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道是『知』還要「修內德」及「行外功」。賢士一求道,就是頓悟自身有道、知道自身有道,但是知道自身有道就能消除業識和業債嗎?(不能)對!求道只是「知」,頓悟自身有道,但還無法完全明白什麼是道,又該怎麼做才是圓滿、圓融,所以,而後要消除不良業識與業債,必須靠「漸修」。也就是說,求道以後還要靠「修內德」來消除自身的不良業識,靠「行外功」來消除累世業債。所以「修內德」及「行外功」是行,「行」代表執行、實踐、實行,也就是一種漸修的法門、漸悟的法門。賢士身為一個人,人與人相處,互相搭配了愿之時,必定會有人事糾紛、有口角爭執、有想法不合出現,這就是「在行外功當中修內德」的功夫。吾佛再說一次,賢士在行外功,也就是在財施、法施、無畏施、各種相助道務的事情當中,必需修內德、煉內德,內德與外功不是只單做一項就能圓滿。所以在互相搭配了愿中,必須磨練、必須收斂自己的壞脾氣、錯誤想法。如果賢士只行外功而不修內德,就算是了愿一輩子、在道場幫助道務一輩子,心境都很難提昇。如果只行外功而不修內德,很容易造下各種因果業債,尤其是口過。而只修內德不行外功之人,日久會容易陷入自私、高傲、不管他人的心情、心態,而這種心態其實就不是內德深厚的涵養,所以到最後連深厚的內德也會失去。有許多白陽修道賢士因為受不了道場中的人事糾紛、看不過他人的修養太差,因而走入禪坐的方法,認為只要將自己修煉清靜就是圓滿之道。其實,賢士現在所修的白陽修法是最高深、最高超、最難的修煉方法。賢士深入紅塵、深入人群中修煉,心不為所動、不為誘惑、不產生各種不該有的慾望,這才是動中取靜,是一種高深、深厚的內德修養。賢士的內德修養若能持續的增加,能修持到非常深厚,在行外功時、在渡人成全時,很自然會比較順利,也會比較容易接收到上天的加持力量;而助道原人在相助各位時,也會讓各位的靈感比較強,心情比較平穩。內德修養還包含「正確的觀念」,不正確的觀念並不能說有深厚的內德,所以白陽期的修道方法講求圓滿,而且是眾人一起修,也就是內德、外功一起修、一起做。不能先修內德再行外功,人的歲月、壽命很有限,幾時死亡很難說,若是先修內德再行外功,恐怕時間歲月不待人;若是先行外功再來修內德,仍是非常危險。因為只行外功,但是內德都不管、不理,業債太多、口過太多的結果,造成惡緣連連。修道修圓滿之道,對眾生付出多少,自身脾氣毛病收斂多少,上天看在眼裡,眾人們、道親人才們也都看在眼裡,絕對不會辜負各位絲毫的付出。當你們為眾生、為他人付出多少,他人未來必定會回饋於你們,未來各位在無形界當中相見時,會更加珍惜、更加感恩對方的付出,也會更加珍惜彼此的善緣、道緣。賢士修辦白陽道務,不是只在有肉身的這一世,還包含往後萬八年的相助道務,所以賢士的修辦道務時間非常、非常長遠。今世有肉身之時若不努力修持,到了無形界,以靈體來修持會更加不容易,而且會更加辛苦,今時有肉身好修辦,請賢士善自珍惜、把握時間。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159244590826610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