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佛陀與弟子們在外行化後,准備返回精捨。途中,佛陀突然離開大道,轉而帶領大眾避入草叢。
對於佛陀這樣的行徑,弟子們心裡非常納悶,於是阿難問道:‘世尊,我們為何捨卻正路不走,反而行入草叢呢?’佛陀正色回答:‘前方有賊!走在我們後面的那三人將會被賊所制伏。’
一天,佛陀與弟子們在外行化後,准備返回精捨。途中,佛陀突然離開大道,轉而帶領大眾避入草叢。
對於佛陀這樣的行徑,弟子們心裡非常納悶,於是阿難問道:‘世尊,我們為何捨卻正路不走,反而行入草叢呢?’佛陀正色回答:‘前方有賊!走在我們後面的那三人將會被賊所制伏。’
世尊成道後未久,彌醯尊者作為侍者,悉心照料著佛陀的飲食起居。
有一天一大早,彌醯就外出乞食。乞食完畢,尊者在返程途中,見到一處地勢平整、清涼幽雅的樹林。在樹林的旁邊,清泉徐流,猶如一條藍帶緩緩飄向遠方。彌醯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了,他不禁伫足良久,留連忘返。未幾,尊者心中生起一念:如此絕塵佳所,倘若我能在此地修行,豈不是妙不可言!
見污穢身深信無常
從前佛陀在捨衛國祇園精捨說法時,有位年輕的比丘進城托缽,看見一位容貌端正的女子。比丘對她產生了欲念,沉迷其中無法自拔,不但茶不思、飯不想,還臥病在床,形容憔悴。師兄弟去探望他時,年輕比丘告訴他們:‘因為我的欲愛無法得到滿足,所以才憂愁生病。’眾人紛紛規勸他,但他就是聽不進去,於是大家強行將他帶到佛陀面前,禀告佛陀事情的原委。
序譯序 (摘錄)
《百業經》是我等大師釋迦牟尼佛宣說因果不虛的一部甚深經典。共有一百多個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仙人、國王、大臣、婆羅門、施主,居民、***女、獵人等人物,形象地闡明了善惡之因必感善惡之果的真谛。.......。
昔日,佛陀在捨衛國時,有一位年近八十歲的婆羅門,他雖家財萬貫,卻頑固昧,悭貪成性,不肯布施,難以教化,既不知道德規范,也不解無常之理,每天忙於謀求家計,更熱衷於建造舒適的房屋。他的房子一間又一間地蓋了起來,除了前廳、後堂、涼台、溫室,還有廳堂兩側的廂房等十馀間。現在,還在加緊趕工蓋著後方的廳堂。
一日,佛陀觀察到這位老婆羅門壽命將盡,而他對此事卻毫無所知,仍舊疲於奔命的建造房捨,而讓自己精疲力竭,實在非常可憐。佛陀慈悲,想要度化這位老婆羅門,便帶著阿難尊者來到婆羅門家,慰問老婆羅門說:“你每日親自監工建造房捨,真是辛苦!你家的廳堂已經這麼多了,為什麼還要蓋房子呢?”婆羅門回答:“這些房間各有用處,前廳是用來接待客人的,後堂是我們自己住的,東西兩側的廂房可以安置我的孩子、財物和僕人。夏天太熱時,可以到涼台乘涼;冬天太冷時,就進到溫室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