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兒啊!你們要安於當下的際遇,那是上天造就你最好的時機,無論是吉是凶,你只能有一個目標:此生已聞大道『若不修成 決不罷手』如果你所立下的目標,不幸遇到風風雨雨的挫折,卻能依然不變,這才叫常志,也叫『淩 雲 壯 志』。
相反的,當你所立的目標與志向,遭逢風雨摧打時,就輕易地改變初衷,這叫 『小人常立志』啊!修道這件事,說簡單嗎,也是不容易,說不容易嗎,其實也很簡單,就看你的根器。
徒兒啊!你們要安於當下的際遇,那是上天造就你最好的時機,無論是吉是凶,你只能有一個目標:此生已聞大道『若不修成 決不罷手』如果你所立下的目標,不幸遇到風風雨雨的挫折,卻能依然不變,這才叫常志,也叫『淩 雲 壯 志』。
相反的,當你所立的目標與志向,遭逢風雨摧打時,就輕易地改變初衷,這叫 『小人常立志』啊!修道這件事,說簡單嗎,也是不容易,說不容易嗎,其實也很簡單,就看你的根器。
徒兒們,有空時不要只為了賺錢知不知道啊!錢四腳人兩腳怎麼追也追不上啊,有空的時候培養自己心性方面的修養,除了從做人道理方面下手以外,還要去看看山、看看水、看看四海,讓我們心胸寬闊,在這狹窄的社會生存空間裏,才會覺得很遼闊
,懂不懂?
三清四正是修道人共同遵守的佛規戒律,「戒律是超生了死的根本,不懂戒律,你們犯了很多過錯,如收入不夠支出,因此以戒律做一個約束,減少你們的過錯。」
我們已經知道本性之所在,但是六萬年來的業障,是否廣積功德去迴向,累世帶來的無明習性是否去掉,這些都是要靠戒律來約束身心,再以覺悟來自覺覺他,才能突破外在環境的種種束縛。今以三清四正,來談回天明路。
「別人在教你的時候要謙虚、低心的接受,更要感恩,謝謝你能夠提醒我,讓我有改過的機會」
聽道理要用心聽、用心去體悟,會覺得人生一切事情都沒有用,一口氣不來,什麼東西是你的?功德跟罪過。修道一路走來,不知道是功多還是過多,如果功多還好,如果功少罪多,一口氣不來,帳是一筆一筆去算所以做事情的時候要三思,要說別人壞話時要想一想,做壞事時也要想想,凡事都要想一想,不要一時衝動犯下罪過,修道要越修心境越沉穩才不會後悔。
人帶業修行難免都會受苦,該了的業還是要去了,在認命當中創造奇蹟,再説這人生只有短短幾十載,這個肉體也是借你暫用而已。壞了還是要再換一個新的殼,人來到人世間是有使命的,使命結束了,就要放下這個執著。
每個人來到人間的宿命,都不一樣,但最重要的是,你要如何過你的人生,如何讓你的人生過得精彩、有意義,讓人家會懷念你,這才有真正的價值。如果存一片公心,什麼事重要,什麼事情不重要,要懂得分辨,來佛堂有很多讓你行功了愿的機會,在家中有嗎。
修辦的道路上,咱們承受太多的恩德了,這一切都是上天最慈愛的示現。徒兒要知道,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必懂得『代 天 宣 化』因為他的內心,真正感受到那份天恩的存在,於是搭起了三曹最堅固的天橋,勇敢地引領九六佛子歸故鄉。
徒啊!菩提心是要叫你們,拿出來做慈悲的事用的,而智慧是用來省察自己身心用的,能省察所以快樂,能慈悲所以無憂。簡單的說,智慧是內練的功夫,慈悲是外行的功課,你有慈悲與智慧,便可擔起自覺覺他的使命。
為什麼為師常說「日常生活皆是禪機」?你們『看透了就有收穫』;看不透的,它就是平常的生活;你有『體悟,就是你的收穫』;你沒有體悟到,它就是這麼平凡,禪就是這樣,要常讀經典,『經,是理、是不變的路』。
你們『能常奉持經典,從經典中去體會,然後依照經典裡面所講的去行去做,一定可以豁然開朗』;你不看經典,一旦靈性昏暗時,講的道理就懵懵懂懂,誰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