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來到這世間,都有自己的使命要完成,這使命並不是每天吃睡而已,而是來救渡眾生的。使命要自己承擔,沒有人能夠你承擔,你自己六萬年的恩怨多得像山一樣高,此時不了,更待何時?
[人生最快樂的事是什麼呀,就是盡了自己的職務,完成使命了責任。人生最悲苦的又是什麼,是自己責任未了。
[每個人來到這世間,都有自己的使命要完成,這使命並不是每天吃睡而已,而是來救渡眾生的。使命要自己承擔,沒有人能夠你承擔,你自己六萬年的恩怨多得像山一樣高,此時不了,更待何時?
[人生最快樂的事是什麼呀,就是盡了自己的職務,完成使命了責任。人生最悲苦的又是什麼,是自己責任未了。
[怎樣是道?運用出來,就是道。你知道修道很好,可是還做得不夠,不圓滿,這代表你還沒把道全然運用出來,還要繼續體驗實踐。做得不好沒關係,不要放棄,最怕是還沒開始就認為很難、不可能,然後打退堂鼓。徒啊,修道本來就不容易,要有堅毅的心,真的想改變自己,才有到達彼岸的可能。
[道在何處?克念作聖便是。聖人能常樂,皆因他能樂於如止,凡夫有諸苦,是因私心與貪妄。人心苦,苦在為塵勞而碌碌不堪,若知止於至善之地,則常安樂!知止於良知良能,則遠災禍!心中無妄想,心外無可欲之物,則隨遇而安,此為克念之功。視俗樂如幻影雲煙,在心中無常變化,苦盡甘來,樂極生悲,故非常樂,惟不變不易,永恆如是,真常不滅之真如本心,方是清靜之樂。真樂者,即安於道,樂於道,非觸景而生或感情而發,非悟道而快或見效而喜,非逐意而舒暢或無憂而悅,而是從寂然不動中感而遂通,是一種常應常靜的泰然自得之天趣,如鳶飛魚躍,靈機活潑,不知其所以然而然的常樂。
[貪嗔痴三毒乃地獄之根,你若沒犯貪,也要去除嗔痴,因為痴乃妄念,而人一生氣就動了嗔念,所以要知足,才不陷入貪嗔痴的地獄三條根,首要學會自拔,才能夠拔人,自覺才能覺他,你自己都不能正了,怎麼能夠成人,成己才能成物啊!
[世間的人,總是在看別人,沒有在看自己,徒兒應該是在無過中求有過,非獨進德,亦且免患。待人處事,從有過中求無過,非但存厚,亦且解惑。所以,待人處事,要從無過中求有過,雖然做起來不容易,但是你要告訴自己,你有大肚,一切都是好,一切都是善緣。
[修道常保初衷,才能展開無限向上的精神。但是往上走很吃力,所以需要使力一點。
[人沒有這顆心,外在多美、多亮,那只是個泡影,留在人心中的是那個精神,而大家所要追尋的也就是這個精神。精神的道理可就深遠,精神是一個人的外形所表現出來的氣,當一個人懶洋洋時,他所表現出來就沒有氣,沒有道氣,可是當一個人他有道氣時,神色所散發出來的就有那個神韻。
[何謂一貫大道?就是你們的言行要一貫,在人前人後,看得見的地方是這個樣子,看不見的地方還是這個樣子,這是前後一貫。靜的時候,能夠肯定自己,動的時候,六神也能安住,這是動靜一貫。不只天道修得好,人道也要做得好,人道與天道也要天人一貫。身為上天的辦事人員,要能夠遵前提後,在人前人後都有條有理,做到前後一貫。上面的點傳師依理做,後面的道親也跟著認理去做,做個點傳師與道親之間承上啟下的橋樑,所以道親也要一貫。修行人不只是要渡人,還要愛物,清口就是愛物,所以人物要一貫。末後普渡收圓的時候,更要天下一貫。天不言地不語,道要靠你們來傳承,所以要做到始終一貫。做到以上幾點,才能與道相契合,最後才能使你們的身心靈達到一貫。
[徒兒要謹記尊師重道,飲水思源。知本源,培道德,認真理,發出菩提心,行菩薩道,自覺覺他。
[曲禮有云:「道德仁義,非禮不成。」禮,是道德之工具,徒兒應重視遵循這禮法,當今世道之風氣都不提倡這些禮義了,所以生命之路都扭曲,道之宗旨以復興文化古禮為要端,人人應遵崇與奉行,宏揚禮教儒風。
[佛規是在收束徒兒的心,讓顛倒的心態言行,全部反正過來。徒兒平常之中可有言行合一?言有道,行有禮,如果言而不行,何必出言,何必對天表明?反而造罪過啊!
所謂業力,為師幫你加持抹一抹,業力會不會不見啊? (不會) 所以你也是要還人家啊!你欠人家那麼多,就要還人家那麼多啊!欠了那麼多,不還怎麼行啊!當然啊!如果是加持能抹得掉,徒兒就都不用修道了。
為師法力雖然無邊,是能夠降魔,但不降冤啊!因為冤有頭、債有主啊!所以你欠人家多少,就要還人家多少,少一毫都不行,懂嗎?是你欠的冤業債,還是要還,想要『消冤解孽』,你得要一條一條的還給虧欠的業力。
伏魔真經序 今逢白陽大開普渡, 上天欲挽佛子返回故都;在千變萬化、人心惶惶的時代,藉景託象,示警迷孩;在災劫頻傳、瘴癘疫災的人間,垂降真經,以化劫難;在紙醉金迷、撲朔迷離的人性中,傳誦出盪氣迴腸的忠義正氣。 大帝奉 旨親臨白陽法壇,藉玉筆飛鸞顯化,降伏魔真經一部;誥誡修士,當虔心持誦,觀心止念,懺悔當下。 反省自身,真修實煉否?對己惡習,斬草除根否?神聖天職,奉公職守否?身在道場,忠義雙承否? 經中首提修身。修身乃體用之關鍵,格致誠正後,當有費隱之功。故,身不修,言何以立?行不正,言何以渡眾? 再論及人道。人者,頂天而立地,萬靈之首,豈能五穀不分、悖禮犯義?父慈子孝乃人間美景,唯道化家庭,方能出孝子賢孫;推而安邦定國,進而大同世界。三論忠義精神之英勇仁義志士。何人不是為利天下人,窮盡一生,克盡天下事?後闡明遵經效行;如此者,慎獨處,無有半點虧欠存心;正氣無損,天心不昧,自然妖魔不生,逢凶化吉也。 冀望徒兒如悟真經之真切,當落實篤行之;若不行,猶知之半解;苟行之無恆志,朝三暮四,亦難登堂入室也。故,心懷濟世宏慈大愿修行者,當時刻以此經惕己;戰兢之,自勉之,精進之,反省之;一燈傳萬燈,化娑婆世界為蓮邦矣。是為序。 濟公活佛於歲次壬寅四月初八日 序於發一崇德道務中心光慧崇德佛院
近來看見一些不明就裡的居士或香客,手裡拿著一大把冥錢在化紙爐裡焚燒,嘴裡念叨一陣,以為給佛菩薩燒了許多的錢,達到了送禮的目的,可保一生平安。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方式,因為冥錢是紀念先亡祖考之物,而不是敬佛用品。我們進寺院,應該以學習和忏悔的心態,而不能以世俗請客送禮的賄賂心理來拜佛。
一、冥錢的起源
如果你走在馬路上看到運送動物的車輛,可立刻小場為它們念“三皈依”的皈依文;或在農貿市場或超市,見到未死或已死的眾生,如是觀想:凡我眼睛看到的已死、未死、待死和正在被殺的眾生,都跟我一起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遍。然後可以念“南無阿彌陀佛”聖號十聲,增念往生咒一遍或三遍更好,在農貿市場或超市上空會有無量眾生跪在中聽受三皈依,跟你念佛,死後即往生善道。很方便,功德無量。
如果你有經濟能力,最好還是買些眾生來放,積大福報,能放一條是一條,不要因為錢少就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