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y 23 Mon 2022 12:21
濟公活佛慈訓:南屏家書-掃塵除垢
- May 23 Mon 2022 12:18
濟公活佛慈訓:佈施
[布施的好處,就是化煩惱為菩提。因為在那個慈悲的當下,徒兒都是天心在作用,所以也沒有業識的染濁與觸動,故言:常懷布施心,斷卻貪痴嗔,便是這個道理。
[因為給予而富足,這是一種美妙的感受。徒要知道,布施的心沒有任何雜質,才是真擁有啊!
- May 23 Mon 2022 12:16
濟公活佛慈訓:德性篇
[仁者無敵,一個人若有才而無德,便會遭來別人的嫉妬,如果能力強,德行就要愈齊全才行。一個有仁德的人,大家都會心甘情願地跟你在一起。
[道是本來面目,德是當然的行為,辛苦而為者,是有德者,你要學習率性而行,把當然的行為做出來。
- May 23 Mon 2022 12:14
濟公活佛慈訓:戒律篇
[戒律要守,不是做給人家看的,是做給自己看的,你們修道是圖個表面功夫而已嗎?別人看到的地方,就做得戰戰兢兢,別人看不到的地方,就鬆懈得很,這就是表面功夫,對不對?
[戒律要好就要謹言,一個默語戒都守不好了,更何況其它的戒律,火候愿行要怎麼行啊!火候不煉,心念就更難守了喔!
- May 23 Mon 2022 12:12
濟公活佛慈訓:心念篇
[怎樣才能改變自己?想想自己的心結到底在哪裡?為何事而想不開?為什麼走不出來?受到什麼阻礙?要把這些問題看清楚,為什麼會做不到,問題在哪裡?為什麼常會覺得很為難,是不是個性上的問題?為什麼會覺得很無力?為什麼人家可以走得很好,而我卻重心一直都不很穩?是哪裡生病了?修道不是都講轉念嗎?聽課都聽那麼多了,會不會轉?
[過於恐懼,就沒辦法得其正,過於好惡,也沒辦法得其正啊!你修道修得愁眉苦臉,什麼原因啊?心結沒打開是不是啊?修道身心不健康,讓人家覺得是變態,可不可憐啊?修道修到最後,腦袋裡不裝道理,只裝一些是是非非,可不可悲?身為前面的人,你腦袋裝著某人怎樣啊,某人要改進啊,那是最可悲的!每個人都有眼睛,每個人都會看,現在人最大的毛病,多說少做,有沒有感覺?道理每個人都會談,每個人都會說,是不是啊?如果不會去得罪別人,你也可以扭曲事實,這種事你也可以做嗎?那怎麼辦呢?正義誰來申張啊?(自己)。
- May 23 Mon 2022 12:09
濟公活佛慈訓:火候篇
[當你的意見跟別人不一樣的時候,你就要做圓融的工作了,先接受別人的意見,然後再採納自己的意見,如此才能使得事情更圓滿。
[你們一首如意偈:人有人意,我有我意,合於我意,恐難人意,合於人意,恐難我意,人意我意,恐難天意,合得天意,自然如意。
- May 23 Mon 2022 12:02
濟公活佛慈訓:愿行篇
[欲成佛道,須具信愿行三資糧,非信無以立愿,非愿無以導行,非行無以證愿。信要深信,愿當切愿,行貴實行,你們老前人是百分之百的信,所以百分之百的成。
[大家都知道,求了道就上了菩薩道,但是行了菩薩道沒,這可就不知道了!有菩薩心腸,就能夠行菩薩道,因為一念善,就可以行善事,一念為惡,就算是獨處,也會造惡。
- May 23 Mon 2022 11:59
濟公活佛慈訓:十五條佛規-活潑應事
一、活潑應事乃是處事敏捷,不留後遺缺點也,此皆以智慧而出之精益辦事也,辦道之事,皆以此才能圓滿而不缺也。
二、修道者,應須提足精神,精益求精,應付諸事敏捷,絕無敷衍了事,如修道之過程中,若遇挫折或考魔之事,應貫集精神,風雨無阻,活活潑潑應付,絕不動搖分心,應知該做即做,各責其責,做得盡善盡美,若是遇事困難即意志消沉,精神萎靡不振,不能克服困難,不能活潑做到圓滿,即應事無方,不能謂之活潑應事也。
- May 23 Mon 2022 11:57
濟公活佛慈訓:八正道的修持方法
[世尊證道之後,大轉法輪,雖然佛法浩瀚博大精深,但以八聖道稱為最中肯易學之法,白陽弟子修參道學,亦不可不知此者。八聖道即正見、正思、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與正念、正定。
[正見者,佛云:「見無所見,是為正見。」又云:「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此正見以白話解釋之,即謂正確地觀照人我法相也。凡人每以我識六根做為判斷一切事理的憑準,於是隨相轉念,尤其以自我為中心之立場,分隔了大我與真我之合一,於是三毒五蘊因之而生,故六祖云:「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惠明言下大悟,此者正見使然也,能正見者,何懼不能見性。
- May 23 Mon 2022 11:49
濟公活佛慈訓:十五條佛規-謹言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