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佛點化金篇

武廟明正堂扶鸞書

玉詔

本堂主席關降壬戌年七月十一日

聖示:今夜恭接玉詔,命本堂福神十里外接駕,命本堂城隍五里外接駕,其餘神人排班候駕。

欽差大臣徐庶仙翁降

詩曰:遊戲風塵一聖僧。 度迷點化有書憑。 恭承玉詔頒臨日。 正筆輸誠任可勝。

聖示:宣讀玉詔,神人俯伏。

欽奉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詔曰:

朕掌天運,化育群黎,每以蒼生沈淪苦海為念。 人之生,性由天賦,本為至善,奈何一入凡塵,迭受聲色犬馬之誘,一入迷魂陣里而無重見光明之天。 甚或心志不定,迷而邪亂,執而辟異,是以乖戾之暴,於焉而生。 幾將一片淨土污染,頓成惡濁苦塗。

今爾南天直轄鸞堂武廟明正堂,運承於天,凡有所命,俱能圓滿完功,碩果斐然,遐邇皆知。 特再頒旨一道,開著新書,題其顏曰:「濟佛點化金篇」自接旨即日起,命由武廟明正堂正鸞正筆蔡生,以木筆主著,為期一年六個月完書。 書成之日,論功行賞,神人用命,各盡厥職,勿負朕意。 欽哉勿忽,叩首謝恩

天運壬戌年七月十一日

彌勒古佛降序

際值三曹普化之期,上天有好生之德,諸聖有渡化之才,關善德之路,匡正世道,挽轉頹風。 故三界聖佛仙神,不辭辛勞,沐雨櫛風,應運下凡,處處開堂,方方闡教,降筆揮鸞,賦詩文以勸人棄惡從善。 或著書立說,闡明真理,教民修德,破除迷信,循歸覺路。

「濟佛點化金篇」善書之著,乃濟公活佛,抱慈悲愛人之心懷,奉天命,躬親降駕南天直轄鸞堂武廟明正堂,藉桃筆揮鸞勸世,以神道而設教,諄諄善誘,濟物利生,開方便之法門,應時勢之需求,泛慈舟以渡世,實不可多得之良書也。

濟佛奉天命普渡蒼生,遊戲風塵,蒙濟佛點化覺醒,迷而知返者,不可勝數,受惠門生,遍布寰宇。 然而,覺者自覺,迷者自迷。 天心慈憫,不忍坐視蒼生,沉淪苦海而不能自拔,今又降大命於南天直轄鸞堂武廟明正堂,揮鸞著作「濟佛點化金篇」寶書一部,以作世道之中流砥柱,挽轉狂瀾於既倒,期使世人了悟向善歸真之道,遠離邪惡之徑,共趨於光明之道。 今值著書之始,為共襄盛舉,吾特降鸞揮筆,聊述數語以為序。

彌勒古佛序於南天直轄鸞堂武廟明正堂

天運壬戌年七月十四日

濟公活佛降壬戌年七月十八日

詩曰:點化金篇勸世人。 移風易俗力行仁。 修持大道心明正。 莫執莫迷出苦津。

濟佛曰:哈! 哈! 老衲欣逢著書期日,今夜降駕南天直轄鸞堂武廟明正堂,開著點化金篇,特聊述數語與諸賢生把筆言歡。

正筆曰:弟子蔡生參叩活佛師尊。 今夜榮蒙師尊躬親降壇,為著書而不遠千里迢迢,蒞臨教導弟子著作「濟佛點化金篇」寶書,佛恩浩蕩,弟子沒齒難忘,伏望師尊不吝開導啟愚開智。

濟佛曰:哈! 哈! 賢生免禮。 為師膺任天命重責,普度蒼生,遊戲人間,處處揮鸞,闡明真道,點化群黎,迄今已歷數十星霜矣! 僕僕風塵,為救世人,早芔苦海,超凡入聖,及時行道,代天宣化,實有樂而不疲之感也。 今值著書之始,開筆佳辰,豈能有所耽誤,吾先簡述點化金篇之真義,以悟世人。

時值叔季之秋,世道澆漓,人心不古,已迷失真性,沉淪苦海深淵,陷惡而不醒,趨步於邪途而無法自拔,雖有諸天聖佛仙神,力挽狂瀾,苦口婆心,諄諄善誘,但迷而不自覺者甚眾,吾佛慈悲,不忍坐視迷者墜落罪惡淵藪。 今吾師徒身膺重任,主筆著作「濟佛點化金篇」,是書之著,乃由吾濟顛帶領蔡生靈遊,到處採訪凡間修真煉性之學子,其所修行之過程,以木筆傳真披露於世,期能一一列入金篇,啟發世人,如何修道? 以免流於痴迷不悟,一味驕傲逞能,自以為是,而有毀自身道基之憾也。 希道中修子,須時加警惕,若閱本書之後,速行遷善,莫再執迷不悟,則道可精進也。 今夜吾述數語以為勉。 可吾回!

正筆曰:恭送活佛師尊回天。

第一章鸞門之使命

濟公活佛降壬戌年七月廿五日

詩曰:著書勸世始而終。 木筆傳真化育功。 正是鸞門清淨地。 期期鐘磬醒迷濛。

濟佛曰:著書時辰已到,蔡生,靈神集中。 今夜起吾師徒倆人為著作「點化金篇」一書,將要到人間遊歷採訪記述世人修道過程及功過,以便木筆揮鸞傳真,闡揚道義,列入書中,作成錄志,以廣開黎庶求道之意誌及明路。 此書實富有勸世度迷,警惕人心之作用。 希世人,應以正心誠信,了悟道中真義,以修己身,務期人人,上體天心,讀而有所覺悟,則可破除迷信,改革異端邪說,益於修道,終得精進矣!

若果未能適時了悟道中真義,沉迷未醒,一意妄自尊大,剛愎自用,豈止道果不進,反有後患之憂也。 須知:修道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一旦迷途失足,墜落罪惡淵藪中,將造成萬劫不復,永難自拔之境域,縱然後悔已來不及了。 世人豈可不戒慎乎! 希望閱讀是書者,勉而悟之! 蔡生,今夜首篇開著「濟佛點化金篇」一書,你有何感想,何妨就此一述!

正筆曰:弟子遵命! 首先叩謝天恩鴻慈,賜弟子有這個機會可與活佛師尊一同遊歷人間,主著「濟佛點化金篇」此部聖書,內心有說不出的高興。 今夜際值著書之期,弟子榮蒙天眷恩深,初膺大命,誠惶誠恐,實因弟子才疏學淺,著作寶書,殊覺責任深重,惟恐不能勝任,伏望師尊教導提攜吧!

濟佛曰:師徒如同父子,你奉聖至虔,始知尊師重道之理,為師會時常暗中靈光加被。 今日我們同負此職,只要一念真誠,相信能勝任愉快的完成使命! 你勿躊躇;若在著書之期,心神貫注,靈臺清淨;靈神集中,心存正信,不入邪思,自然靈智常現,靈心感通,闡述道義,文思可以敏捷也。

正筆曰:感謝師尊教化! 弟子謹遵訓示。 恭聆師尊方才一席醒世針言,勝讀萬卷書,弟子受教! 茅塞頓開,獲益不淺。 請問師尊,本書之著,由何而起? 今夜我們所採訪的目標? 師尊是否已成竹在胸?

濟佛曰:不錯,今夜著書所採訪的目標;是向南天直轄鸞堂武廟明正堂。 吾特為宣告:南贍部洲台疆武廟明正堂,名聞遐邇、譽冠全台,堪執諸鸞堂之牛耳! 堂內神人一志效命,代天宣化,體天行道,業績輝煌,神人共鑑,有目共睹,所著作經書,如「太上無極混元真經」及「玉皇普度聖經」誦本與註譯,「天界傳真」,「觀世音救苦救難傳真」,「實人實事三世因果報應」,「戒淫篇萬惡淫為首」,「三曹成道快捷方式史傳」,「畜道心聲(靈珠子遊記) 」,「武聖傳」,「關聖帝君受禪玉帝經略」,「茫海歸舟」,「大漢天聲」,「大道康莊」,「大道心德」,「開迷易俗」, 「壽世救急妙方」,「天道奧義」,「無極皇母喚醒天經」誦本與註譯,等書三十六部之多。

近期又已完成「瑤池聖志」,「彌勒古佛普化篇」,「明正啟蒙」,「明正之道」等四部聖書,今又榮膺天眷,奉旨扶鸞著作「水晶宮遊記」, 「關帝顯靈聖記」及「濟佛點化金篇」等聖書,普化萬民,豐功碩果,是各鸞堂所望塵莫及的。 故而老衲特意安排以南天直轄鸞堂武廟明正堂為範,作本書開著之初,首次採訪的目標,闡述「鸞門教義」以廣布世人周知。

正筆曰:我佛慈悲! 弟子願洗耳恭聆聖訓,請師尊教示之!

濟佛曰:夫,鸞門,又稱聖門、儒門或聖堂、鸞堂,乃扶鸞闡教之聖堂也。 三界聖神仙佛真靈所憑依顯化度世之聖地也。 蓋,鸞門乃承天應運,以儒為宗,以神為教,藉揮鸞提醒人心,棄惡從善,改革異端,破除迷信,而歸正道也。 是故,鸞門之闡教,乃闡明天道真理,以啟悟人心歸正,立德行善,修己度人,化俗移風,成為康樂人間。

所以鸞門一切禮節,均出於儒家之禮教。 凡入鸞門,身為鸞下生者,如入學堂為學生一樣,應尊師重道,所謂尊師者,尊敬聖神為師,遵聖神之訓,學習禮教,研味聖訓,作為修身之德範。 所謂重道者,尊重聖道之理,亦即重視道德,行為不越軌,心正而無邪。 鸞門之揮鸞闡教,以木筆題砂盤,現出詩文以傳真聖藻,闡明天道玄機與道德真理,小則可啟發鸞下生,修道立德之心,大則廣及萬民蒼生,同登康莊大道。 然而登鸞說法之神,不拘道教神明,舉凡儒、道、釋、耶、回等各教之先知先覺,成聖成真,成仙成佛之神靈,皆感世道澆漓,常來托鸞化度,此正如佛法之八萬四千法門之法也。

故鸞教廣大無邊,豈區區限於某教耶? 聖賢心懷濟世,靈光散佈大寰,故鸞教實為上界真靈寄身度世之教,世人何不速進聖門,聆聽其教乎?

正筆曰:現台島鸞門林立,教化無邊,恢弘中國固有道德,不遺餘力,上蒼感鸞堂濟世功深,而為當今天下宗教最方便之法門也。

濟佛曰:雖法門無量,然能得聖真之真傳者不為多,今之鸞堂即是應運代天宣化之杏壇,造育春風,教化迷黎,已收卓偉之功效也。 鸞門子弟秉承列聖忠義之教誨,都是深富國家民族意識之士,平常注重克己修持工夫,並以聖神仙佛闡述之經典善書,相競印送勸世,對於改善社會風氣,復興中華文化,不遺餘力。 平常熱心社會公益,捐資建設地方,造福貧困、施醫救人……等善舉,均為鸞堂徒眾熱誠奉獻,祀典不迎神賽會,尤多以鮮花水果虔誠拜祀,配合國策;改善民俗,致力於勸善救世工作,堪稱為一群默默耕耘宗教者。 其於無形中,輔助社會治安、貢獻國家之力量,實是不容忽視,也是不可限量的。

正筆曰:多謝師尊詳細說明,弟子今夜可說受惠良多了。

濟佛曰:今夜費時良多,蔡生,我們著書就到此為止吧!

正筆曰:弟子恭送師尊回駕!

第二章莫貪不義之財

濟公活佛降壬戌年八月初六日

詩曰:名關利鎖最難開。 陣裡迷魂實可哀。 立志修持明大道。 自將靈性脫塵埃。

濟佛曰:世人為生存計而競爭圖利,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否則,專追求不義之財,則往往招怨於人,甚至為利而亡身。 語云:「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豈可不慎乎哉。 貪財利之心,人人有之,如能以正當取利,則其所得均光明正大,亦可心安理得,乃份內之事也。 若以詐術欺騙求財,不但犯法,而且失去道德心,自造業障,又招怨於人,實得不償失也。 孟子曰:「上下交爭利,而國危矣。」由此可見貪利之害至極矣。 利乃四毒之一,凡修道者,應慎而戒之,否則利欲熏心,道難修也。 著書時辰已到,吾今夜又要帶領正筆「蔡生」靈神揮鸞傳真,著作點化金篇一書勸世,可作世人之借鏡,蔡生靈神集中準備著書。

正筆曰:遵命,弟子已準備好了,不知今夜著書所要述的標題是什麼? 請師尊賜示!

濟佛曰:今夜所要著述的標題,是以下所述「莫貪不義之財」來勸化世人。 距今已數十年前,吾濟顛奉天承運,處處開堂,方方闡教,救世渡眾,頻頻揮鸞降筆於東土台島各宮堂寺廟,著書立說,闡明真理,普化群生,覺世牖民,有教無類,無論是士農工賈,男女老少,貧富貴賤,無不是苦口婆心以教化,諄諄善誘。 故能迷途知返,了悟修真,正己渡人,代天宣化者,不計其數,實難以枚舉也。

上天鴻慈有好生之德,每以蒼生是念,不忍坐視生靈塗炭,沉淪苦海欲波,墜入五濁惡世,六道轉回之中,無法自拔。 諸聖仙佛神有渡化之才,故請命下凡,闢善德之路,匡正世道,挽轉頹風,扶鸞勸世,賦詩文以淺白文字,用意在易於勸化世人,使淺學者,亦能閱讀,而易了悟,上天對於勸化世人,其用心實為良苦矣。 怎奈世人,覺者稀,迷者眾,不行正道,偏履邪徑,唯名利是圖,自顧私心利欲,迭逞機鋒,只識鑽營,無所不用其極,置道德於腦後,致使凡塵世界成為罪惡淵藪。 嗟嘆! 凡塵俗子,不擇手段,背道損德,徒造千重罪孽,只為一時享受而遭綿綿苦報,豈不太愚癡乎?

昔日,中部地區有某鸞堂的鸞下生陳某,平時崇拜聖神,非常虔誠,每逢期日,都到鸞堂效勞,恭聆聖訓,始終不怠。 其人頗有學識,自入聖門,恭聆聖訓後,始知為人楷模,必須以身作則,乃志願在堂中宣講聖訓,勸人行善,勿履邪徑,諄諄善誘,不遺餘力,因而頗受堂中諸同修之敬仰與信賴。 陳某在鸞堂既得人望,若繼續善為修持,後日必獲功果無量。 可惜! 因財迷心竅,致自毀前程,換來惡報。 蓋,陳某所經營的日用品百貨事業,因資金缺乏,故周轉困難,又兼生意不好,利不及費,致債台高築,將及倒閉地步。 乃異想天開,在堂中招募五千元會,共得十餘萬元外,又向經濟比較富裕者,借款又得十餘萬元。 豈知陳某之事業與家境之困難,乃是心存不軌,故布玄虛,以博堂內諸同修之同情,期撈一筆可觀之錢財。 而暗中將自己之財產移到他處,製造假債權而已。

陳某自得到堂內諸同修之會款與借款後,以重整事業,無暇來堂效勞為由,從此很少來堂了。 但參加會仔之諸同修,皆是靠勞力賺來的血汗錢,久而不見陳某再來堂效勞,也未見標會,借款也未見陳某有還款的行為,因而有部份人,前往陳宅查看究竟,豈料陳某已舉家遷移,遠走高飛了,誰也不知道他的行踪與去向,此時大家才恍然大悟,始知被騙,徒嘆奈何! 陳某自騙到了諸同修的金錢後,舉家躲到他鄉,人煙絕蹟的地方居住,滿望騙得一筆不義之財,可以養活一生。 豈知天眼昭昭,報應不爽,陳某自此身染怪疾,所騙到的金錢,用於醫藥費,尚且不足,致使貧病交加無人救濟,不久就一命歸陰了。

觀今鸞堂林立,遍布全台,其鸞下生,常有少數害群之馬,罔顧倫理道德,暗室虧心,作不法勾當,雖未被人發現,但其罪行早已被天地神祇,稽察錄志無遺矣。 須知舉頭三尺有神明,莫謂神不知鬼不覺,如欲人不知除非已莫為。 然,若果僥倖得逞,亦不為天理所容許也。 所以,聖門諸弟子,更應守戒律,明道修身,切勿乖違作孽,庶免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正筆曰:恭聆師尊一番訓語,弟子感慨殊深,亦為鸞下生之陳某之行為,感到可恥與惋惜! 請問師尊,如果有人犯了上述例子,那該如何規勸他改過呢?

濟佛曰:如有犯者,閱讀本書之後,能悔而改之,明而修之,痛下決心,悔過自新,莫再胡為,致力造功,以贖前愆,必蒙上天赦佑。 否則,一旦罪孽畢露,必招天譴,豈可不慎乎哉! 今夜著書,到此為止。 吾回。

正筆曰:弟子恭送師尊佛駕回天。

第三章冒瀆神聖受天譴

濟公活佛降壬戌年八月十三日

詩曰:破衲芒鞋羽扇搖。 凡塵遊戲興偏饒。 玄機點化開頑惡。 廣布佛緣德澤昭。

又詩:鸞門弟子學規儀。 奉聖效勞力不疲。 研悟詩文先正己。 代天宣化渡迷痴。

再詩:莫貪名利起相爭。 守己安貧意自清。 矢志勤勞成碩果。 參鸞奉聖抱虔誠。

濟佛曰:凡入鸞門,身為鸞下生者,應尊師重道,遵聖神之訓,學習禮儀,研悟聖訓,作為修身之典範。 正己渡人,代天宣化,宣揚聖教,以啟發人心向善,虔誠效勞聖堂,以身作則,樂此而不疲也。 不要貪求名利與人家起爭奪。 守著本份,安貧樂道,心意自然能得清靜。 堅定志氣,勤勞做事,最後必能成就碩大的功果。 著書時辰已到,蔡生,靈神集中,吾師徒,神人合一,以木筆傳真聖藻,啟悟世人,趨步正道。

正筆曰:師尊以佛心與仁心! 著作「濟佛點化金篇」聖書,宏開普度,拯救靈元,身離苦難,誓願宏深,可參天地。 弟子請師尊開釋妙諦,教化牖民。

濟佛曰:今宵吾述:「為鸞生者戒」一例證,聊列金篇,以資勸化:昔,泉州府有一士紳,名張君者,集資興建「勸化堂」,奉祀關聖帝君,請旨煅筆四十九天,功成之後,定期扶鸞施方濟世。 如是經過二十餘載,張君功成果就,年至七十九,無疾而終。

堂內首生共有十餘人,相議共推張君之子為繼任堂主,中有一首生,名沈君者,見「勸化堂」香煙鼎盛,油香金收入豐富,乃買收半數以上首生,共推沈君為堂主,接收堂內財產,藉神斂財,視鸞生如草芥,自此鸞務日趨下坡而不振。 有一夜,王靈官降鸞訓示沈君,指其不該為非亂作。 但沈君身為堂主,並無反悔之心,竟言神乩乃人為。 從此,堂內人事不和,致使鸞生對神乩失去信心,部份賢能鸞生,紛紛離去,不參鸞務。 經過二年,該堂變成門可羅雀。 勸化堂主席不得已,乃奏上南天,南天聖帝大怒,乃將扶鸞玉旨召回。 自此信者日減,而至荒廢。

再經過一年,沈君經營之事業,節節失利,房屋又遭祝融之光顧,妻、子均被燒死,沈君變成無家可歸,孤獨一人,而貧病交加,乃沿路行乞,人皆知其惡行之報,故不施捨,時值冬季,飢寒交迫,死在山野之地。

吾勸身為鸞生者,應虔誠敬奉恩主,一堂和氣,切不可爭名奪利,冒瀆師尊,一旦上天召回玉旨,報應隨時臨頭,希慎而為之,以免後悔。

正筆曰:世人做事,若有順從天理良心,必得好報,所謂:「順天者生,逆天者亡。」切不可逆天而為,逆天者必有災禍臨身。 若心懷不軌,用慣技施行詐騙,造案犯過,還口出輕慢欺人的言詞,蔑視聖神不靈,終受天譴之報也。

濟佛曰:今夜著書就到此為止。 吾回天!

正筆曰:弟子恭送師尊佛駕!

第四章淫人妻則妻被人淫

濟公活佛降壬戌年八月二十日

詩曰:漫說溫柔蘊愛嬌。 煙花陣裡任君挑。 沉迷粉夢家庭散。 豈可貪婬孽自招。

又詩:色迷三寶最堪傷。 壯志消沉感慨長。 楚館秦樓揮霍盡。 贏來怨指薄情郎。

濟佛曰:貪於淫欲者,常會造成災禍,語云:「色膽包天」,一旦沉迷於淫欲之男女,什麼不道德,滅人性之事,都會做出來,其結果就是災禍而成罪孽。

昔時,桃園有一位紀姓青年人,雖才貌雙全,但性好漁色,父母早年去世,家有薄產,遊手好閒,不思上進。其鄰居何家之媳婦,年僅廿五,頗有姿色,不幸新寡,身邊頗有積蓄,紀某心念不正,便經常到鄰居聊天,並且憑他的才貌,百般的引誘挑逗何婦,不久將她誘騙私通,又山盟海誓的說要娶她為妻,於是何婦即聽信他的話,將積蓄之金銀,送給紀某為營商資本。 豈知紀某得款後,不但不經營事業,竟時常出入於花街柳巷,因而又結識一妓女名鳳英,甚是恩愛,在外金屋藏嬌,何婦聞知紀某另有新歡,雖曾與紀某吵鬧,奈所有積蓄,均被紀某花光,何婦始知受騙,悲憤之餘,乃上吊而亡。

紀某與妓女鳳英,坐食山空,未幾亦將自己薄產花光,妓女已知紀某已無財產又失業,乃不告而去,另結新歡。紀某至此始悔當初,在悔恨之餘,鬱鬱成疾而亡。 此乃好淫色之惡報也。 願世人應慎之!

蔡生,今夜著書,我們師徒倆人就述:「萬惡淫為首」以警好淫者為戒吧!

正筆曰:弟子謹遵師尊令諭! 茲述一案證,以淫還淫之報:此事發生於新竹附近鄉下有楊某者,性好漁色,為人奸詐,附近之婦女,微有姿色者,輒千方百計,用以引誘,得之而後甘心,雖貞婦亦不能自保也。 楊某平素垂涎鄰村張某之婦,林氏之姿色,有一夕時近二鼓,忽憶起林氏丈夫張某,往他處未歸,思欲往染之,乃騙其妻曰:我欲往廁所,乃虛掩其門而去。 鄰村林氏丈夫張某,因賭博敗北,夜半歸來,經過楊家門,見其門虛掩,思行竊以償賭債,乃推門潛入楊家,楊某之妻,已疲倦而就臥,夢中聞到門響,想是楊某歸房,乃呼曰:你如廁回來乎,張某知她誤會是其夫乃詭應之,即登床與楊妻交合,而楊婦不知也。

張某既淫楊某之妻後,又竊到金銀而去。 及至回到家中,聞房中有狎媾之聲,乃大怒破門而入房,見到楊某與其妻林氏同床,楊某逃之不及,遂被張某毆打,並威脅楊某書據要一百萬元遮羞費,限十天內交清,否則將依強姦罪報官處理,楊某懼而允之,始得釋放。 楊某匆匆逃歸,見室中金銀被竊,大驚呼妻,妻始知被賊所誑,羞憤欲絕。 楊某知其情,轉慰其妻,然後查究,尚不知賊即張某也。 只有搥胸籲氣而已。 及至十日,張某召集無賴漢數人,登門索債,楊某無奈,只得將田產賣出部份,以償還之。 此乃淫人妻女,妻女將被人淫之果報也。

濟佛曰:凡好淫色者,人皆不齒而棄之,上天對於淫孽者,決不寬恕。 是以「見色起淫心,報在妻女。」此乃一定不移之孽報,應驗不爽也。 語云:「勸君莫借風流債,借得快時還得快,室中自有代還人,爾要賴時他不賴。」希好淫色者,當以此為戒,豈可自作其孽乎。 今夜著書任務已畢,老衲回天去了。

正筆曰:弟子恭送師尊佛駕!

第五章飲酒不及亂

濟公活佛降壬戌年八月廿七日

詩曰:漫言一醉解愁多。 亂性原由酒作魔。 心智迷糊難自拔。 醒來悔恨感如何。

又詩:酒肉穿腸說幾回。 塵心洗盡淨無埃。 切宜戒去杯中物。 免得玉山次第隤。

又詩:顛顛倒倒倒顛顛。 我亦杯中一醉仙。 飲酒須知希勿亂。 免教失態在人前。

聖示:哈哈! 吾濟顛,今夜受鐵拐仙之邀飲,各幹十大杯,致誤了著書時間半小時,正筆大概等得不耐煩了。

正筆曰:恭迎師尊降駕。 師尊今夜酒氣熏人,頗有醉意,是否會影響著書?

濟佛曰:胡說。 今夜吾濟顛雖多飲幾杯,豈敢為酒而誤了著書大命耶? 鐵拐仙雲:「杯物少來詩亦少」,酒僅能助興,豈能亂我心性乎?

正筆曰:是,是。 弟子無知,有所冒瀆之處,伏望師尊赦罪。 未知今夜將以何題,點化世人?

濟佛曰:不罪你。 今夜就以「飲酒不及亂」為題。

正筆曰:弟子恭聆聖訓。

濟佛曰:酒儲存於壇中,是靜靜的,一旦入於人之腹中,就會作祟。 因酒會助人之逸興,也會亂人之心性。 所以,嗜酒者,切勿過量之飲。 如騷人墨客之聚會,飲酒談詩論文,藉酒興而高談闊論,亦是風雅作樂趣事,此乃酒能助興也。 雖一時乘興,飲得過量,亦不被酒所亂其心性,此乃素有修養所以然也。

正筆曰:請問師尊,據弟子所知,甚多嗜酒者,一旦飲酒過度,則劣性大發,口不擇言,行不顧禮,任何事情也作得出來,那麼,風雅聚會就變成紛爭場所,這豈非大煞風景?

濟佛曰:蓋因此種人,缺乏修養所致,理智被酒精沖散,而無法把持故也。 本來酒醉之人,其心智是清醒的,因藉酒氣而發揮其劣性,將其清醒之心智昧暗了,故能亂性。 所以,飲酒應適可而止,切不可貪飲也。

正筆曰:但,如今酒已普遍成為社會各階層人士所愛好,飯時來一杯,工作時也來一杯提神,交際應酬時,也不外乎酒。 若在家庭小酌,當可限制其過量,但在交際場所,就無可限制了。 又如歡樂場所,連酒帶色,酒竟成為色情之媒介,應如何來防止呢?

濟佛曰:語云:「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只要當事人,理智清醒,意志堅強,不被酒所醉,不被色所迷,就可防止色情之引誘也。 若在歡樂場所飲酒者,抱著「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色情之中。」此乃自甘墜落於溫柔鄉里,夫復何言乎? 須知,酒能傷神,色能傷身,酒色最易斲伐元氣。 也均是世事禍端之源,希世人應戒而遠之。

正筆曰:怎奈世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知飲酒過量,會亂人心性,卻偏偏嗜好杯中物,醉後惹出事端,而造成悲劇者,時有所聞。 師尊,應如何來點化他們呢?

濟佛曰:吾來述一故事,期願點醒世人。 台灣北部有一李姓青年人,頗有事業基礎,因事業上應酬與交際,是酒家之常客,也是燕燕鶯鶯酒家侍女之佳賓。 有一次,與二、三友人在酒家飲酒作樂,有妖冶艷媚之酒女陪侍,左擁右抱,不覺飲得大醉,提高聲調與酒女猜拳。 適鄰桌也有幾個人,正在豪飲,看到李某肆意作樂,心生不滿,乃興師問罪,雙方的人都酒酣耳熱,又在美女當前,谁愿讓步,因而引起一場混鬥,杯盤齊飛,酒瓶橫掃,結果,李姓青年,被對方以酒瓶擊中頭部,血流不止,死在當場。

正筆曰:師尊啊! 人命關天,豈可在光天化日之下,打死人?

濟佛曰:噫吁! 一個前途似錦的青年人,為了飲酒作樂而招致殺身,豈不可惜耶? 嗜酒者,若能節制,「飲酒不及亂」,則理智清醒,就不會惹出事非。 對於殺人者,自當難逃國法之製栽,且死後還要受陰律之嚴懲也。所以,飲酒若過度,就會失去理智而亂性,豈可不慎乎哉!

正筆曰:弟子有一問題,請教師尊,倘有冒瀆之處,還祈師尊勿罪。

濟佛曰:且說無妨。

正筆曰:師尊述文點化世人「飲酒不及亂」,可是師尊自己確是酒不離口,而且醉態可掬,那不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了嗎?

濟佛曰:哈! 哈! 吾徒好一個:「酒不離口,醉態可掬,自己打自己嘴巴。」但你可知吾之藉酒裝瘋,方寸卻不亂,言語中深蘊玄機,以此遊戲風塵之痴態,而作因應之渡化有緣人嗎?

正筆曰:是,是。 師尊「酒肉穿腸過,佛在心頭坐」以此廣渡有緣人,弟子愚昧,尚請恕罪。

濟佛曰:好了,今夜就此停筆,吾回。

正筆曰:弟子恭送師尊回天。

第六章凡事以忍讓為先

濟公活佛降壬戌年九月初四日

詩曰:氣息綿綿性命存。 循環有序固靈元。 莫將走火邪魔入。 華氣凝成返本原。

又詩:浩然正氣滿胸中。 常作修持毅志工。 無謂紛爭能退讓。 忍人不忍抱於衷。

聖示:人之生也,必須氣息綿綿不絕,始能保其生命。 若走火入魔,凡事好與人紛爭,而無退讓之意,必能惹起禍端,終致不能收拾,所以為人處世,應抱「忍人之所不能忍」,凡事讓人三分,則何等清閒。

正筆曰:師尊今宵提早降駕,弟子遲來恭接,失迎之罪,請勿見責。

濟佛曰:哈! 哈! 不罪,不罪。 吾濟顛,前回著書期日,貪飲幾杯,遲到半小時,今日特提早半小時臨堂,以補償前期遲到。 今宵以「凡事以忍讓為先」為題,點化世人醒悟。

正筆曰:弟子恭聆聖訓。

濟佛曰:世之凡夫俗子,其心量氣度,均是狹窄,如眼中不能容一粒小砂子一樣的狹窄,全無半點能容人之氣度,亦無退步讓人之雅量,故在處事時,常與人爭的臉紅耳赤,結果多結怨於人,或為怨而成仇,致惹來殺身之禍。 所以吾勸世人,凡事退一步而想,讓人三分,自能無事而清閒也。

正筆曰:師尊之言極是。 怎奈世人,有遇著看不順眼,聽不順耳的事,惟恐失去其面子,就暴跳如雷的生氣,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或持刀相殺,實不應該也。

濟佛曰:所以,仙佛時常降駕,苦口婆心,奉勸世人要修身養性,就是要修身養性,就是要修養「忍讓」也。若能修至「忍人之所不能忍」,「凡事讓人三分」者,可謂完人矣。 然而,忍讓並不是怕事,也不是消極,乃是一種明理的表現。

正筆曰:但世人也有不講道理,故意小題大作,惹人生氣,也有暗藏禍心,狼狽為奸,捏造謠言以傷人名譽,或計謀陷害於人,狡詐多端,製造是非者亦有之,實令人防不勝防也。

濟佛曰:所以,吾濟顛點化世人,「凡事讓人三分」,可以防人之狡詐與是非,切不可一遇不如意事,就怒氣?以牙還牙,而逞匹夫之勇,造下不解之冤而成仇。 若能忍一時之氣,乃一生之宏福。 讓人三分,可造一世之功德也。 所以,忍讓是最高修養,而不是消極怕事之謂也。

正筆曰:師尊以大慈大悲之心,述「忍」與「讓」二字,指點感化世人,實堪作為處世之座右銘也。 但世之年青人,正在血氣旺盛之期,往往一遇刺激,便衝動憤慨起來,造成不堪設想之後果。 若能以「忍讓」處事,就不致有禍端了。

濟佛曰:佛云:「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又云:「一點嗔恚火,能燒功德林」。 俗云:「忍氣求財,賭氣相害」。 此皆勸人凡事必須忍讓,庶免發生禍端之銘言也。 茲舉一則事例,以開悟世人。

有一高僧,帶二位武術高強的弟子,搭舟過江時,同舟另有三個流氓模樣的人,正在飲酒作樂,狂歌亂跳,致舟身動搖不定。 高僧很客氣的勸他們勿亂跳,庶免小舟顛覆,同罹患難。 該流氓模樣的人,不但不接受高僧之勸言,更藉酒氣發怒,而加重搖動舟身,並持酒瓶打高僧的頭,打的頭破血流。 該二位弟子,正欲出手修理惡徒,卻被高僧制止,並向二位弟子說:勿輕舉妄動,以免大家同遭舟難。 我們修行人,遇侮辱時,應該能忍人所不能忍,方是修行,不然,不但悟不到「忍、辱、行」之真理,也無修行的機緣。 我們今天,能遇此逆境,正是考驗我們修行的火候,切勿錯過。 該三名惡徒聞到高僧之言,如雷貫耳,齊被感動,跪在高僧面前懺悔,而皈依吾佛。

正筆曰:真是慈航普度,僅幾句法言,能渡三個惡徒悔悟向善,佛法無邊。

濟佛曰:此高僧乃以「忍讓」二字感化惡徒向善。 吾奉勸世人,尤其學道學佛者,更應覺悟,倘遇逆境,或含冤受屈時,都應以「忍讓」的功夫去克服。 就能體會到忍讓的真理價值,也可消災解厄。 好了,今宵就此停筆,吾回。

正筆曰:恭送師尊法駕回天。

第七章勿殺生靈貪口福

濟公活佛降壬戌年九月十一日

詩曰:因緣牽掣過人生。 善惡關連禍福明。 受者須知前世造。 冥冥報應實心驚。

又詩:莫將暴戾逞英雄。 殺業牽纏夙世中。 棄置仁心殘酷甚。 昭昭天眼本難蒙。

聖示:當今世人嚴於苛人,寬於律己,人人私慾過重;試看世人日常之間,為貪蠅頭小利而作斤斤計較,為貪口腹而作殺生。 更甚者,為利害攸關而操戈殺人。 試問:何人願意被殺? 須知殺人償命,則殺害低等生靈陰律亦屬有罪。 噫吁! 何不深思,天道好還,事有定數,縱然有時占得便宜,因緣既成,又豈不必還報耶? 今闡述一則小故事以作引證:

江山城南地方,有農人賦性嗜殺,不能發揮仁心及物。 年已四十餘歲,只得一兒承歡。 同治六年五月,農人荷鋤下田,忽然見到一條巨蛇,游移於田野間。 農人見巨蛇損害農作物,立即毫不留情,以最敏捷手法,手起鋤落,將欲待逃逸的巨蛇斬成兩截。 蛇雖已死,仍瞪眼吐舌,彷彿遺留著臨死前的哀求模樣,以及橫遭不測的怨恨表情。

正筆曰:哇! 這農人好毒的心,一條巨蛇,就只一下就讓牠了結性命。

濟佛曰:不止殺了牠,農人還將巨蛇的遺體,邊哼著山歌邊拖回去,好不得意。

正筆曰:敢情是要吃蛇羹了。

濟佛曰:正是如此。 蛇肉吃了,巨蛇皮還可賣錢。

正筆曰:太殘酷了,殺死了還要讓牠屍骨無存。

濟佛曰:就在那一年的某一夜,農人的兒子夢見被一條大蛇噬咬,驚醒之後,畏寒發熱,囈語不止,直言:好疼,好疼。 農人心痛萬分,慌得不知所措;正準備延醫診治,卻見他唯一愛兒舌已外吐約寸餘,樣子就像那條巨蛇臨死前的神情,更加上了一抹驚懼。 儘管農人連聲呼喚著愛兒,可是卻沒挽住那可憐孩子的性命。 徒留下農人心碎斷腸,撫屍痛苦的好不淒慘。

正筆曰:這不公平啊! 老農作孽,卻報及兒子。

濟佛曰:這是因果報應;淺說倫常,乃由恩怨牽纏,形成了一種複雜的網狀交錯關係。 所以,世人不要因為貪逞一時之快意,而造惡因,那麼牽連的結果,有時令人難以想像。

正筆曰:是啊! 人生於世,本就應該上體天心好生之德,萬物均有靈性,而人有幸得萬靈之上,乃因知仁善,若為一味貪圖口腹,妄殺生靈,則有悖天理,自造罪愆,冤業之牽纏報應,遲早來臨矣!

濟佛曰:身體受利器之剮、割、斬、剔鱗、剖腹、扣腸,這種錐心泣血的苦痛,點點滴滴侵蝕,世間還有比這個更殘酷了嗎?

正筆曰:聽師尊這種描述,弟子都起了疙瘩。

濟佛曰:生物被宰,身體雖亡,心靈卻不昧,因為牠們同樣俱有靈性,一樣與人無異,不願輕易就死。 你既殺牠,牠必含怨,如此冤怨相報已無了期矣!

正筆曰:世人若欲將肉食習慣去掉,一時間,亦非易事,師尊可否作個提示嗎?

濟佛曰:首要培養素食之正確觀念,如今中外人士以素為食已逐漸普遍;因為肉食大都含有或多或少毒質,長久以來,必受其毒,乃為各種瘡病媒介的根源。 而動物上所含的養份,植物上都有,素食可說不妨礙衛生健康,並可清除身中重濁之污穢。 最重要的是還可以培養慈悲心,減少殺生所帶的惡業。 不過,持素有個最大原則性問題:那就是不能因素食問題,而引起了爭執,有悖人倫。 否則,強作悖理而素食,所得功德,將亦不足彌補所造之業障矣!

正筆曰:若是如此,世人無法持素,又不願殺生,那該如何好呢? 請師尊開示。

濟佛曰:假如不能持長素,則可在「大齋日」或「十齋日」吃素。 或者吃「三淨肉」(動物被殺時沒聽到牠的苦叫聲,沒看見牠的死亡,同時不是別人專為你殺的)。 世人苟能洞此三昧而循理徑進,以慈悲為主,放無辜生靈之活路,多行功德;今生施捨,則可改造自已短命夭折之厄運,後代子孫亦得瓜瓞綿綿。 如此之福報,世人何樂而不為呢?

正筆曰:多謝師尊如此明細開示。

濟佛曰:哈! 哈! 今夜著書就此停筆,吾回!

第八章慎莫痴迷

濟公活佛降壬戌年九月十八日

詩曰:底事痴迷想不開。 那堪輕易任殘摧。 應思父母恩情重。 何忍高堂血淚哀。

又詩:固執成癡苦自尋。 使將智慧盡埋沉。 迷而蒙昧靈根斷。 獨邪魔返正心。

聖示:唉! 唉! 嗟嘆世人,愚昧成癡,蒙蔽靈性,耿耿迷於情慾愛惡,終致走向苦海深淵,難以自拔。 觀今世道險惡,人心不古,倫常幾廢;男女交往,常惑於甜言蜜語而亂方寸。 執著於那見不著,捉摸不定的情愛圈中,由於幻想著情愛,編織著美麗遠景,憧憬著未來歸宿;於是未加深思,將純潔的身心,冒然託付,因而造成了許多憾事。 更甚者,明知愛情騙子的不可靠,卻貪戀於一時之聲色,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其結果,往往將自身之前途,毀之一旦。 綜此而言,固執成癡,實在令人感嘆不已。

正筆曰:師尊啊! 您未語先嘆,再恭聆聖示後,弟子明白是為世人之痴迷不悟而歎了。

濟佛曰:然也。 說起來老衲就生氣;今夜臨堂途中,碰上一椿癡情迷子,各述情懷,兩人海誓山盟,任何阻撓亦不能動搖長相廝守的心志。 看他們那付深情而痴的模樣,幾乎能讓人相信,不能得償所願,他們會去相偕殉情。

正筆曰:噯喔! 太可憐了,師尊啊! 您有沒有救他們倆人? 聽他們的一番言語,真令人感動,相識遍天下,知心有幾人? 羨慕死人了。

濟佛曰:呿! 沒出息,虧你還是聖門正鸞,那付只羨鴛鴦不羨仙的模樣,你也要痴了。

正筆曰:率性之謂真,弟子只是被感動而已。 難道師尊得道高僧,就不能救他們嗎? 佛云: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何況,還是一救兩條命呢? 這可是大功德啊!

濟佛曰:呔! 如果他們是真誠相愛,誓願長相廝守,老衲也可點化們們因痴而迷的心性。 誰知,唉! 說來可真讓老衲傷心,真是人心不古,世風日下啊!

正筆曰:到底是什麼事,竟讓師尊如此傷心,慨嘆?

濟佛曰:你可知道,他們那一番纏綿情話之後,又是怎樣的行為嗎? 男的說:既然所願難償,我們又誓作同命,臨死之前,何不享受呢? 倆人就攜手離去。

正筆曰:請問師尊他們到那兒去呢?

濟佛曰:阿彌陀佛! 老衲沒跟去,所以不知道。

正筆曰:師尊沒跟去,就不怕他們尋短路嗎?

濟佛曰:哼! 哼! 死不了。

正筆曰:敢請師尊道其詳情。

濟佛曰:當老衲聽完前段話時,就想點化他們,孰知接下來倆人的一番言語,老衲就知道不對勁了,更讓人氣笑不得的是,男的說臨死之前還要享樂一番時,眼珠子滴溜溜轉,一付成竹在胸的詭計模樣。 而女的也是一付假面具的狐媚。 原來竟是一對男盜女娼。

正筆曰:啊! 原來是各懷鬼胎的利用人性弱點。

濟佛曰:正是,你說這能不讓老衲慨嘆嗎?

正筆曰:難怪師尊油然興嘆,弟子聽了,毛骨悚然,如今社會人心之險惡,真是無所不用其極。

濟佛曰:所以老衲奉勸世人,凡事不能太痴,因為一執成癡,心性常受迷惑而不自主,那就太容易落入圈套了,後患之深,常致身敗名裂。

正筆曰:世人常因受惑而痴,如何能不惑而免於因心之所執而痴呢?

濟佛曰:痴者,有因擇其所好,日久沉迷而致難以自拔;有者自囿於狹小範圍之內,不能接受新的事物,因而迂腐成癡。 雖然其意不一,可是免除成癡之法,唯有將心胸放開朗,廣收經驗,使智慧成熟而致能夠發揮,才足以免除了心神受惑,受囿而痴的困擾。

正筆曰:師尊,可否詳述例證?

濟佛曰:比如有人自認已具神通,於是常作自我標榜矣! 孰知此輩修行者,或因修持有素,雖已略具慧眼,卻未臻至天眼通之境,嘗有幻象之生,卻因喜作炫耀,而直言不忌。 於是,誇言上觀天界,下視地府,為人啟迪迷津,代人驅妖捉魔。 唉! 可憐,走火入魔而不自知。 尚有人執於某事,誓言不達到目的不干罷休,因而心神為之所逭,竟日只為此事而謀。 終致荒廢正業,或骨消形散,或積悒成疾,最後只剩得薄棺一具,永絕性命,真是令人慨嘆不已。 何不回思,父母生我、養我、育我,如此恩德,未報萬一,竟爾因痴而斷送生命,怎不使高堂雙親斷腸血淚聲哀哀呢?

正筆曰:是啊! 怪力亂神,夫子早有明訓,若是一味自炫神通,而致入魔,豈非得不償失。

濟佛曰:為人當知心可誠,而不能痴;誠為正信,而痴則偏入歧途矣! 世人深思吾言,否則,一旦白痴了,就跟老衲一樣被人痴顛了。 今夜著書,就此停筆可也。

第九章宜遠離賭

濟公活佛降壬戌年九月廿五日

詩曰:禪談空色蘊玄機。 修養身心德莫違。 萬惡之源推賭博。 沉迷斯境志紛飛。

聖示:賭為萬惡之源,世人沉迷於賭博,遺害之深,難以盡述;非止自身前途,毀之一旦,而身敗名裂者,並累及祖先家門蒙羞矣! 凡諸賭之害,世上所述及者,難以枚舉,吾佛不以此而多作贅述。 僅將遠賭之法一述,以供世人研味。

賭者有採注為戲,博勝負以定輸贏。 由此可見,賭博者,首在勝負,以勝負而論,爭高下之心,人皆有之,況有採注誘人,故,心為之貫,神為之注,將致精氣神之透支,故日益消沉矣! 此為本身之斲害;而採注之輸贏,物慾之利,誰人難免,則賭博之間,衝突本所難免,由此直接傷身,沉迷斯境者,終有所遇。 分析至此,世人何不愓然心驚。 閱者戒賭之法,哈! 哈! 最好研閱本篇之論矣!

正筆曰:師尊高論,弟子佩服。 不過,請教師尊,世人常有不務正業,整日沈溺於賭博之中,而不顧家計以及妻子,而妄圖不勞而獲,想以賭博撈把萬金享福。 把家產祖業置之腦後,不加把握發展。 請問師尊,是否有人能從賭博中,成家立業。

濟佛曰:如果這麼好,吾佛也下凡去轉個人享享福。 你何不深思,方城之戰,四人為戲,五人想為贏家,那還能從賭中得到好處嗎?

正筆曰:是啊! 弟子也曾看過賭博被人檢舉,而受國法制裁,有的丟官罷職,有的身系囹圄,悔之已是太遲了。

濟佛曰:哈! 哈! 所以世人若肯將用在賭博的精神,轉於妥善籌劃事業,則吾佛包你鴻圖大展。

正筆曰:深願沉迷者,能恭聆師尊金玉良言後,豁然醒而戒之。 師尊,弟子於日前經由報章,見有修士為人超度,誦經消災,休閒之餘,圍桌打牌,不顧戒規,肆無忌憚,終於被治安單位發現取締,非止當場丟盡人格,更連帶損及嚴守規戒的修道者。 如此事件多起,真乃一大笑柄。 請問師尊,如入聖門修道,身陷此境,將會受到何種懲戒呢?

濟佛曰:此輩不肖之徒,將受天律制裁,削其福壽,願有過者,須謹慎而悔,莫蹈惡業。 若果不加以克制,一而再,再而三,惹上愆尤,禍殃臨身之際,噬臍莫及矣!

正筆曰:師尊教示甚詳,期願世人閱後有得,則安居樂業,何樂不為呢?

濟佛曰:可矣! 今夜著書至此。 吾回。

第十章驕傲本心魔

濟公活佛降壬戌年十月初三日

詩曰:驕而生傲本心魔。 剛愎由來僨事多。 切要謙虛修素養。 彬彬君子譽無訛。

聖示:夫,驕傲惟心,由於心寓驕質,故成傲氣。 因而對人處世,重視於己,反招己身之失。 故曰驕必敗也。反觀謙者,人人樂於親近,與其交往,皆大歡喜,處世為人,於人於己盡有裨益,故曰謙受益也。 吾勸世人,莫存心驕,切勿傲慢,庶免招人厭惡。 若能存謙衝心懷,必得人助天佑,世人胡不為乎?

正筆曰:嘿! 奇蹟,很少看到師尊這付嚴肅的神情。

濟佛曰:事有輕重,吾佛遊戲風塵,佯作顛狂,乃因應渡世,並非一味裝瘋也。 今日著書「驕傲」,主題嚴肅,是以吾佛自然如此這般了。

正筆曰:是,是。 聆聽師尊教示,獲益匪淺,伏望師尊再開教義啟迪,以悟愚頑。

濟佛曰:欲使心無驕傲,必須修身養性,即是從修涵素質著手;多研閱聖門真理,取人之長而補己之短。 而且,尚須悟而行之,從此漸修漸得,定能養成謙衝儒雅的氣質,而改善鄙獷粗俗的驕態傲氣了。

正筆曰:世人若能依循正理而修而行,縱然未能臻於至境,但亦不失品性純良矣!

濟佛曰:如此還不夠。 觀今世道衰微,人心不良,頻頻造罪,逞兇鬥狠,顧不得人倫大道,惟利是圖。 此乃自身修養,素質偏低所致,而易生成傲慢,惹事生非,不能稍作互忍。 所以知悟而行者,不能僅善其身,應兼達天下。 正己謙衝懷,如春風化雨,感化他人。

正筆曰:但有許多人不堪勸導,剛愎自負,執著於己身成見,不能接受他人善意忠告指教。 更有甚者,仗其權勢,憑其才智,處事凌人,於是好意反成毒心,並且惹了一身橫禍,竟讓人無以兼達天下,勸善感化? 師尊明示。

濟佛曰:如此心態,有悖常情,終致悲慘結局。 蓋因謙衝待人,不但受人讚賞,亦得人之助,無論求學謀業,學藝修道,終有受益成就也。 至於欲求兼達天下,不盡人意者,吾佛奉勸一句,行善盡其在我,我只要斟酌過程方法,必不至好意反成毒心之惹禍上身矣! 今夜吾佛就以此為題,引述例證點化世人。

昔日有位私塾夫子,教課兩位學子,一位孟姓,一位龔姓。 夫子授課從無偏袒,傾囊相授,有教無類,不愧為人師表者。 兩位學子經夫子苦心教導,終於成為鄉里中僅有的兩位秀才,並晉試舉人,亦是同科錄取。 有一年,京城開科考試,夫子鼓勵二位門生,萬勿錯失良機,應整裝赴考,並斷言二人才學,可望金榜題名。 從此榮宗耀祖光第門楣,亦不負為人矣! 孟君生性謙恭和氣,龔君則較驕傲,兩人恰成對比。 自從夫子誇讚二人才華睿俊,而出類拔萃,今年科考赴試,有望金榜題名後,龔君暗自歡欣,時露得意洋洋之態,並常於親朋友好之間,自炫才能,一付目中無人,驕庇傲慢之情,讓人頓覺一位讀書人竟是如此粗俗,全無氣質。 因而得親朋友好,並漸失人緣矣!

反觀孟君,自得夫子期許後,由此警惕,惟恐有失夫子厚望;於是發奮圖強,日夜勤讀,直至科考期近,始與龔君相偕赴京考試。 至發榜時,孟君果然金榜題名,而龔君卻是名落孫山。 待回鄉里後,一時引為奇談。 蓋因龔君才學,高於孟君,為何才學高者反不如才學低者,金榜竟然爆出冷門。 一時議論紛紛,終無結論。 龔君京試未中,臉面無光,竟將一股怒氣,歸咎授業恩師,謂之夫子心存偏袒,對孟君反復溫習教授,而對己藏私,不肯盡心調教,是以科試才致自己名落孫山。 總而言之,乃夫子之不是,非我龔某之無能也。

正筆曰:請恕罪,弟子打岔,這個龔某也太無恥了。 常言道:生之惰,師之過,這還有道理。 那有未能金榜題名,卻怪到老師頭上了?

濟佛曰:這就是卸責的藉口。

正筆曰:只是奇怪,龔君才學睿俊,為何科試會榜上無名呢?

濟佛曰:龔君雖然才學高於孟君,可是勤能補拙;孟君心有所惕,能夠發奮向學,痛下苦工,於是這個結果,乃為必然,何有奇怪耶? 反觀龔君,平時驕傲凌人,剛愎自負,不肯勉勵溫習,縱然聰敏,才學出眾,但在試場,稍有疏忽,已難挽救,則落第乃為當然耳。 凡事豈有勤者無功,逸者有成之理乎?

正筆曰:那就是了,龔君只知自炫才識,不但荒廢了學業,得罪了親朋,更耽誤了功名,實在得不償失啊!

濟佛曰:由此可見驕者必敗,謙恭受益也。 希世人以此為戒而勉之。 可,著書至此,吾回。

第十一章人無信不立

濟公活佛降壬戌年十月初十日

詩曰:既言實踐應無更。 處世為人守信誠。 一諾千金推季布。 先賢事蹟效生平。

聖示:信者為人之根本,不失信,可謂君子。 世人若能以信待人,一諾千金,必得他人敬重。 故,人生於世,守信為處世之本也。 語云:無信不立,無信則無以對人也。 古人季布,言而有信,世人信其所言,語重千金,人生一世,博此佳譽者幾何? 須知,信為五常之一,世人修身,慎守此一字,庶免背信而遺羞於世也。

正筆曰:師尊論信一字,際值叔世之秋,世人逞欺詐而背信,造成經濟混亂,懇請師尊深入淺說點化世人,以期能收立竿見影之效。

濟佛曰:吾引案證,列入書中,以勸世人。 距今數十年前,有關姓青年,平時嘗能修信以待人,鄰里中人,頗多受其惠者。 因為關姓青年,年紀雖輕,但睿智處事,深明信之於人本攸關成敗,所,以言出必踐,絕無口是心非之舉。 是以士農工商,知名人士,均樂於與之交往交易。 因而不過幾年工夫,關姓青年,事業順暢,鴻圖大展,已是富裕人家了。 但在某年的一天,適逢鄉里中流傳大瘟疫,哀鴻遍地,苦難之情,幾遍當地。 因而就​​有許多人求助於關姓青年。 時逢民生疾苦,關姓青年只顧自己身家,猶恐不及,又豈有閒暇顧及他人。

正筆曰:這也太自私了。

濟佛曰:先安頓自己,再顧及他人,這是人情之常,若果肯一心奉獻於大眾之福利上,則此人希聖布賢,成仙成佛矣!

正筆曰:鄉人求助於關姓青年,後來呢?

濟佛曰:壞就壞在關姓青年雖無心助人,口頭上卻不好拒絕,就答應捐獻銀、糧、藥材。 可是事情卻一直拖延,有些貧戶,已因貧病交迫,而撒手人寰了。 關姓青年當時只礙於情面,答應捐獻,實則根本無心。 只一味顧及己身之安危,直到瘟疫過後,不到一年,卻傳出了關姓青年的死訊。 鄉里中,均感詫異不止。

正筆曰:是啊! 請問師尊,關姓青年沒死於瘟疫,為何會死於瘟疫過後呢?

濟佛曰:由於關姓青年,因言而無信,不肯在顧及己身,而有餘力之際,幫忙需要援助之人。 由此間接害了許多人冤死,造業頗重,是以沒有死在瘟疫時,而卻也沒拖過多久,就因福祿壽盡,死於瘟疫過後也。

正筆曰:弟子明白了,既然答應了,就該作到,切不可虛以慰。 否則因言而無信,間接貽誤他人,這些罪,仍然須要歸咎於他了。

濟佛曰:人無信不立,為人切勿隨便許諾,否則如關姓青年,如此受報,豈非不值得。

正筆曰:信為五常,可是卻須言行合一,始克臻至此德。 如今世人,卻常憑三寸不爛之舌,說得天花亂墜,由此而造口業。 師尊啊! 口業之報又是如何呢?

濟佛曰:如果單只言語不禁,則尚可由善德而補。 若果口德不修,或喜騙人欺詐,輕則影響一世福運,或者業遺後世。 重則生成啞口難語,而成殘障也。

正筆曰:又如今世風日下,經濟犯罪者,更是大背信之一字,其罪又是如何呢?

濟佛曰:如此乃為失信而貽誤他人,所有的罪責,均須由他負責,一世還不完業債,就再轉一世消業,直到還完業債為止。

正筆曰:對了。 本堂奉旨開著水晶宮遊記,已經明定此輩將淪入水籍,那豈不是不用再轉世去還這些業債了。

濟佛曰:那有這回事。 淪入水族後,乃是受判罪刑,刑期完畢,仍須轉世償還業債。

正筆曰:哦! 這公平。 不過,可真嚇人,竟是如此苦難。 為人當須慎守信之一字了。

濟佛曰:好了,今夜著書,就此告一段吧。

正筆曰:弟子恭送師尊。

第十二章孽患深巨

濟公活佛降壬戌年十月十七日

詩曰:勤修功德志持恆。 慎守規儀禮義憑。 自作孽冤無可活。 為人處世戰兢兢。

聖示:孽業唯人自作,故曰:自作孽不可活。 世人若能了悟因緣牽擾,有其循環,世人須隨時注意身心口意所造善惡,將影響自身之業報了,故不可任隨牽引。 相反的,應自把握,創造光明的坦途。 現今世人,常受孽業牽引,而墜落苦楚,難以拔救。 因此息息不了,乃因孽業阻礙,且自身光明靈性至污濁不現所致。 於是慧覺亦如明鏡染塵埃,需要勤擦拭,始得光耀照人。 所以孽障不除,終會遺纏世世不休也。

正筆曰:師尊教示甚是。 弟子請問有些人怎會落魄,凡事徒勞無功呢?

濟佛曰:你所指何人呢?

正筆曰:以流落街頭,無依無靠,三餐不繼的可憐落魄人為例。

濟佛曰:你是說乞丐?

正筆曰:是的。

濟佛曰:今生為乞丐,前世奢侈人。 不知珍惜衣食,好逸惡勞,不肯布施於待救之人,及施僧行善,更出言無狀,謾罵修行者;不事生產,終年累月,遊手好閒,故造孽業,積少成多後,經冥律將功過折算後,判轉乞丐也。

正筆曰:今世為乞丐,乃為前世孽因。 然而再轉人身時,又不能獻身社會,作有益事,終日無所事事,猶如廢人,可真叫寄生蟲啊! 對了,弟子見報章刊載,還有人將乞討當成一種行業,樂此不疲呢?

濟佛曰:那就是你說的社會寄生蟲了。

正筆曰:為人不能善加把握,行功立德,作些有益國家社會的事業,可真可惜啊!

濟佛曰:你說得好。 為人若不能克苦自勵,修持己身靈性,並行功立德。 反而貪圖享受,妄想不勞而獲,此輩注定乞丐命矣!

正筆曰:又如此世缺陷,如五官不整,眼耳鼻口,四肢殘缺等,是何因素呢?

濟佛曰:總而言之,乃孽業使然。 眼觀非禮之事,如不正當之書刊,及猥褻之影視,致惹罪愆。 耳聾口啞者,乃前世喜聽謠言及誹謗聖賢,好說穢語,或迭以失信於人者。 四肢不全,手不端莊,足行暗路,如賭博,並常此為業,不能學正途,專偷盜搶劫,手腳相連,作此非法勾當。 造此孽因所致也。

正筆曰:師尊此一詳述,因果報應,絲毫俱有應驗,此輩非法之人,若能深體教示,就該莫再為非作歹了。 歹路不可行,深願以此共勉。

濟佛曰:類似此等事件,不勝枚舉,僅此述及以上例證,深願世人惕而醒之,慎而勉之。 另外,嘗有人一世善德,按理該有善報,但卻反而陷身於坎坷命運之中,因而怨天尤人,並此退志,不再行善德,而趨惡途。 熟不知,孽業所致,福運難現,更以此折磨,煉其道心意志。 藉此考驗修持毅力,願身陷斯境者,務須忍受,鞭策自己,莫畏艱難,克服了逆境,持恆不退,則光明坦途可望矣! 總之,孽業使然,竟致纏擾福運,若不能明此理而先消業,將致更惡劣之境矣!

第十三章莫受怪力亂神

濟公活佛降壬戌年十一月一日

詩曰:怪力由來可亂神。 虛心警惕莫迷津。 願期勿作邪言說。 夫子規箴慎守身。

聖示:聖人以神設教,而天下服矣! 聖人之所敬神設教者,乃因神明代表天心,而天心至正無私,故聖神之教化,乃在導人向善,明德親仁,改革一切陋習,而成一片祥和世界。 唯可悲者,世人不明真理規箴,或而予以曲解,終入迷津難回。 最為可恨者,莫過藉神名義,而作為非之舉,怪力亂神,欺騙善良信眾,以為圖利,罪為不可赦者,更藉神之名而竟敢逞獸慾之心。 噫吁! 無間地獄,不見天日,專囚斯輩昧卻天良靈心者。 深願世人,有所警惕,悟聖人之規箴,行勸人以修身養性,莫作異端邪說之論。 如此,可免受其蠱惑而中其毒也。

正筆曰:身負神職,乃是一大無上光榮之事,竟不思濟世渡迷以回報浩蕩天恩,而識神用事,圖己私利,甚至欺騙無知信眾,謠言惑亂,以達騙財騙色之目的。 如此之人,非進入無間地獄,不能懲其罪惡也。

濟佛曰:善哉斯言,昔日有帝爺廟,香火鼎盛,信眾崇奉甚虔,採乩濟世,靈驗異常,叩問者絡繹於途。 偶有一日黃昏時,帝爺廟濟世將告段落,突來一位古姓少婦,欲求陰陽會,與過世之丈夫相談。 但濟世結束,神駕已退,執人員亦愛莫能助。 帝爺廟乩童見古婦一再相求,並聲稱如能得償所願,將不辭重金以謝。 財帛動人心,乩童竟許諾為其辦理陰陽會。

正筆曰:師尊啊! 這個乩童好神通,據弟子所知,陰陽會須預先呈疏,會準地府,始得辦理呢!

濟佛曰:正是如此。 但此乩童在重利之下,竟假冒神意,立即予以辦理陰陽會。 如此後果,正筆你能預料得到嗎?

正筆曰:那當然是滿嘴胡說八道了。

濟佛曰:哈! 哈! 好形容詞,那乩童正是如此。

正筆曰:那個古婦竟就相信了。

濟佛曰:鄉夫愚婦,信而入迷,靈智不明,未能辨別真假,所以,雖然心中略有所疑,但亦不敢表達,只將這個迷底永遠留在心中了。

正筆曰:這個乩童可真害人,為神使者,不體慈悲救世之旨,反而辜負了大好神職,識神用事,這個罪惡可大了。

濟佛曰:所以無間地獄就是為這些人所設的啊。

正筆曰:師尊啊! 不但為神使者的人常識神用事,而平常人,也有許多喜歡故弄玄虛,常作怪力亂神的謠言呢?

濟佛曰:世人修道,首要正信,守人倫之常,行正義之舉,凡諸不悖道德範圍,禮儀規束,盡皆可信。 而異端邪說,蠱惑謬論,一切不合理之情事,則有待斟酌,不可一味迷信。 敬神須知不可迷,神者至正,絕無突兀之舉,只有慈悲之心懷,沒有私慾之祟弄也。

正筆曰:恭聆師尊銘訓,當可喚醒一些無知信眾,不再受怪力亂神之害了。

濟佛曰:好了。 今夜著書就此結束吧! 哈哈,吾回。

第十四章正邪之別

濟公活佛降壬戌年十一月初八日

詩曰:由來正氣邪魔。 無愧于心即勝多。 處世為人知謹慎。 修功向善樂如何。

聖示:語云:「邪不勝正」。 正者,循規蹈矩,守正不阿,光明磊落,從事執中不偏不倚。 邪者,暗地虧心,所行喪心病狂,違背人情天理,並以暗箭傷人而嫁禍無辜為能事。 此乃正邪之間,大致之詮釋也。

正筆曰:請問師尊,正邪其人如何辨別呢?

濟佛曰:正人君子之處世為人,非常謹慎,言行守正不偏,並以公益為己任,致力而行。 邪歧之人,存心不正,乃鬼祟行事。 只要有心人仔細觀察,即可分辨也。

正筆曰:如何抉擇於正邪之間?

濟佛曰:為人處世,須知無愧于人,謹慎從事,並應以修功向善,助人為樂。 蓋正己之身,嚴律以守,遺棄邪歧之路,自然為正矣! 語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抉擇正邪,即如從事行業,應以興趣為先,故,為人若能先由己身之認識著手,自然而然能夠行於光明之坦途,而免淪入了黑暗的歧途間。

正筆曰:又應如何預防受邪歧之人的傷害呢?

濟佛曰: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疏遠他們。

正筆曰:可是人生於世,接觸是多方面的,有時是不可避免的須要與他們接觸,那又該如何呢?

濟佛曰:待人處世如能和樂相處,秉持正氣,語云:善養胸中浩然正氣。 又云:誠於中,而能形於外。 如此,一股凜然正氣橫溢,則百魔退避,亦為上佳良方也。

正筆曰:這是深一層的理論,師尊可否拆理淺述呢?

濟佛曰:因為處世的成功,廣得人緣,則在急難之中自有貴人之助,比如說:平素為人,樂於助人,施惠於人,受惠之人,得知你有困厄之時,他就能奮力以助。 昔時有位帝王因不究臣子對愛妃的無禮行為,故日後在戰爭時,那位臣子奮死以救援,這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簪瓔會」故事。 所以,引伸在這亦是相同的道理。 己身處世的成功,不但廣得人緣,更可少結怨隙,減少受人之害矣!

正筆曰:然則俗云:邪不勝正。 為什麼世人喜歡棄光明正道不行,而入邪歧暗路呢?

濟佛曰:因為邪惡的本質,都有一層甜蜜的外衣,很容易引誘一些無知的人入殼。 一旦等到發覺偏入歧途時,卻已陷溺良深,自拔因難了。

正筆曰:師尊啊! 邪惡的人會受到什麼報應呢?

濟佛曰:天道好還,報應不爽,天理昭彰,洞澈無私者也。 惡者懲罰,天律自有明文,絕無徇私之處。 世人積罪,惡貫滿盈之時,自有拘魂煉魄之刑,以消罪業也。 邪惡之人的報應,按其罪業之輕重而量刑。 比如說:人之邪惡乃其本質,蓄意行為,則罪業比之受誘而陷溺者為重,因此刀山劍海之獄有份矣! 故,希世人能夠明悟此理,莫行不義,免招自自斃之譴。 更希世人,能得善養浩然正氣,以此至正至剛之氣,自得破除萬邪矣。

正筆曰:師尊之言,分拆正邪之間,及惡者報應,精闢透澈,則世人定能從中學到正邪之抉擇,培養出親正道之心了。

濟佛曰:可,今夜著書就此結束。

正筆曰:恭送師尊回天。

第十五章凡事莫好高騖遠

濟公活佛降壬戌年十一月十五日

詩曰:好高騖遠事難成。 按步就班漸進行。 凡事須知同一理。 如能實踐定欣榮。

聖示:凡事應按步就班,腳踏實地,若能依次而進行,則有進計劃之準,庶可避免混亂之失,並有緩衝進退之機。 如此,作事成功,可減無謂之損失及煩擾也。 若欲一步登天,好高騖遠,凡事強而求之。 縱有一時之得意,亦難保永遠之欣榮,蓋,事無周全之籌謀,終至難免有所挫折也。 好高騖遠乃常人弊病,蓋人心志向均以高目標為奮斗方針,此無可厚非。 可惜者,有人立定遠大目標,而心急於成就,不能腳踏實地,反而流於空妄。

語云:萬丈高樓亦由平地起。 故若不能由基礎紮穩而漸往上發展延伸,欲速則不達,反而破綻百出,不能鞏固健全,乃為好高騖遠之譏也。

正筆曰:為人作事,誰都喜歡有大成就,於是竟日沈醉於風光八面的憧憬中,一旦現實與幻境有明顯的對比時,那麼驟受打擊的心靈,對遠大志向的失望因此而頹廢了。

濟佛曰:所以,為人在世切勿崇尚奢談,應切實際,按步就班,凡事循規蹈矩,妥善籌劃,如此行事始得進可取,退可守之機。

正筆曰:師尊所言,乃針對為人處世切莫好高騖遠而言。 若就修道而言,則以男遵三網五常,女守三從四德之基本人倫作起,對否?

濟佛曰:所謂修道,即乃修持正理,使己身之言行符合世俗道德規範,是為正己也。 故為人在世,基本工夫自為人倫之常,將此基礎,紮穩根深蒂固後,再將此正己之工夫,引用於身外之待人處世,一切俱入正道,恆星毅而作修持,即為整個修道之程序也。

正筆曰:師尊之意,則弟子所言無差。 然則,世之部份修道者,有謂修道必得皈依,以此儀式入門,始得超然了脫;或有分門別派,自我標榜,咸作唯我獨尊之睥睨。 這對嗎?

濟佛曰:謬論矣! 修道雖有回異之途徑,傳道有溯源論本本之據。 但此為追思開創基業門戶之辛勞者也,更以其心得精華,而傳授給後進者,效法先進。 並非以此門戶,而囿束道義之發展。 自拘於某一境界中,不能廣泛的吸取他教之義而發展。 自拘於某一境界中,不能廣泛的吸取他教教義之精華,則不能突破精進於更高一層境界,此乃自執名相之偏差也。 至於劃分門戶而謂唯我獨尊,更屬意氣之舉,道者,殊途同歸,所謂萬流歸宗,在最極至之煩端,則一切平等,孰有高低之分。 是故修道,不論進入何宗,只要是正道,而能恆毅了悟教義修持,自可成道證果也。

正筆曰:多謝師尊如此明細開示。 據弟子所知,更有部份修士,嘗偏執於神通,冀望得具奧秘大法,這可是好高騖遠,有背正常修持。

濟佛曰:神通奧秘,術法幻境,俱是應運而降,昔時修道,證覺神通,乃為方便濟世。 但因得法者,可由師授,太為簡易,更有恃法為惡,故時至今日,時運變遷法亦遷,法已收回。 若欲妄求術法以作修道之目的,則大背正常修持修道。 應立有大目標,而腳踏實地,按步就班修持,切勿妄求而入邪歧,如此非止於好高騖遠之弊,乃走火入魔矣! 好了,今夜著書就此結束吧。

正筆曰:弟子恭送師尊回天。

第十六章化頹靡為振奮

濟公活佛降壬戌年十一月廿二日

詩曰:善感多愁又奈何。 樂觀進取洵無訛。 莫將執意成心鬱。 開朗精神德琢磨。

聖示:人生於世,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切莫遭受挫折而心灰意冷,多愁善感,徒嘆奈何! 唯有振作精神,抱著樂觀進取之心,以面對坎坷旅程。 若是長期積鬱,則將戕害身心,足堪憂鬱成疾也。

正筆曰:世間有不少遭受不如意境遇,例如,斷臂缺足,五官破損不雅等人。 如能堅苦卓毅的屹立在人世上不倒,那就讓人敬仰了。 反之,有些人卻為了某些突變的事情,而措手無策的徬徨散亂,最後竟因受了這種刺激打擊,墮落於無邊罪惡中,有人入聲色場所,以期女色彌慰;有人耽迷賭博,以求麻木心靈。 於是把寶貴、美好的時光浪費掉。 消沉了壯志,頹靡了精神,還落得傾家蕩產,背負了可恥的罵名。 雖然,那種境遇,其情堪憐,可是跌倒了不能站起來,卻也太軟弱了。

濟佛曰:在人生旅程上,本有許多坎坷,一旦受挫,就佇足難進,則空負人身所具之鬥志矣! 天生我才必有用,雖然,面臨苦難,卻不能向現實低頭,應該手腦並用,尋求解決之途徑,以突破難關,或者開創新境界。須知社會狀況乃在不斷成長、進步,若果不能具有尖銳鬥誌及不懈奮勉,則將注定被淘汰。 願有不幸遭遇者,應有毅力,化頹靡為振奮,鼓起鬥志向前衝,庶免受人唾棄。

正筆曰:師尊教誨,語重心長。 弟子生平最為欽佩殘而不廢之人,他們在遭受不如意的境遇中,努力的再站起來,自力更生,謀求自己的出路,以期仍能為國家社會頁獻一己之力。 這種堅苦而迄立,比之不從事正業而偷生者,不知要勝過幾百倍了。

濟佛曰:雖然牽纏了夙世業因,而與生俱來的殘廢之人,在有善心仁人以及慈善社團的教導下,習得一技之長,再加上一顆堅毅的心,在社會上成就輝煌事業,令人尊仰的人,仍然不計其數。 物必自腐而後蟲蝕之,人亦自輕而後人輕之,願世人明此理,勉而行之。

正筆曰:師尊嘉言,就此事而論及修道,師尊開示。

濟佛曰:修道之心,則如面對坎坷旅程,須有奮鬥前進,庶免有如船行水上,不進則退也。

正筆曰:修道諸多魔難,孰不知道無魔考不成道。 可惜同道之間,竟因環境因素,一考便倒了。

濟佛曰:修道的過程,偶有不慎,便入魔道,就如人生在世,一念之間,善惡立判,所得後果,就是後患無窮。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是百年身。 深願世人,不論處世修身,切宜謹慎,在任何困境中,牢記化頹靡為振奮,不任其沉淪,皇天不負苦心人,天自無絕人之路。 勉之哉! 勉之哉!

正筆曰:正是。 修道有困境,遇挫而退,苦心白費,若能化頹靡而振奮,逢山開道,遇水架橋,總有邁上光明坦途之時了。

濟佛曰:好話,哈! 哈! 蔡生你的修持又更進一步了啊! 今夜吾等就此結束吧!

正筆曰:弟子恭送師尊回天。

第十七章立志方有可為

濟公活佛降壬戌年十一月廿九日

詩曰:海上行船舵把持。 人生立世志無窮。 前程奮鬥光明處。 只要恆心事有為。

聖示:人生處世,立志為首要,有如海上行船,掌舵航線,庶能無偏而安全到達目的地。 故為人立志,奮斗方針擬定,事有可為而得成就也。

正筆曰:語云:「要作大事,不要作大官。」但人各有志,不能勉強,若有人立志作大官呢?

濟佛曰:為官參政,處事切宜留意公正,所謂:「身在公門好積德」。 凡事能存天地良心,不以貪圖名利為目的,則為官造福人群,亦是大好功德也。

正筆曰:可惜為官者,卻有人只沉迷於高官顯爵,欲得享盡榮華富貴,雖有體恤民苦之好官,卻也有掛萬漏一之虞也。

濟佛曰:時逢叔世之秋,人心惟危,立志向善作大事者,寥寥無幾,徒嘆奈何。 所幸聖門諸子,犧牲奉獻,上體天心,代天宣化,而能不遺餘力,拯救生靈於沉淪之境,此志堪慰也。

正筆曰:聖事者,謂之行古聖先賢之道,勸化眾生,眾善奉行,諸惡莫作。 修持心性,唯有持志以恆,希聖希賢不難了。

濟佛曰:聖佛仙神亦可鑑證也,凡夫俗子處世,不論站在那一個崗位上,若果能夠持志從事,不為困境所阻撓,不為挫折所喪志,在正業閒餘之時,能夠修身養性,陶冶性情,如此不但素質可得默化提升,亦為成功之要素。

正筆曰:為什麼修養是成功的要素呢?

濟佛曰:哈! 哈! 你不明白嗎? 在你的工作崗位中,閒餘時間,如果不能安排正當的消遣,一旦陷入了聲色犬馬的粉紅陷阱中,酒色亂性,易使世人日趨頹靡,於是在銷魂陣中,埋沒了雄心壯志。 如果你能夠好好利用閒餘的時間,或入聖門奉聖,或在家研閱善書,豈非可以避免陷入迷魂陣裡,而影響了正業。

正筆曰:啊! 師尊說得有理,弟子真是茅塞頓開。

濟佛曰:但是,前面所說的理論,卻主要有一個因素作有力的後盾才行。

正筆曰:弟子知道,那就是必須持誌有恆。

濟佛曰:對了,凡事都必須持志以恆,事才有可為。 語云: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作事最怕沒有立志,半途而廢。 如果能夠貫徹到底,不向困境低頭而退卻,總有一條光明的路可走。 世間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世人以此勉之而行吧! 可矣! 今夜著書至此結束,老衲回。

正筆曰:弟子恭送師尊回天。

第十八章慧劍引渡

濟公活佛降壬戌年十二月初六日

詩曰:靈明不昧好修身。 判斷是非性率真。 學道由來須守正。 莫忙浪蕩自沉淪。

濟佛曰:人本靈子下放凡塵,天賦聰穎,靈智超群,故曰萬物之靈也。 但,由於後天環境,習俗等熏染,致使靈性不明,昏昧無知也。 可嘆世人偏履邪徑,痴迷不醒而墮落,枉費自身可得之光明前途。

正筆曰:萬靈唯人最貴,人身難得,世人何不善加修身養性,一味沉淪於苦悔深淵,豈不是太愚昧了。

濟佛曰:蔡生言之有理,可惜愚昧者卻未能覺醒,故耽迷於慾海,志消氣沉,太沒出息了。

正筆曰:師尊啊! 為何世人明知墮落於慾海情波中,而不能自拔,其故何在怩?

濟佛曰:靈智不明,故被迷惑,雖知不能,卻無回首之勇氣,或者陷於泥淖,自拔不得,只好任其沉淪,甘罹侵犯,致身心受戕害。

正筆曰:彼輩若無毅力,何以為人?

濟佛曰:俗云:身在慾海,身不由己。 如今受蠱惑已深,欲罷不能矣!

正筆曰:難道說不能以慧劍斬情絲嗎?

濟佛曰:何謂慧劍?

正筆曰:弟子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尚請師尊開示,以啟愚蒙。

濟佛曰:慧劍乃靈智之力,如人體氣息,善加引循,內調脈絡可柔,外護假體可剛。

正筆曰:然則慧劍可內用外發否?

濟佛曰:當然。 慧劍乃人之靈智,內於心則明,外於事則正。 人云靈智上駟者,慧劍之引渡也。

正筆曰:何謂慧劍之引渡?

濟佛曰:人之智慧,可解奧秘,以尖銳之觸鬚,深入奧秘之核心,由觸角知覺,傳回思維神經,加以綜理判斷,就如電波之接收,須天線之受理轉播,故謂之慧劍引渡也。

正筆曰:既如是,慧劍斷情絲,不能嗎?

濟佛曰:可以。 只是關鍵在你是否有慧劍可得斬斷如蛛絲結的情絲。

正筆曰:難道說就只有像蟲入蛛網,愈掙扎,卻愈是緊縮纏黏,無以脫身了嗎?

濟佛曰:也不盡然。 若果能夠喚醒那些人的良知,再加以諄諄善誘,或者亦能奏功。

正筆曰:這是有外力的援助,如果沒有呢? 是不是有自救之法呢?

濟佛曰:那就要對症下藥了。 比如說:有人迷於女色之中,放下自身事業,家庭而不顧。 雖然,明知此事非比尋常,大違常理,但卻明知故犯,迷戀於一時之歡。

正筆曰:讓他受到一些懲罰,比如說:遭到仙人跳,或者讓人以色為餌,損及己身事業等等,從這些經歷教訓中,讓他警惕悔悟。 是嗎?

濟佛曰:對了,除非經過教訓,才能知道不可為,這是很多人的通病,這也是自救的方法。

正筆曰:可是有人為那經歷的教訓,卻付出了極慘痛的代價。 報章雜誌中,常有這類社會新聞的出現。 這豈非太不值了?

濟佛曰:所以吾輩聖門普化使命,就是要喚醒世人的靈智,闡明倫里道德,使每個人都有慧劍引渡,而跳出這無邊苦海啊! 阿彌陀佛。 今夜老納淺論這慧劍引渡,就此停筆吧。

第十九章靈竅

濟公活佛降壬戌年十二月十三日

詩曰:事起紛紛紊亂多。 無從頭緒嘆如何。 忽來感應開靈竅。 自得心平得氣和。

聖示:凡事出必有因,絕無空穴來風,若無開頭,焉有結果。 故,事之過程,首在其始也。 縱然事有纏擾不休. 錯綜複雜,但必有其肇之始,庶得發展。 凡欲解決困擾之事,則從頭緒整理,按圖索驥,必得迎刃而解矣! 但如何從萬千事結中. 去尋求出一個頭緒來,這卻要看是否有一顆玲瓏心了。

正筆曰:玲瓏心? 這有關係嗎?

濟佛曰:玲瓏心是比喻一個人的心思靈巧,靈慧,能夠很敏銳的觀察到事情的端倪,只要對事情有很明確的觀察力,那就不會迷惑了。

正筆曰:那如何使心思靈巧靈慧呢?

濟佛曰:人的心,若不受塵世的物慾感染,就能保持的如明鏡可鑑人,再佐以飽覽群書,廣收知識,那自然可使心思敏銳了。

正筆曰:弟子嘗由同修處聞及啟靈竅,所謂靈竅是否與心思靈慧有關嗎? 請師尊開釋?

濟佛曰:靈竅乃神所聚,心為人身主宰,故兩者自有相關。 簡言之,開靈竅別豁悟,則心亦聰敏也。

正筆曰:那麼,如何可啟開靈竅?

濟佛曰:靈神所聚,亦受假體之束縛,故使靈神復甦突破假體障礙則為首要之功也。

正筆曰:欲使靈神復甦之法何在?

濟佛曰:首在修持。

正筆曰:修持,本為不易之工夫,靈神之修持,勢將更為不易了?

濟佛曰:靈神之修持,須以「道」「功」相輔,始易收效應者也。

正筆曰: 「道」「功」,何以謂之?

濟佛曰:修道別無玄奧之秘,如能正己之心,修身養性,佐以行善造功,由內而外,締就內聖外王之道,靈神復甦,靈竅自開矣!

正筆曰:凡夫俗子由於靈竅未開,靈智不明,故處世為人,常有嗔妄之心,由此而亂靈神,處事有失周詳,故常僨事了。

濟佛曰:俗云:「福至心靈」人之靈智,本無極至,故心靈之感應,對事情的直覺判斷,常是一件事情的成敗關鍵。 凡人處事,若能心靜週慮,整理頭緒,不為複雜的過程迷惑。 於是乎,靈明不亂,自可洞察其末矣! 綜此而言之,修持靈性之不昧,使靈竅得以大開,將非止幫助於修道,更有幫助於處世為人矣! 行了,今夜著書就此結束吧!

第二十章釋凶煞

濟公活佛降壬戌年十二月廿日

詩曰:運犯煞神迭可聞。 竟教智識亂紛紛。 世間多少悲愁事。 莫怨尤人積德勤。

聖示:人身乃受天地精華所孕育而成,故於大自然間之生息有密不可分之關連。 如天地間有正氣,則相對之理,亦有陰邪之氣。 正氣助人之成長,護持人之假體,陰氣亂人之運道,侵襲人之靈神也。

正筆曰:何謂陰氣亂人之運道?

濟佛曰:人禀天地精華而成,故與天地密不可分。 天有運,人亦有運,天運乃主宰天在一切之運數生息,人運循天運而行。 陰氣乃天地間至陰之氣,與天地正氣相對;故人循天運而行,則當受陰氣所亂也。

正筆曰:可否請師尊俱體的解釋,陰邪之氣是什麼?

濟佛曰:簡單明白的講,就是凶煞。

正筆曰:哦! 就是人們常講的衝犯煞神了,是不是?

濟佛曰:阿彌陀佛,你總算明白。

正筆曰:弟子愚昧,請師尊恕罪。 容弟子請教,人之衝犯煞神,是在什麼時候呢?

濟佛曰:人運入衰微之時衝犯者,謂之時衝。 另有因夙世業障牽連,冤孽纏身,與天地間陰邪之氣互作牽引,是為運衝。 不論時衝運衝,煞犯而殃臨矣!

正筆曰:有此煞因,師尊可否開釋趨吉避凶之道?

濟佛曰:善養精氣神,使人身小周天充滿正氣,與天地間至正之氣相契. 則煞氣無可侵襲矣!

正筆曰:請問師尊,煞氣侵襲世人之靈神,是不是常見的精神錯亂症呢?

濟佛曰:未盡然也。 神經錯亂之症,有者乃是腦部神經受創、或由專注而痴、或由心迷而痴,這些屬後天神經錯亂,若得貴人之助,可望痊癒。 若是夙世冤業所纏,牽引凶煞而致神經錯亂者,則非消業;無以痊癒了。

正筆曰:果是如此,平素積德. 可否避免凶煞侵犯?

濟佛曰:德為消災解厄不二法寶,若果平素能知修功立德,則漸修漸得. 業障逐一消除,假體靈神不受侵擾,凶煞就減少侵襲之機了。 所以欲求無災無厄,延年益壽,端在己身作為。

第廿一章輕賤誨淫招罪孽

濟公活佛降癸亥年元月十一日

詩曰:誨淫喪志實堪驚。 莫為利名昧德明。 試看世間多少事。 榮衰有定幸難成。

聖示:在現今社會角落中,有多少蒙昧了靈心,為圖厚利,而從事著大敗風俗的行為。 有人將這種色情行業的如雨後春筍孳生,歸咎於整個經濟不景氧,因而以人類的原始本錢,絞盡腦汁,弄盡花樣廣作號召牟利。 經濟不景氣應當是縮源節支,而若如此紙醉金迷,聲色場所中擺盡風流陣仗,那不但無助於經濟復甦,更將導致整個社會充斥了頹靡之風了。 而有婦女,因慕虛榮,甘願淪入煙花,忘棄了羞恥之心,拋棄了家庭之樂,只為滿足己身之物質享受,而將可貴之靈智蒙蔽,道德之淪亡,靡靡之風蔚成尚,莫不由此而致。

正筆曰:師尊所言甚是,但如今色情氾濫,卻也不可全部歸咎於婦女。 比如說:時下色情雜誌,若非幕後策劃者,縱然有女思想開放. 可以將世俗視為色情的舉止,當作無所謂,卻也無能發行問世。 所以說. 那些為圖厚利,而慫婦女們作這種行為的人,才是罪魁。

濟佛曰:好見解。 但是每一件事情的發生,卻絕不是一廂情願而所能達成。 是以故,這些始作俑者,固然罪魁,但那些經不起利誘的婦女,卻也應該自我檢討反省。

正筆曰:師尊苦口婆心,立論公允。 只是如今社會充斥色情,尤以匯集成冊發行的書刊,其發行網幾乎已遍及窮鄉僻壤,影響所及,非同小可,不知這等情形,如何是好?

濟佛曰:古今中外社會都有新潮及保守對立,也就是有邪惡者及衛道者。 所以在邪惡的橫流中,衛道之土就必須負起中流砥柱的責任。

正筆曰:若只作口號式呻吟,卻對事實無補啊!

濟佛曰:不然。 一股歪風的吹襲,它之所以能不被窒滅,就是人人抱著姑息的態度;而姑息足致養奸,所以才會任其擴散。 如若有人肯挺身而出,力加抵制,那像必得響應而奏效。

正筆曰:據弟子所知. 如今之色情花樣,有美其名謂之:人體攝影,美其名謂之攝影專輯。 其中藝術與色情之分野,卻讓人莫名所以,難道說煽情畫面謂之藝術? 暴露身體謂之藝術?

濟佛曰:別發牢騷! 藝術這一名詞,代表著文化的結晶與提升。 但絕不是你們所說的那樣。 所以,斷言之那些所謂藝術,只不過是某些別具用心者,圖利之幌子而已。

正筆曰:是啊! 那麼應如何作有效的抵制呢?

濟佛曰:當然,只有衛道者的口頭抵制,不能有大效果,但如果再有政行飭治之整頓,雙管齊下之間. 卻能補掛萬漏一不足之處也。

正筆曰:對了,宗教正是輔助政令之所不逮也。

濟佛曰:所以吾輩修道之人,除了正己不被色情所迷惑外,更要致力於化人向善了。

正筆曰:再請教師尊,不論是始作俑者,或者甘受利誘而從事色情考,所造業障,是如何情形?

濟佛曰:為惡福臨,近報己身、遠報子孫。 語云:淫人妻女者,妻女被人淫! 若果從事色情行業之人,則其前世必定多造淫業。 而始作俑者,於後世,又將是淪落煙花者。

正筆曰:哎呀! 那樣一來,色情行業不是難以杜絕?

濟佛曰:色情,本就是最原始而古老的行業,更是人類的本能,若欲達到杜絕,那是很困難,所以只好在特定的道德範圍內,不使其氾濫。

正筆曰:那麼,己身之報,是理所當然,若遠報及子孫,是否有失公允?

濟佛曰:乍聽有些失當,可是,父債子償,陽律亦有明文。 故亦有祖德蔭及子孫之律,以作相對等之報應,故,沒有不公平。

正筆曰:因果循環、天律已明。 況於庚申年,現世報又已明文頒定. 好行淫穢,將招致己身家人之不幸, 斯時,則無以怨天尤人了。

濟佛曰:淫為萬惡之首,切莫貪圖一時感官之歡,而造千重罪業,願世人勉而慎之。 可吾回。

第廿二章簡述神通

濟公活佛降癸亥年正月十八日

詩曰:神通變化本無邊。 得道高人了俗緣。 立志苦修明至性。 元靈異力契蒼天。

聖示:世人嘗謂已具神通,所謂神通者,乃元神潛力發揮至極限,超自然之能力也。 佛家所謂之神通,乃自在無礙之通力。 若泛指於一切修道者而言,則有六神通。

正筆曰:恭請師尊明示,何謂六神通。

濟佛曰:神通有六,一曰:天眼通。 二曰:天耳通。 三曰:神足通。 四曰:宿命通。 五曰:他心通。 六曰:漏盡通者也。

正筆曰:請間師尊,凡夫俗子是否能得神通呢?

濟佛曰:欲證神通力,並不困難,但卻也非容易。

正筆曰:這是怎麼解釋呢?

濟佛曰:所謂容易,就是要得其竅門。 所謂困難,因為神通乃是將人類的潛異能力發揮,卻因假體障礙,所以不是易事。

正筆曰:所以弟子說,神通乃神仙中人的法力,凡夫俗子焉得此能力呢?

濟佛曰:蔡生你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 六神通中除漏盡通,乃斷絕一切罣礙之通力,故須果位已得者,始克臻至外,其餘五神通俱可由凡人修持而得也。

正筆曰:此意何解. 尚請師尊開示。

濟佛曰:凡人俱有天賦之靈性,可與天地同參,生生不息,只因假體束縛,無能發揮。 此五種神通力,只要能將天賦靈異之力全部發揮,即可具備矣。

正筆曰:若然,剔應從何著手?

濟佛曰:欲得神通力,有二種法門,分由空玄二門心傳。 空門為禪定,玄門由術法。

正筆曰:禪定即禪功,世人多有了解,何謂玄門之術法,則請師尊詮釋。

濟佛曰:術法即由藥物或符咒護持也。

正筆曰:符咒護持與禪定略有相同,然則藥物何解?

濟佛曰:即丹士採集靈藥煉之。

正筆曰:這樣說來,空玄二門的神通,亦非易事呢?

濟佛曰:茲值叔世之秋,時運變遷法亦遷,若果想證神通力,非有道德者,難矣! 本就非輕而易舉之事。

正筆曰:為什麼非要得有道德之人才能俱證神通呢?

濟佛曰:吾佛試舉一例:若杲無道德者得俱神通,而藉此神通力,你想會有什麼後果。

正筆曰:神通力即超越平常人的能力。 啊! 那麼他必然會自以為高人一等了。

濟佛曰:不止於此;他就會藉著神通力,為非作歹,甚至以此荼毒善良。 你且回顧歷史,多少邪門異術,藉以為惡,而引起了軒然大波。

正筆曰:所以想要得俱神通的基礎修持,就是要將人道修好,是嗎?

濟佛曰:對了。 有道而知天命,不敢胡言天機。 有德即仁,不致為禍. 這就是為什麼在這個時期中,想得俱神通力,必先修道德的原因。

正筆曰:那麼時下一般所謂可上天入地,得窺天機者流,是不是神通力呢?

濟佛曰:能超異於自然之力,當然是神通。 只不過,有正邪之分罷了。

正筆曰:矛盾了,既然必先修道始得證神通,焉有正邪之別?

濟佛曰:不矛盾,正法之得,由道德而著手,而入魔之人,卻也稍異平常。 今日淺述至此,後日吾佛再一一詳述六大神通,則可大白也。

第廿三章天眼通

濟公活佛降癸亥年元月廿五日

詩曰:天眼神通透視清。 昭昭靈物自分明。 陰陽慧法修持得。 假像消除惑不生。

聖示:眼為靈魂之窗,亦為七孔八竅之一,眼竅主視覺也。 人若無視覺,則處於一片黑暗之世界。 萬無一便;其苦莫名。

正筆曰:是啊! 看了那些失明的盲人,不但不能看見光明的世界,行動處處不便,我們這些眼睛能夠看見的人,可真幸福啊!

濟佛曰:肉眼光明,可判形像,若果視覺失去效用,那隻能憑空去臆測、想像。 每一件事情,連表面都失去了映像,更遑論深入其中了。

正筆曰:師尊的意思是說,肉眼失明,就不能更深的去修持眼神通了。

濟佛曰:就是這個意思。 試想想,肉眼所見的這個世界,雖然只是個暫寄世界而已,但是許多正確而適用的道理,卻必須由這個世界中去學習到,所以,肉體的視覺器官失去了作用後,就只能去摸索,由觸覺而知,這豈非更間接的慢了一步嗎?

正筆曰:可是,弟子卻覺得有的人因失明而更能去專心的揣摩某些事情呢?

濟佛曰:是的,這是心無旁騖之故。 但這不能拿來與修持眼神通相比。 因為眼為視覺,乃以入一切映像的器官,捨此,無由替代。

正筆曰:弟子明白了,那請問失明者,所造何業呢?

濟佛曰:多為好作非禮之視,或喜閱淫書者。

正筆曰:凡限又何以而成神眼呢?

濟佛曰:神眼乃謂之神眼通也。 凡人所俱眼通,可大致分為陰陽眼、天眼、慧限,而若更深進之法眼. 則已將臻證覺矣!

正筆曰:世人所俱神眼者,歷歷可數,然而眼通之法竟有如此層次,可否請師尊略示一二。

濟佛曰:所謂陰陽眼,乃天眼通之基礎工夫,可視知鬼物之所在。

正筆曰:何謂天眼呢?

濟佛曰:已可視神祇法像。

正筆曰:慧眼則又是如何呢?

濟佛曰:已可視知仙真之顯化矣!

正筆曰:法眼之道,伏望師尊不吝賜教,以啟愚蒙。

濟佛曰:若果法眼得證,則非止可見仙真往來,而妖魔邪神等之變化,亦無所遁形。 但此一神通法. 卻須道行已深,修持有素者始得也。

正筆曰:世人常謂已得眼通,可見鬼神,即已自傲,孰不知眼通之神力,尚有如許分別。

濟佛曰:鬼神無實體,乃靈氣一團,故凡人能夠修持而啟靈竅,再專一而修持天眼通,可視鬼神,並非難事。但此乃天眼通之基礎,並非可奢言已證神通矣!

正筆曰:弟子常聽人言及可見某位高真臨堂,又可見法會之時,鬼物臨壇聽經等,不知確否?

濟佛曰:若是真正修士,身俱神通之力,大都不喜炫耀,所謂:滿瓶不搖,半瓶直幌。 修道者必須有一份涵養,始見素質也。

正筆曰:師尊所言,凡是好作如是言者,都是自我吹噓了?

濟佛曰:也不能如此一概定論。 修道者,苦心孤詣修得神通力,則必須上體天心之仁,下懷救世渡迷之志,藉此超異能力,而作引造入悟。 若果只是胡亂言語,最終乃是為圖利,則可斷言其無所能通也。

正筆曰:時值叔世之秋,道德日漸淪沉,竟尚有人藉此神通而作蠱惑,實質為圖私利,難道不怕天譴嗎?

濟佛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 不可活。 世人若果自作罪孽,妄以神通而行詐騙,不但陽律不容;陰司責罰更重矣!

正筆曰:若果確具神通者,不思以此神通力而作代天宣化,普度眾生之工作,反而遂行私利,而受天譴後,此等法力是否尚俱存在?

濟佛曰:老天有限,明察秋毫,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若俱神通力而行為惡,則雷部執司天君,當無容情,非止會同有司,削福減壽,日久神通之力,亦將消失無存矣!

正筆曰:如此自敗道基,深願同修能夠共勉啊。

第廿四章天耳通

濟公活佛降癸亥年二月初二日

詩曰:誰人悟得此神通。 萬里耳閒有順風。 左道旁門無足取。 早求正覺啟昏聾。

聖示:耳為五官之竅,主聽覺也。 世人則以耳聽言語之音而辨別是非,若果失聰耳聾將成瞶者也。 如此,一切俱難聽聞而知矣!

正筆曰:世人以耳而得聞辨言語. 聽而知以供腦神經思考,由此而得知識明里。 所以耳力於人,仍屬不可或缺了。

濟佛曰:耳聞以增廣常識,聾而無聞,只見他人舉止而去會意,恐有偏差會錯意,而那種比手劃腳的詞不達意,也是夠痛苦了。

正筆曰:世人之耳力,為何有如此差別呢?

濟佛曰:此現像大都與前世業有關。

正筆曰:請問是造何業而致耳聾、重聽呢?

濟佛曰:大抵是喜聽讒言,不辨是非,而致使人招致損害也。

正筆;那些耳力特別靈敏,竟可聽聞到人類以外的音訊,或者是常人所無法聽及,那是為什麼呢?

濟佛曰:此為天耳通者也。

正筆曰:天耳通之功能,尚請師尊概路一述。

濟佛曰:已得天耳通者,聽力可超越常人聽力可及範圍以外,並可聽聞到人類以外如鬼神,動物等之音語也。

正筆曰:世人何以有此能力?

濟佛曰:人類乃由靈體投入肉體而生,此一靈體本就具備了與天地間任何一種靈體相契的因素,所差別者,肉體的束縛力之大小而已。

正筆曰:弟子曾見有某些自稱通靈者,或某些為人相命占卜者,每有預言之前,似曾豎耳傾聽,這是為什麼呢?

濟佛曰:這是玄門(道家)耳報術。

正筆曰:弟子聞說此耳報術乃旁門左道之術,確否?

濟佛曰:差矣! 道家有禦鬼、御物、攝神、煉神等,其術流傳頗廣,更有符籙、丹道等。 此皆以本身真靈之修持,而突破假體束縛,發揮了天性所具的靈體功能. 豈是旁門左道之術。

正筆曰:然則,左道旁門何以謂之?

濟佛曰:法之為法,端在用者而分善惡,就如錢之本身無罪,用之善則善,行於惡則惡也。

正筆曰:所謂善惡一念間,本身則無善惡之別了。

濟佛曰:大體上是如此。

正筆;可是弟子卻時常見到此輩,有走火入魔之現象,這是什麼原因呢?

濟佛曰:法術,乃是一將超異平常的力量。 有者是以本身苦修,將靈體的潛力全部發揮,這比較艱苦,但比較正規,不用借助於外力。 而謂禦鬼通報之法,乃走快捷方式,只習得禦鬼之術即可行法;雖是較易,但鬼物難馴,一方出錯,後患無窮矣!

正筆曰:是啊! 想要神通,只要努力修持,將己身靈力發揮,不是少麻煩了嗎?

濟佛曰:這是比較單純,可是如若已有修習此等術者,只要能夠廣修功德,以培養己身浩然正氣。 那麼倒也無妨利用所修神通,廣為濟世救人,好造功德了。

正筆曰:雖說法之正邪存乎用者一心,但弟子寧肯多下苦功,修持己身之靈力,以求得證了。

第廿五章神足通

濟公活佛降癸亥年二月初九日

詩曰:修持神足靜禪功。 出竅元胎步太空。 萬里雲遊能剎那。 從茲妙用自無窮。

聖示:神足為六大神通中,純以禪靜而可得之內功修持,故佛門中人,多有俱此神通者。

正筆曰:請師尊具體一述神足通吧。

濟佛曰:所謂神足通,即是元神出竅,雲游太虛,或者飛遊十方法界,三千世界也。

正筆曰:請問師尊,嘗有謂:萬里雲遊剎那間,朝在泰山而夕宿東海,這種快速的行走,是不是也算神足通呢?

濟佛曰:是的。 神足通大略可分為有形及無形。 又從無形的出竅,衍生出陽神與陰神之別。

正筆曰:伏望師尊逐一開示。

濟佛曰:你所說的就是神足通中有形的神通,萬里之遙,剎那即到,已至陸地神仙之境。 而云游太虛,乃內功修持至元神凝胎出竅,亦是道果已成之境。 可是無形的靈神出竅,若果是正常修持,而陽神出竅,則為可喜;若果修持未得其要,或有假借藥物;而致陰神出竅者,則易入魔矣!

正筆曰:陽神與陰神出竅之別,尚請師尊詳述。

濟佛曰:陽神出竅,肉體微溫,蓋乃修持有素,靈神由玄關出竅。 而陰神出竅,乃由兩眼出竅,肉體冰涼,有如氣息已絕。

正筆曰:為什麼會這樣呢?

濟佛曰:神足通之修持,由禪靜修內性之功著手,純是修習靈力之法,若一心定靜,使靈神凝胎,則太虛之境;可任元胎遨遊。 若果禪靜之功未臻,靈神未固成胎,由兩眼竄出,假體已無護法,故會冰冷。

正筆曰:最後請教師尊,如何始能修持得證神足通?

濟佛曰:禪靜之功,乃在煉性養氣,使假體之氣行,傾大小周天而運,無所岐岔,此為一般所謂之禪功。 而欲求神足通,則須將體內濁氣煉淨,是謂之調合五形,煉陰還虛也。

第廿六章宿命通

濟公活佛降癸亥年二月十六日

詩曰:孽障牽纏智不清。 輪迥一息永無停。 今生受者前生造。 宿命因緣自辨明。

聖示:宿命就是前世所造之善惡,亦是因果輪迴所注命運之憑據也。 世人之宿命層次各有不同之累積,故所受輪迥亦是不同。

正筆曰:宿命之所以不一,乃所造夙業使然,然則果報又是如何? 伏望師尊詮釋。

濟佛曰:語云: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宿世業障牽纏輪迥,若造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故謂之因果也。

正筆曰:若世人欲知宿世因果,有何方法呢?

濟佛曰:佛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明此理而後亦可洞察前世因緣了。

正筆曰:雖知今世福禍,乃前世所造因緣,可是卻未能全部了然,如之奈何?

濟佛曰:此乃明悟因果論之正反定義,若欲求之全部豁然貫通,則須更深進一層之修持了。

正筆曰:常有修道者,能知他人之前因後果,是否即是師尊所指?

濟佛曰:正是。 蓋,宿世善惡,俱入輪迥,隨人轉世而來。 故修道者若能修至融匯宿命業之大輪迴中,以此靈力,破除假束縛及幻象。 則因果自是一語可詳也,此即得證宿命通者。

正筆曰:然則得證宿命通靈力之過程,可否請師尊詳細開示一番。

濟佛曰:當須由明悟因果論之精義,然後再消除己身之夙世業障;由此奠基後,修持靈性至精而純之後,理論精義自然與靈性相匯,有如水乳交融,自得宿命通之靈力也。

正筆曰:其中消除宿世業之方法,有那些可行呢?

濟佛曰:消業障方法,有下列幾種:一、財施。 二、法施。 三、無畏施。 若能持志不怠,行此三布施,至功德締就之時,夙世業障自消,真如靈性光明;智慧長生,則宿命因果,當可了悟透澈,而可破除阻障矣!

正筆曰:佛門首重禮佛、持咒、拜懺等功德,是否足以消除己身夙業呢!

濟佛曰:造功德之法甚多. 除上例之外,均以行善事以消業也。

正筆曰:欲使自我靈性光明,唯有以善因之德,彌補惡業所牽纏而生的阻障,是不是?

濟佛曰:靈智不昧,攸關於夙世所造善因厚德;反之則係所種惡業積深之後果也。

正筆曰:宿命之論既明,則修道者當須慎之矣!

濟佛曰:宿命因緣,由人自招,亦是由人自食其果,故明宿命之論,尚須體其善惡果報之理,如此庶免輪迴不休,惡業牽纏也。 可矣! 今夜著書就此停筆吧!

第廿七章他心通

濟公活佛降癸亥年二月廿三日

詩曰:超能意力識心通。 正念無移色相空。 外惑雜思均不動。 修持自在性圓融。

聖示:所謂他心通就是心神意識之作用,即是集中靈神而探測他人思維之力量。 簡單的說:就是可以知道他人的心意,謂之他心通。

正筆曰:請問師尊,西洋的靈媒,東土的正鸞乩士等是否亦是他心通的應用。

濟佛曰:一般神明,借身入竅,正是他心通的應用。

正筆曰:他心通之境界,如何得之呢?

濟佛曰:修持他心通之境界,最主要者,乃在恆毅,尤其以集中精神這一環節上,更須要特別下苦工去修習不可。

正筆曰:如此說來,他心通完全是精神力之應用了。

濟佛曰:正是。 他心通即是心識,故若以識神感通,容易出錯,不能臻此心通之境界也。

正筆曰:世人心電感應即是心通了?

濟佛曰:心電感應即是心通之基礎也。

正筆曰:然則第六感又是如何呢?

濟佛曰:此即為心神之感應也。

正筆曰:伏望師尊具體一述他心通之妙諦。

濟佛曰:人有思維. 由腦部中樞神經控制,而傳達於各部器官,是以有知覺行為。 而心電感應及第六感等有所預感. 此種心血來潮. 福至心靈等,突發靈覺,乃因識神延伸,偶有所知,故生先兆。 但此乃卻非他心通之境界;唯心觀靈性,如如自在,顯現圓明,不為外惑雜思所動,直入禪定,心輪放光;似光波顯映. 無雜波干擾之電視畫面清晰,始達他心通之最高境界。

正筆曰:而他心通之妙用何在呢?

濟佛曰:修習他心通者,乃在能探測他人心意,而最具妙用者,精神靈力之集中,匯聚成一股至鉅的力量,可探測出宇宙間的奧秘。

正筆曰:這樣說來,他心通之應用,俱在靈力修持至直如科技產品中的電波,可深入其它物體中產生反應而得知其詳情類似了。

濟佛曰:正是。 靈力的修持,使其由散亂無章中,匯聚成一股力量,就如電波般,可探測任何情事。 但,科技產品,如金屬探測器,只能探測出金屬物品。 而他心通之靈力,卻可無所不知,只要能夠修證他心通之靈力,則精神集中,靈力應用中,就可探測出所欲知之事情始未。 此為修習妙法中,心意隨動,力隨之生的最高妙用也。

正筆曰:那麼凡人修持他心通,是否也可如神仙一般的借竅入身呢?

濟佛曰:神明乃已無假體,故很容易可以藉竅入身;而凡人因有假體阻障,故只能將靈力匯成力量而延伸此一無形觸覺,故很難借竅入身。 總之而言,此神通力之修持,最主要即在精神力之應用,故須由此致力而修也。

第廿八章漏盡通

濟公活佛降癸亥年三月初一日

詩曰:心經般若守於中。 漏盡修持五蘊空。 色受想行兼識礙。 煉精化氣得神通。

聖示:般若心經云:五蘊皆空,色受想行識,色謂色身,受謂受用,行謂所行,想謂思想,識謂辨識也。 五者蘊積不散,色受想行識而壅蔽真性,故有五蘊陰暗真性,謂之五陰也。

正筆曰:漏盡神通與五蘊有何關連?

濟佛曰:五蘊皆空渡一切苦厄,故色身若空,可渡一厄,須知色身無視於形則是空也。 五蘊牽纏除以陰暗真性外,業債障道,使得無以修持正法,則難以大成也。 更何況,色受想行識五蘊時時俱都纏擾不休,錯綜複雜,形成了一切有情意識。 故若受五蘊所執,則靈性日趨暗濁,而致潛異能力不能發揮矣!

正筆曰:漏盡神通如何得證呢?

濟佛曰:所謂漏盡神通,即已斬斷一切罣礙,佛門論空之義,可以般若心經之修持,內修性靈,外修功果,作大無畏苦行;了斷一切俗世牽纏之業緣,及至無所阻障,則可證得也。

正筆曰:佛門之修持,師尊巳明述,則道家之修持又是如何? 尚煩師尊並示。

濟佛曰:可由煉精化神,煉神化氣著手。

正筆曰:弟子愚蒙,敢請師尊具體詮釋。

濟佛曰:道家修煉漏盡神通,即以攝養元精不漏,使精充沛而化神,神清而氣調,致肉身濁穢不生. 純靈淨化昇華,天人合一,則已小成矣! 須知道家重養生之道,精為動力之源,亦為靈神之所宗,故其修持之法,乃在肉身之內的污濁盡去也。

正筆曰:若如是言,世人修持漏盡通,是不可能了。

濟佛曰:六大神通中,前五大神通,乃在發揮肉體之潛異能力,形而外而生超自然之力量。 而此潛力,乃人所具備,只因受假體束縛,無能發揮,故修之可得。 但此漏盡神通之修持,乃已上證正覺. 已至仙班之果,故凡人無能修得。 換句話說,若證漏盡通,則已成仙。

正筆曰:漏盡通既是一切無所罣礙,凡人自是無能修持得證此一神通。

濟佛曰:吾佛淺述六大神通,如今日是概略述盡,在此就作一個結論:所謂神通,即是靈性在假體束縛下無能發揮的潛力,借修持而助靈性突破假體束縛,所產生的超常能力。 是以,神通力常有不可思議之處。 實則,每個人天賦都有一股力量,只因假體束縛,無能發揮所致,故人習以為常。 一旦有人比較特殊的奇異能力時,就會讓人仰慕。 修道,除了善德之奉行外,還有內在的修持,外功輔助內果之不足,故修道最好內外兼修。

正筆曰:師尊鑒諒,神通力的修持,常有入魔之象,請問這是為什麼?

濟佛曰:神通乃法之修持,若未能靈性純淨,則靈性正際蠢蠢欲動,故假體最易受魔侵入而產生擾亂的現像也。總而言之,不論修道修法,在過程中,應注意功德之修立,蓋有功德之人,諸神護法,則修持較易也。

第廿九章煉靈

濟公活佛降癸亥年三月十五日

詩曰:煉靈首要性圓明。 罣礙消清善德行。 業力牽連多阻障。 漫言感應不能生。

聖示:靈神入於肉身,而受假體束縛,故只得意識之主宰而已. 未能將天賦之異能發揮。 人有三魂七魄,藏於肉體內,若不善於煉靈,則如行屍走肉一般,枉負大好靈性矣!

正筆曰:請問師尊,何謂煉靈呢?

濟佛曰:煉靈之先須啟靈,即乃將假體之束縛解脫。

正筆曰:啟靈之功如何呢?

濟佛曰:世人由於夙世業力所纏,靈神嘗受其擾而未能明淨,若未加以解脫,縱是修持有素,也難窺其堂奧。啟靈之功,首在修功德,以抵消業力,使靈神解脫業障之束縛也。

正筆曰:啟靈已成,將如何煉靈呢?

濟佛曰:靈神復甦,即成活靈,感應敏銳將會隨之增大,故須勤加煉靈,席免負此機緣。 煉靈之法,首要靈神集中於玄竅,一心不亂,靜接神靈指導,此謂煉靈也。

正筆曰:神靈指導修靈者所顯現之煉靈術,是否各有不同呢?

濟佛曰:因人而異,夙世因緣業障少者,所現靈力感應大;業障深重,靈性遲鈍,感應力小,易成紛亂。 由此可知,業力牽連,尤為關鍵。

正筆曰:煉靈若有感應. 有何徵兆呢?

濟佛曰:除自身靈性光明外,靈敏力強,甚至能夠測知未來之事。

正筆曰:一般所謂通靈,即指於此了。

濟佛曰:測知未來將發生之事,其靈力乃超異,為天賦靈性所俱,雖因受夙世業障所阻,然而修功德以消業,使靈力無所阻礙,則其感應,將是應驗不爽了。 但一般通靈者,嘗謂俱有大神通,幾乎上至天文星象,下至地理人情等無所不通,則為荒謬矣! 蓋通靈之力,乃在無所阻障之下,始得靈通。 換句話說. 此知覺觸鬚,須在己身範圍內也。

正筆曰:若果如此,煉靈有何用呢?

濟佛曰:不然,通靈非為炫耀,乃應作為修道之途徑也。 蓋,靈性受假體阻障,未得光明,則魔難重重,若得靈通,靈神可袪邪魔,修道自可一帆風順,邁步康莊大道矣!

正筆曰:再請教師尊,煉靈是否有何禁忌?

濟佛曰:慎防外惑執相。 蓋執著易生心魔,幻境由焉而生,耗損元神,如此遑論啟靈矣!

正筆曰:煉靈之士,須防外力干擾,若果靈竅被魔所侵,又當如何?

濟佛曰:修靈者,嘗有如此劫難,故須廣行功德,以求護法神護持,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正筆曰:綜此而言,煉靈仍須按步就班了。

濟佛曰:神通乃為法術,自有其忌,世人應知修功德以消夙業,則靈性光明,就是不學神通,自然亦可發揮天賦靈力,如此更比修習神通之術為佳也。 今日吾佛淺述煉靈至此,下期吾佛開述與此煉靈有關之禪定。

第卅章束心禪定

濟公活佛降癸亥年四月廿二日

詩曰:參禪入定最堪珍。 斂氣修靈不染塵。 拴住心猿驅意馬。 明心見性自成真。

聖示:參禪靜坐首要束心,始得其功,可是束心最難也。 束心亦即是製靈,由於靈心受眼耳鼻舌身意識七根,及色聲香味觸法六境牽纏,故易生慾念而致靈性陰暗晦濁. 萬念俱生。 若果能修靈制心,方得其益也。

正筆曰:若以禪功制靈能收其效. 為何修靈者卻常有走火入魔之象呢?

濟佛曰:此乃不得其要也。 禪靜乃在神不動,而氣不浮,直入真如之境。 若果未得禪定之法,俗慮凡心,妾言禪定,輕則無功,重則執相而入魔。 此非禪功之過,實乃自招耳。

正筆曰:既如是,請師尊開示禪定之法。

濟佛曰:心猿意馬本為靈心之擾,萬念俱生欲,更為束心之克。 故禪定無他,應知平念而已。

正筆曰:平念何謂?

濟佛曰:念起欲生,欲生心動,如此其行自為,故佛門首在修空,道家旨在無為,儒哲明志淡泊等俱為平念之修涵也。

正筆曰:拜佛禮懺對於束心製靈,是否有所裨益呢?

濟佛曰:以拜佛觀想佛容法相,一心存神,不動慾念當可至束心製靈之境也。 然而誦經禮懺. 若果未能驅除心猿意馬,即使念唱自如,亦難入靜。 故欲求收益,在自己是否摒棄雜念否?

正筆曰:欲入禪定,則束心製靈為基本工夫了?

濟佛曰:正是。 靈修者,束心製靈有所心得,則禪定之功可得矣! 蓋禪定乃在萬念俱止之際,容易吸取天地精華. 而藉此精華滌煉假體中濁穢,庶得本身靈性與天地靈氣相匯也。

第卅一章神咒

濟公活佛降癸亥年三月廿九日

詩曰:聖佛真詮盡結晶。 流傳神咒護群生。 至希善信常持誦。 共沐恩熙邁道程。

聖示:咒乃真言,即法也,諸天聖佛仙神慈悲,憐憫眾生修行之苦無法門,故留傳修行心得,以此真詮,藉以人神溝通之橋樑。

正筆曰:請教師尊,神咒之功德何在?

濟佛曰:世人修行,若能恆毅持咒. 法力無邊;上可渡人間生靈,芸芸眾生脫輪迥,下可渡地府幽冥,餓鬼畜生盡超生。

正筆曰:世人若欲驅邪縛魅持誦神咒可收奇驗否?

濟佛曰:持咒堅誠,心與聖佛相契,故世人藉此感通之力,自得聖佛仙神之護持. 因而群生罹難之時,平素神咒持誦之感應自生。 當可辟邪驅妖,遠離兇厄而呈瑞祥也。

正筆曰:神咒有此奇驗,眾生修行應以何咒為法門?

濟佛曰:修行神咒以佛門楞嚴咒、大悲咒、七佛滅罪真言、觀音靈感真言、準提神咒等。 道家則有淨三業神咒、身心口意神咒,以及金光神咒等。 持而不怠,誠而堅志,自有應驗也。

正筆曰:若世人僅持一佛名為咒,功德如何呢?

濟佛曰:例如持誦一句阿彌陀佛佛名為咒,精誠所至,心香直達西天,無所罣礙. 自得於業消之時,往生西方極樂佛國也。

正筆曰:如此容易,僅持一佛名,就可往生西天?

濟佛曰:講起來容易,呵! 呵! 但你卻要仔細的想一想,持誦佛名,不但要恆毅無懈,並且還要精誠無疏,才能凝聚成一股巨力,而發揮出咒的功德力。 一生一世,雖然短如蜉蝣,卻也有數十年光陰,卻也沒有那麼容易的全竟始終,而臻功德圓滿吧!

正筆曰:這樣說來,持咒的應驗與否,端看其人是否能夠無懈無怠,虔誠盡禮了?

濟佛曰:這正是持咒的不二法門。

正筆曰:最後請教師尊,常持神咒能消夙業否?

濟佛曰:專心皈依,誦持神咒,可護靈性免受業障所侵也。 總之,持咒功德無量,深願世人發心而行;莫輕以視之也。

第卅二章符籙

濟公活佛降癸亥年四月初六日

詩曰:無形牽引莫能欺。 力量難當應驗奇。 正氣浩然邪可克。 靈符敕出法扶持。

聖示:符之妙用,可辟邪道之乖也,故符有保身辟邪。 安神定魄之效也。 大略區分,靈符可歸列成內服,外用兩種,若細加明列,則有:保身、淨身、安胎、鎮宅、壓煞、驅魔、治妖等等。 內服之符,多合入藥方,外用則多須蓋上廟寺主神之印璽。 但因近時,多有神棍藉此斂財,或因乩靈不夠,未能盡傳神意而有誤蒼生之舉,故為配合當局政令,內服合入藥方之符,已少敕賜矣!

正筆曰:師尊上述,乃仙佛敕符,若世人敕符,其成就及功效,又是如何?

濟佛曰:符籙一派,首出玄門,由張天師一脈發揚光大。 古時但習符法,必得發立重誓,蓋其用意乃在避免傳授非人也。 若論神與人敕符之功效,則須視其所學深淺而定。

正筆曰:師尊此言,作何解釋呢?

濟佛曰:符之功效,乃因敕符者,集中精神力,敕出符籙,故成符之後,這一股力量將可輸入受符者之精神中,而產生功效。 是以,敕符不分神人,若果敕符真訣無差,則其功效,亦無分別也。

正筆曰:果真如此. 則人人俱得敕符了。

濟佛曰:正筆此言差矣! 莫看幾筆而成符. 這其間所須集中的靈力,及筆劃的構成,卻不是表面看的容易。

正筆曰:那其中奧妙,伏望師尊一併開示。

濟佛曰:通常一般修持有素者,嫻諳符籙妙用,卻因靈力未能全部貫入符中,故嘗有押上聖神仙之敕令,以增靈效。 而仙佛所敕靈符,因已可將靈力貫入符中,故,只得幾筆,已有效應。 所以,敕符的關鍵問題,乃在是否可將本身靈力,貫入符籙之中而已。

正筆曰:果如師尊所言,那麼世人嘗言邪符害人,此說亦也可信了?

濟佛曰:邪符害人,豈有如是說。

正筆曰:那是師尊開示,只要能夠將本身靈力貫入符中,即得效應,既如是,當有邪符害人了。 因為每個敕符的人,難保沒有心術不正者。

濟佛曰:說得好,古時修道者,為救世人,嘗有神通顯化,以收信仰。 如今時運變遷法亦遷,敕符真訣,若無天命者,已難傳授。 故,邪符害人之說,乃術士虛言恫嚇無知愚民而已。

正筆曰:為何如此呢?

濟佛曰:因為符即符天心之正以救人,乃須憑一股浩然正氣作後盾,若果敕符之人,已先存下不良之心,其力已失,焉得害人。

第卅三章堪輿

濟公活佛降癸亥年四月十三日

詩曰:由來心地作專權。 善果修圓福自綿。 可笑癡人尋穴脈。 水涯涉盡又山顛。

聖示:堪輿之學,本為地理之專門學問,期配合天數行運,以求福蔭。 故堪輿之學,本為深奧之機,非僅皮毛之識,即可自稱通也。

正筆曰:地理風水,據人間傳說,可求福蔭。 個中原理,不知是真是假?

濟佛曰:俗云:福地福人居,地理之好壞,可助人之成敗福禍,自是有所關連了。 但若果斷言,必可絕對左右人之成敗福禍,即大差矣!

正筆曰:既是有所關連;卻未必絕對因素;個中道理安在,伏望師尊開示,以啟迷津。

濟佛曰:世人若有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行,縱是尋得靈脈佳穴,亦難得蔭也。

正筆曰:那是說,好地理仍須有善德心,始能相得益彰,而受地靈之蔭了?

濟佛曰:此言不差。

正筆曰:為何必須以善心而與靈地相配合,始能得其之蔭,尚請師尊一併開示。

濟佛曰:因為善良心必能行善德功,以此功德,而能改變人之運數,當人之運轉入佳境時,才能受到靈地的好氣數所幫助。

正筆曰:若是心地善良之人,而在兇山惡地建宅,或築陰墳,是否將受其影響而有禍端呢?

濟佛曰:如此情形,大部份不會受其所禍。 蓋地脈之行,仍與天運配合。 若有善德之人,而居於惡地,則其戾氣亦因善德之家所呈瑞氣,而難為禍,或者地脈轉移而成無礙之地也。 不過. 居於惡地. 有時仍會稍受影響,乃因在其運未轉之時也,若能力行善德,則可保無虞也。

正筆曰:如此說來,地理之好壞,仍須慎而行之。

濟佛曰:地理之說,本不能否認。 蓋地有脈,脈則有氣之行,如此自將產生吉凶之兆也。

正筆曰:若果反過來,罪惡之人居於靈地,則是否亦將受其所福了。

濟佛曰:卻也微乎其微,因為在短暫的得靈地之氣所助,而能得福,可是鍾靈毓秀之地;最忌暴戾,眼快的就被它破壞了。 綜此而言,地理風水雖然稍與人之成敗,有所關連,卻非絕對。 欲求地脈之蔭,而不惜花費巨資,僱請堪輿名家相地,則不如將此花費,用在行功立德,則心田種德,吉地自現了。

全書完

 

武廟明正堂(資料已更新)

網址:http://www.luanyu.com.tw
電話:(04)22393203、24392371
傳真:(04)22390798
信箱:luanyu406gmail .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纓芃 的頭像
    纓芃

    善書閣

    纓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