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你們常說別人辜負你,是誰辜負了誰?是自己辜負自己,很多悲劇都是自己造成,所以回想起來,罪魁禍首還是自己,不是別人,別人說你就生氣、就不修了,不是辜負自己嗎?

老天說不定藉著這個人的口,在磨煉我的心境、火候,在當下是否能過得了關?這是你的功課,有哪裡不足,需要再進步、提升,上天都會藉人事物來點化你,所以不要因為別人的言語把你考倒了。

蘇東坡大仙慈語:

你是不是也是仙佛啊?要往這條路走容不容易啊?只要賢士肯放下,又有一顆承擔的心,就可以渡化天下的眾生。

賢士們的學問高不高啊?(點傳師:高)真的高嗎?證了什麼果位啦?人爵焉能比天爵高啊?當然今天修道,不只是為了一個果位,如果只是為了一個果位,跟爭名奪利就沒有什麼兩樣了。

賢士們,你們覺悟了嗎?(點傳師:覺悟這個話是說不出來的,知道嗎?這好像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可真會說話,有覺就有悟,是不是啊?就像你們身和心一樣要調適得剛剛好,人間的水好不好喝啊?(好喝) 好喝,把你們迷住了啊!是不是啊?你們喝的是什麼水啊?自來水打開,就喝了嗎?你們都怕細菌,是不是啊?你們怕水裡的細菌喝下去,會傷害你們身體,是不是啊?你們聽進來、看進來的,是不是都是好的?有沒有選擇?有沒有淨化?要時時刻刻淨化自己的心、打掃自己的心靈,不僅如此,你們還要做濁世的一股清流,帶給人世間一番不一樣的風氣。

賢士要把心放寬,付出這麼多、放下更多、幫助更多、關懷更多、包容更多,團結力量大,不要分彼論此,那麼彼此的心就一致。

宏大的訓中訓來自於哪裡?(點傳師:來自器量、識量、德量、智量)人要有器量、德量、識量,什麼是器量啊?器就是四口,是君子不器的器,不是生氣的氣,是器度非凡,要有宏大的氣度,懷抱謙沖自牧,也是要能夠包容一切,有一顆寬和的心。

什麼是德量?(點傳師:指品德、德行﹚人要培德,要一天一天的佈德,而識量是指識見遠大,才能轉化大千世界的大法輪,再善用妙智慧、大智慧來奠定聖賢的宏基。

人來到人世間,不只是遊戲人間而已,還要能把聖賢的一切繼往開來,繼承你們老師的志向,賢士們的知識高,要能轉識為智,才能在人間瀟灑的走一遍、瀟灑的渡化眾生、瀟灑的闡揚聖賢之道。

賢士若要讀,就要讀古聖先賢之書;若要行,就要行古聖先賢之道;若要成就,就要成就古聖先賢之道。

賢士們要行德立、立德行於世界,把德表現出來,因為賢士們都有智慧,喜歡文字,就跟賢士們來個文字遊戲。文字只是要把你的意志表達出來而已,而道是無形無相的,要靠你們立德立志,把它行出來。只要你立德立志修行,行在眾生當中,渡化眾生,在眾生當中,立德立志,就能把道表現出來了,賢士們的智慧也是如此,賢士們的智慧圓通,就能夠圓滿一切。

希望賢士們不只是看看文字而已,還要把其中的意義好好參悟,希望賢士們能夠走出一條康莊的路,勇往直前,有機會咱們再回到理天,結伴相遊,遨遊故居,大家好好團聚在一起。今日有緣相聚,希望賢士好好保重自己,好好的立志、立品、立德,好好的在人世間走出一條光明的前程。

仙佛為什麼出這麼多文字般若啊?就是為了啟信大家啊!賢士們只要把心靜下來,一樣辦得到,因為每個人都有妙智慧,心中沒有私心,就可以辨是非,而沒有私心、沒有是非,自然能夠包容。

是的,你可以稱讚他;非的,你能夠包容他,能好好的引導。每個人都需要引導,當一個人走到瓶頸的時候,他就需要別人的引導,因為他要突破這一關,除了自己肯突破,還需要外來的一股善力來引導,如果自己定不住,又沒有善力,心就很容易起雜念,有了邪念,心魔起了,就容易引來外魔。

修辦道的人有沒有很多?可是大家看起來,表現起來都不一樣,在不一樣當中,只要不離開道,只要是為了勸善,為了移風易俗,救眾生上岸,目標一樣、終點一樣,就一樣啦!因為眾生需要各種方法來引渡。佛性本同等,今天賢士們能夠先得後修,但在修的過程當中,每個人走過來的路都不一樣,所選擇的方式也不一樣,但都不離源頭,若離開了,就會越離越遠,就回不到源頭了。賢士們都很有智慧,想必都能辦出一片宏展的道務,希望你們的心時時都始終如一。

修道就是煉火候,火候夠,就會顯出涵養夠,在沒事的時候,大家的火候都很好,一等到事情發生時,脾氣才顯露出來,所以脾氣不是永遠的,不是無法改掉的,只要賢士遇到事情時,稍微把心放輕鬆,氣沒那麼急、沒那麼躁,慢慢的就進步了啊!

只要氣不躁、心不急,身體自然就會好,一切的循環就好。好的循環下去,自然人際關係的循環也會好,因為你不急不躁,自然能夠隨緣,跟大家相處。在相處時,能圓融包容,自然大家就高興,你對大家好、大家就對你好,所以賢士們要待人寬,律己嚴。當人家對你不好時,仍要包容,但不要太勉強,要認理謙虛,不要把自己逼太緊,若太緊了,就不能解開了。

只是為了不生氣,而原諒,並沒有真正領悟到包容的力量,表面能原諒別人,但心中卻積了一大堆垃圾,痛苦的還是自己,若是真正包容,你就不會痛苦、不會擠一堆東西在裡面。

在沒有化解之前,用強忍來包容,如果提升了,就能自在、能看開、能放下,有很多層層的功夫,還要大家多下功夫。

一切要隨緣自在,每個環境都在造就你們,使你們有學習的機會。有學習,你才會成長,而不要捆綁自己,才能不斷成長,就像一棵樹,若把它放在小盆裡固定著,它就變成一棵盆栽;若放在大地中,它就是一棵大樹,所以不要讓別人綁著你,那是不自然,是人家的作品,今天要做大眾的藝術品,還是大眾的一棵樹呢?在大自然中的樹隨著春夏秋冬轉變,生長得自然,不受限於一個盆栽裡。

賢士們就像一塊玉,要肯接受雕琢,才能夠成為棟樑之材,學道要學古人的精髓,要曉得古人的內涵德性。有些人瀟瀟灑灑、雲遊四海、瘋瘋癲癲、風度翩翩;有些人建立很大工程,輝煌德業;有些人奉獻身體,服務眾生,所以不能夠只學表現出來的行為,還要學習真正的德行精神,才能夠創造永恆,因為看得到的,有一天都會毀滅,這個假體有一天也會壞,只有真的永遠變不了,所以真真假假,賢士可要看得透啊!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159244590826610/?hoisted_section_header_type=recently_seen&multi_permalinks=517382561603513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纓芃 的頭像
    纓芃

    善書閣

    纓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