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活佛慈悲囑語:(上篇)
※學道要從最基本的學起,學什麼?(佛規禮節),佛規禮節,不學佛規禮節,就不知道尊師重道,尊敬前賢啊!
※那「前賢」「後學」,來寫一下,徒兒們現在都有可能去渡化人,那你引進人,你就是前賢,雖然你當前賢,但是你依然還是後學,為什麼? 因為你前面還有你的前賢,所以,前賢後學,後學前賢,縱然你今天成就一番,辦了一番道務,或是你今天才能所及,比別人做的都要好,比你的後學做的還要好,也或許比你的前賢做的還要好,但是你依然還是一個後學,因為你的前面都還有前賢,所以,千萬不要就把自己當作前賢了,若如此必然生出愩高之心。
※ 那「前賢」「後學」要做什麼?譬如說你現在是個前賢好了,因為你有引進後學,可是你前面還有前賢,那你要做什麼?(承上啟下),「承上啟下」, 對後學你要做什麼?(啟下),對你的前賢呢?(承上)所以,你對前賢必須要有一顆「敬重之心」,縱然他也許才能不如你。不如你做的還要廣泛、不如你渡人渡的多,講道講的好,但是,他在道場也幫辦比你久,所做的事是你看不到的。所以沒看見的,但是就不能因此而抹滅他,也許人家是默默耕耘、默默的在付出,而你只是遇到時機展現你的才能,但不可因此就以為高人一等。
※ 對於你的後學,你不能擺一個前賢的姿態,必須要有愛心、耐心、包容來啟發他,引導他,走向真理的契合。契入他,而不是自以為是前賢,就對你的後學指使,或者是對你的後學看不起,也許將來你的後學做的比你還要好,只要給他時間,或許他也會超越你也不一定,所以,徒兒們既然選擇這條路,要好好的修行,「承上啟下」非常的重要。若一個道場每個人都做到「承上啟下」,那這道場一定是祥和的,沒有紛爭的,每個人都守住自己的本分,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素其位而行,就不會做自己不該做的事情。
※ 徒兒們既然要來學佛,就要遵守「佛規禮節」,這是最基本的,若是你連這個都不懂,那表示你入門還不深,還在門外徘迴,其實真正一個有道者,真正一個有內涵、有修養的人,是韜光養晦的,真理是隱晦不彰的,半桶的水才會搖晃。所以,真正有道者看起來都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顯現不出他的才能,顯現不出他的鋒芒畢露,也許你會看不起這樣子的人,覺得他沒有什麼,可是真正的智者若愚,看起來就是他老老實實的,看起來很樸實,所以你看不出來,能讓你看出來就不是真正的韜光養晦了,真正有內涵的是在哪裡?(心裡),君子聞道,入之於耳,藏之於心,藏在心裡,守住這個。小人聞道,入之於耳,出之於口,苟言而已。就是一個嘴巴會說而已。
※ 所以,修行者藍圖,心能静性,人能弘道,性不能減其心,非道弘人,道是人弘的,人要怎麼弘道?(行為),行為是用說的嗎?行為是做出來的, 光說不練、知而不行,道非我有,所以,徒兒們在行道,顛沛必於是,造次必於是,仁義忠信不離心,在最惡劣的環境中,仁義忠信,還是擺第一。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159244590826610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