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聖訓 (639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拿出我們的智慧好好的修道、辦道,不要說,我只來燒燒香,叩叩頭就好。

如果脾氣毛病不改,叩幾萬叩首,有功德嗎?一點功德也沒有。

纓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修道這件事乃是自從你出生那日起,即注定應該要去做的本份,咱們不做傷天害理、背地宵小之事,咱們所行的皆是引人走向極樂、弘揚真理的事,所以說修道本來就是本份事,咱們不沽名釣譽、不為名、也不為利,咱們只是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而已。

人身難得啊!既然擁有此身,就要懂得善用,天生我才必有用,如果這項功課做不會,你可以選其它的,可以來廚房幫忙;煮菜若你不會,可以來學習擦佛燈。

纓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徒兒們能夠求道不容易,你的祖先也等待『沾你的光』你要想想,你一個人修,玄祖等你行功沾你的光,所以你要有堅韌不拔的心,要有理智,徒兒懂嗎?修道不認人修,只認理行,咱們『不求有功 但求無過』。

功德並不是做給人看的,也不必計算所做的有多少功德,你是否『真功實善』卻由『上天來定論』徒兒只要抱持無為的心,無為的行,立定目標『認理實修』就可以啦。現在的修道人容易信心不足,因為都是看表像修道,一有逆境就不修了,一有不順心就說不辦道了。

纓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看過仙佛嗎?(有)哪裡看過?仙佛會講話嗎?(不會)怎麼知道?你們去廟裡,是不是有看過?仙佛會借著人的嘴巴來講話、借人的手來幫忙,今天看到,有沒有很奇怪?(不會)知道我是誰嗎?(濟公老師)

佛跟人有什麼不一樣?(樣子不一樣)還有呢?(心不一樣)還有嗎?仙佛要吃東西嗎?仙佛會生氣嗎?仙佛會罵人嗎?仙佛會鬱卒嗎?那麼難,還要學仙佛嗎?(要)你看仙佛坐在上面,好看嗎?

纓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修道人要踏實,但是人往往就是不腳踏實地,所以總是悔不當初,偏偏等到事到臨頭了,已經來不及了,再來懺悔,這種懺悔有效嗎?如果你有記取教訓的話,就有效;如果你沒有,你就會成為懺悔高手。

人之所以不能夠成聖成賢、成仙成佛,就是因為執著不肯去、知錯不知改,知錯不知改,叫做「過」,再來叫做「罪」,過還可以改,罪積習成深,如何能改呢?現在能生為人,乃是了罪了業,若想要了罪了業,也要心甘情願,才能舒舒服服、暢暢快快。

纓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師希望徒兒,都能把握今天,把握當下,活在人世間,做個頂天立地的人,做對這世間有貢獻的事,徒兒能不能做到,只要有你們,世界上永遠都有溫暖,只要有你們,就能夠散播愛、散播熱、散播光芒。所以,你不只是蠟燭,你也是光芒,你也是太陽。

所以要好好的把你的愛心,你的熱能,你的朝氣帶出來,好好的發揮你自己,把你自己真正的發揮到最極點,留下一些『絢爛的色彩』給後世的人歌頌,給後世的人景仰我們,好嗎。在這凡塵之中,觀音菩薩、釋迦牟尼佛,我們都認識祂們,因為祂們的『精神不朽』。

纓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個眾生都是成就我們的恩人,所以要禮敬有情,每一個人都有其優點,也是讓我們學習的物件,所以在同修共辦中,不要把重點放在看到對方不小心的疏漏,或聽一些無心的話語,如果這是徒修辦的宗旨,那為師很替徒難過,因為你已失去修真返本了。

什麼樣的心念就吸引什麼樣的人事物來聚合。當稱心如意時,感恩再感恩,感謝上天之庇佑、眾生之成全,在拂心失意時,懺悔再懺悔,反省自己心念、習慣、言語、行為哪裡出問題了,知道了,就要勇於認錯、勇於改過、勇於為自己的生命負責,把責任推給他人、埋怨他人,那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纓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有累世的修持,才有今生的聖愿;

有真心的慈悲,才承擔得起白陽的天職。】

纓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謙者不招人忌、恭者不招人侮,修道第一步,要從『謙』字著手,唯有謙虛,才能成其德。六祖慧能說:『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低到極處方為高,那才真有德。

謙虛不是一種退讓,而是一種高雅的氣度,一個懂得謙下的人,才有機會看到更頂峰的階段,徒兒若修辦道一輩子,如果學不會一個「謙」字,就很難成就其他的美德。

纓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們得想想,今天你有沒有修辦道,直接影響將來『是升是降』的問題,不只是你個人的事,還牽繫到你的九玄七祖;如果你不修不辦,自甘墮落,你的九玄七祖會跟你一同墮落,那你就真的是大大不孝了。所以既要修道,就要『光耀門楣』。

把使命承擔起來,讓你的九玄七祖以你為榮。辦事人員要以服務為本,同修之間要互相切磋精進,要互相提攜拔擢鼓勵,幫助同修進步。對自己的心性火候要培煉,要有公正的心,更要以『慈悲心懷 替天辦事』而且自始至終永不退。

纓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為師借竅來,你們難免會執著形相,希望你們看了形相,明理以後,而要把形相拋除,不要執相。

就如你若執著感情,你就會受感情的磨煉,所以人生在世,不要依賴任何一件事情,要徹悟緣起性空,自然無憂無懼,把事情做得圓滿。

纓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要活得有意義,就要常常懷著慈悲的心、活潑的心,不能讓自己的心低落下去。當受到挫折、受到排斥時,沒有關係,這些為師也都承受過,但為師還是堅持地走到現在。雖然並不是每一個人、每一位徒兒都願意接受我,可是為師依舊秉持不屈不撓的精神,未曾說過放棄你們。

人生的旅途很長遠,當遇到坎坷的時候,老師讓你依靠;在不如意的時候,望著天對老師傾訴,老師會以所能及的力量幫助你,但最主要的還是得看你自己,因為人要先自助,才能得到天助。

纓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劫難;也不單單只是指這個肉身受苦、受災劫、受疾病。真正的劫難,是『靈 性』還在生死輪迴,四生六道輪迴,這才是你們最大的憂患、最大的劫難。為師一再的告訴徒兒,要趕快的『行功了愿』以了消你個人的『因果業債』。

趕緊的渡眾生上法船、登彼岸,修此超生了死之大道,脫離輪迴,免受劫難之苦。你個人要躲災避難?要了脫六道輪迴,就要修,修就修不用藉口及說那麼多,說再多,是自己多煩惱,就是要『趕緊修行』。

纓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既然徒兒們已經踏上修辦道的路,就一定要逼自己精進,因為人都很容易偷懶怠惰,常常想著:我慢一點啦、我時機還不成熟啦、我的力量還不夠啦、我讀的道理還不夠多、我認理還不足。徒兒們!你不逼自己,你就不會進步,人家逼你,你可以不理,你自己不逼你自己,就完全沒有辦法救了,沒有辦法渡你自己,仙佛也沒有辦法幫助你,所以修道就要逼自己一下。

最怕就是不逼,可憐十年之後,還在只做清口道親,坐在那邊,所以,記住要逼自己一下,逼一下才有進步,懂嗎?踏上修道這條路,就不要再後悔,對道沒有信心,修辦道就會漸行漸遠。修道有信心,仙佛菩薩會幫助你們,解脫煩惱、痛苦。修辦道在『捨己為人』的過程中會有血有淚,才能奏出『美妙樂章』才能煉就出『沖天大志』。

纓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個人都是揹負著神聖的使命,不要小看自己,只不過是個小人物,要知道小人物也能夠辦大事、小人物也能夠創造一片輝煌的聖業。徒兒們要明瞭人生的真正意義,有人一生過著渾渾噩噩、有人過得精彩萬分、有人是平實無奇,不論如何,你要瞭解其中的真諦在哪裡?你從中學到什麼了?提昇了什麼?改變了什麼?做了哪些利益人的事?

人生不要虛度啦!你日復一日,天天都等著明日的到來,你是要等明天再來做嗎?還是有空再來做啊?還是要等到老了、退休了後,再來做啊?你若凡事都要等待時機,萬事成了蹉跎,不是冤枉嗎?心裡想著渡誰,就趕快去渡,世事無常,不要等有空再去渡化,要知道人算不如天算喔!

纓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內在重要,外表不注重也不行呀!所以外表是看得出一個人,是由內心所表露出來的,所以一個人只看外表,就瞭解他的內心所存在的是什麼心態,內心若是虛偽的、不實在的,所表現出來的會不會很實在呀?肯定不會,因為騙得了人、騙不了自己,所以一個人處在世間上,要腳踏實地,守這個「信」,信用對一個人重不重要呀?(重要)你對別人沒有信用,人家只能相信你一次,接下來人家會不會再相信你呀?(不會)那麼你在這世間上做人成功,還是失敗呀?是非常的失敗,不能立足於這個世間上。

徒啊!修道是用心去修、用心去做,不是看外相,更不是因佛堂好看,才肯定道是真的;也不是看這邊人蠻多的、佛堂蠻大的,才肯定道是真的;也不是看這裡的人都打了領帶、很斯文的樣子,一定是有學問,看起來有那麼點氣質,才肯定道是真的。道不是看外相,這外相就好像星星一樣,是用來陪襯的,咱們要修正自己、培自己的內德,這些外在的形象只是幫助我們修道而已,明白嗎?修道就是要把複雜的心、常掛念的心,讓它盡量單純,如此才是道、才是佛法啊!

纓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吃素能『培養慈悲心』減輕造業,吃得比較清淡,也會使身體健康,不會亂發脾氣,提昇個人心境,使家庭平安,得到『自性清靜』修道還要發大愿,現在災劫很多,我們要用善愿才能夠把這個災劫化解。最好每個人都能夠發善愿,能夠快點吃素,我們不殺生,這個世界惡緣就能夠減少、怨氣就能夠減少,這樣聽懂嗎。

我們要發善愿,普渡眾生,把好的道理傳揚給我們的兄弟姊妹、親戚朋友,自己好也要人家好,也祝福大家『道成天上 名留人間』你渡人來佛堂,讓他明理,讓他也學著你渡人,成全人,讓他也吃素、免殺生、免造惡業、斷惡因,將來有一天他歸去,回到皇母的懷抱成仙做佛,功勞是誰的。

纓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平時要怎樣孝順父母啊?是不是把他們放在家裡,給他們錢讓他們花,讓他們有得吃,這樣就夠了是不是?用你的心去讓父母開心,不要讓他們擔心,要愛惜自己。《孝經》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所以這個也是「孝」。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請問犬馬是甚麼動物。犬馬就是狗和馬,是家裡養的動物。想一想,你家裡養貓、養狗給牠吃喝,貓狗都過得比人還要好的生活,穿得比人還昂貴的服裝。請問你有買那麼昂貴的衣服給你父母穿嗎?你天天抱著貓狗睡覺,卻沒有那麼親近過父母。

纓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清口之人,口清了『心是否有清』心不清是為何因,心被太多的掛礙所綁、心中有太多的掛礙、有太多的煩惱,整日想的就是事業、家庭、親情、愛情、金錢、名利、是非等等之事物,而且還牢牢的被綁住。若賢士們的心沒有被這些凡俗事所綁,必定能做到『重聖輕凡』。

而且能真正做一位物外的閒人,不會在聖凡之中扭扎、看不開、放不下,以往要得到這個『超生了死的大道』的修行人都是『憂道不憂貧』所謂,憂道不憂貧,就是他們只擔憂自身不能修成大道,不擔憂色身不能享榮富貴。而今要得到這個超生了死的大道很容易。

纓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的心是跟著身體而走,還是身體跟著心走?現在是心主宰我們,那回去後是否也是心主宰身體呢?身體跟心走,不簡單喔!你們有這個修為,讓心主導這個身嗎?

人的腦意識是最難控制的,人發出的腦波愈多條,心就愈複雜,因為你的意識愈沉。如果你的意識愈淺,發出的腦波就愈少,心就會愈清。腦波所發出的若是愈單純,就會直接影響到你的心愈單純,這樣子才能夠達到靈跟身的清淨。

纓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