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兒的生死重不重要?你們有沒有生死關要過?劫難什麼時候來?就是因為不知道,才要加油,如果讓徒兒知道,徒兒會心驚膽戰,戰戰兢兢。如果明日你將死,今日的你會如何做。
會不會懊悔有很多的事還沒做?在你有肉身還健康的時候,不懂得建立功德,不懂得修身養性,死後到底何去何從,會不會很害怕?誰不怕死,因為做不夠,愿沒了,不能回天,還可能墜落。
徒兒的生死重不重要?你們有沒有生死關要過?劫難什麼時候來?就是因為不知道,才要加油,如果讓徒兒知道,徒兒會心驚膽戰,戰戰兢兢。如果明日你將死,今日的你會如何做。
會不會懊悔有很多的事還沒做?在你有肉身還健康的時候,不懂得建立功德,不懂得修身養性,死後到底何去何從,會不會很害怕?誰不怕死,因為做不夠,愿沒了,不能回天,還可能墜落。
濟公活佛慈悲囑語 (下篇)
人生的旅途中有好有壞,好壞都要時時存著感恩的心,因為你無法判斷、無法預見未來,所以只要存著感恩的心,也許以你的眼光來看是不好的,可是也許對未來是一種好的,因為你現在有阻力,把他換為助力,那你就會很認真、很努力地去改變、發揮。
佛規禮節也不是要把大家綁死,而是要讓每一個修道人有一個依循、有一個規矩,我們如果失去了這個規矩,那回天就有問題。(岳法律主慈語)
我們要謹慎自己的言行、小心自己的心念,時時刻刻都要存著善念、存著正念,所講的話與行為都要合乎禮節,不可以失禮,不可以失掉我們做人的格調。(濟公活佛慈語)
生病有兩個原因 一 自己沒照顧好 二 因果循環。前世欠人的,今日雖拜在為師門下,但你們欠人的,仍舊要還。今生積德來世可享福報,你們的業力,老師不能全為你們挑。
修道路有苦、酸、甜、辣,要知道肉體是不管用的。有否常照鏡子,常被鏡中的自己所迷惑?修道不要愛漂亮,心美就好,知道嗎?每個人在這世間都有業力、都有因果,為師雖有妙法,也不能夠把它變沒了。
龍女慈悲囑語
世間人都說:「你是個沒心沒肝的人。」為什麼說沒心沒肝啊?因為「心」都變質了,本心被污垢蓋住了,所以我們現在是來洗心,讓你們的心能清淨、能潔淨、能明亮,讓你們的心永遠開心。所以來佛堂就是來開你們的心,一起為你的生命來加油,為你的自性來加油,讓每個人頭上的光越來越明亮,讓每個人的智慧越來越開竅。
濟公活佛慈悲囑語 (下篇)
人生的旅途中有好有壞,好壞都要時時存著感恩的心,因為你無法判斷、無法預見未來,所以只要存著感恩的心,也許以你的眼光來看是不好的,可是也許對未來是一種好的,因為你現在有阻力,把他換為助力,那你就會很認真、很努力地去改變、發揮。
修道辦道,大家要存著一份感恩的心,因為有感恩的心,才懂得如何『報恩了愿』所以希望每一個人,在報恩了愿當中,把以往不好的習性都删除掉,把你的嫉妒心、不平的心、貪心、比較的心、不好的心慢慢的删除,讓你的自性恢復本來的面目。
每一個人修道的當中,都會有苦有樂,有考驗、有困難,這些都是在造就你,所以當你遇到不如意、困難考驗的時候,更應該感恩,感恩上天藉機會讓你『消業了罪』如果你懂得感恩懺悔,那麼你的心性,就會越修越光明,所以修道人心中,要有大愛,不要有怨恨。
超越了物質,超越了形象界,超越了無常,你還有一個,真正不變的『自性本心』身未生之前已有,死了之後還在,只有你自己明白了。這一尊真佛,是如如不動的時候,你才能夠知道。原來自性是要在,你自性裡面找尋,你終究那一個我,叫做『自性真人』。
世間何物最苦,是在無常生命之中,不明『生死大事 得了道不修』再輪迴到六道中最苦,生死大事各人了,各人因果個人償還,仙佛只能告訴你怎麼做,怎麼修,剩下的就靠你的『身體力行』。
南屏道濟慈悲囑語
道是無所不在,原來求這麼一指,是如此的寶貴。你本來就有的,如今找到了。不用就沒有,用就有,你越用,就好像井泉水一樣,越汲就越有。所以你的智慧水,現在要好好的用它,一點一滴的放進去,一點一滴把它放出來。
三太子哪吒師兄慈悲囑語
現在都修道了,所以心胸要寬大,要有寬容的心,要多留路給人。雖然你討厭他,他很壞,處處找碴,你都要以感恩的心,以你的德行來感化他,不管他怎麼毀謗你,你們都要留路給他。
為什麼眾生,會遭受苦難呢?因為離不開貪、嗔、痴而造的苦果。每個人,今生會遇到的問題不同,因為前世因,才有今世的果。無業不轉人,這個業,要怎麼去消呢。
要有『真功實善』及仙佛作主,作公平審判、功過相抵才能過關。沒有功德,賢士如何能消業呢?肉體的病痛,就交給醫生,靈性的慧命,就交給上天。修道人,要有修道的風範、肚量。
修辦得如何?在這修辦的路程上,有進有退是難免的,有風雨有挫折也是難免,但是我們用什麼樣的心來渡過呢?用什麼樣的心情來體會?考驗來了,咱們有埋怨嗎?考驗來了,咱們論是非嗎?考驗來了,咱們害怕嗎?大家是不是害怕考驗?為什麼害怕?咱們不要把考驗當作考驗來看就不怕了,是不是?考驗來了,你不要去想這個考驗這麼難,故意要來考我,咱們要想現在問題來了,要怎樣去化解?要怎樣去解決?火冒三丈不但考倒了自己,也考倒別人。
咱們得要去行、得要去做,今天你不去做,光是聽人家講,會明白嗎?比如說擦地板,你不去擦,你會知道這擦地板有多辛苦?這地板有多髒?自己去行,自己去做,才能夠識透。但是如果自己去做,又覺得灰塵太大,我每天擦都擦不完、擦不乾淨,擦完了,人走過了又弄髒了,如此想,想不出辦法,考倒了自己,怎麼辦?自己都看不開了,如何識透? 要想:著污塵是永遠在飛,永遠都有的,咱們做事盡心,但心不要去沾染污塵,如此才能識透,是嗎?你們都說要有信心、決心,但做事情你要抓住它的重點,重點抓住了,細微處才能想透,想得透才能做好、才能做到。
修行的旨趣在於「明心見性」,「明心見性」這四個字的含義就是「修心養性」。因此修行就是:於內,「修」心養性;於外,端正「行」為。
有句話說:「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我們不妨將它改為「人之習性不同,各如其面。」人心應該都是一樣的,都與佛菩薩有著同等的善念愛意;但是由於人的習氣、觀念不同,以致有不同的反應和行為。所以我們才必須下功夫修心養性。
人帶業修行,難免都會受苦,該了的業還是要去了,在認命當中創造奇蹟,再説這人生只有短短幾十載,這個肉體也是借你暫用而已。壞了還是要再換一個新的殼,人來到人世間是有使命的,使命結束了,就要放下這個執著。
每個人來到人間的宿命,都不一樣,但最重要的是,你要如何過你的人生,如何讓你的人生過得精彩、有意義,讓人家會懷念你,這才有真正的價值。如果存一片公心,什麼事重要,什麼事情不重要,要懂得分辨,來佛堂有很多讓你行功了愿的機會,在家中有嗎。
徒兒每一個都有他的劫難,劫數也不一樣,所以大劫、小劫各有不同。我們來到人世間,都有使命要去完成。每一位徒兒來佛堂上課聽道理,各組各線都有不同、課程也不同,開班上課你們來聽道理,消你們200小劫;學習吃素者特別吃一餐素,可消30小劫,學習吃素者都會去消自己的劫;清口愿者,可消1200劫生死重罪;一生戒殺放生,這一切都是我們的愿立,開齋破戒罪加一等。道親來佛堂的時候,接待人員打毛巾請淨手當中,你們現在有的用毛巾的方式、有的用酒精的方式,淨手當中用謙卑的心歡迎道親, 每一個人可消20小劫,那是在學習謙卑的心。所以每一位徒兒在修行當中,都有本身自己的劫難,可是在為眾生服務當中,都會消自己的劫難。
降於 107年5月5日
濟公活佛慈悲囑語
有沒有看過連續劇?(有)你們看戲的時候,對劇中人物會不會替他緊張?(會)他不急,你比他還急,覺得他可以做得更好對不對?(對)會覺得他為什麼沒有在進步,要再往上一層,可以做得比原來的更好,對不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