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虛不是一種退讓,而是一種高雅的氣度,一個懂得謙下的人,才有機會看到更頂峰的階段,徒兒修辦道一輩子,如果學不會一個【謙】字,就很難成就其他的美德。
一個真修行者,必懂得效法天的高明悠久,及地的載物能容。天地之德光含藏、鋒芒不顯,默默運行而不爭強鬥勝,這便是真修行者的襟懷。
謙虛不是一種退讓,而是一種高雅的氣度,一個懂得謙下的人,才有機會看到更頂峰的階段,徒兒修辦道一輩子,如果學不會一個【謙】字,就很難成就其他的美德。
一個真修行者,必懂得效法天的高明悠久,及地的載物能容。天地之德光含藏、鋒芒不顯,默默運行而不爭強鬥勝,這便是真修行者的襟懷。
徒兒們,來佛堂修辦道一輩子,如果學不會一個謙字,就很難成就其他的美德,一個真修者必懂得效法天的高明悠久、及地的載物能容。
對自己的言行舉止要非常恭敬,不敢有絲亳的放縱,這是行己恭,因為行己恭,所以責躬厚,處處都懂得尊重人,而不去責怪他人,就如一同辦事,結果事情辦得不太圓滿,他會把這個不圓滿的過錯扛在自己身上,這就是推功攬過,也就是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涵養。
所謂循規,就是能循著應守的佛規去做;所謂蹈矩,就是每個人能夠素位而行,能站在自己的崗位上踏踏實實地去做,這就叫做循規蹈矩。佛規規定得這麼好,你若卻不照著走,徒兒們啊!你們說這樣子可以成仙、成佛、成聖了嗎?譬如這默語戒掛在牆上了,點傳師也規定了,操持也規定了,大家卻視若無睹,依然偷偷講話,這叫做循規蹈矩嗎?但是循規蹈矩不是只遵守外在的佛規就好,你們還得問問自己說有沒有時時刻刻也遵照著「心中佛堂」的佛規來做事?甚麼是心中佛堂的佛規呢?那就是人之初、性本善,也是人人本自具有的良心,戒律要守,這不是做給人看的,而是要做給自己看的,你們修道是圖個表面功夫而已嗎?別人看得到的地方,自己就做得戰戰兢兢;反之別人若看不到的地方,自己就鬆懈得很,這就是表面功夫。
徒兒啊!每個人的人生皆不一樣,為什麼有的人走起來是那麼的順利;而有的人走起來是那麼的坎坷,每個人的因緣皆不一樣,其實你也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這命運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徒兒啊!今天修道了沒有啊?徒兒是老道親嗎?還是好道親呢?徒兒們,有聽過老修症候群嗎?這會有什麼病症呢?初期會有懶散心,漸漸會形成完全漠視自己有缺點,完全看不見自己都沒有進步,甚至發病到只知在佛堂指指點點,盡說人家的是是非非,這就叫老修症候群啊!要知道修道是一輩子的事,不管道齡、不問天職,只問自己我今天修道了沒有啊?
◎明師一指,點開賢士們的『生死門戶』靈性正門,讓賢士們知道,靈性是生從何來,死從何去,明師一指點『可超生了死 地府抽丁 天榜掛號』但是,賢士不要以此而自滿,求道求得明師一指,是可超生了死,但是後來的修行,就要看你們的功夫。
◎『就是了結 歷劫的總帳』因果和業債要了消,去除累世的宿習、氣禀、習性、脾氣毛病、塵染,以及一切不良,不好的習慣,遠離諸惡業,因果業債會使賢士們,再流轉苦趣之中,所以,賢士們求道之後,要去除宿習,還要了結歷劫的總帳『因果業債』若是求道之後,仗恃,自滿於已得明師一指,卻是不去除累世的宿習,不了結歷劫的總帳,如此因果業債未了消,脾氣毛病、習性、氣稟未改除『談何超生了死』『談何天朝母顏』仍舊還在『六道輪迴中流轉』。
「每一個人都要把握光陰,要及時行道,不管是外王的功夫或是內德的修養,都要精進自己,使自己每年有所長,不要一年一年的頹廢,那就很可惜。」
修道人扮演很多角色,要扮演好是不容易的,如果你要把你的人生角色扮演得精采,那更是不容易!如果你心境、火候、智慧都不足,那你就很難應付很多事務,所以外在環境越雜亂,內心要越冷靜啊。
為什麼說七月是吉祥月?我在世的時候,我的母親毀謗佛法,不尊敬修行人,做了許多不該做的事,死後墮入餓鬼道,當我用神通看到母親在地獄受苦受難,她的肚子非常餓,可是咽喉卻像針一樣那麼細,我用神通將食物送到母親的面前,母親拿到這些食物,還沒有放到嘴巴裡面,就已經變成火炭;我看到這種情況,心中真是悲痛萬分,於是請示佛陀,要怎樣才能幫助我的母親脫離這個餓鬼道?
佛陀告訴我,可以在七月十五日準備好的食物丶乾淨的糧食,供奉有德性的修行人,藉著大德者的慈悲,讓我的母親超脫地獄道,脫離餓鬼道。後來世間才有七月開鬼門之說,其實這在當時,乃是我為了救母親所做的盂蘭盆法會。
今天我們是活佛的第子,全是小活佛,不能把自己看輕,我們都是追隨我們師尊 、師母奉 老母之命,倒裝轉世打幫助道,我們立的愿就是我們的使命。
我們得道就信,發心立愿、捨身辦道、渡人行功,這證明我們有佛根,祖上有德行,才能遇見明師得道不捨;
在即將離開的時候,再看一看你們每個人,每個徒兒都是那麼可愛,最令為師放心不下的就是你們的信心到現在還不穩定,最擔心的就是你們出班了之後,就忘了今日,忘了你今日的發心、忘了你的初發心,希望你們能初心永保,才能夠成道,好不好?你們每個人都是為師最愛的徒兒,為師不願意失去任何一個徒兒,即使你根本就不相信為師來借竅是真的,儘管你認為這只是一場遊戲,或者是一個夢,或是在你人生旅途中的一個小小的漣漪,但為師卻是付出全部的愛心、全部的誠懇,都在你們的身上、都給了你們,至於接不接受,就在於你們自己,希望你們要好好的珍重,希望咱們師徒下次再重逢的時候,大家都更有成就,好不好啊?
每個人都是為師的愛徒、都是為師最好的徒兒,為師從不放棄任何一個徒兒,希望徒兒們也不要對為師不理不睬,希望我們師徒一起共創未來、一起肩挑使命,一起把這三曹的大任扛起,你們都是很有責任心的、都是很有抱負的,為師器重你們,為師希望徒兒都能看重自己,也希望徒兒們要記起你們的使命,要好好去走,好不好啊?為師也常在想今日能有這麼多徒兒,我要如何一個個都能照顧得到啊?也只有請徒兒們原諒為師了,希望徒兒們來日能依著光明的路去走,不要讓你們的心再流浪了,徒兒們,就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