心之平靜不假外力,因為心之平靜是爾自性所導,故性不平,心當然不寧靜!世間諸眾處世之道,亦如徒兒一般,凡事不順皆牽附於他人或他事所致,豈不知自性即是心之功能,事成皆於心發所致!汝輩心不寧而紊,乃是境相纏繞,無法捨放之故!

劉生:恩師您教訓的是,弟子懺悔改過!

驪山老母:道之謂「道」,於世言通路,稱凡境遷徙須此通路方能到達。但於修者,則所謂道乃是無形無相,須由領悟而得!凡事不經磨練,難長其智,此智綻生是心頓悟,而取於經驗所得也!世事繁多,層出不窮,若非有所領悟者,難窺其全貌,因此以此道通之心,面對世事自然能清楚明白!修子處於世間,不管人事或修學,亦是道通於心通,通即無所痴迷。

劉生:世事諸多誘惑,非徒兒等所能控制的!

驪山老母:心屬性為水,自性之導如盛水容器。自性不正,如容器扭曲,因而心水流佈,注入此器,自成不正之形。此乃是諸眾修練功夫未達此一境界,故心有所迷,而此意味著「道」之不通!道不通乃是顯示心迷而無有領會!修行之障亦在於心迷。因而迷惑失智而道蒙,此是現今諸修子共有心病啊!須諸眾引以為戒,勉!可,就此停,吾回。

劉生:拜別恩師!

九十二年七月十一日 癸未年六月十二日

岳武穆王 降

詩曰:廟藏巧聖清心觀。依境智愚混俗歡。萬變如如修子戒。方圓隨欲自然寬。

第十三篇 修子戒

偈曰:清心佛谷道果栽。無緣央助自戒乖。修心修身亦修口。律規嚴明天神酬。心存妄倖難自在。道同精勤勿徘徊。自心圓融四方歸。等觀祥瑞行自由。修持莫謗家政國。動心忍性本為修。惡言惡口自毀德。禮佛參讚不用求。教忠言孝行教化。為化口訐聲音柔。不著一物一切無。如履冰河步步慎。究竟圓滿自在修。

劉生:叩拜恩師聖安!恩師啊!您今日一開頭即題修子戒,是否意味著修子之戒須勤持莫犯之意呢!

岳武穆王:戒早在往昔即是修道者共同戒律,吾只是去蕪存菁,再加入注意現今世事罷了!

劉生:恩師之明示,如火炬般照亮千年幽暗,使未曾光明者明亮可鑑。

岳武穆王:好說!世事變化如滔滔江河,無一時停歇。故在常變之下,欲使現時的眾生修持有成,如不能以符合現今造作,怎能達到普化功效呢?眾生痴妄貪念只感與日俱增,故渡化的工作不可一日懈怠。然而眾生欲去此心毒,必先心戒,然後心証!可,就此停筆。吾退。

劉生:叩送恩師!

回本頁頁首

九十二年七月十八日 癸未年六月十九日

驪山老母 降

詩曰:剎土祥和化境生。爾心同質自然成。根塵接觸多能變。見性明心智慧行。

第十四篇 修行障

驪山老母:諸般聖境乃一片祥和之氣,瑞藹氤氳,悠然自在。諸境之成乃由大願力所聚,而處於如此聖境者更加愛惜此景,希能使之恒常不變。何以此一聖境得以不變不易,亦即不落惡因而變質,因其乃是至清至淨大愿所化而成永恒!

諸凡於世景俗境之百變中,持恆心常受干擾,使本來清淨心境層起波濤,是境相應則常隨之紊亂!

劉生:徒兒叩拜恩師聖安!請問:「境之成,人能成其然否?」

驪山老母:境乃氣數之合,世人之境受千百樣不安心所影響,在此一情況之下,諸眾雖言修,但心仍有所妄礙,此一眾合氣成為有障之境,成其不得悟之迷。世眾境之所生,以眾生念轉業生而合成其境,此一境實為世眾諸生自取自縳!

劉生:恩師,化境之合,成一聖境,能否請恩師化一聖境,使徒兒等好修行啊!

驪山老母:徒兒啊!化境對為師而言是輕而易舉,但此境融合卻不待徒兒等氣定即消失也!

劉生:敢問恩師!何以見得?

驪山老母:此境之成,為吾所化氣而成,是為吾之性,與各樣暗晦雜氣無所相容,因此俗世之氣進入即受萬般之約束,此一不合之氣自然閉塞,無法任運而行,故吾言不適用!

劉生:此舉若不行,那可否化一適合之境啊!

驪山老母:現今之境就適合啊!只是徒兒等心性未成熟,自使干擾而成修行障礙!世人皆求仙佛庇佑,心卻不自行,以致得助無門,豈不自知「天助自助」。人若能自助,聖佛仙真自有所應,修子應能隱然感受才是!可,就此停筆,吾退。

劉生:叩送恩師。

回本頁頁首

九十二年七月廿九日 癸未年六月三十日

岳武穆王 降

聖示:諸賢生道安,外場諸靈修安。今逢農曆七月初始之日,望諸賢生精進,與諸靈友保重。

第十五篇 修道障程

劉生:叩見恩師聖安!今聞恩師您言安於靈,是否本堂外有陰間的朋友。

岳武穆王:貴堂外圍聞法皆有也!其皆聞道而來,善哉其靈啊!

劉生:恩師!弟子聽您所說就安心了。可否請其(陰靈)內坐啊!

岳武穆王:吾也想請其入內,但礙於律法,其不得而入,只有請其於外旁聽。

劉生:是的!恩師您心慈,但律法不容,只有隨律法而行!

岳武穆王:徒兒!你心存善念是好事,但天地律法非是任何人所能改變的。此一難以改變天地律法,亦如修行人有其應遵循戒律一樣,絕不因其心境層次不同而有所改變。

修行者戒律雖是一種限制,亦是一種保護。諸聖於諸生入鸞時,示明諸戒,耳提面命,應受其律,應守其戒,是此因也!鸞生受戒自律而行,諸神護佑而不為外陰所擾,如是,即知受到保護之益!因此其受戒而自律甚嚴者,仙神護佑自然尤甚;反之,其持戒自律淺者其受護亦自然不多;世間修子無數,何以能得常安者少,此為其因。

世人應知得失為一體兩面,雖然此一方面有所失,然另一方面必亦有所得啊!因此汝輩心存:「我今日入鸞進聖門,即可升華,往生後必入仙班。」此為不正確思想,須得改正,須知修行功在於實踐,將來得証高低亦在於個人下功夫多寡而論。

劉生:那功夫下得深與淺,何以得知呢!

岳武穆王:世間修眾,其入何門,由其身後無形的旗幟即可看出。然其下功夫深淺由其胸前記錄薄即可查出,一絲一毫皆無妄也!世間諸物皆有其性,而人立於中,受天地覆蓋之恩,其性所發所做所為,天地日夜巡查神司皆有詳細記載!汝等一生邪思妄行皆錄記於內,終成其往生所召法徑也。

修行者入聖堂行聖賢事,凡事應即知即行,不可因循怠墮,永無寸進!今吾有感而發,勉諸賢生,若有犯者望能痛徹前非,即醒即悟,不落入修道之心障!

劉生:叩送恩師。

回本頁頁首

九十二年八月五日 癸未年七月初八日

驪山老母 降

詩曰:用心除草央無明。秋穫冬藏季後耕。野火無名時吹起。百年功果不能盈。

第十六篇 無名之火

驪山老母:降爾堂,勸世風。勸修子,把心定。無功名,累世磨。志持恆,勸心咒。應西東,遊世劫。無名火,潛因現。功德毀,眾生殃。修子戒,動無名。堅心定,緣四方。教化明,映日月。修道果,積善功。眾神欽,仙班列。

諸修子道安,今以此三句律勉眾賢生,能以此勉之為戒!

劉生:叩見恩師!恩師您……聖安!

驪山老母:徒兒有何事不能啟口嗎?

劉生:恩師!徒兒自知是您所指,故徒兒不敢有所言。

驪山老母:呔!愚徒!今為著聖書而來,應盡你所知為此聖典著作篇章啊!

劉生:是的!謹遵恩師教誨!恩師是否明述何以無名火能燒盡整片功德林呢?

驪山老母:好此一問!這才是吾徒啊!

無名火若烈焰,心中三毒是觸煤,一經觸發,即無情摧殘。若此火無法扼止,蔓延四方,則所到處即成惡孽,發火者即造下惡業累累,累劫中何時得能消盡,得再視其未來因緣才可得知;而受此無名火所波及者是何等無辜,如此又與他人造成未來惡因緣牽纏。故發此無明火者無有一利而有百害,且在其心性未變前盡皆如此不斷造業,亦不斷有人受害而種下惡因,因而累世所修所積功果將成負數,永在輪迴中不得超脫。故原是一時心火所發,卻成心性的敗壞,故功德就此毀於一旦,修道子應引以為戒!

劉生:徒兒知呀!功德毀了再造即可,何須太在意呢?

驪山老母:徒兒,汝累劫所修功果於今不過是小有所成而已,如今若一把無名火即將其燒盡,徒兒啊!汝還有多少四十寒暑。

劉生:對!我真是一時糊塗啊!但請教恩師,立何功為大呢?

驪山老母:人知者為小,無人知者為大。世間諸眾常希望自己之善行能得大眾表揚,然而這樣的功德大嗎?而默默付出,不求回報的到處幫助他人者,雖是小施,你說這樣的功德小嗎?

劉生:此問題當然顯而易答,不求回報者為大啊!只是現今之勢非如此。

驪山老母:世事常變,如滾軸之輪,周而復始,是世人之心識使然,雖然不復同前,但此一常變中之不變者是何?世人應諦觀諦觀!世人常問公理正義何在?鮮少捫心自問自己付出了多少?賢生們可就此問題深思領悟吧!可,就此停筆,吾退。

劉生:叩送恩師。

九十二年八月十二日 癸未年七月十五日

岳武穆王 降

詩曰:亂絮繁絲散不堅。聖音初起正千年。遙遙道路中庸客。孰看紅塵話從前。

第十七篇 修行路

岳武穆王:聖教千秋,正派傳承,以文字、理樂、教化世代交替,生生不息,為宗派傳承。吾宗正法剛正不阿,教義圓融,修者能篤行實踐,修証易得。蓋眾生修行如臨染房,若染成墨,則性壞敗,難以清白;若浸成硃,則性剛烈,終必自毀。因此聖堂修子,須持於正而行於中,亦即忠恕誠德於內,外行則以中庸不偏之道!

劉生:叩拜恩師聖安!今聞恩師之所言,聖堂成為修子們慎擇之結果。

岳武穆王:世俗民情常須聖堂以顯赫聖威示眾,且以修行者自身感應為號召,但此是自己靈修所驗,還是外力所妄不得而知。

修子於塵世間翻滾,如能全身而退,不受俗染,已是至為不易!更何況一般眾生在滾滾紅塵當中,心受其染,身受其陷,其本來面目蒙受層層塵垢而不自知。修子在俗世當中,乃因塵染而知修,亦因塵染而毀修,因此必須依持於聖堂而使常修常行,而不致於再次沉淪。

世間諸眾乃因緣聚會,怨親相遇,在此一世中能否盡了因緣,是甚為不易,因為因緣本身又能緣生無量因緣,因而因因緣緣難以了斷。但聖堂諸聖以無比之大愿力助力修子化解此業緣。諸修子細思,修行之路不亦是為消業而行嗎?

劉生:今世諸前賢於其修行是有何分辨嗎?

岳武穆王:徒兒啊!汝所言何也?

劉生:徒兒是說今世各教各派,其修行有何差異?

岳武穆王:各教各派其教義同源,但修行方式就有差別。佛家茹素、禪定、持咒、念佛號等皆為其修行正課;佛教修行是最莊嚴持重。而道之承繼老子《道德經》五千言以降,另結合世眾修行心愿得道家法師等成道教,其修行以入世教化,再返歸自然無為之道,亦是無比殊勝莊嚴!

修行路如心中道程,若心想此路不通或滯礙難行,則終成心障而退!若心想行易,且所行暢通,則雖處處荊棘亦難止其前進。試問修子,汝心思所向為何啊?可,就此停筆,吾退。

劉生:叩送恩師。

回本頁頁首

九十二年八月廿二日 癸未年七月廿五日

驪山老母 降

詩曰:寰宇衍生應大千。尋梅踏浪逐清煙。殊離事物常應劫。美德仍然秀寸田。

第十八篇 心性之修

驪山老母:寰宇之內,沙河橫丘,應劫而落成數地,閻浮提亦如是焉。此地以數萬萬載存亡興滅,彼起此落,此勝地為聖所造也!以五行之數分造東、南、西、北、中等五土,成就東方為木,西方為金,南方為火,北方為水,中者為土也。此勝境以五行氣行運轉之數,今成以西方金為繁華,天然之數。但數雖已成,其人性五常未隨之而興,被其科技所替代。天數之造,人才輩出,而沒落了自有綱常,使有專才者得寵幸,因而成自傲驕縱,不堪風氣形成而萎綱常,此行轉成其氣數之盡。

劉生:叩拜恩師聖安!今聞恩師開示,使徒兒茅塞頓開。原以為西方之盛是其科技強大,方成一方強國。但恩師言其綱常沒落是其萎敗之因,只是徒兒不知,既然如此,何以我們還常向西方學習呢?

驪山老母:世風如此亦是趨勢所循。本來物質科技強盛之國即是其它落後者學習榜樣,但其人際倫理綱常卻並非亦是他國所學習對象啊!自古本應有固有倫理道德才是汝輩應研習發揚光大者。

心性修為聖地,於外自是如寶藏般難尋,自性深耕,明理潛修,如此寶藏存於自身,便漸放光芒!

劉生:心性之修前幾篇已有涉及?今再言及?是否其有重要且難行之處。

驪山老母:現今世風受歐美西方文化所染,卻對本土文化習俗不重視,僅是評論而無實質助益是其病,不看本身自有的美德,卻常觀視他人華麗外相;是目光偏差,未以平等心而觀見中道;汝輩修心不平,何以成就啊!可,就此停,吾退。

劉生:叩送恩師。

回本頁頁首

九十二年八月廿九日 癸未年八月二日

驪山老母 降

詩曰:風雷雨電自然連。節氣應時事法延。世輿民情天畿論。緣機萬象道生先。

第十九篇 世道運行與修子運

驪山老母:世風雲起成波濤,世人運籌帷幄,以理行成物世,掌握乾坤定一方,其運轉世輪如浪平舟航無所阻礙,修行於此亦同感焉。世人獨善其身,若愛能兼放之於天下,如修道普世宏開,使修子無航行之阻礙而滯行,則此間若佛國哉!

劉生:叩拜聖安!請問恩師,世運之行與修行有何因緣呢?

驪山老母:世道運轉,若魚缸水,此水不潔淨,於內之魚何幸可存活?世道及修子同處此閻浮堤間,成運成行顯而易見,乃共存於一無形實體中。

劉生:此世間眾非全是修子啊!

驪山老母:汝等是否共存呢?

劉生:是的!

驪山老母:如果是同一生存,不也是同享此一世道運行嗎?

劉生:稟師父!是的。

驪山老母:於世存有各不相同宗教門派,此如佛傳八萬四千法,各有其所應生,以成就各宗脈,而非排宗擠脈相互詆譭。故吾言世道承載是融合各宗各脈,非單獨厚重於某一特定團體。

劉生:感謝恩師!徒兒心結終於開釋,本懵懂無知,現終於明了!但請問恩師於各宗各脈其不也自有各宗各脈恩師嗎?然本宗仙佛亦過往傳教開示嗎?

驪山老母:聖佛本一體,應運世劫普化,教傳成各法相,而今所成各宗脈聖神仙佛亦是由本體分身法相應顯於各宗脈間。今世人不知,卻互相詆譭,可知其分化之本尊是何等悲淒啊!然吾言世道運行本契合天地運作,若反向而行成其逆勢,必為此洪流所吞噬,不可不慎。可,就此停吾回。

劉生:叩送恩師。

回本頁頁首

九十二年九月五日 癸未年八月九日

岳武穆王 降

詩曰:靜心狀態應然生。俗性無存道果成。滅定有無皆如一。凡夫至此放光明。

第二十篇 靜心滅定

岳武穆王:修真功果與日進。無始自今探無明。應世離俗靜滅定。恒此一心業可清。世間本如佛境土。萬劫輪迴失昔顏。淨土斯成落難地。千奇百怪應然生。魔障厲行在人寰。七情六慾頻引生。本終淨土昇華地。今遭魔劫兼眾嗔。無力定靜又心驚。彷若魔梟暗夜鳴。修子苦心倍煎熬。躓前跋後道難成。非定堅心與毅力。方成佛陀菩薩行。

諸徒兒今運何開?

劉生:叩見恩師聖安!請問恩師問「諸徒兒今運何開」是何意?徒兒不解?

岳武穆王:運何開,謂今功課完否?心境、家庭、事業、修行諸功造作可好否?是否瞭解?

劉生:感謝恩師關懷!徒兒甚好!

岳武穆王:那好!今就以你修行的心得自訴可否?

劉生:徒兒才疏學淺,不敢妄言,還請恩師賜教啊!

岳武穆王:好說!汝不敢言,是否客氣啊!怎說不敢妄言呢?

劉生:是的,恩師!徒兒未能盡心學道,故徒兒不敢妄言。

岳武穆王:好了!賢徒有自知之明!現在就以今天的主題敘述如下:

靜者,止也!靜心乃因心無雜思,凡外界不能擾此安定靜止之境,凡修行者必入此境,未能達者,不成數也。靜心之修,如萬欲齊誘而不為所動,若能入此境,行萬般皆如如,自成一格。凡眾修子必行經此關,通關行定後方入另一境界。

滅者,無也!如有使之而去成空,形成一如來之境!滅定謂使原有心礙化去而成一安定的狀態!其成堅難,非有大堅心願力方能成。滅定者無為,此一境界,可使修子解脫,是眾修子修行難得之處,非下大決心、大毅力與大愿力,方可成。

眾修子常為世俗各關所阻,且自身命運及週遭事物早成一定數,此定數不好解。是以吾所述大願力、大功德方能得滅定。可就此停,吾回。

劉生:叩送恩師。

九十二年九月十二日 癸未年八月十六日

岳武穆王 降

聖示:逢節感恩倍思親!吾能曉禮儀,致仁義皆為慈尊所教誨。今成正果,無上感激,但心繫慈尊,無時無刻不感其恩德!

第二十一篇 孝思

岳武穆王:親親至尊,無物可喻。世人皆為血肉之軀,皆授父精母血孕育而生,再受父母撫養教育方得成長。古諭:烏鴉尚知反哺之心,羔羊亦有跪乳之情。世上諸凡受父恩母德成長,受天地恩澤成就,是諸聖所願。今聞世人孝道不彰,使吾等感嘆,不勝唏噓啊!

劉生:叩拜恩師聖安!聞師言孝思,徒兒亦感傷。恩師啊!若生身之父母親手推親生子女入火坑,何論也?

岳武穆王:父母對子女無論美醜能障智愚,無不全心全力養育成人。今聽徒兒所言,此非事真理常情,尚有其他因緣未被論及,故形成乖違。徒兒及諸賢生可深為探查其因,必可得其正言。

世間修眾於世間閻浮堤修法諸多不同,以清淨無為得法是為一擇,然清淨無為何謂?徒兒是否明瞭?

劉生:徒兒不解,尚請恩師開導!

岳武穆王:凡人遇事避之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處理方法,但事一但擇汝,汝無他事而辭之可否?

劉生:若徒兒無法推辭,便自承受。然尚請恩師說明清淨無為何也?

岳武穆王:事出必有因,其因何?也就是吾等探討之處。今事之成皆為其因,為何其因其境皆相互牽連?意指若不想受事所絆,只要不起事「因」即可,徒兒是否明了?

劉生:徒兒一知半解呢,事因與清淨無為有何牽連呢?

岳武穆王:清淨者無私、無他,更無紊亂,在此思緒下又無事境將發生之因,自然不受事境所絆,如池水無粼無波,若不動以棍攪、投石何來波紋?現今世間諸多事境皆為不能清淨無為而起更多更大波濤。

孝思下回補述。可,就此停筆,吾回。

劉生:叩送恩師。

回本頁頁首

九十二年九月十九日 癸未年八月二十三日

岳武穆王 降

聖曰:孝親之思,真情無上。春秋四季,忽冬乍暖,心掛遊離,是心錐血。頻念子女,東離西奔,除應安危,掛想成思。病疾不食,子癒心釋。望子成龍,一生耽顧。至情至聖,無怨無悔,此情意境,安省晨昏。偉哉親恩!

第二十二篇 孝思

岳武穆王:至親父母,唯是以子女溫飽、疾痛、事業、前途種種諸事牽腸掛肚,雖然己身已成衰老,猶然不釋慈心,另人不自覺的感嘆天下父母之偉大!

劉生:叩拜恩師!恩師啊!您是一名孝子,恩師親情流露畢盡,是諸子皆知,徒兒慚愧未及恩師千分之一啊!

岳武穆王:世人返轉流入於塵,不免受外界諸因所擾,除摒棄諸惡,留存善因,方得自成。諸眾所思常以自身為出發點,常因自利,違俗亂紀而不思世德,此是現今通病。而有背親不顧而僅自顧其成者,是人自引惡因,終將為諸天所棄。

劉生:恩師,父母供應子女使用最好的東西,受最好的教育,當子女有所成就時,卻違反倫常,敗壞世德,不顧雙親,唯恐成為累贅,這是何因?

岳武穆王:今世眾常存比較心,唯恐輸人,而常以非常手段強取豪奪。世人不比事親孝德,又常陷於慾望深淵,如此對雙親至孝非能至。另一原因是因果業報之尋,使其成父成子,此冤冤相報何時了?望今成父子、母女者皆能拋棄成見,以德報怨,唯恩是念,如此必能成就非凡。

劉生:感謝恩師開示,使徒兒心境了然!再請問恩師,父子、母女是怨業牽纏或是報恩而來,應如何分辨呢?

岳武穆王:父子、母女成因是諸多累世之因,非僅一世而言,是諸因緣聚會而成,期望惡緣現今即止,善緣永續,使現今社會呈現祥和之境,成為另一佛土。可,停筆。

劉生:叩送恩師。

回本頁頁首

九十二年九月二十六日 癸未年九月初一日

驪山老母 降

聖曰:疏呈勵志向青天。勤勉力持修正因。無存得失行自在。朗空之境無罣礙。誠意在身無心累。行功立德一片真。只問修行不問果。他日飛昇樂無垠。

第二十三篇:功德與行持

驪山老母:世眾多痴迷,迷戀紅塵諸相,以財色權位名利等最易使人心念汲汲營求。為了獲得欲望的滿足,常使用卑劣的手段追逐,而使心內無德,如此行為實無意義?

劉生:叩拜恩師聖安!徒兒認為,此不但無意義,且終無益!

驪山老母:正解如是焉!世人常逐夢不醒,浸沉於酣夢中,不知不覺中荒度春秋!如此時日若又有不義之行,則將使家庭倫理、社會道德荒誕不堪,是不務實之偏差作為。世人應知萬水成淵、萬流聚海,雖是渺渺小小的逐一累進,但若不以實實在在的作為,何以成就自我。如斯是也!凡功德之立,何不也是積小善而成就大功德嗎?

劉生:恩師所示極是!徒兒常忘記啊!

驪山老母:世眾多忘,事不經心則易健忘的。若小善不為,小惡不斷,能成正果否?

劉生:若為惡不為善,當然不能成正果!

驪山老母:世眾在紅塵翻滾,從自體五蘊及心識皆浸染甚深,要除此心毒不易!因世眾難於此處著手,只有從宅心之處做起方能漸入佳境!世人常以外相為取據標準,鮮以內涵為主,如此是令人不堪設想,外相形貌常包裹著一顆不實之心,若半盛器皿常激發水濺,啪啪作響,雖是如此炫麗光鮮的外相,但深研其內涵亦不過如此,徒兒你是要充當何者?

劉生:應當先充實內涵才對。

驪山老母:世眾之多,形相不一,是何相、何形,先天、後天早已定奪,如要有所改變,「精進修持」是唯一的途徑,毋須另覓奇功怪法。可,今夜就此停筆。吾退。

劉生:叩送恩師。

回本頁頁首

九十二年十月十日 癸未年九月十五日

驪山老母 降

詩曰:啟蒙開智慶重生。善性利根正覺萌。經驗認知藏意識。了明諸法依止行。

第二十四篇 善智知識

驪山老母:世尊以佛法啟迪世人,使世人智能朗現。然智能須常用於日常生活中,只是未盡其意而常感不足。人間夜景,皓月映空,世人只須抬頭望去便明其所在。然眾生智若迷途羔羊,不知所向,此如皓月之智慧便是其迷路時之指引。

劉生:叩拜恩師聖安!別離數日又未能按鸞期著書,請恩師見諒!

驪山老母:眾生俗事纏身理所當然,但於俗境中能展現不凡方是賢徒修行。眾生於世間,凡家庭、運勢皆身不由己!此因緣聚會使眾生成悟或成迷只在一線之間。世間各行各業皆互輔其成,此一互輔之理亦在眾生之迷悟之間。人之生活,在無形中使人執著成迷,卻亦可在無形中植入善知識,使遇迷返悟,自然覺醒,此是修子應知的道理!

劉生:善知識與善智何差?

驪山老母:若天與地,若海與河。人間有善知識流通,使人於無形中受其影響,進而入於勝境。善智形式似般若,眾生或有之。其所得者天賦使然,亦可後天修練,然卻非大眾皆有之。善智者為萬中之選,有此善智因緣自是視服務大眾為當仁不讓之責而成。

劉生:善知識是否你、我、大眾皆有。

驪山老母:大眾之生,受萬物所滋養,其亦得萬物精髓,藏匿於軀,不表外露,在此一生機中,善知識無其所用!然善知識推展淺而易舉,若一句好話、若一聲讚美、若一心稱念皆為善知識之傳延,此是吝於讚言之人所沒有之美德。賢生生於三曹末劫,萬般皆苦,何不常稱讚他人,使周遭皆融於和諧氣氛,想必處世必能事半功倍。吾勉。可,就此停筆,吾回。

劉生:叩送恩師。

九十二年十月十七日 癸未年九月二十二日

驪山老母 降

聖曰:世眾諸凡唯我觀,凡事為我生世間。無奇大事事為我,如此偏差貶塵寰。世眾落土為身是,無奈感嘆心唏無。遍觀人間只因惑,無能堪破嘆奈何。

第二十五篇 執相論

驪山老母:修子安否?今為聖事付出多功,此論慰藉,其含意是功是必行,且是應得。

偈曰:修心修德無籍口,萬般功德由心得,事端無理憑強詞,功德刪減皆因此。世論歌功又頌德,無有功名殃來多,只因好大喜功論,自命不凡無道果。此偈告誡諸修子,平心靜氣日增功,世間持常皆為福,氣定神閒無事憂。

劉生:叩拜恩師聖安!此期所論「執相」何以謂之。

驪山老母:相生由心,眼入相,出由口身傳,世眾以眼所觀,會心而得執念,此為我意,為執相。

劉生:可否請恩師用白話文論之!

驪山老母:汝之不頑可見一般!然也可就以白話論之。「執相」就是說,一個人就以自已的所見,或是聽別人所說的話,全信以為真,但這些都是沒有經過驗證其所說的是否正確就完全相信,而放於心中不去,這就是所謂的執相。又論「凡事執我之見」,就是只要與我所見的相違背,就自我認定那些都不是正道,這就是所謂的「心執」。

劉生:若徒兒執意事端正解是否也是執相?

驪山老母:執相之因有外與內之分,若由眼耳所得為外相,若因心生或為心所悟而執意者為內相,由此觀徒兒所言應為後者。但可喜也!何因呢?外相傷害度遠勝於內相,外傳之語可殺毀敗壞一個人一生,而內相之傷,個身自受也!雖為如此,但修以何修,此為修者必經最後磨練。

劉生:恩師!請問若心性及個人理解度差,那心執之相有何分?

驪山老母:凡境生造,人身不平,其本乃是前衍之關,此是諸眾皆能了知之理。此因何由?又應何以從之?心念所應觀也!可,就此停筆,吾回。

劉生:叩送恩師。

回本頁頁首

九十二年十月二十四日 癸未年九月二十九日

岳武穆王 降

詩曰:萬靈聚頂業難除。去妄祛邪返當初。一意勤修功果立。高登聖域必如如。

第二十六篇 心靈聚頂論

岳武穆王:生身之業,萬靈所從,至始至終,萬靈以此業主而聚體。修子以今生身所馭亦是以業力為主;外靈所聚亦仍以生身為業主之所引。少善,靈之負擔必重,此身所載必須能負荷,方能不敝露於外,如身疾之所示,即是身靈無法負重所致。

劉生:叩見恩師聖安!有一段時日未參見師顏。今恩師所示,與修子有何牽連?請恩師明示。

岳武穆王:然!徒兒今所示當然是關係著修子之行。

劉生:恩師請示明「靈」之聚,何以以肉身為居?是何因緣關連?

岳武穆王:肉身之得,為上蒼之憫,使此肉身得以行功立德,且以此肉身之業,得以報或償,使未償之業於今生得以討索。靈所顯無形或有形皆告示所附之體,眾生修行結業之善善惡惡皆如影如形,跟隨其所寄之身,萬事抵定,得以討報之時,立行現形討索,修子恐懼否?

劉生:恩師,此可怕無形索討有何預兆呢?

岳武穆王:無形索討如水般蜂擁,斷之亦馬上行流如箭而來,且無孔不入,使肉身如千萬蟻湧進般痛楚,此是先前之兆。然後無形索討使肉身呈一莫明病癥,無法以科學來研讀,此為中段。最後現無名日夜干擾,形如萬獸尾隨,即告吞滅,此狀是使肉身靈神百受煎熬,不索其命不止,此為無形索討。又有形索討,如出身清寒,事途不順,各方運途皆不得其意,此皆為其所現。今所論皆為因果牽連,修子該如何斷此索討呢?

劉生:恩師!您就慈悲救救苦難的眾生!

岳武穆王:眾生之苦即為為師之苦,但要眾生肯下功夫,方得其救啊!

劉生:世人應下何功夫呢?

岳武穆王:此功之下,如泰山壓頂而不改其顏般定力方得其解。世人啊!必須行功立德啊!此「行功立德」何其難否?徒兒你行嗎?

劉生:恩師,您就別消遣徒兒了!還請恩師明示。

岳武穆王:然而萬般流水終入海,此謂萬流歸宗。徒兒們從基礎定坐、禪靜及誦持經文、咒語開始,一段時日必見其效。可,今夜就此停,吾回。

劉生:叩送恩師。

回本頁頁首

九十二年十月三十一日 癸未年十月初七日

驪山老母 降

聖示:氣溫乍變,日暖夜寒,本應時節分明,無奈眾念成相,使無始至剛為之變易。今朝之氣,涵蓋一切眾失,無無為之真善使進,使眾欲成痴,無止無盡。亦受無窮之磨,難處平心靜氣。

第二十七篇 慎始無悔

驪山老母:世風之成以夙昔萬眾之念而聚,常以無明或所欲擔撻,是世眾共成。然世眾之始,其心何如?若一心為所欲而行,然未細究外境,一味使然,其功必垂成,必難登勝境,此無始無終無明欲念,使無為從善之士亦受天殃,此共業所致,不得不慎。

劉生:叩拜恩師聖安!請問恩師何以共識所凝,然天下蒼生共受其苦。

驪山老母:世眾之聚,因緣聚足方成,而此一因緣為累世所聚,世人卻難以了知。然其所受牽連繁複無比,卻互相牽掣,溯其源則無有始解。然其中因為人可修持,互相之間以善功可化解一二,此是諸眾善念所致而凝聚,此謂共同業力。

劉生:恩師。徒兒們生活於此世中,是否受此共業所影響。但就此而論,徒兒們不思共同之念是否亦受其力?

驪山老母:眾念之力若洪水猛獸,吞沒無數良知,常使原本無意者左右搖擺,而定力不足者常受其牽引,如牽牛入棚容易,何謂也?只因眾所皆為,我亦如是,頓時不加思考而入簾並席是也!然眾生受此業力所累是必然的現象。

劉生:恩師,世眾之念常隨環境變遷而有所改變,其所致業力無始盡嗎?

驪山老母:然!眾念之起若氣息般,一吐一吸間無始無盡,此念常存於氣息之運,剎那間意起念動,此為五蘊所染,而自始至終受其牽掣無以自拔,此乃是諸眾心迷而不自知。然今之謂修道者,以智慧之力洞察機先,以遏止非本意所累之意入於八識田宅,使清淨無為之心宅成一聖佛仙境。可,就此停筆,吾回。

劉生:叩送恩師。

回本頁頁首

九十二年十一月十一日 癸未年十月十八日

驪山老母 降

詩曰:世道輪番又一新。改頭換面見何人。因緣聚會無常法。實相諦觀智慧真。

第二十八篇 世道更替,修子何成

驪山老母:世間道以無數億萬劫離散聚合方成,與人道輪迴無數相同,不以孰是一世,或十世,或百世,皆為因緣聚會。以宿世觀比作分子聚合,有此因緣,分子聚時為一家人,散時各成陌路,或成友、成仇皆如斯是也!但不知情眾生以口相傳,或以命相傳達,曰無此因緣聚合,唯只因命中乖違成運是也!何如是言。

劉生:叩拜恩師聖安!今聞師言,乃是勸修之義,是否即是勸人修身養性?

驪山老母:世間各國族,皆由各宗領膺,以自我意識提昇,終而達到自我解脫為目的,亦是各領有不同天命。而東土之請,以木公東華帝君為駐,而各聖神仙真亦入於其中,東土之聖緣於焉形成。本以各宗領命,於人間交流互補,但因境域之關至現今無有轉替,使各宗各脈各成一格,而各自聖化人間,自成道統於世也!然宗教修行,入門容易,精進難,東土儒道釋三家齊治,以先聖先賢之精神及教義融入修行,各宗各脈亦秉持此要,行忠義之路,盡仁孝之行。然自三陽期,數劫之應,亦修各脈天圓,返璞歸真皆以練「心」為基礎法要也!

劉生:恩師,是否吾輩不修,或不知修,會錯過此因緣呢?

驪山老母:修子之心,你我皆知,修行之路不好走,不得有任何之錯誤,若有小錯積累,將毀大善功德。尤以修子入門後之作為,其惡善之算,一惡以二善功相抵!若不知修或不懂修眾者,其一善抵一惡!亦即說修子之過,重罰一倍於俗眾。修行如修外而忘內,如外華之木,卻敗朽其中,不知何能承受風吹雨打。修者不以外相觀,應以內相實練而成。可,就此停,吾回。

劉生:叩送恩師!

九十二年十一月十八日 癸未年十月廿五日

岳武穆王 降

聖示:雨露逢時萬家欣,遇人行善心欣喜。諸生於行道修功之路途中,喜逢善果,忌遇惡果;逢善報音,遇惡自省,諸事小心經營,萬事暢行。

第廿九篇 行善不入惡流

岳武穆王:諸眾於世,修功累果不易!凡事汲汲營營,務必小心,勿魯行,前因後果思慮周祥方為之。若心省難以周全,則勿操之過急,順勢而為即可。若事屬簡易,心亦保平和,可依序行之。若非吾等所能為,亦不高攀吹噓,此乃處世基本。

劉生:叩拜恩師聖安!請問恩師!如果弟子財務不暢通,何以營救?

岳武穆王:呔!徒兒汝心裡只有錢財,而無有他物嗎?

劉生:徒兒知錯!但於世道,無錢財何以可行呢?

岳武穆王:行功累果全憑自己現下能力,也不用貪功強施,使自己不自在。

劉生:恩師您教誨極是!徒兒心中想說什麼,您都瞭若指掌,但徒兒心中就是存此疑問啊!

岳武穆王:凡事以自己能力為之,不強求而隨順因緣,是處世之道。然一切強出頭,只有自己受苦。徒兒汝知曉否?

劉生:徒兒知道了!

岳武穆王:一般人評比,僅以富貴貧賤,常不把品德高低列於其中,此是世俗膚淺短視!影響所及,對於修行的真正價值亦成偏差,這是比較心作祟,修子因此亦有自高心態,此為執相。眾生於世皆平凡無奇,無有所謂之天賦異能,但凡能靜心思索皆得能悟覺!但心之悟覺為一時之得,若能存心修練,以善性恒持,將成智慧本性,是為修功法門也!修子不著相則無有魔障。諸生勉之!戒之!可,就此停筆,吾回。

劉生:叩送恩師。

回本頁頁首

九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癸未年十一月二日

驪山老母 降

聖示:心有無明則有其心礙,心礙必是心有著相而不化,是自成束縛,若欲解縛,先開心智。

第三十篇 無境明生

驪山老母:心魔亂竄始為障,除此魔心先擒王,不若此者無間替,忽焉還生慾重返,是難是厄自心栽,不具佛真業難移,無間境起無始肇,難厄雙劫何時休,心寧方始平靜氣,不難不厄運順生,真心求悔無添錯,此境善籌運自開。

劉生:叩拜恩師聖安!今聞恩師教誨,心智大開。但恩師啊!眾生之難,非一朝一夕形成,解難何易啊!

驪山老母:徒兒毋須庸擾自心,自有解難除障之道,修行者對此不應懷疑,一切運作只要合乎道理,解厄除難之功即可俱備。

劉生:恩師啊!徒兒有一疑意不解,還請恩師明示!

驪山老母:徒兒但說無妨。

劉生:感謝恩師!徒兒念眾生之疑,若心有向道修行之念,但將起之始,受無間干擾,何解?

驪山老母:此境未聚合因緣也!其受無間所擾,乃受前世或累世所牽掣,故形成此無形障,但只須心念佛號或咒語,使心平和,自然入聖道。

劉生:是啊!恩師所言極是!恩師您曾指示過消業障之法,此為一覺也!再請問恩師,若修子於修行期間受無形業力牽擾,此為何因,又如何解呢?

驪山老母:修子於塵世中翻滾,難免受世濁俗氣影響,此阻入聖境之污氣當盡予除。然除障非易事,但切記「真心修行無二過」,此為訣要!若不時再犯,小錯不斷,將成礙道巨石,其功自滅。修子只有自心潛修,不為外魔所擾,方成正覺。

劉生:恩師!那何謂明正呢?

驪山老母:心修於法,除世濁俗氣,入聖賢正氣,不與世爭,不動心中火,成一正覺是為「明」。成就正覺,使此一畢生旅程所得垂範告誡於後學是為「正」,此薪火傳承為正途正念。可!就此停筆!吾回。

劉生:叩送恩師!

回本頁頁首

九十二年十二月二日 癸未年十一月初九日

岳武穆王 降

詩曰:寒熱侵身病帶殃。窮途末路上神香。善行惡戒勤修道。此句叮嚀不可忘。

第三十一篇 名功德、名無間

岳武穆王:聖神仙佛無為,凡境眾生則是為名為碌無有停竭。觀世間無境之始,清澈無濁,然一污染浸則遍佈全部。於始染之初,尚無有所覺,一旦成局,則無一處可免。此乃不自察覺而成巨漏。修子於小漏之初應自我警覺,莫因一小小浸染,終而禍害全身。

劉生:叩拜恩師聖安!請問恩師何為殃?

岳武穆王:殃謂病癥。外境變化而使內體受侵之狀!而修行者以「殃」論,謂染污。凡諸眾皆累積諸多功行方成就此肉身,而內身是否招殃而受磨,則視心靈是否先受污染!不談肉身之狀,且說修行圓融。修行若船航海於漫無邊際的大海中,無有標的指引,航行必不能達到目的地。

劉生:恩師所言極是!大凡諸眾不是不修,也是不知修,如何引導。

岳武穆王:功德累積亦是修行者一門課目,凡修子除了不為惡外,另造功累果方有所成,若只言於口而不實際行動,將無有實在成果。

劉生:敢問恩師徒兒有一事不解。

岳武穆王:但說無妨!

劉生:恩師!請問修行一定要造功德嗎?若無造功德,其成就何如?

岳武穆王:修者若初生嬰孩,由無知到知,此非天成,其須父母嗷哺養育方能成長懂事。修者所育所教亦是如此,然此看似自然,但若無十方善知識大德內外功德行持則此何來?因此功德行持乃是必要。而其實際上,修行功德互施,乃是各修子間互補不足,亦即施方能得,得乃來自於施,徒兒!這一點汝見解如何?

劉生:恩師所喻甚是。徒兒就有深深之感,但問何名無間?

岳武穆王:凡境之成始為無,又修子於百年之後入無間,此來回運轉如舟行圓池,由始至終必返原點,此謂無間。諸生莫留戀世間功名!成無間時,空夢一場也!眾修子深思。可,就此停,吾回。

劉生:叩送恩師。

回本頁頁首

九十二年十二月十六日 癸未年十一月廿三日

驪山老母 降

詩曰:正義存心不負人。理行天下一家親。有情遍佈慈悲意。道德修持識正因。

第三十二篇 修道之義理情

驪山老母:世間道無名,以世間道須合理義情稱之,此之內涵無庸置疑。世間道之理以合宜者稱之,未及者悖也!

劉生:叩拜恩師聖安!數期未見師顏,徒兒有未省吾身之憾呢!

驪山老母:好說!徒兒汝為聖業忙,為師知悉,但往後之路甚遠。徒兒汝加把勁,方不辱天恩。

劉生:徒兒知了!往後尚請恩師扶助徒兒,才不致有辱天命啊!

驪山老母:然,但話題差去,回歸正題吧!世眾皆謂「理行遍天下」,然,合理者不失儀,此為諸眾行於世必守準則。但合理者非是心中主觀認定即是,是須受大眾公評方成正理!

義者,雖殃及於我仍能守正不亂,所為皆合於情理謂「義」!義合於社稷者,稱其為大義,合於親友或個人者,謂小義!

再者,情以心為注,以心有對象而發!但心不合於理義則為亂之始也!所以情為眾生最難解脫磨難!徒兒是否知曉?

劉生:感謝恩師開示!徒兒知道,但尚有一事不解啊!

驪山老母:何事不解,吾可為汝分解。

劉生:如恩師所開示「情」之為難!若親情其界定如何?若朋友之「情」其界定又如何?修子們之修持又如何應對於情!

驪山老母:親情自上天即培育而成,汝下凡是為天命所定,但親情疏離為累世之恩劫,故有人生下即無父母,又有人半生方離父母,此皆累世恩劫所致,勿須責怨於他。又朋友情於世間謂友情,但無論乾坤皆以誠相待謂友情昇華也!但世間諸眾常無法釐清界限而混亂一團,此非「情」之合宜也。修道子對於世間法律必不可違背,而「情」之排解須在理法下。至於親情之孝,修子於此當盡力行之。但除此外,「情」之當心處,莫起無明,應以理性為用。可,就此停筆,吾回。

劉生:叩送恩師。

九十三年一月二日 癸未年十二月十一日

驪山老母 降

聖曰:無過久能釋重負,只因慧俱始過無。慧識來去任重遠,洞見行持福自生。世人累劫比肩重,心懷道程朝聖行。持恆毅力莫自卑,福慧雙修成神仙。

第三十三篇 福慧雙修

驪山老母:性自妄中,唯不自覺,使性以然不亢卑,使之處於中。自性之謂,以無始無終起於心體,而無外生。然自性之毀卻以他物所起,始起癥候,終難道軌,眾生皆因此而淪落。

劉生:叩見恩師聖安!徒兒已甚久未蒙恩師教誨,今師開頭偈使徒兒受益匪淺。

驪山老母:眾生受苦於塵世間,諸多不遂,皆因受劫,無此劫則無其苦,凡受此劫者須自省。莫發無明火,莫怨天尤人,莫自卑自憐,莫自我放逐,莫自甘墜落,若不自省則輪迴無數仍不知出路。

眾生天賦皆同,無有分別,然明者謂福中之人,而超越此者何也?此謂福慧相隨,而使其成。

今論修道之法,以福慧並論!福者祖上所留一口田,然可否自我造福?可也!但此福之蔭,若僅及於子孫,此謂數人之福。然而知福可修,但不可盲目妄求,此謂福中慧,此所蔭及者更勝於只佑蔭於少數自家子孫。子孫所得之福,若是修者則其福加倍。

以慧而言,得益者眾生自我也!因其可破自我無明。慧命本根器自生,所呈現者聰明大智。而有此慧命乃是福中人,乃因俱慧而知種植無邊福田。此乃今所論之修行。可,就此停,吾回。

劉生:叩送恩師。

回本頁頁首

九十三年三月二日 甲申年二月十二日

驪山老母 降

聖曰:圓德功滿心清揚,無私宮宇佈善緣,一意人生勝負定,是貴或貧自分明。人生百態情洋灑,無非自作業與功。亦步亦趨善為重,負駝惡業無善終,無央無求成自然,世間圓通道果成。

第三十四篇 圓德

驪山老母:世間眾生債臺高築,凡無功果者,返回之時亦再輪迴,其劫無定,輪迴之數亦無定數焉!

劉生:叩拜恩師聖安!暌違數期又一相逢,感謝恩師教導!今聞恩師言「圓德」,徒兒心虛也!望恩師多加指引徒兒們之功課。

驪山老母:凡聖之由皆為人,願行自達通仙班,念念求法起佛心,處處行功至道果。聖賢之造,來去人間,凡受七災八難及無數劫方修練成道果。徒兒之資以中庸論,凡諸子皆如是。無有殊遇者,無一步登天者,凡點點滴滴之功皆自我累積而成,不因小善而不為,此明確之論述也!徒兒!汝輩之修於亙古至今謂輕易可成,但就怕諸生心性不堅,心生異念,心存逃避,此謂不決之心。

凡修行者無道場之分、無廟堂之別,事事專心,行諸功德,無我無私,四處皆然,此修行方謂正果焉!而諸修子之病來自於自家心魔所困,無有它縛,是諸修子自造心結。然此結之不解,果難有成。

今所述圓德,乃意指修道行功者其心無瑕疵之下所造之功果也!凡有所妄求之功無謂功也,此意指妄求功者未達了知何謂真功。可,今述於此,與諸生共勉!

劉生:恭送恩師聖駕!

回本頁頁首

九十三年三月十六日 甲申年二月二十六日

岳武穆王 降

聖示:心猿意馬,無邊無際,處世之則,誠心盡意,修行意純,無功自得,人間浮提,陰晴不全,無法自駐,念意菲功,心誠意盡,念在初衷,憑此一心,証入菩提。

第卅五篇 修道子「初發心」

岳武穆王:修行貴在於初心不變,然心虔初發以誠,盡而為貴。修子以此初發心堅毅恒修,眾聖欣慰而護佑其成,因而修子應時時自我護持此初發心,使之能調適於未來任何狀況道途!

劉生:叩拜恩師聖安!久未蒙師教誨,恩師您甚忙啊!

岳武穆王:然,眾生之教化於吾肩上,吾不可懈怠焉!而教化更應深入凡俗,方收教化之功。

劉生:恩師您辛苦了!然恩師以此為教化,天職扛於肩,真是宏偉功績。

岳武穆王:吾不邀功啊!只是一絲絲心念「教化」無能如期完成,內疚啊!

劉生:恩師,您毋須自責啊!您是我們聖堂之教化天尊,您之教誨更是弟子們信奉的教條呢!

岳武穆王:好說!徒兒你對今日所述「初發心」有何見解?

劉生:要說見解,徒兒不妄言,請恩師教誨!

岳武穆王:凡在初始,以信仰所凝聚之概念、思想、意志,所發出立願修行之心,謂言「初發心」。吾再釋明「初發心」之可貴。

以無畏心,宏願立誓,功行圓滿,無何瑕疵。然眾修子求修之心,有內含私情而妄意縱放,因而不成者。修行以自得為貴,所行所悟皆為自得。不怕他人會來搶奪功果。然初入聖殿所誓所言,天人共鑒,其修行大方向不可變。初發心貴在實踐,而非僅是想想而已,須以恆心毅力行於其一貫目標。若能如此,得証仙班可預期,以此同諸生共勉!可,吾回。

劉生:叩送恩師!

回本頁頁首

九十三年三月三十日 甲申年閏二月初十日

驪山老母 降

聖示:世人有形無形負擔頗多,若以此而言人生的煎熬亦不為過!無論身心殘疾或生活潦倒,或意外受劫、或惡運連連,皆為夙世因果。但是修子已下無比的決心,可將業障消弭於無形,漸入勝境也。吾當護佑於旁而使精修者終能有成也!

第三十六篇 修者心裡癥結

驪山老母:萬物同生,因其生而有其為。然生命演進,成一輪次,其行亦隨時空而有轉化。然其轉化雖在時空環境下,但能維繫生存,卻以大自然無私供給方得。物競天擇,乃在於生物是否能適應此一大自然環境!

劉生:叩拜恩師聖安!為時不短,未蒙恩師教導,徒兒如深井之蛙,未能窺知外界全景啊!還請恩師多加以指迷。

驪山老母:吾奉玉帝之命著書,以期教化,本就有引渡眾生之責!今眾生皆以老來方要修行為藉口,而忽略了人生應即時把握!有些修子茫茫然跟著別人修,在未遇劫難時,其心態亦如此啊!修行者於世如贖罪之人,於劫難未臨身時,不可沒有無常觀念。修子啊!汝心念是否如此?

劉生:恩師,何以感傷,仙佛未嘗不是想要使每一修子皆能修成正果嗎?

驪山老母:諸聖仙佛以大無畏之心,欲幫助眾生早日修成正果,其心是何等的殷切!而眾生之心卻未能切切於此,屢造惡業仍不自知!以聖門修子而言,其心結所在,乃是我已入聖門,仙佛應該庇佑,若有一絲之過,亦無傷大雅。孰知微業仍可積成大患,故吾徒不可心存此心。

劉生:照恩師所云,豈不是萬事皆要戰戰兢兢,小心謹慎。

驪山老母:修道本是一門深厚之學問,如不實事求是而粗枝大葉,那何有學問可求呢?諸修子今世已累積十世因緣方能入此聖門,若還不知把握此世因緣,難道汝等還要再重頭累積十世嗎?慎之!切記!勉諸修子!可就此停筆,吾回。

劉生:叩送恩師!

九十三年四月六日 甲申年閏二月十七日

岳武穆王 降

詩曰:心和意泰境如常。惡語誑言耳邊亡。忍辱吃虧無此事。觸而不受請思量。

第三十七篇 包容

岳武穆王:心宅寬廣於斯可見!無私無我者能容天下。如天覆地載,包容萬物,不管其淨穢而不棄一物。人若能無私無我者,其德自馨,以其能容天下,故成就萬德也!

劉生:叩見恩師聖安!於斯所見,恩師乃是大肚量,能容天下諸教也!

岳武穆王:吾乃以聖鸞教化為本,所司職務以教化啟迪諸聖門修子,並規律各聖門道務職司。所教化者,以文理通曉,開啟修子無邊智慧,得無量福德,是吾所立之願。

劉生:感恩天恩師德!於諸聖教化之下能不力予扶正嗎?

岳武穆王:徒兒有此心實屬好事。

劉生:敢問恩師!聖門間有無尊卑之別,又聖門之別有無高低之分。

岳武穆王:徒兒所提,為吾今所須指明者!今聖門大開教化皆為吾所律!教忠啟義,禮樂仁人,是諸聖門無有分別,而何分尊卑?何分大小?是諸眾不明,而所言偏差,再而人云亦云。

劉生:恩師啊!所言包容是何見的啊!

岳武穆王:天下之大,能載萬物者,何者大也?大海之廣,能容萬水,其性何如也?萬物皆生於蒼天之下,何者不受其容?然諸聖之教化,其所示現廣容一切,無有一眾生不在其內。諸生應知教門間互持互助,不應排擠,雖教門在運作上可有新意創發,但不可離其旨要甚遠也!又凡能廣納包容,諸事之推行,必能順遂。諸生應行此德而修,方能成其大。可,就此停筆,吾回。

劉生:叩送恩師!

回本頁頁首

九十三年四月十六日 甲申年閏二月二十七日

驪山老母 降

詩曰:無彼秋風晚落庭。飄零自在任其形。半空落葉何能住。盡在心觀一處寧。

第三十八篇 無別明心

驪山老母:世俗眼光以利我為先,此無明心地,可謂「自了漢」。世道初開,無間磨苦任肩擔,諸眾自如者,實可數。而今世道乍熟,無數脈續,各宗各脈應然發跡,殊緣不可言諭。

劉生:叩拜恩師聖安!今聞恩師心若有所指,何事啊!

驪山老母:吾奔祥雲於諸境,今入貴堂,見今諸生不為欣喜。然另一心境仍蒙陰霾,何故焉?為師者不甚明,徒兒你是否能說明白。

劉生:叩見恩師!恩師您慎查明瞭,徒兒實不知何因。

驪山老母:但說無妨。

劉生:恩師,徒兒真不明白,可否請恩師您告知?

驪山老母:甚可也!今就入主題。世間廣分五洲四洋,成無始生命現象;而所賦之心靈,亦分無間色與有間色之別。若成渠之初,濁水先至,清泉後流是一實況,今世運於此仍屬濁流境,未至清泉域。然諸眾於學道當時,以無分別之心入諸廟堂,而事過境遷,卻成分別。無實之說,紛云傳述,自是修道子心性魔考煉獄。成者能自覺一切,不成者自墮深淵而不自明。修子於無色境之煉,雖明事理,講經說法,樣樣自若。但處有色境,自我膨漲而不自知,世間真理其間之差僅一線之隔。自古至今為求真理,因而理出實相而得開悟者不勝枚舉,此為洞察者心清明澈,以此求解,是非自可釐清。然世間無比浩瀚,是何其明焉?今以現世之說分別,望諸生心境明朗!可,今就此停。吾退。

劉生:叩送恩師!

回本頁頁首

九十三年四月三十日 甲申年三月十二日

驪山老母 降

聖示:心境之明,無縛無累;心境之濁,繫無邊之憂;無明障重,難得自在。清淨法音,醍醐灌頂,無邊之福。意境紛擾,心亂如麻,煩惱不順,皆是無明之因。

第三十九篇 無明之因

驪山老母:諸眾今落土於塵世,乃是無始累劫以來,翻轉不知凡幾,方得再世?更累積無數功果,方得此人身。世俗人不知人身之來何其寶貴,僅以自然論之。但雖是自然,何以有者諸疾纏體?何以有者殘苦潦倒?何以有者生來即既尊又貴?此種種皆是不明因果者所不能圓說,何論自然焉!

劉生:叩拜恩師聖安!聞恩師所述無明之因不知幾許。但徒兒不明,無明所給世眾之難又為何?

驪山老母:世人之生從無明起,從嬰兒落地獨立,如白紙般潔白無瑕,如沒有任何記憶,善惡是非等等,皆因後世之境,使如形如器而成形體。世眾若未得善知識引導,今亦無緣於聖門。諸眾於世,若家庭、若親友、若團體組織,有善知識交流方得啟發智慧,而無明始終與善流相互抵觸。若善流入聖賢之門,常受無明牽掣,使之卻步。然因無明深邃籠罩著,使其不知覺中萌生退意,此乃無明之擾。又如諸眾於求學、事業、工作、諸生計等等無明,亦緊隨其後,使之不得志,此乃無明之祟!

劉生:諸眾不能如意,不能順遂,是否皆為無明干擾啊!那麼去無明不就事事如意了嗎?

驪山老母:無明之因,數以萬計,有現世所作、有累世所造,欲除之不易啊!自古至今能盡除無明者有幾?徒兒汝如何除啊?

劉生:徒兒愚昧!但是否有能解此之法。

驪山老母:解此法入聖門行善、做好事、立功果,勿妄言、不造業、不愩高,此為除無明基本功夫。然於聖門平時禮拜仙佛、稱唸佛號及靜禪養性皆可除弭部份無明之因。但欲盡除,除發無上愿力,堅毅恒持,永不退轉方得。綜論無明之造由己起,一言一行慎當心!無有惡意、不妄念,方得明心化無明。可,吾退。

劉生:叩送恩師!

回本頁頁首

九十三年五月十四日 甲申年三月廿六日

岳武穆王、驪山老母 齊降

岳武穆王:積功累果道程栽。

驪山老母:稟持修真盡初心。

岳武穆王:誠意修為行無盡。

驪山老母:自然靈根漸清明。

岳武穆王:心必盡瘁方真始。

驪山老母:行到盡頭樂不終。

岳武穆王:用心盡性無我意。

驪山老母:善功果品得仙引。

第四十篇 修者完備之引

驪山老母:世覺無他,得引真詮。萬難使中,唯在依法。合宜無二,事必循理。以情為累,妄識無實。世俗不違,得應真理,並圓萬德,趣向佛道。世間正融,處事大全。

岳武穆王:得易難處,盡心為憑。世恭我清,無過無違。得引真詮,唯在窮理。聖道無違,得盡真命。累劫難得,即在解脫。靈根清淨,功德之最。

劉生:叩拜二位恩師聖安!今難得逢二位恩師齊降,徒兒三生有幸,得謁師顏!今恩師所題,徒兒不知何云啊!還請恩師詳解!

驪山老母:世間諸修眾,以本身為出發點,得引渡周遭成一氣候,此謂「並圓」,是世間共渡此劫好的開始。然除引渡周遭,尚須自我提升,以此上推力影響周圍成一「優浮提」。此間二步驟,得成氣候而再研。

劉生:恩師,使成一氣候談何容易啊!沒有恩師暗助和明師指引,徒兒認為是無法完成的。

岳武穆王:形勢成在於人,只是諸生不得法,而今得宜開示。凡吾之徒,引渡有緣,上研心法,精進修行者,吾並除其一劫,使吾門生全心修持。

劉生:感謝恩師!今聞恩師之述,心裡恭敬恩師此浩瀚宏願。還請恩師詳解,何修道完備之引呢?

驪山老母:使然並非自如,凡修子眾應一心向道,勿有違離。而精進心法,使本如提昇是一法意。然修子眾於塵居家而修,無上艱辛,本身自如,再引周全,是為其進,而現世之法修何從,使如一貫徹始終,自成一佛也。

岳武穆王:修子心力激發,得以引世眾,為來世之佛,與世眾和善處世,待人得睦,內外和諧,成全於人,事事謙卑,得引為修。而修行更為精實,所發願逐一完了,是為現階段之修書著完功齊備,吾等寄望研閱啟蒙世眾有所得悟。可,吾等回。

劉生:弟子跪送二位師尊。

九十三年五月廿八日 甲申年四月初十日

太上老祖 降

聖示:吾為《修道淺繹》一書作跋:

詩曰:天然自性合於真。可破無明種勝因。定靜之中神在此。如如不動道遵循。

夫,天之生,以氣合為常;天之養,以融合為序。無始以來,萬物生養,唯在自然。世眾之始於人性,人性之始於天,唯天亦是自然。人性既然亦在於自然之中,則必有其生養之道。人性之生養道在於定,而一切之定始於自心無為,因而所有世眾之修為,即在於使心定而歸靜,靜即歸於自然也!然而世眾之心卻起伏不定,乃因有無明,如何使自心無為而破無明,唯在真理的指引,《修道演繹》一書可使此真理淺顯而易懂。

而今之聖典,同源並轍,是今世人修行之先導;修子於修程中之險要關鍵處,若半山之梯,加以護欄,使之得順扶而上,不偏不倚而有定規,修子之道程亦終能到達其願景也!

凡世之欣,得以此書之出而有所依循。《修道演繹》一書,將使修道子於關鍵處知悉修行旨要,得到真詮,而避免道程斷續無常,道心升墮不斷,是世間修行參酌之寶典。修子得此寶書,應加深研,於書中尋覓出真理之所在。

淺述數語,以此作跋於書末。

太上老祖 誌于台疆豐原懿敕賢義堂

天運甲申年四月初十日

回本頁頁首

九十三年六月十五日 甲申年四月廿八日

太白星君 降

聖示:初感心扉漸啟迪,不再迷妄昧良知。除去痴迷智慧生,法輪常轉心開覺。今生無悔慎今業,無功無德來生跌。累劫修行方生世,齊揚聖道朝天闕。

可,吾今特來為《修道淺繹》一書作跋文:

聖賢者吾往矣!凡塵俗世者吾往矣!前後之別以聖道論,乃因其行為益世程度而有不同。修行者,雖過程困難,衣食鄙陋,但其心以濟渡萬民福祉之需為繫,乃躬行於聖賢之路上,其心宏大也!然修行之進展卻未見其速,推究其因,乃是修者莫不是因獨自摸索及道聽塗說而未見真章。

如今,此書之發行能助修行者一臂之力,齊往精進之路邁進。信奉者依其要,躬身遵行,將無無的放矢之慮,而可達至清靜修為,如淨潭地幽,風月恒清。又可若世間璞石,精雕至無疵無瑕,成世間至寶。且又如深山鐘鼓,宏聲指引,世人得以不迷昧也!

凡俗眾生若痴若迷,妄念貪愛,不知生死幾許。是以修行改惡習、去痴迷,並練就心性,了知道理,使修者入於一清明的境界。此書之引導,如清泉湧入心扉,使世間修子心中清涼,快意道學;凡俗中人得以去一切惡性,除一切病態,皆速成聖賢之道也!僅此為誌!

太白星君 誌於台疆豐原懿敕賢義堂

天運甲申年四月二十八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纓芃 的頭像
    纓芃

    善書閣

    纓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