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初入佛門,了解的不多。但沒關係,只要你有這顆心想要去學的話,來日還有很多東西讓你來學。只要你肯不間斷地去走這條路,這一路上你的收穫一定會很多。你唯有自己去做去走,你才能夠了解、體會這件事的由來,你一定要親自去走,那才會有所體會,別人是體會不到的,只能聽你的心得罷了。

纓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白陽期有普渡、有收圓,『普渡』是普遍渡化眾生,『收圓』是收自己的圓。收圓不是跟哪個道場收圓、跟誰收圓,不是人在收圓,而是我們的心,跟老祖師契機,這叫收圓。收圓不是有第三代、第四代祖師,還是假祖師替你們收圓,而是你們每一個,收圓你們自己的心,一個一個回復道心,一個一個都是和和氣氣,不爭、不鬥、不搶、不奪。

纓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愿力』也是一種保證,既然有了『清口愿』做保證,為師就可以幫徒兒們承擔部分的因果,承擔是擔保一部份而已,不能以為師的功德,來撥轉徒兒全部的業債,徒兒不要覺得恩師好小氣,為什麼不肯幫我?不是為師不肯,而是皇母的規定不准予,若是每一位徒兒都想著太好了,有恩師幫我擋業債,幫我消業債,那我不用修道了,全部就交給恩師吧!

纓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佈施的好處就是化煩惱為菩提。因為在慈悲的當下,便是天心的作用,沒有一點業識的染著與觸動,所以才說『常懷佈施心,斷卻貪、癡、嗔』,便是這個道理。因為給予而富足,這是一種美妙的感受,徒要知道,佈施的心沒有任何雜質,才是真擁有啊!

纓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達摩西來傳法至今;共有三佛應運,祂們所傳的就是性理心法。末後一著的明師;是應運一大事因緣而來,自古至今,隻此一著,所傳的是自性三寶,所點的是「當機」 而觸機。

纓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修行的人,不怕孤單,最怕的是無德。你們有德性又哪會孤單、孤立、孤獨,是不是這樣子呢?

纓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修道人格健全是很重要的,但要如何做呢?「道雖通,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就是認識自己、做好自己的本份。孔子七十隨心所欲而不踰矩,你們現在明白了,要朝著這個方向邁進,無論大小事,認真去做,做到隨心所欲不踰矩。

纓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古人說:‘善惡兩條道,修的修,造的造。’修善者能出離三界,造惡者能墮三惡道。善惡只在一念之間,有智慧就是善念,有愚癡就是惡念。世間一切都在說法,有的說善法,有的說惡法,有的說旁門左道的邪知邪見法,有的說中道了義的正知正見法。換句話說,說善法,教人看得破,放得下,得到自在;說惡法,教人看不破,放不下,得不到自在。人為什麼顛顛倒倒,迷迷糊糊?就因為執著,一切都放不下。

  世界為什麼會毀滅?因為人們的‘善念少、惡念多’的緣故。一念為善,天地增加正氣;一念為惡,天地增加戾氣。要轉戾氣為祥和,戾氣就是毒氣,生一念貪心,宇宙間的毒氣就多一點;生一念嗔心,宇宙間的毒氣就多一點;生一念癡心,宇宙間的毒氣就多一點。如果用貪嗔癡三毒來處理事情,就會天昏地暗發生災難。如果用戒定慧來處理事情,天會清,地會寧。所以說,惡人多的地方,災難就重;善人多的地方,吉祥增加。總而言之,災難或吉祥,都在人為。

纓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於功德二字,很多人都會誤解。比如金剛經講到,念金剛經一偈一句的功德,超過布施恆河沙七寶的功德。既然功德那麼大,為什麼我念經這麼久,福報還沒有增上呢?這就是對功德的誤解。

  佛講的每部經,都針對不同生命層次的人講的。比如說華嚴經,針對菩薩境界的講的。法華經針對聲聞緣覺境界講的比較多。

纓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廟裡。不能脫離社會,不能脫離現實。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你的工作環境就是你的道場,你的壇城。

  修行是什麼?是不是一定要脫離生活,跑到廟裡拜佛念經呢,是不是一定要專職打坐、閱讀靈修書呢?當生活出現了問題,我們總感覺是生活的問題,打亂了我們的修行。

纓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