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尊於捨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弘化時,在拔祇國的國界處,出現了一個名叫“毗沙”的惡鬼,極為凶猛殘暴,殺害了無數人民,他每天殘殺一人、二人、三人、四人、五人、十人、二十人、三十人、四十人、五十人不等。因為殺戮之氣,感得許多鬼神及羅剎聚集此國。

  當時,拔祇國人心惶惶,齊聚一堂協商:“我們離開這裡,遷徙到其他國家吧!不要住在這個可怕的地方了!”毗沙惡鬼知道人民的想法,現身恐嚇說:“誰都不許走,就算你們逃匿到他方國土,都逃不出我的手掌心。除非你們每天獻上一個人祭祀我,那我就不再隨意騷擾你們!”於是,百姓們依約每天奉獻一人作為祭品。每當惡鬼食用完,就將骸骨拋擲到遠方的山谷中,很快地,那溪谷便堆滿了犧牲者的骨骸。

纓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一次,佛陀和阿難入城乞食時,看見一群孩童在路旁嬉戲。他們聚集沙土造成房屋和倉庫,並以土做米,儲藏在他們制作的倉庫裡。

  這時候,有一個小孩,遙見佛來,生起布施心,捧著沙土做的米供養給佛陀,佛陀微笑接受。這個情景阿難看在眼裡,心生疑惑,為什麼佛陀要接受這沙土做的米呢?

纓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陀在七十九歲那一年的夏天雨季,在王捨城避雨安居。三個月安居期結束後,又出發往北方游化,一路上經過那難陀村、羅閱祇城,進入離車族人居住的毘捨離城。當出毘捨離城,來到了竹林村時,已經是隔年夏天的雨季安居期了。

  這一年,竹林村地區正逢饑馑,糧食匮乏,不容易乞食,所以佛陀要求大家分散到各地去安居:有的回毘捨離,有的到跋耆國,以減輕竹林村信眾的負擔,只有阿難與佛陀留在竹林村安居,這是佛陀一生中最後的夏雨安居處。

纓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捨衛城中有一家缙紳望族,某一年他們家產下一個嬰兒,長得非常可愛,特別的是,他一出生手掌中就各握著一枚金幣。

  他的父母看了,認為是吉祥的征兆,非常高興的把那兩枚金幣拿起來,沒想到他們一拿走金幣,嬰兒手中又有金幣變出來,父母再拿走金幣,結果又出現兩枚金幣,就這樣一直生生不息,所以他們將小孩取名叫金財。

纓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陀成道的四十九年,由動歸靜,佛陀宣布在迦毘羅衛城三十余裡的拘屍那迦羅城的娑羅雙樹間進入涅槃。如同夕陽西下會投射出奇麗的光輝一般,佛陀在涅槃前特別發射和平常不一樣的光明,承侍在佛陀身旁的阿難陀,蒙受到佛陀的感召,德慧日漸走向成熟的階段。佛陀吉祥臥的睡在阿難陀為他敷設的床座上,頭在北方向西,這時太陽已西下,黑暗漸漸籠罩著世間,娑羅樹不在開花的時候卻開,沒有夜風而美麗的花瓣一片片的散在聖體的旁邊。阿難陀跪在佛陀的枕邊,輕輕的問道:

  “佛陀!我們以後對女眾應采取什麼態度?請佛陀再說一次給我聽!”

纓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波斯匿王是個賢明的國王,也是佛陀忠實的在家弟子,是當時佛教的大護法。他有個可愛的女兒,名叫善光。善光不僅長得十分端莊,身上還自然散發出柔和的光明,而且聰明柔順、智慧過人,因此皇宮上下沒有不喜歡她的,而波斯匿王夫婦更是對善光疼愛有加,將她視為掌上明珠。

  有一天,波斯匿王處理完國事,正與善光公主話家常。他看著美麗的善光,心想:“善光生為我的女兒,擁有最優越的環境,王後和我又對她這麼疼愛,哪裡是一般人比得上的呢?”於是,波斯匿王不由得說道:“善光啊!你可知道你是因為我的緣故,所以才有了人們的敬愛?”想不到善光卻回答:“不是這樣的!父王。這全是因為我的業力所感召而來,並不是因為您的緣故。”

纓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陀告訴比丘們:佛起大慈悲心,想要讓弟子們了解念佛法門的深義,就像父親諄諄告誡著子女,希望子女能夠有所成就。專注、精進地念佛時,猶如目不轉睛地注視著佛陀的身形、相貌,視線不曾稍移;心中系念著佛陀的慈悲、定力及智慧。此即念佛的方法。

  有一次,阿難背上生了一個癰瘡,佛陀讓當時有名的神醫耆婆為他醫治。因需開刀治療,耆婆擔心阿難承受不了疼痛,遲遲不敢下手。佛陀知道了他心中的憂慮,便慈悲地說:‘請盡管放心醫治吧!我將為阿難說法,使他轉移心思。’

纓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去,在捨衛國有一戶貧窮的家庭,夫妻都非常悭吝,性情凶惡,而且不相信因緣果報。佛陀悲愍他們愚癡無知,於是變現為沙門,來到他們家乞食。當時男主人不在家,婦人一看到有人來乞食,就對沙門破口大罵。沙門平靜地說:“我是求道之人,以乞食過活,你不需要辱罵我,我只希望得到一點食物而已。”婦人怒罵:“即使你現在馬上要死了,也不可能拿到一點食物,更何況你看起來這麼健壯,竟然還要我施捨食物給你!你待在這裡只是浪費時間,還是趕快離開吧!”

  此時,本來站在門口的沙門,突然在婦人面前兩眼上翻,呼出最後一口氣,示現了死相。隨即,身體膨脹,許多蟲子從鼻口爬出,腹腸潰爛,不淨血水漫流全身。婦人見到這麼恐怖的景相,嚇得說不出話來,驚恐不已地逃離現場。示現神通的沙門也隨即離開,前往數裡外的樹下休息。

纓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一個故事,佛陀在山上遇到了歹徒阿格利瑪。阿格利瑪殺人不眨眼,他當然也不打算放過佛陀,他說:“都說你法力無邊,你今天落在我的手中,看來也不過如此,我今天要砍了你的頭,讓大家知道我比你更強大。”

  “死之前,我有一個心願,”佛陀指著身邊的桃樹說,“請砍下這根樹枝。”“那太容易了,”劍起枝落,阿格利瑪把砍下的樹枝丟給佛陀,“還有什麼要說的?接下來我要砍你了。”

纓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法句:不探查他人過錯,不管他人已作、未作,只應該察覺自己做了什麼事,什麼事尚未做。

  吝啬的富翁

纓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