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明寶鈔
恭接昊天著書玉詔
本堂主席關恩師 降 中華民國96年2月10日
聖示:恭接昊天著書玉詔,命本堂福神十里外,命本堂城隍五里外,恭接欽差大臣,其餘神人及證道院眾修士排班候駕!
欽差大臣南天使者楊 降
詩曰:著作善書勸世人。婆心苦口度迷津。
能知明醒端心性。自在逍遙樂可臻。
聖示:玉詔宣讀,神人持香恭立接旨!
昊天玉詔
欽奉
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詔曰:
朕居尊而鑒卑,無時不以蒼生是念。叔季之秋,人心不古,世態丕變,道德淪胥,崇尚科學文明,爭強鬥智,以博僥倖,傷天害理,違背良心,橫作妄行,良可悲也。
九天司命真君,為憫末劫,大發慈悲,振瞶啟聾,移風化俗,請命締著聖書:「醒明寶鈔」,飛鸞闡述,痛下針砭,洪敲鐘磬,期把善者勸,惡者懲,迷者悟,昧者醒,引發靈性光明。
朕龍心大悅,准予所請,敕命明正堂聖化筆為主著鸞乩,自丁亥年正月初七日起開著,至書成為止。希神人用命,各盡厥職,書成之日,論功行賞,勿負朕意
欽哉勿忽,叩首謝恩
天運丙戌年 臘月二十三日
九天 司命真 君降鸞著作
醒明寶鈔
聖化筆王晟鑌 扶
南天孚佑帝君 降 中華民國96年2月24日
聖示:吾今夜降為「醒明寶鈔」一書作序。
序
三期末運。聖道將傾。神仙救劫。
竭慮殫精。著書牖世。喚醒迷情。
珠璣字字。萬古長庚。發聾啟瞶。
擲地金聲。潛移默化。警惕蒼生。
先天司命。慈悲秉誠。救民勸善。
感化八紘。請命著書。挽轉頹風。
式金式玉。其意深長。婆心切切。
至道至仁。寶鈔闡降。四海霑恩。
起書之初。簡此為序。
南天孚佑帝君 序於 無極證道院 武廟明正堂
天運丁亥年 正月初七 日
南天鸞務院院尊豁落靈官 王天 君 降 中華民國96年3月3日
聖示:吾今夜夅為「醒明寶鈔」一書作序。
序
易曰:「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無益而弗為,以小惡無傷而弗去也,誠不知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積善積惡,降福降禍亦異焉。」值此叔李之秋,人心不古,道德沉淪,故當醒明迷者,儘速覺悟,道向道程。
司命真君,方牖世慈衷,請命著書,主理標宗,寶鈔降世,挽轉頹風,感化大同,書著之初,簡序明通。
南天鸞務院院尊
豁落靈官 王天 君 序於無極證道院 武廟明正堂
天運丁亥年 正月十四日
南天岳武穆王 降 中華民國96年3月10日
聖示:吾今夜降為「醒明寶鈔」一書作讚言。
讚曰
延康午運。風教鮮敦。
萬方道喪。大異混原。
慈悲至聖。屢下天閽。
醒明寶鈔。頒下鸞門。
真君眷顧。上奏至尊。
命擔主闡。明真運元。
皇皇帝命。萬世霑恩。
篇篇珠璣。化作良言。
剝極斯復。鼓舞長軒。
玄天上帝 降 中華民國96年3月17日
聖示:吾今夜降為「醒明寶鈔」一書作讚言。
讚曰
三期末劫。聖道沉淪。刀兵禍亂。
災劫荐臻。聖佛憫世。導化黎民。
仙神眷顧。不辭苦辛。真君主闡。
扭轉法輪。寶鈔牖世。仁道精純。
婆心苦心。喚醒原人。歸向善道。
造福己身。飛鸞著作。四海可親。
第一章 祭祀宜誠
九天 司命真 君 降 中華民國96 年3月24日
詩曰:醒明陋俗寶鈔來,教化黎民智慧開,
祭祀三牲神不受,香花素果感瑤臺。
聖示:今夜著「醒明寶鈔」。
當世人仔細觀察現代祭祀之方式,不難發現仍有許多長者為了逢年過節之祭祀禮儀,大費周章準備三牲四果陋俗之習慣,究其因乃往昔經濟、民生匱乏,人們為博得仙佛祖先之愉悅竟擅加殺生以為供品,祭祀後之大魚大肉更可供家人大朵頤一番,然而如此祭祀之方式便可贏得仙佛祖先之眷顧?其結果乃值商榷!
如今民生富足安康,路有野殍枯骨之情況不復存在,取而代之者乃吃撐喝脹之疾病叢生,因此世人講究少油、少脂、少鹽之養生道理,倘若大魚大肉祭祀,祀後再大啖葷食,豈不違背養生之道?而且祭祀以三牲畜類供奉神鬼其被戮之怨氣糾聚,以之供奉,豈非陷仙佛、祖先為不仁不義之輩?況且神鬼已不似人身貪逞口腹之欲,所享祀者,不過是繚繞馨香。是以世人既欲養生又欲博得神鬼之眷顧,可否殺生祭祀之道理顯而易明。
不殺生乃宗教展現慈悲心之戒律,世人一旦為非作歹歸空後,必輪迴畜道或轉而累世受殺業祟擾,原靈互相殘殺豈不有違上天好生之德,況且牲畜之體積頗巨,收藏不便且食之太過,依現代人丁單薄,往往因此而浪費食物,如此一來豈不又犯了浪費食之罪業。昔時先民生活困苦,謹將生活所需最貴重之牲畜肉品為祭祀供品,尚情有可原,然而如今富裕之社會環境,素食供品俯拾皆是,倘若再以生靈肉品祭祀,實辭違各宗教所倡導之慈悲也。
子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現代人之觀念已不復往昔迷信而且時事所趨一切以莊嚴簡便為要,是以,即使一杯清水、一炷馨香,只要誠心一致,便可將心愿上達九霄,感動天心庇佑,又何必殺生隨祀,吃力不討好?
祭祀,古來以禮儀為重,所謂:祭之以禮,祀之以儀,發乎一心,丹誠可貫九天。佛經有載:婦女剪髮沽油以供佛,大風忽起,萬燈具熄,唯婦女之燈不滅,足可見其誠心甚,則世人明悟而藉以誠心素果以供神鬼。
第二章 祭祀不宜金銀紙
九天 司命真 君 降 中華民國96 年3月31日
詩曰:誠意馨香達九天,何勞金紙獻神前,
骯髒滿地無環保,莫若疏文敘錄賢。
聖示:今夜著「醒明寶鈔」。
宗教民俗禮儀中以焚燒金銀紙之陋習最嚴重且不智,試觀每逢仙佛聖誕佳辰,便有世人大肆鋪張,焚燒數以噸計之金銀紙,更有者云:如此作法方可改祭,可消解冤親債主之干擾,試思倘若以此賄賂可達其效果,那麼便演變成「有錢判生,無錢判死」之情況也。
金銀紙之由來廿年前 無極老母締著《大道心德》時便已披露,乃因唐代李世民一則為振興生經濟,另則乃為其愛卿魏徵,平息乘風斬龍王之典故。然而陋習延綿至今,不僅造成樹木減少、環境污染,更甚者共業滔天已然將寰宇隱晦之浩劫現形,世人豈可再因己私,禍延子孫。
祭祀以焚燒金銀紙以享祭鬼神日常之用,此舉誠如祭祀供品以三牲五牲般浪費,俗云:「有錢能使鬼推磨」,然而世之金銀紙乃凡夫粗造濫製,如何與流通之貨幣品質相比擬,倒不如將此等精神及費用花作有益社會之善舉,比如將製造金銀紙之時間,用做尋找貧困者而救濟之;或將購買金銀紙之金錢,用作助印善書以資傳播善知識;或救助弱勢公益團體以作為有效之公益運用。無論用作何種善舉上,皆比焚燒金銀紙來得有益且具有實質之功德。
然而,此時世人必然有疑問存在「那麼所做之功德如何上感天聽?:」其實有日夜巡神、各地神司敘錄之,倘若報恩祭祖亦可尋各地宮堂,恭填疏文、榜文,以專疏迴向,如此一來,何以再需焚燒金銀紙那種損人不利己之賄賂行為。
且看台疆地區在日據時期民生匱乏,已將焚燒金銀紙之陋俗戒斷,然而,如今民生富足,民風開放,陋習谷如野火燎原,實值世人醒明之,深研其道理,起而行之。
第三章 為何設地獄
九天 司命真 君 降 中華民國96 年4月7日
詩曰:森森冥律挽炎涼,無始濛鴻未有方,
丕變人心須教化,鋼刀不斬品端莊。
聖示:今夜著「醒明寶鈔」。
無始之前天地本無地獄之設,太上經云:天開於子,地闢於丑,人生於寅,乃至於萬物生生不息形成生命因緣,有其生命活動,認知便有偏差,民俗風潮便由人心之偏見積聚,代代相傳,沿習造成民生利祿。惡業因緣,乃須懲罰,是以上天在宇宙最陰暗處設立刑罰,即所謂地獄。
歷經人世變遷,人心詭譎多變,人性已不復以片面之行為舉止即可分其善惡臧否,為惡者巧行掩飾惡行惡狀,然而欺世盜名之罪業終究難逃天律法網疏而不漏。天地之闊,人心多變,已然形成共業之紛擾,然而鋼刀雖利不斬無罪之人,嚴刑峻法是不會無故加諸良善之人,乃僧人由四面八方齊聚修行,各有生活習慣,磨擦難免發生,是以,佛陀制定戒律,規範僧人舉止而靜心修行。地獄冥律亦然旨在使世人端正品格,修行人間,使善惡方便辨正,去惡而從善,倘若逾越便應受罰。
冥律之設應有其審判及禁錮之場所,此即為地獄,猶如陽律有法院、有監獄,使犯罪定讞之犯人有場所反省而新生,然而地獄冥律與監獄陽律之別,在於地獄乃審理世人一生功過,功多過寡自然超升仙班,過多功寡自然應當禁錮幽冥,而使其幡然醒悟犯惡業所應付出之代價。
總而言之,地獄乃由心造,心善不造惡業,靈清輕而免墜九幽;心惡其行多惡,靈重濁更應淪入黃泉苦途,是以,至希世人明白地獄之設是警惡教化之處,為免受冥律地獄之苦,唯以善行免卻之。
第四章 為何設天堂
九天 司命真 君 降 中華民國96 年4月14日
詩曰:天律昭彰善惡分,原靈清濁自耕耘,
四維八德倫常守,自在逍遙上九垠。
聖示:今夜著「醒明寶鈔」。
天律無私,相對於地獄而言,有賞必有罰。良善勤修者,其原靈清輕上浮天;邪惡亂道者,其原靈重濁,理必下墜九幽,誠如水往低處流之定理一般。
溯及無始以前,鴻濛未判,道雜萬物無有分歧,且無有干礙因果輪迴之定律,然而人心私用,趨近功利,為奪寸金片土而大違賦性,玉石恐有俱焚之機,是以上蒼有鑑於此,設定律法以賞善罰惡,善誘世人依偱中道而行。聖智者窺參勝義諦,演傳教理,裨益世道從善,而修道良善者與日俱增,天律賞善錫福已不足獎賞,是以設天堂神爵,獎掖辦法以饗之。因此天堂不僅為良善者之歸宿,更是修道成證者之依止聖境。
有者云:快樂是天堂。天堂之定義為何?其實歷經苦痛解脫者是,沈淪人間苦海聽聞妙道得證者是,是以故,天堂僅是綜合性抽象之名詞。倘再細分之即是良善證道者依怙,職司執行天運之所在,比如東、西、南、北各天諸部,瑤池聖境等等。為何設置天堂?即因人心有善有惡,故須有賞有罰。惡行者下墜黃泉禁錮,受冥罰地獄之苦;良善成道者理應升天,享受上天福報,俎豆香煙,逍遙自在。如果世人能夠行善立德,眾生不造惡因,阻斷輪迴,則處處是淨土,隨心是天堂,滿則世人明乎此理,共善共愿,締造人間天堂
第五章 認識命運
九天 司命真 君 降 中華民國96 年4月28日
詩曰:浩海茫茫一扁舟,豈容拍浪舵羈囚,
明燈彼岸迷津指,揚櫓何驚水逐流。
聖示:續著「醒明寶鈔」。
人既生有命,故命者生命也,有命則有運隨之,故運者運氣,變動之數也,二者合而為命運。人之命運,乃出生時已有定業,所憑藉乃夙世福報輕重而轉化福祿災禍,所謂「未註生,先註死」,然而命運決定於福份耕植,欲改變之,唯有行善立德,語云:「天意無私,唯德是輔。」
人生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在在與民生息息相關,然而因果之糾缠使命運波折起伏並非盡如己意,且人與人之命運大不同,此乃夙世福報輕重之關係,譬如辛勤向上之人為何產生富貴與貧賤之別,由此便可判斷前世重何因,今生得何果之因果業報。命運福報雖由出生即已註定,卻可由人之創造與努力改變,唯要行仁履義,多積善德,則乖舛運勢可由大事化小,小事化無,試看命算師與袁了凡鐵口直斷云:『老年無子,五十三歲必亡』,但其經過雲谷禪師點化多行方便,廣植福田,終究戰勝命運,享年七十有四,壽終正寢,由此可知命雖由天賦,運實由己立也。
人生有因果宿世業障之缠擾而造成災難苦病,形成命運,然而命運僅人生之梗概,既是梗概則有許多不確定之質素,譬如種因得果,行善得福,皆是轉換福祿之動力。而命運改造之法,唯有從心理建設作起,如吾神欲改變既定之運數,惟婉勸世人多養善根,廣植德樹,莫因命算師依公式之『鐵口直斷』而箝制自己,放棄美好人生。
命運既已註定,惟有賴後天努力改造之,命算師依生辰八字公式排列之命盤,雖頗有根據,但豈可盡信之。人生際遇,德行舉止皆能改易運數,是以至盼世人能盡性立命,勿妄自菲薄,勤行功立德則有益轉換命宮運數。
第六章 認識執著
九天 司命真 君 降 中華民國96 年5月5日
詩曰:低空石燕繞山巒,驟雨狂風透袖寒,
執著猶尋遮敝處,淋漓錦緞豈忽乾。
聖示:續著「醒明寶鈔」。
執著乃佛家語,乃固執事物而不離。簡而言之乃不論人、事、物、觀念皆放不下,且非他人之力輕易可改變,因此在意自身之存在而我形成痛苦之病也。
執著與毅力之觀念迥異,執著帶來痛苦而毅力即為不偏執,依循正道且不違背眾人所認可之道德規範。然而我人於其二者間卻困難於辨別。其實辦別之道,可由他人之表現看出端倪,比如男女情愛而言,男方乃眾所皆知用情不專之花花公子,但女方不聽信朋友之婉勸,依然認為可以扭轉乾坤,死心踏地深愛對方,導致結果男方離棄,痛苦難言,此乃執著而非毅力也。
執著乃我識作祟,倘若將塵世皆看開放下,了悟變通之道則可輕易化解之。有者云既然執著帶來痛苦,那麼執著於真理是否依然如此?其實真理是假象,會因時間、空間而不同,譬如從前認為地球是平面的,但經時間與科學家之檢驗,事實則證明不然。是以,執著於食古不化之真理,痛苦當然隨著大眾認知不同而痛苦也。
修道不論修至何種程度皆必歷經道魔之考,那麼該如何克服之?最根本之道,惟有尋找執著點而捨棄之,因為我人降生,受後天形成許多固有觀念、形式之障蔽,觀念難免與真理不符,所以思想受制,特別其私慾干擾最易與執著慾望契合,心念不易放下,因此認識執著解決執著皆仰賴智慧且不斷更新所知,深明現下眾人所認同之道德規範、真理,如此一來歡喜心則隨遇顯成也。
第七章 輪迴
九天 司命真 君 降 中華民國96 年5月12日
詩曰:業力糾纏墜轉輪,餘生客夢萬千塵,
閒庭掃葉縈窮志,一片一回淨沐身。
聖示:續著「醒明寶鈔」。
世間一切現象皆有關輪迴循環,比如天降雨水,水蒸發成雲,風起雲湧,再降甘霖,如人之呼吸,吸入氧氣吐出二氧化碳等物質,經植物之作用,再吐出氧氣等等…,諸如此類,周而復始之天然定律所形成之動力,皆稱之為輪迴。然而輪迴並非侷限於物質之轉換動力,凡天律明訂之重因得果或《易經》云:陰陽、乾坤、開闔之變者皆是。
人之初,性本善,然而眾生因業力影響因果輪迴之相續,根據有情自作業識形成千差萬別之苦樂業報,尤其世人轉輪既久形成新舊積累業障,善惡之間儼然成為拔河相抗之力,是以,善著超昇,惡墜苦途,實在咎由自取。因此,耶教云:獲得永生;佛教云:證入無生境界;道教云:長生不老,諸如此類各教之旨意均是名異實同,為擺脫輪迴,遠離苦途之法教。
現世眾生有者仍對輪迴猜疑,吾試舉一例闡述之,昔時夢東坡之母視懷有身孕,夜夢一瘦骨嶙峋之僧人入胎,嗣後,不久便產下蘇軾。及長,其弟轍任職於高安與真淨、文聖、壽聰法師參禪論道,是夜,眾人皆夢及五祖戒禪師將來造訪,羿日,東坡來訪,眾人齊聚論及夢事,東坡便云:「兒時,七、八歲常常夢及身為僧侶,行化於陝右一帶。」淨身法師接口談及:「五祖戒禪師,乃陝右人士,歷經行化高安,五十年前圓寂大愚。」眾人詫異仔細詢問,東坡是年四十有九與五祖戒禪師圓寂輪迴轉世日相類,是以,東坡深信己前身即為五祖戒禪師。昔時大文豪,尚且深信輪迴,何如世人存疑?
輪迴因果,無論佛道各宗脈各有所本,亦各有超生了死之法教,是以,至盼世人了悟輪迴,勘破輪迴,縱然一時不智,誤入輪迴,亦應當積極行善立德,廣植福田,援引善因緣而反璞歸真,永脫輪迴。
第八章 葉入末劫
九天 司命真 君 降 中華民國96 年5月19日
詩曰:葉落淵潭伴夕寒,漣漪無那鎖秋觀,
疏林客夢枝高寓,盡與波痕映月殘。
聖示:續著「醒明寶鈔」。
人生猶如寄枝秋葉,枯黃秋葉總是難寓駐於情緣豐厚之枝梢,四時輪轉,緣葉逢時而衰,葉衰擲地,唯有淵潭之水,尚且憐憫而勾起圈圈漣漪作為最後祝禱,隨後亦無心眷念,獨留皎潔月光無奈嘆息。天時應時而變,是以,我人何能怨嘆天運之無情,實乃視假為真,引燃末劫。
葉寄枝梢,猶如我人生於天蓋地載之間,豈有長久之理。天道之運行非世人所知所見所能臆測,尤其即將形成之末劫,有者云:「三期末劫」;有者云:「龍華三會」,紛紛擾擾,眾說紛云,亦不過世人所知所見而形成之爭論,其實不論《中論》所云也好,《彌勒真經》所言也罷,其意旨無非借由末劫形成之徵兆,婉勸世人即刻覺悟眼前假象,提早行善修行,勿因肉身限囿而產生名利鬥爭。天、地、人為三才,天道有日月星辰五星之運轉,地道有春、夏、秋、冬之流轉,人有三綱、四維、五常、八德之規範可資轉變,是以,天、地之定律既訂,唯有人道可資變易末劫之來臨,豈能因教義論爭,唇槍舌戰,便可干動阻擾,而更在即將沈沒之般隻上,挖洞取水,自找苦途?
修道與學佛,各門各派之教義,所求者皆為智慧靈性,圓明清真,不染污塵而得歸各自依止之故鄉。誠如一片翠緣之葉片終究難逃落葉歸根之宿命,所別者,有的落置身邊近土,有者隨波逐流,但最後仍然腐化為養分,是以,切不可因各自之教義法脈不同,引起爭端。如此互相共修,合善共濟,方可挽轉末劫之發生。靈入命而生,有性隨之發芽,但是種籽不同所結之果,所開之花必異,豈可因與己不同而爭論指謫它人亦是種事實,盼世人明悟之。
又示:末劫之論述,各宗各脈各有所本,只是名相上之差異,吾今之述論此篇之用意,無非醒世人認知末劫,勿執字義,體會現實,即刻進修,並勉各家修子,做好心理建設,偶利面對末劫之驚濤駭浪,此為本文「葉入末劫」之借喻也。
第九章 為何要修道
九天 司命真 君 降 中華民國96 年5月26日
詩曰:一室丹誠獻聖堂,鐘聲磬韻喚迷茫,
身清大患無遺漏,借假修身返故鄉。
聖示:續著「醒明寶鈔」。
修道之所以未能入道者,乃因妄念不絕所致,妄念之不絕乃因肉身難忘所害,是以,道德經云:『吾所以有大患者,惟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人生有妄念,妄念引起痛苦,但人之生也無常,轉瞬衰老,妄念痛苦之干擾以致即將面對死亡,仍無法看透痛苦之原因,不知歸宿在何處,是以應趁此無用之身,成就有用之靈性,阻卻紛來汨至之大患,因此,修道之由在此也。
宇宙似一股滔滔不息之洪流,人生於洪流中浮沉,必有因果業障循環之關係,猶如天地間消長盈虛之變化,雖言此身難得,但求得解脫亦難尋也。生活於苦海之人,不論富貴貧賤皆有本念不透之苦經且難逃天註之劫,但卻可依個人之靈性晦明,福德輕重而有抵禦抗衡之旅效,故此緣由,乃人身必要修道之第二理也。
人有欲妄乃環境所染,並非先天註定。人之初,性本善,雖極言天性本善,但是性相近,習相遠,後天受生理影響而有所感,所以人性貪好物欲之享樂而非精神之滿足。試思權貴者快樂嗎?不,他們時常憂懼財、貨、聲、色之俱失,精神上如坐針氈;那麼貧賤者快樂嗎?不,他們亦因聲、色、財、貨之不可得而煩惱。聲、色、財、貨直接影響人身之妄念,而損害原靈之真純,是以妄念不斷,四賊以各種方式戕害,產生煩燥、悲痛、憤怒之痛苦。是以故,欲求得精神上之快樂,必捨此四賊而修道也。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也。」乃極言應貴道、崇道、貫道道理,而有精神上、道德品行上之精進,而非真要捨身為道。因此,修道應由人道入學,進而修地道而天道。天道乃形而上者,非一般人願深論,但地道與人道卻可由服務人群、慈悲喜捨、以人為本,而達到進修天道之境界,是以,修道之基本原則,須先經由不愧天,俯不愧地,無私無我之道徑,方可成就。
第十章 鬼月
九天 司命真 君 降 中華民國96 年6月2日
詩曰:移風易俗志心丹,木筆勤揮挽倒瀾,
自問無邪門若響,何驚夜半鬼形攢。
聖示:續著「醒明寶鈔」。
天心慈憫,恩施三曹,擇於農曆七月,暫釋幽魂於人間享祀香燭,即俗稱之鬼月。然則鬼門關之開僅止偏門而已,舉凡不忠、不義、不孝及自殺禁錮枉死城之罪魂均不赦放,接受人間之供養。須至 農曆七月十五日 ,方由鬼差押解至人間享祀,是以,佛教於是日舉行『盂蘭盆會』,道教啟建『中元普渡』依科儀而化食祭拜。
民間信仰,大開普渡,慶贊中元之原由有二,其一、乃目蓮救母之典故,目蓮尊者功德圓滿,即以天眼通見其母因為生前謗佛罵僧,不信因果報應而苦受幽冥刑罰之慘狀,因此,請求佛陀賜予缽盆欲裝盛食物而孝養其母,但食物下嚥隨即火化,無法充飢,而又叩求佛陀法示:應齋眾禮僧,誦唸經典,依功消愆,始得解脫,方得以進食。演傳至今,即成為佛教之盂蘭盆會,意旨「化食」(即將供品以一化為數倍),「放燄口」(因罪魂,喉塞火球梗住,須以此科儀,放出火球,方得以進食)。其二、適逢中元二品赦罪地官大帝,即舜帝之誕辰,同時舉行宴請十方幽魂享祀,期以博得地官大帝之赦罪,減輕罪愆,此乃道教之中元普渡。
人死為鬼,功高稱神,雖然七月鬼門關大開,但我人不可因心生暗鬼,所謂:心中無邪不怕鬼,對於鬼神之尊敬,理應無時無刻以各種方式禮敬之,誠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理,佛經云:法界眾生,累世有我親眷,對於無有血親之眾鬼,以適度之方式祭拜之,猶如自己之祖先,盡其追思之道,眾善奉行,心安念正,又何驚鬼門開,幽魂夜半敲門?
第十一章 正信鬼月
九天 司命真 君 降 中華民國96 年6月9日
詩曰:民間禁忌雜如蓬,穿鑿人心附會衷,
懼鬼纏身生禍事,推敲正氣釋迷濛。
聖示:續著「醒明寶鈔」。
人稟氣而生重濁為魄,人死則氣散魄滅,靈魂入幽冥接受審判今生之功過,功多過寡自然超生善道,過多功寡,天律明訂自當接受幽冥苦刑。然則,民心出於一片仁厚慈悲,因為七月罪魂假期而設宴款待,大開普施。亦因如此,七月之禁忌猶如三人市虎,繪聲繪影之狀況油然而生。
每逢鬼月世人禁忌,有言不得開工、探病、嫁娶、林林總總,荒誕無稽之言語,說是易招惹幽魂纏身,此皆世人之誤解也。吾試以科學之角度辨正之,七月乃屬酷熱之月令,熱空氣對流旺盛,時有轟然雷雨,而人身乃土、水、火、氣四大元素組成,濕氣過重則人身水氣過旺,抵抗力較差者,自然引發病灶叢生,古昔科技尚未昌達且基於對死亡畏懼,對鬼神之敬仰,而使不肖神職人員有機可乘,穿鑿附會,將罪狀歸諸幽魂,藉以擾亂人心,形成禁忌。再引以法界眾生而辨正之,有說鬼月眾鬼出籠,切勿夜行,否則易沖犯鬼魂,但事實上幽魂之行不止夜間有之,白天亦有,不止七月有之,平日亦有。世人如果不是心生歹念,想那幽魂乃假釋於民間,滿身罪業尚待洗清,而期早日脫離終日不見天日之地獄,若非世人自作孽招惹之,罪魂豈會無故滋事擾民?
依天道運數而論,所謂:「春種夏長」七月乃天地造化萬物最繁盛之月令,而月令之吉凶,乃由心造。所謂:魔由心生,便是這個道理,民間所述鬼月禁忌大半由人心所造,否則各國民風不同,祭拜鬼神之方式亦異,如此豈非外國人皆犯鬼月禁忌?正信鬼月,應由誠敬心做起,視十方孤魂為己所崇敬之尊長般,依誠以禮相待,心生吉祥,萬事則皆祥也。
第十二章 誦經之義
九天 司命真 君 降 中華民國96 年6月16日
詩曰:道傳萬世賴經書,書育英才草昧初,初始由來無一字,字迷自信豈安如。
聖示:續著「醒明寶鈔」。
無有文字以前,經驗之傳承,有賴口耳相傳,歷經結繩記事,文字創造,萬世真理方得以流傳久遠,所謂文以載道也。然而之傳述卻因地域及時空之不同而有所差異,比如佛經之譯,總有些許文字僅譯其音,加入我族思想而得以詮釋,是以,難免有遺珠之憾。我人課誦之,倘不解經義而在追求形式、聲韻之美,豈不有買櫝還珠之憾?
誦經以其天人感應貫穿文字體現於生活,是以應口誦、心思、身行加上反覆課誦,加深記憶,潛移默化達到至善之性,然而口誦經,心不思,身不行,無法了悟經義,則猶如演唱無有融入感情,徒具形式,一者無法上達天聽,再者瀆神欺佛也。是以,誦經應口其文,心思其義,身行經理,三者齊備,功德無量。當然誦經以專誠一致之心思為要。自身或親友遭受病厄、冤親債主之祟擾,出於無奈勉強誦經迴向,以資條件交換,然而如此發心,若可持之以恆,堅心不墜,功德圓滿,當可達其良效。否則半途而廢,當然就如仇恨之化解,一方無有履行責任,最終功虧一簣也。
誦經屬方便法門,世人透過經典之幫助,而自身勤於口誦、心思、身行之三到,日久功深,煩惱、執著及妄念,自可藉由經典之勝義理諦涵養人生智慧,冤業自可漸次消弭,但是經典文字乃工具,縱使勤自修誦經,仍需培植福田,行功立德,成就內聖外王之功,方不失經典之教誨也,盼世人明悟。
第十三章 嬰靈
九天 司命真 君 降 中華民國96 年6月23日
詩曰:詩賦書懷見性靈,指迷入悟藉身影,朝生夕死因異,義理精研德澤馨。
聖示:續著「醒明寶鈔」。
肉體者,父母所生;靈性者,上天所賜。但肉體之存在到多百年之久,靈性卻悠久與天地同參也。體之形成由父精母血孕育,靈性乃上天直指之一點靈光,二者結合則有三魂之存在。
三魂者,靈魂、生魂、覺魂。歷經肉身凋零衰敗,控制人身四肢百骸(觸覺)之生魂,便依止於墓地;影響人生五官百孔(感覺)之覺魂,則依止於神主牌位;主導人生思想(即佛日之阿賴耶識)之靈魂則轉換剝離為無聲無味,無形無象,轉輪幽冥。直到轉生或靈修成證方始聚合,因為三魂主導肉身運作,換言之,無有肉體則無需要三魂,只有靈魂不滅,俗稱之為『鬼』。
人自娘胎呱呱落地,因為胎內之壓力與大地之氣之壓力不同,胎兒甫生肉體受壓力擠壓力痛苦,嚎啕大哭此乃自然之理。就因如此,靈魂承續母體之部分靈性甦醒,獨立而產生。然而不幸夭折者,胎兒因承續母體部分靈性,是以,母體及元神必定損傷,我人不明生死奧妙而遭受不肖神職人員之愚,進而造成心理恐慌。
世間一切有賴緣份而互動,胎兒不幸夭折或因畸形迫於無奈,而墮胎者,皆是有緣無份之因緣也。既是有緣,則應引導其轉生於有緣有份之胎道;既是有緣,則應助其圓滿善果,註銷畸形或借胎脫劫之不善因緣,如此一來母親及其家屬得有慰藉,母體由心理影響生理,早日痊癒。胎兒亦可藉此助蔭早日超脫。
為何有嬰靈為邪靈之說,緣於父母惡意墮胎,彼不甘願且嫉妒兄弟姐妹受父母之溫馨呵護而生養長成,故有此祟擾之事,世人倘有上述情況,理應誠懺己過,助彼超生,除此祟擾也。
第十四章 自殺之罪業
九天 司命真 君 降 中華民國96 年6月30日
詩曰:悠悠黃士一坏存,乾淚幾曾挽罪魂,莫若堅心弭怨孽,撥雲見日邁新村。
聖示:續著「醒明寶鈔」。
罪業之延續無有空間之侷限,而有其前世今生之關聯,前世造業一時無法清償,轉輪今生,必以相當程度及方式抵償,同理,漠視前愆,不知將功抵過,進而違背天理良心,累業積存形成一股沛然莫之能馭之業力,我人無以承擔業力糾纏之壓力,而有自殺尋短之行為發生。
人生難得,勿以時間短暫,苦多樂少而尋短見,雖說橫死者,眼前必遺留最後之影像,不甘冤死者,以此怨念作為報復之籌碼,但是其冤怨之深,鬼役神差即刻感應將之拘禁,以免擾動天律,擾亂人間,如此一來豈得報修雪恨之機。
生為死之開始,舉凡具有生命者,皆離不開肉體敗壞之命運,尋短者之心態,便以自古英雄誰無切之曲解而自暴自棄,諓試思螻蟻尚且偷生,何況我人為萬物之靈,自殺不過是懦弱逃避,是冤業累續所形成之業因也。而且,前苦未了,輕生尋短,天律嚴峻豈容畏罪者逍遙自在,自必將之禁錮枉死城,接受更嚴苛之刑罰,是以,我人理應趁此將會腐敗之肉體,修行永續之性靈。
菩薩畏因,世人畏果,因既不明,果當慎之,此章之述乃鼓勵世人勇敢面對人生,勿懷疑生存之價值,步履修行者,更當慎思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此乃孝之理也,倘苦遇有自殺傾向者,應適時挽救生機,所謂: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此乃仁之義也。
第十五章 卍字童衫繡,恐惹業愆一生留
九天 司命真 君 降 中華民國96 年7月7日
詩曰:萬里煙波映眼中,枯腸索句意難融,純風易伴雲流水,古樸消留景物空。
聖示:續著「醒明寶鈔」。
卍字乃佛三十二大人相之一,即一般所云:胸臆功德相,表徵佛之智慧與慈悲,而其或左或右之旋迴,即代表佛力無限運作,無休無止地普照救度有情眾生。經典皆有表論卍字,即代表佛之法身,世人因此而將之縫繡於童衫上,以祈求佛力庇佑,平安長成。
卍字乃符號,世人稱信有其神效及趨吉避凶之意義,而妄自將卍字縫繡童衫上,祈求之,其實此舉雖不至荒謬,因其基本上達到精神上之慰藉,但卻犯上褻瀆佛尊之罪業。比如鸞堂有其入鸞之儀式,始穿著禮衣效鸞,然而禮衣之穿著,乃為鸞生於士、農、工、商之後,匆匆前往廟堂參鸞,因此無法沐浴更衣,迫不得已,方以禮衣取而代之,而表示誠敬,整備禮節,滌淨外穢,清淨奉聖。然而,有者卻將穿著禮衣之禮節,視為要求宮堂整體性之美觀,而身穿禮衣口出穢言,更甚著抽煙、嚼檳榔,全然將滌淨之外在,再度躍入泥沼之中,豈不褻瀆神聖?情同此理,卍字乃對佛之崇敬,讓嬰兒穿之雖無不妥,但嬰兒之生理無法自主,皆仰賴父母長輩之照料,一旦不慎沾污,豈不令莊嚴清淨之法相蒙穢?是以,不僅使嬰兒造業,其父母長輩亦難逃其咎,能不慎之!
命運乃一生之藍圖,罪業良由夙締,欲祈求嬰兒,隔絕外擾,平安健康,理應由根本消弭業因做起,或以助印善書刊之功德迴向祈求,或依耶教受洗之儀式亦無不可,但卻莫再沉浸卍字庇佑之迷思,褻瀆佛尊而自知也。
第十六章 符籙
九天 司命真 君 降 中華民國96 年7月14日
詩曰:雲案飄香繞聖堂,素娥伴我舞霓裳,飛砂覓句輕敲筆,韻和宮商興激昂。
聖示:續著「醒明寶鈔」。
符籙乃道教之瑰寶,奉命於祝由科所傳之法籙,能使自然界之一切受治於我,鬼役神差護祐於我,使邪靈凶煞見符退避,因此符籙乃道士禳災祛凶、療疾救人之利器。
符籙乃藉神聖之威靈,由有道之士書寫而形成基本之符體,即是將無形之感應,轉為有形之符令實體,然而此時形成之符體,並不具有任何效力,須經神聖降靈敕化符罡貫注,方可驅令符神效力而差神遣鬼,因此一般報章雜誌所見之符體,不過是徒具形戈,世人亦無須聽信其危言聳聽,三寸不爛之舌之謬論,無知誤入傷財勞之之陷阱。
符籙之形成亦有其必要之條件,比如須有媒介之告知,方可使受符者思覺產生感應。再者,若非嫡傳親信,有道之士發重誓願者,不可輕易傳授,倘若違反之,其所書之符、所捏之訣、所步之罡亦不過乃表演形式,而非真有其效力,此理猶如敗德者,縱然口吐蓮花,亦無法感動世人之視聽一般。然則研習符籙道術之初,信誓旦旦,爾後卻因私欲貪念作祟而催符害人身家性命者,最終必自食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之惡果。
受神聖敕化之符籙方有其良效,但不可或忘者乃人之善德培植,始可與神聖至大至剛之氣契合,因此我人遭遇困難,理當自助而後天助,一切不可因靈符之奇效而忽略天道無私,唯善是佑之理。
第十七章 法會
九天 司命真 君 降 中華民國96 年7月21日
詩曰:民間信仰古而今,法會隆開佈福音,黎庶沾恩齊策力,神庥庇祐護持心。
聖示:續著「醒明寶鈔」。
法會一詞佛門云:為說法、供佛施僧之集會,道門云:為齋醮,即供齋醮神之意。然則,不論是佛或道,皆為調和世人心性,設壇擺供,講經說法,共善共願敬邀神祇降凡救世,裨益世人祈福禳災也。
如今啟建法會已不似以往專司君王歌功誦德,媚神以邀天祐之祭祀典禮,因此不論各宮堂院寺皆可舉辦法會以招天祐,演傳至今,對象亦不侷限鬼神之敬崇,其功能更可推延至云云蒼生及各宮堂院寺之友誼流津梁,藉以聯誼參訪贊揚,一則溝通教義,再則促成宗脈流派之一統,俾使信眾養成一致道德觀及信奉神聖之理念。
大道普降雖然處處開堂,方方闡教,諸天聖神仙佛紛紛降凡,或濟世或著書或排解災厄,無不竭盡心力,期將教義真理、道德觀念,廣度眾生,然而卻有些許宮堂院寺自詡殊勝而閉門造車,全然抹殺吾神降凡普度,教化真理,有教無類之初衷,此舉實違反各教普傳之理念,能不唏噓。
昔時佛門道場時有舉行辨經大會,提出佛傳演譯之疑,修行心得以資辨正,無形在教學相長之環境中,形成無以倫比之向心力,因其共善、共願、共識,已然將偏頗知見知障,圓滿排解,眾志成城而將仙佛演傳真理,利用其仙佛之慈悲心,宏揚普及大千世界,是以,將此大會聯誼視為法會亦不為過。但不論依何旨趣,法會啟建皆有其科儀;佛重戒壇律規,道重消災解厄。均在為眾生求福消災,是故,法會乃各宗教不可或缺之儀式也。
第十八章 現代借字紙論
九天 司命真 君 降 中華民國96 年7月28日
詩曰:勸人惜字紙功深,時序推移可酌斟,昔日回收遭人土,而今利用再生箴。
聖示:續著「醒明寶鈔」。
昔時社會經濟貧富不均,貧困者汲汲營營,勞瘁心力,僅謀得三餐溫飽,關於上流社會讀書識之文化,當然望塵莫及,因此對於字紙充滿敬意。且因蔡倫製紙,倉頡造字,乃有文明智慧,聖跡流傳產生類化神格,是時民純俗厚,專誠不二,敬奉神明,是以視字紙如珍寶。
時至今日,教育普及且制紙業蓬勃發展,字紙垂手可得,因而敬惜字紙之觀念日益薄弱,世人應知敬惜字紙不外乎培養追本溯源之觀念,然而科技之文明卻導致字紙之地位一落千丈,試思報章雜誌乃社會賢達費盡時日,絞盡腦汁之智慧結晶,編彙成冊而牖民壽世,雖然些許報導有其時間性,然而世人用過即丟之觀念,無形中養成浪費之性情,陋習既久成規,竟視為理所當然,能不悲之?
諺云:自古能知化丙者,而今便識丁人(丙屬火也),昔時惜字亭乃源於對字紙之敬重,然而如今惜字亭寥若晨星之數,已不敷字紙用量之消耗,上蒼有鑒於此,對於不敬惜字紙之懲罰亦有其變通之道,舉凡世人敬惜字紙,雖經反覆使用而致損壞隳(ㄏㄨㄟ,毀壞、損毀。)敗而將之分類焚化者,不罪之。譬如時時讀書人書桌上,皆備有敬紙簍匯集字紙,待撿拾者一併聚之焚化,如今雖無撿拾字紙之專人,卻有專業之廢紙回收之環保車存在,世人倘能依循古昔分類之舉,而將字紙慎盡物歸其所之責送予回收,即不觸犯褻瀆字紙之嫌也。
時代遷異,信仰觀念不可因循食古不化之思維,現今物資貧乏,物盡其用乃蔚為風潮,譬如一張紙兩面皆可利用,又如善刊閱畢轉贈他人,倘若經流傳而破損,理應妥善分類回收或至附近具有環保金爐之宮廟焚化,總而言之,發乎至誠,物盡其用,何嘗不是社會公益,關心環保之一樁功德?
第十九章 生死之禮
九天 司命真 君 降 中華民國96 年8月4日
詩曰:生死原來轉瞬間,撫棺憶昔淚潸潸,若知盡孝承歡志,氣斷捫心免愧顏。
聖示:續著「醒明寶鈔」。
肉身歿後一日之內靈魂即離開肉體,生、覺魂則徘徊於肉體四周,因靈魂歸陰前歷經氣場轉換之痛苦,因此靈魂便暫時失去靈識,是以,世人舉辦相關之葬禮,一則為亡魂祈求冥福迴向,再則依佛、道之科儀引導亡魂歸陰,提點亡者視透塵緣已盡、肉體即將腐敗久留之事實。
三魂七魄離開肉體則無有知覺可言,猶如一灘淤積死水般容易生蟲發臭,為此而影響生者之生活及環境,因此依各地之民俗而有天葬、火葬及土葬之別,姑且不論其優劣,而以土葬而論,生者因不忍見亡者遭蟲咬噬而以眼不見為淨之方式,善盡其儀,處理後事。然而經七至八年不等之時日,再予以撿骨(金)此皆與天葬、火葬一般,撿拾白骨以備後人瞻仰而盡慎終追遠之孝道。
第二十章 收驚之法
九天 司命真 君 降 中華民國96 年8月11日
詩曰:安魂納魄法收驚,供請神威賴志誠,整備科儀心若善,功成事半有元亨。
聖示:續著「醒明寶鈔」。
人為萬物之長,稟天地、日月、五行而生,受性降命,賦天心之善而由孩提漸次長大成人,其過程魂魄難免遭受外靈之干擾,以致孩童偶有夜啼難眠,惡夢纏綿,臉色青白,排便異常,雖尋醫服藥,依然罔效,令其父母憂心如焚,是以尋求「收驚」以為孩童祈福退驚。收驚之法由古而今,不外符籙、咒語類、香米法、十二生肖法等,然而經過時間之演進,各派門之法已鎔鑄一爐,儀式無有門派之別,且不一定非至廟堂不可,唯以收驚者知其法,而福慧具足皆可於自家廳堂為之。
茲披露香米收驚法,以資世人安魂收驚之用,首先以一束馨香禱告神明或天地神衹,稟明受驚者之姓名及生辰叩求神靈作主,再以白米填滿小碗或瓷杯,使之微凸,並以受驚者之衣服覆蓋之,拉緊後狀似鼓槌,以此反覆比劃輕敲其額頭、雙肩、前胸及後背,平穩擺動(約三分鐘)。期間唸誦信仰神明之聖號或淨三業神咒,俟後翻開衣物,倘若米杯上出現縫隙,則為獸類所驚,倘若白米匯集於中央則為人所嚇(即受外人之壓力),倘若白米狀如偏左或偏右,則遭外靈、煞星所嚇,倘若呈現凹狀則為動到世稱之土神(即住家附近有工事),以此判定後,再以白米填滿缺處,反覆此法三遍,以劍指削去最上頭之白米入清水中,再以淨符之水拭身,禱謝神靈護持主持公道,收驚儀式則完成。
語云:「魂魄分去則人病,盡去則人亡。」在在說明魂魄元神與人之健康狀況密切相關,然而收驚法乃安魂納魄之小術,其功效取決於收驚者之福慧厚薄、道行深淺。總而言之,眾善奉行,諸惡莫作,方是安魂定魄最佳之收驚法也。
第廿一章 退神(公媽)之法
九天 司命真 君 降 中華民國96 年8月25日
詩曰:拜神禮佛表心丹,祭祀虔誠發四端,惡貫滿盈人懼避,恩庥豈復保平安。
聖示:續著「醒明寶鈔」。
神像(公媽)祭拜之信仰由來久遠,主要乃基於對某仙佛聖神證道前之善行義舉,欲作為見賢思齊之對象或因其神威顯赫而供奉之。而公媽之供奉,乃出於一片孝心,慎終追遠而有之孝行。
然則因宗教之演傳歷史久遠,是以,有者教脈對於某神佛之地位及名相有所差別,導致後代追隨信仰者,對神佛之神蹟及其成道歷程一無所知,儼然失去供奉之意義,此現象亦不足為怪。但有者因道聽途說而供奉神佛,說是可使家運或事業昌盛,初時信以為真供奉之,然而世人須知天心無私,唯佑善人,豈是早晚三炷馨香,卻無惡不做,便可感動神佛庇祐之理,所以,終因「神效」喪失而視之如敝屣,如此一來不但得不到庇祐,且又犯下背義失禮之罪愆。
神像尚未開光點眼前,可視之為藝術品,倘若因信仰而開光入神,則供奉之禮節便不可怠慢,然則,因其材質或時間久遠而損壞,欲重新粉飾,則退神(公媽)之儀式必不可或缺,以免因破壞「行宮」而招災惹禍,茲將退神(公媽)之法開如下:
一、 馨香禱稟緣由。如某善信因欲將神佛金身(公媽)重新粉飾,故祈請神(祖)靈暫且退避,待良辰吉日再重新安座之。
二、 燃馨香於金身(公媽牌位)上方書寫「敕命六丁六甲淨護此壇今奉律令退神(公媽)」。
三、 焚燒些許金銀錢(量不宜多)或退神疏文,以提供熱能使金身原附著之靈氣上昇。
四、 倘若欲重新安奉(公媽牌位),事先則應將其列祖列宗之名諱一一稟告後,再一一請入新設之牌位,故舊之牌位則應由中劈斷焚化。
今謹述此篇之用意乃正確指導世人退神之方法,痰免因不知而冒犯神佛或使祖靈不安也。
第廿二章 行功化冤欠
九天 司命真 君 降 中華民國96 年9月1日
詩曰:紛紛世事為何忙,眼底分明業滿筐,菩薩畏因人畏果,消弭冤欠化憂傷。
聖示:續著「醒明寶鈔」。
世人之所以無法諸惡莫做,眾善遵行,乃緣於不明累世因果業障有其冤欠之祟擾而為之,子曰:「善不積,不足以揚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易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在在明證因果報應,絲毫不爽之理。
有因必有果,有惡必有冤欠之惡果,何謂冤即是強勢脅迫他人,從中取利 ,陰謀暗算,損人利己,令人遭受不白之冤。何謂欠,欠即是經過他人允許,雖有其借貸關係,鄰無有結清之動作。舉凡世人皆有其冤欠,乃因轉輪既久,時代相疊,故,業障如滾雪球般日益增大,譬如人稟天地之正氣而生,天覆地載,日月普照,雨露咸沾,方得以存生世間,既蒙天地宏恩之眷顧,卻不知行仁履義,更慎著欺天怨地,豈非辜負(虧欠)天地化育之大德。又如君、親、師之浩恩,不恩回報,用以忠、孝、仁、義立身,豈不致負債累細,冤欠滿盈。
螻蟻尚且偷生,人豈不惜命,造作言行,誤殺生命,豈有不成冤欠之理,人有其性,物有其靈,既成冤欠豈有不討報之理,況今時逢三期末劫,正值清算之日,倘若再不知醒覺,待玉石俱焚,悔之晚矣。
行者實行,功者功用,立者樹立,德則美德,能夠奉獻身力於社會、國家,即是行功;謀得大眾之利益,則為立德。行功立德即修行內功外果,倘若內功不修行,本源則不清;外果不培植,功德則難圓,二者俱失,己身難度,又遑論消弭冤欠也。是以至盼世人早日修行,叩求上蒼垂憫,一方祈擔冤欠祟擾,一方行功折抵,如此豈不化冤欠為雲煙。
第廿三章 把握當下
九天 司命真 君 降 中華民國96 年9月8日
詩曰:人生靈性線同穿,樂善昇神報應然,苦墜幽冥愆業懺,迷津自覺德功圓。
聖示:續著「醒明寶鈔」。
道生人,人賦道根,人人皆可得道,道便是神,聖神因歷劫而捐棄外物假象,更稟以「道生之,德畜之」之理念,排解眾苦深得民心敬仰,享受馨香俎豆,理所當然。然而,人身猶如鐵幕牢籠,困囿牽引人性於聲色太馬之中,故此老子云:「人之有大患在身」,既有此難得之身,則應藉之修真反璞,倘因欲望歿於鬼途,則其乃福德不足,罪業有餘也。
人死為鬼或神,神與鬼皆是無形之質量,靈體非一般可視之,然則神為陽為善,乃眾所皆知,但鬼為陰亰有其善,則鮮為人道之。是以,強將鬼魂醜化為恐佈並不公道且有以偏概全之憾也,譬如人有好壞,鬼亦有之,又如人有官民之別,靈亦有之,舉凡神佛乃官,鬼魂(善魂)為民,設若民知上進,一旦魚躍龍門,攀得仙桂,惟稟偶至誠且發悲天憫人之仁心供奉之,體恤其生前無知於修,是以苦墜為鬼,如此則即陰陽利樂也。
鬼者歸也,人生宛如旅遊,死後歸去。神者伸也,捨棄外物借假而修真,延續伸展其德慧,是以逍遙自在。因此吾人在世應以德業為主軸,以修道潤飾德業,切莫因由道生而有道根,卻慘遭魔惑,墜入苦途,後悔莫及。
正氣歌云: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行,人稟氣於宇宙間生生不息,成神變鬼,端憑自性修為而決定,是以至盼世人當下把握此身,成神不難,為鬼卻易,僅視當下如何修行之。
第廿四章 朝真禮斗之法器之意義
九天 司命真 君 降 中華民國96 年9月5日
詩曰:朝真禮斗古而今,賜福消災七煞擒,禱拜虔誠奇驗顯,開來景運沐甘霖。
聖示:續著「醒明寶鈔」。
朝真禮斗俗稱為禮斗,其淵源甚遠,溯至漢時太上老君座授張天師,因此成為道教獨特之科儀,道教認為人懷孕第一個月稱為「胞」,第二個月稱為「胎」,第三個月稱為「魂」,第四個月稱為「魄」,均由斗府所主掌,與人身有其密切關聯,故有禮斗以邀天佑之科儀。
禮斗之所以歷久不衰,乃因透過有道之士,「步罡踏斗」之科儀令請斗府神司依其神責職權為世人消災解厄、祈福添壽,然而經過時代之演進,復加上世人添加各項代表吉祥之器物,以致世人無法明晰斗內安奉法器之意義,故此,藉著書之日闡述,以資世人正信,且方不淪為盲從瞎拜之愚也。
斗內法器大抵不出劍、鏡、剪、尺、秤、幡令、白米之類,當然亦有象徵光明之燈及銅錢、鑰匙等等…不一而足,茲將前七類為主,分說如下:
一、劍者,乃防身之至寶,古昔槍砲尚未發明,皆以刀劍護身,禮斗安奉之,乃以有形之體寓為無形之氣,此氣乃精神罡氣,援引仙家神力,斬妖除魔於千里之外。
二、鏡者,以銅鏡為佳,銅鏡不易破裂,引申為圓滿之意,更可透過仙家神力化為照妖鏡,使依附人身之魑魅魍魎無所遁形。
三、剪者,亦為防身利器,不僅供剪裁衣物之用,且可依仙家神力裁形制妖,剪斷不善惡緣。
四、尺者,乃度量之物,用以量度世人之壽元。
五、秤者,亦為度量物,主要評量世人之善惡,善者依願而消災賜福,惡者則加以懲罰之。
六、幡令,乃禮斗之主體,上用朱字書寫安奉功之芳名,又書符敕合奏斗府,以備法會圓滿敘錄之用。
七、白米,代表大小星宿(諸天聖佛),安奉之以召天佑,再者白米乃民生所需,法會圓滿則應將之用為施貧濟困,表達仁心上感天心。
禮斗之目的,無非以至誠祈求斗府各司賜福禳災,再者藉以白米濟困,二者齊備神人二利,世人何樂不為。
第廿五章 靈療
九天 司命真 君 降 中華民國96 年9月22日
詩曰:燭影婆娑藉餘輝,端由屏障阻風圍,靈療宛似新油注,添旺元辰顯德威。
聖示:續著「醒明寶鈔」。
靈療始於祝由科之一類,祝由者乃透過祝說病由,再由有道之士,令請符神效力療治病情或消災卻魔,然而時日深傳靈療之儀式,產生多元化的發展,比如貴堂桃筆請神靈療之源流,乃黃帝老祖傳授心法於墨仙子(興鸞妙化大天尊)歷經七七四十九天之煆煉,以軒轅內氣築基,引靈以治世人之疾苦。
靈為放射之光,非肉體輕易得見之能量,因此有人質疑「靈」是否可療治?吾以現代科學「物質不滅」之觀點辨正之,譬如:燈油枯竭則燈滅,乃因燈油化為光、熱、煙、灰,倘將之收聚則燈必復明,此乃物理學家所云:質量化為能量,能量可再為質量之道理,同理可證,人死猶燈滅僅存靈性永存,靈療則是利用靈性尚存火苗,授引仙佛至大至剛之能量,灌注人身,使如新油入注,靈性自然由晦轉明,然而人身為何會生病?乃五臟六腑之各部受病菌干擾受損,衰退阻障,比如:水溝時日既久,必有雜物阻滯使之不通,乃孳生蛆虫蚊蚋,靈療則是引導仙佛浩瀚正氣注入人身,使受傷損之器臟或脈絡達到順暢,正如強力水柱沖刷自然不易生蛆養穢也。
靈療與氣功乃源同一理,不過氣功治病乃氣功師自身修為,吸收天地微量之氣,幫助受療者去除經阻塞,然而靈療乃乩生透過煆煉心法,禱叩神佛降臨,神佛以其至正至剛之靈氣,直接匯流於受療者,因此氣功治病如是涓涓細水,那麼靈療則是沛然之洪水。
靈療之功效無非令「氣」周流順暢,是輔助縮短病程之療法,乃因受療者之疾病,透過靈氣而驅散,更令其所服之藥效產生最大之效果。總而言之,神與人之間關係,乃吾神慈悲,引導世人謀得良醫療治其疾,但人若心存不善,緃使靈力再強,終使靈氣洩漏殆盡也。
第廿六章 厝宅、磁場、人
九天 司命真 君 降 中華民國96 年9月29日
詩曰:四時八節氣流行,強弱磁場聚散更,練氣還虛循序引,福田景運自然生。
聖示:續著「醒明寶鈔」。
常有人云:居住厝宅不安寧,多有陰靈祟擾,其實不然,此乃厝宅磁場之故也。何以有磁場籠罩厝宅?其理淺明,乃五行相生相剋,以其厝宅方位,矗立地面產生之力場即是。人身五行與此磁場不合故有影響。
語云:「形有生死,氣有變遷」,泛指人身而言。然而厝宅為有形,且受天蓋地載,故必有其氣流通,使厝宅有冬暖夏涼或冬寒夏熱種種感覺,此乃天地之氣流通變化之故,比如:氣升則向暖,降則向寒,初昇而溫則為春,昇極則為夏,初降而涼則為秋,降極則為冬,天地交宮,變化形成春夏秋冬、溫熱涼寒之變化,將之氣流移易,縮至厝宅配合人身五行,熱則屬火,寒則屬水,涼則屬金,溫則屬木,四季之氣則屬土,人稟氣生,奮此氣候變化,氣流必然影響磁場也。
磁場由寰宇以至於人身當求平衡對稱,就寰宇而言,達其平衡,四季分明,則使世界昇平,乃因耕樵漁讀,各得其適,四時謀得生機,民生繁榮,自不貪求多得。就人身達其磁場對稱而論,不僅其運氣暢達更可謀得延年益壽之加分效果,比如:電荷於磁場生活動,得其能量必產生動能及加速度,是以人身雖小,惟以謀得充足之能量,必可契合於寰宇大磁場。
磁場能量為?大抵不出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返虛之先天修法,以及施貧濟困、培植福田、以養元辰二大範疇。總而言之,縱使居陋巷,簞食瓢飲,只要其心端正,性命雙修,更秉內聖外王之志而行,何懼磁場干擾。
第廿七章 太歲
九天 司命真 君 降 中華民國96 年10月13日
詩曰:天干輪替地支周,太歲臨頭禍福儔,休咎端憑心善惡,吉祥餘慶豈他求。
聖示:續著「醒明寶鈔」。
太歲又稱「歲陰」、轉趾煞,乃古時天文占星,將周天分為十二段,每段對應一地支,每地支又對應一生肖,因此太歲運行至某一年,該生肖者為免觸怒太歲,故有「安太歲」之科儀,以祈消災解厄。
天體運行一周期為六十年,稱 一甲 子,其中每一年皆有其執掌人間禍福之神司,統稱為「值年太歲」,值年太歲由甲子至癸亥,依天干地支輪配循序與世人之生肖相沖為「犯太歲」,比如:逢鼠年則肖鼠者為「正沖」,亦稱「年沖」。年數加六者為「偏沖」或「對沖」,比如:鼠年加六為肖馬者沖犯之。然而太歲非凶神惡煞,而是順之者昌,逆之者傷,是以,沖犯者屬犯逆之輩,是年運勢必乖舛不順,易有身疾、官符等等…接踵而至之背運情況,故此更應以「安太歲」消弭舛運。
人之一生運勢起伏無常,觀其沖犯太歲者運背,誠然有股沛能莫之能禦之勢,然而依歲律推敲並非侷限於沖犯者為最劣勢,乃因世人在 一甲 子中,不只有一年沖犯之,而是平均每年至少有某時某刻沖犯之,因此安太歲並非針對犯太歲者,而是不逢沖犯者有其輕重緩急之差別,其中更以累世福祿多寡而關係吉凶休咎。所謂:「歲傷日干,其禍必輕,日犯歲君,災厄必重」故也。
第廿八章 知禮
九天 司命真 君 降 中華民國96 年11月3日
詩曰:古風遷異順時宜,體察民情禮節規,由義歸仁敦品善,躬親實踐澤長垂。
聖示:續著「醒明寶鈔」。
由禮字之象形而觀之,不難瞭解其為祭祀神鬼之規範,比如「曲」字之象形為盛有兩串玨之器皿,「豆」字之象形為盛肉祭拜之器皿,因為供獻神鬼,是以加上「示」之偏旁以為分野。禮之來源,自其祭祀之規範以及社會秩序約定俗成,而由睿聖人從自然形態製作為固定形態,總稱之為禮法。
三代以降,禮成制度,有官職主掌,然而禮法之制定伆由君主主持,乃因君王位高權重,並有股肱輔佐,因此見地既深且廣。至今民智大開且有傳媒推波,是以人人皆可議禮及制度,然而制禮仍然不可逾越所謂:「禮,時為大,順為次,體為次,宜為次,稱為次。」之五項概念,分條闡論。
一、時,時乃時空之義。乃因時間奔忙不息,觀念亦隨之創新,昔時之繁文亦因時間而簡略,是以,制禮當順乎時之不同而改變,不可拘泥陳舊。
二、順,順乃順應天理人情。禮者,理也,本於自然人情,散則萬殊,合則一貫,在天為天理,在地為地理,在人為人理、常理,在木為條理,是以皆順乎自然順序,因此須順應理人情,符合日常生活, 世人方可接受,進而邁向正途。
三、體,體為體察、體悟。世人行禮大多不知所以然,因此往往誤會為縟節而不遵禮,因此制禮應體察周遭遵禮者,何以遵禮,起而效法。
四、宜,宜為適宜。每件事發生皆有許多處理之方法,禮也是相同,需選擇適宜團體環境之禮節而遵行,這是尊重他人及自己之做法。
五、稱,稱是相稱。古時因為封建制度有階層之分,因此所行之禮節亦不同,然而如今重視人人平等,但不可否認,尚有領袖及群眾之別,既有分別,禮數亦應不同,比如廟堂之主事及信眾所應行之禮不同。
總而言之,攝禮歸義,攝義歸仁。仁為孔孟思想中心,欲成仁應由禮之實踐。禮之原則又在於「中」,中乃不偏不倚,過與不及,要達到中,可由入境隨俗做起,比如初至異地,見寺廟欲參拜,理應詢問該廟之廟祝,以免觸犯禁忌而不知,如此一來,一者可瞭解當地風俗民情,再者亦盡其禮數也。
第廿九章 送神
九天 司命真 君 降 中華民國96 年11月17日
詩曰:送神儀式表丹誠,敬獻恩庥庇佑情,百出花招甜蜜嘴,不如平素德功行。
聖示:續著「醒明寶鈔」。
送神之由來眾說紛紜,有者說乃除夕年獸亂世,眾人前往避難,為免家中待奉之祖先神受到傷害,是以舉行送神儀式以免干戈;又有云主掌人間言行,評量善惡之灶神、日夜巡神,每到臘月廿四日,便須回天稟奏玉帝,而評斷世人來年之吉凶禍福,然則不論何種說法均無傷大雅,其意旨總是不離趁此機會答謝神靈一年來之庇祐,再者送神後方可清理金身,以免污垢囤積而孳生病菌,因此世有云:當日為「清囤」。
就傳統民俗而論,民家大多於廚房安奉灶君神位於牆壁,亦有安奉於神明廳與值年太歲一同者,因此送神之場所,不離於廳堂或廚房為佳。而其供品大多以甜食為主,乃欲祈神明飽足甜頭,回天稟奏美言幾句,但,有者因其平素作惡多端,竟將祭拜後之麥芽糖塗抹於金身嘴角,說是使神靈口角生甜以及利用其黏性使之不胡亂報告,其實此舉完全抹煞誠心敬意,試思我人飲食過後,必然不願口齒留有殘渣,何況是神明?因此,此舉不過是欲蓋彌彰之作賊心虛,亦是褻瀆神靈大不敬之做法也。
送神於廚房裡宜將書有灶神之神位紅紙焚化,倘若有金身者,則應待送神後方可著手清理,但切勿以水清理,宜利用紅、黃乾布拂拭,以免受朝而龜裂退神,而後方可清洗供神用品。另外,送神之時間通常於臘月廿四日之清晨,亦有於子時為之,然而不論何時、何地、何種方式皆是以誠心為要,且平素理當力行善事,便不須驚懼司神之報告。
第三十章 占燈
九天 司命真 君 降 中華民國96 年11月24日
詩曰:共善虔誠作短檠,紅膏紅炬放光明,馨燈晦顯玄機兆,仁德縈心福祿生。
聖示:續著「醒明寶鈔」。
眾生仰賴大自然而生存,人類觀測日月星辰之變化,而有民俗信仰,點燈之科儀,即是因對日月星辰大放光明,造育萬之仁德,而使世人敬仰為之,且點燈透過至誠愿心,仙佛敕化及有道立士為之祈點而時顯奇蹟,因此世人紛紛認捐點燈,以祈求破除隱晦,永呈光明。
點燈之科儀,溯源至上古時期,燒柴祭天且經過諸葛孔明修禳延壽,祈點七星燈;佛教難陀尊者削髮點燈供佛,遇風不滅之總總例證,而得到宣揚。至今才有文昌燈,光明燈,林林總總之點燈科儀。然則點燈之基本理念,無非透過善眾涓滴輸誠,聚沙成塔,而以星星之火苗匯集成火炬,經由共善共願誦經拜懺、施符、唸咒,而熱能轉化為祈禳者之善能,裨益運途順遂也。
然則點燈不僅可消災旺元,更可以小術觀測祈禳者近期運途之吉凶,茲將此小術示,以利世人參閱:首先應於寺廟祈點馨燈,並於燈旁虔誠咒請云:「謹名七真下降,受今關告,燈火明暗,知吉知凶,威神之力,萬願皆從。」達四十九次,並繞燈三匝,則可觀其燈苗,倘為明朗則吉,晦暗則乖,燈象火苗成青色,則家有伏尸;燈象之炁呈赤,則防血光;燈象為白,則有官訟,遇病難痊;燈象為黑,則其運途多阻且不祥;燈象色黃則犯土神;燈象忽明忽暗,則有魈鬼干擾,以上之凶兆宜即時修禳植福,以避免之。
點燈雖可透過小術而占卜吉凶,但其運途休咎,仍然取決於低德善行而顯成,設若生活態度積極進取,直道而行善者,縱使占得凶兆,仍可化險為夷,因此點燈之吉凶仍以心亮與否做為最終之燈兆也。
第三十一章喪禮
九天 司命真 君 降 中華民國96 年12月1日
詩曰:靈云受囿寄皮囊,立德行功育子昌,依禮抒懷人至性,戚喪祭拜忌鋪張。
聖示:續著「醒明寶鈔」。
人之靈魂雖然受囿於肉體,然而依賴肉體而行功立德或繁衍子孫乃不爭之事實,因此我人不能輕乎「死,葬之以禮」之禮節。喪禮乃儒家所重視,且依周禮而制度,分為大、小斂,遷、弔、葬、服等等…禮節。古昔人之命算較短,因此以六秩為壽,如今醫藥發達人之壽算普遍延長,因此以八秩或九秩稱為壽,雖然壽者之年齡界限不同,但是世人仍然注重亡者斷氣之地點,比如:亡於之男子稱為「壽終正寢」,女子稱之為「壽終內寢」,終於室之理乃為家人子女,善盡責任及孝心,引領亡者回歸其家室故也。
亡者陳屍於堂中,自晨至晚有其家人子女陪待看守,稱之為「守鋪」,乃為避免野外貓狗禽刁食屍體,而待其入殮前需要洗滌、梳髮、更衣,乃欲透過此禮節絕其塵緣,使亡者以清白之身歸天,然則更衣亦有民俗傳說云:乃溯自明朝受清朝擊敗,明人為表忠貞,至死不踏清地,是以更衣之尸須用椅棹或床墊,隔絕地面以全亡者之志。入殮後由家人及友人瞻仰儀容以表惜別之意再封棺,發車馬行哭禮之儀節,乃現代報喪發訃聞之濫觴。
依台疆之喪禮乃鎔鑄日式及西式之禮節為一爐,比如:所謂之「告別式」乃仿日式,而親友祭拜於靈前約三步跪地,再以膝行至靈前上香、上酒乃古禮,然後由親友宣讀亡者之生平事蹟又屬西式,最後由眾親友拈香末三次行一鞠躬者又屬日式。縱然禮數博採中西,但只要於喪禮中莊嚴肅穆,表達追思之意者仍不失禮也。
服喪三年乃周禮之重要一環,安葬後稱為「虞」,一年後稱「小祥」,二年後稱「大祥」,大祥之隔月稱「禪祭」,禪祭之後方可去服制,周禮之所以繁多乃藉由禮節抒發家屬悲愴之心懷,然而如今工商社會將此繁禮簡化,我人卻不可因簡化而或忘先人養育之昊恩。
孝者致其哀,乃人之常情,盡孝遵禮乃傳統美德,然則,今人之喪禮,盡其鋪張以表其孝,且受僧道點綴,紛紛燒庫銀或以擴音器誦經之行徑,造成環境污染,皆已違背子曰:「喪與其易寧戚」之範疇,能不醒明之。
第三十二章 正信民俗
九天 司命真 君 降 中華民國96 年12月8日
詩曰:寒氣頻催歲序新,寶鈔壽世醒明辛,民間習俗依如法,文化傳承感聖神。
聖示:續著「醒明寶鈔」,今以「正信民俗」為題,作最終之總結。
年分四時八節,乃因農家耕耘,春種夏長,秋收冬藏之節氣而有分野,昔時以農立國,農民於年終為慰勞一年之辛勞,因此趁休耕而有酬酢祭神之禮節,一則感謝上蒼造物生民,再者趁休耕豐收,家人團聚,聯絡情誼。
農歷新年從初一至初五皆有其年慶活動,比如初一開春,開門祭神,燃紅燭,食湯圓,貼春聯,再出門拜訪親友拜年;初二祭拜祖先,夫婦回娘家;初三則為俗稱之窮鬼日,禁忌出門,是以,家人齊聚商討來年之工作計畫;初四迎神;初五則恢復原來正常作息,雖然年節心情輕鬆,但卻有不少人利用此時豪賭一番,實在有違年節歡樂之氛圍。
每一族群因地域及傳統不同,對於同一節日卻有其不同民俗特色之解釋,所謂:「民風不同,其俗必異。」比如,世有一關於年節之訛傳云:謠傳台島將沉舉國憂傷,是以於臘月二十四日舉行送神以免慘遭魚池,更準備豐盛之餐飲於除夕享受,作為最後之晚餐,然則初一一到眾人皆平安,因此互道恭喜,初二便打道回娘家探望,卻又聽聞初三禍事方至,因此於日落前紛紛回府守候,時至初三安守家園,方頓悟謬誤,因此,於初四接神回駕,並感謝神明保祐,初五則恢復正常作息。如此之民間傳說比比皆是,然則,昔時資訊不通,民智未開難免遭受三人市虎市之訛傳所恫嚇,如今世人自詡民智已開,如斯訛傳卻乃充希生活當中,我人視其謬論不免莞薾一笑,然而,後人視今人之劣俗,又會有如何表示呢?實值眾生醒明而以正信及智慧審辨之。
良俗長存,劣習立正,何謂良俗,良俗乃舉凡符合民失精神,緬懷先賢之活動者是,反之,劣習則是鋪張浪費,污染環境,損害人身者是。不過對於民俗相傳既久,後輩不明所以而依樣葫蘆者,亦應改正其盲目追隨之舉動,深明民俗歷史之源流脈絡,方不淪為迷信。且藉由了解歷史脈絡而傳承文化。
南天 文昌帝 君 降 中華民國96年12月15日
聖示:降筆為《醒明寶鈔》作跋文。
跋
浩然之氣至正至剛,充塞天地間,人凜之而無虧本性之良知良能,靈性無虧良知,則復性還本,自可通天地、動鬼神,是以君子常養之而尊德,聖賢教民明明德而止於至善,由定、靜、安、慮、得之中,勸人明解中道,進而知解修養道德之範疇。
《醒明寶鈔》之著,首重以人性根本之生活禮節端正外恭內敬之行為,並藉以辨正世風之劣俗,次以人生於世難免困窘,因此披露小術以資世人排解,避免遭受不屑人士之愚弄,然則小術之神跡良效與否,端憑世人之良心道德及福祿厚薄為最終依歸,是以欲法其道,則需修其善,培其德,設若不明修身善德,則不明孟子云:惻隱、辭讓、是非、羞惡之四端,不明此四端,縱有大羅祕法,亦不過徒具形式,難有成效也。
吾今不揣愚陋,降鸞為文,旨在盼世人於修道行持,莫過於燥急,拳拳於德,服膺於禮,秉其中道而堅毅行持,何患道之不成?茲值寶筏完竣,至盼世人莫以世俗雜詠等閒而視,是為跋。
南天 文昌帝 君 跋於 無極證道院 武廟明正堂
天運丁亥年 十一月初六 日
瑤池董仙姑 降 中華民國96年12月22日
聖示:續為《醒明寶鈔》作跋。
跋
良能與良知難修道上佔有其重要地位,依其完成之時序,當以良能為先,良知為後,良能乃啟發良知成就之動能,比如:萬有之生長,便是良能,良能使人為善去惡,良知令人辨別善惡,我人修道便是以正己而為善去惡,方可審辨世間之是非善惡。
《醒明寶鈔》之著造,乃藉文字之寓意,而開啟良能之契機,而令良能開拓良知,倘若世人只聞只味而不知咀嚼,則如研閱而不力行實踐,終究難響美味而達到修道純圓之目的。
至盼世人有緣得閱本書,用心體會,研閱而得之,得之而實踐,方不枉鸞堂著書之苦心。茲值寶書告成,吾以翦陋數語,聊置篇末,是為跋。
瑤池董雙仙姑 跋於無極證道院 武廟正堂
天運丁亥年葭月十三日
南天文衡聖帝 降 中華民國96年12月29日
聖示:作《醒明寶鈔》之跋文。
跋
書以啟蒙,文以明道,鸞門稟承上天大開普化慈悲意旨,諸天仙佛聖神乃不辭雲路迢迢降筆,苦口婆心,諄諄善誘,以成牖民壽世之效,此乃鸞門之幸!眾生之福。
智者明也,乃辨別是非善惡之根本,舉凡思考、判斷、邏輯與記憶,在在於明智之中而有其優劣,且於世事繁冗之當下更應以之應對,而其智慧由來,皆可從善書中得之。
明智者能除塵相,能識時務,審明辨別天命道統,內則妄想欲念盡除,外則廣植無量功德,《醒明寶鈔》之著造,以淺白文句,寓深意旨,細微處闡明修身要義,廣泛處論及大道機鋒之種種,警世挽俗之範圍靡不包羅,實乃啟迪眾生,維持人道,不可或缺之南針,滿盼眾生上體仙佛不辭雲路之苦心,付梓之初,發心捐印,以廣普化眾生之妙也。
寶書告成,吾忝為鸞門五聖之一,更兼明堂主席,自當跋文以識之。
南天主宰文衡聖帝 跋於無極證道院 武廟明正堂
天運丁亥年 十一月二十日
http://blog.xuite.net/saintchi/twblog?st=c&w=4282959&p=1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