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道的人,除了自己的言行要一致以外,這個德絕對不能夠缺少,如果不修德的話,就像魚之無水,燈之無油,這樣要如何的進德?

[人能弘道,這是很重要的觀念。要如何做,才不會辜負天恩師德呢?這是白陽弟子的使命,你們每個人都緊繫多少蒼生的慧命,道務是在你們每個走出去的步伐中推展出來的,千萬不要把時間都放在一些無謂的鎖事上,目前只有渡人成全人是當務之急,在學習幫辦中了愿,在辛苦開荒中成長,這不是每個人都能有的福氣,徒兒千萬要好好把握啊!

[不責人之小過,不發人之陰私,不念人之舊惡,從謙虛之中去體驗樂趣,從忍辱當中去培養美德,從自制當中去克服物慾,從寧靜當中去安頓身心。

[苟無至德,至道不凝焉!總歸一句話,你如果沒有盡職的話,想要修道,就有如常講的這句話「大道修來有難易,亦是由我亦由天,若無真功與實善,尚有群魔作障緣。」所以,要積陰德啊!否則,尚有群魔作障緣!所以說,這個德,在你們修行當中是最重要的,你如果真心的照著這七點學著去做,慢慢地培養你的德性,那麼,你修道的障礙自然就會減少了。

[你們以為辦三曹大事,就憑著每一個人在火宅之中滿身的罪業,還能夠帶罪立功,這是沾了什麼恩?這是三曹普渡白陽末年,才有這個機會,才能夠天事人辦。所以,不論點傳師,或能力好的人,都不要認為自己的能力好,自己的口才好,就自恃傲人。要記得,這都是沾了什麼恩?天恩師德!

[要做中流砥柱,要先把根基訂好,這根基不是先有學問就夠的。這根基必須你本身從心性方面去修養,培養你的德性,那就得從待人處世之道學起,待人處世之道要向你周圍有德性的人去學習,久而久之我們就會琢磨出我們特殊的性質了。

[什麼叫德啊?平等就是有德啊!少的要敬老的,老的愛護小的。所以人要有謙,謙者有德性,以德性才能服人,是不是?人說有德不令而從,你沒德性,叫別人怎麼做,別人就不會聽是不是?為什麼不服從呢?因為你觀念不正確,所以別人就不聽啦!

[徒兒,當你成為前賢時,你都在教後學什麼呢?教說法、教看法、教想法、教種種法嗎?你的後學知道白陽普渡的殊勝嗎?你的後學知道三寶心法的妙用嗎?你的後學知道三清四正的必要性嗎?你的後學知道尊師重道的可貴嗎?你的後學知道前輩的德風嗎?如果這些基本都不知道,那為師要問問徒兒在傳承什麼呢?

[所謂的功德,甚麼叫功德?功德在哪裡?如果說有那一點功德,在六祖壇經講的:「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無滯,常見本性真實妙用,名為功德,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自性建立萬法是功,心體離念是德,不離自性是功,應用無染是德。」所以說,若覓功德法身,你要由此去做,但依此作,是真功德。這幾句話你們好好回去翻一翻,好好的去做一做,好好的在你們心境上下功夫就是了。所以說,講道不離心性,懂嗎?你這個心不修還是枉費!

[要修道才有福氣哦!不修道的話,就在汪洋苦海中起起伏伏,為凡塵瑣事而忙,煩惱這個,操心那個,要想不老也難了,偏偏人最怕老,事情愈多,人愈容易老,為師教你們一個功夫,要有一個無為的心,修道要回到無為的地方,無為的境地,不要管這麼多,人家罵你瘋也好,說你顛也好,都不要管他,因為你們的老師本來就叫做瘋顛濟公,不是嗎?徒兒們,想想自己有什麼煩惱,現在為師唸一句,你們就唸一句:「這些事情是可以解決的,我願意改變,我願意改變,我願意先改變自己,我自己若是不改變,別人不會隨著改變,所以事情是可以解決的,我願意改變,我願意改變,我願意先從自己改變。」好,眼睛張開,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事情是可以解決的,但是要先從自己開始改變起,你不要說事情都沒有改變的可能,要知道,凡事都可以改變的,好比和人相處不和睦、不快樂,你如果改變了態度,別人也會隨之改變,但是,也不能只改變了一下,就不改變了,就說沒有用,那就不是修道人的精神喔!

[上天賦予你天命靈明本性,就要盡自己的責任去了愿,既學道就要注重綱常倫理,推夷安天下。

[徒兒啊!如何使慧命永傳呢?
1.發愿濟世,並渡眾生,才能累世累生遇佛普渡聞法,永生方不退轉。
2.懺悔一切業障罪過,才能止宿命長慧命,永生方不退轉。
3.惜福感恩,佈施行善,才能福慧俱足,永生方不退轉。
4.覺悟自性,見性成佛,才能顯放本愿,永生方不退轉。
5.正氣常存,法輪常轉,才能鎮壓百邪驅業障,永生方不退轉。
6.善念凝聚,消滅業力,才能超脫三界免遭劫難,永生方不退轉。
7.普念迴向,徹空地獄,才能感召三界十方六道眾生,永生方不退轉。
不過呢,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想是可以想到千萬里之遙,但是不行啊,終歸還是無用。所以說,道是要行出來的!行道佈道,你的慈悲心、智慧才能夠展現出來。

https://jigongteacher.blogspot.com/2020/02/blog-post_16.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纓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