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講話,我們要認真聽,因為父母的經驗可以幫助我們;現在年輕人都自以為是,覺得自己了不起,比爸爸媽媽書讀得高,比爸爸媽媽會賺錢,不得了。常常嫌父母不好,常常頂嘴,跟父母講話大聲的人,從今天開始,要好好的改過。要把握父母還在的時候,好好的孝順父母,不要等到有一天,父母不在了,才後悔、難過、流眼淚,都沒有用。我們在佛堂學習各種道理,就是以孝順為最首要、最根本。所謂「百善孝為先」,常常去看父母的好處,想父母對我們的恩德,就是有福氣的人。常說爸爸不好、媽媽不好,以後自己都要遭受苦難。
道不是虛無縹渺,不是在天空,「道」是什麼?就是我們人的本分。做子女的,有子女的本分,當父母有父母的本分,如果我們把本分顛倒了,以後都要受苦受難。
我們有脾氣的時候,就是妖魔;有私心的時候,就是妖魔;有不好的行為,不好的心念,就是妖魔。所以我們要充滿正氣、充滿好的念頭、正確的念頭、正確的觀念。
我們的自性、本性是一切人事物的根本、源頭,大家要了解「性在人在,性去人亡,」我們要把握這口氣還在借假修真。
一個真正有修行的人,内在是很充實,而且很有智慧,對人謙虛很有禮貌。只有内在沒有東西的人,才會把頭抬得高。你看稻子還沒有飽滿的時候是很高,飽滿之後是低下來的。
壇主是這艘法船的舵手,講師站在法王座,都是很重要的職責。自己看重自己,把職責本分做好,這樣才能帶領下面的人。
如果有人反對我們,表示我們還可以更進步。所以遇到跟我們意見不一樣的人,那就是可以讓我們成長的人,我們要感謝他。
要如何知道你的修持在什麼階段?於是上天藉著人、前賢、後學、道親,可能在辦佛事的時候,給你一點不如意,給你一點磨練,藉人藉事在考驗我們的時候,一生氣,這一關就沒過,下一次又要重修,要重新來過,是不是很可惜?所以,不管遇到什麼事情,自己辨別一下,前賢講得有道理,點傳師這樣教導我們是對的,那我們就應該照著這樣做。如果覺得不太不大正確、好像不對,那我們就要委婉的好好溝通。如果遇到事情時都只會生氣的話,那就很可惜。
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好好的唸,尤其論語更要讀,人家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如果將四書的道理用在做人處世和我們的家庭,保證每一個人都能夠有一個很美好的人生,很豁然開朗的眼界,不會被這世俗的一切侷限。
最好的性情、最好的地方,我們給他叩叩叩打開來了,不管做什麼事情要問問自己的良心肯不肯,答應不答應。更要問問為師答不答應,知道嗎?要想的仙佛都在你身邊,「我這樣子老師高興不高興?我這樣子做上天喜不喜歡?」
肉的毒素很高,因為被殺的時候,牠很害怕、很生氣,那個時候毒素就很高,我們又把牠吃進去,毒素就跑到我們身體裡面。吃人家半斤,以後你要還人家,可能不只八兩,因為利息很高。所以能夠吃素的人,就能夠跟眾生斷絕惡緣,我們去到哪裡,貴人就很多,我們喜歡吃肉就是跟眾生結惡緣,穿的很漂亮也有化妝,怎麼大家都不喜歡我?那就是我們沒有結善緣。
你買營養品叫做葡萄籽,說要補血,吃葡萄不見得會補血,因為外面那層皮你把他剥掉了,營養就少了一半,再把那個籽吐掉,更沒有有營養了。葡萄皮有一點澀澀的,所以我們吃東西不能光吃甜的,那個澀的成分對我們的身體就有好處。有時候我們吃橘子不要把那個鬚鬚拔得很乾淨,那個鬚對身體很好,我們要把有營養的東西吃進去。
我們每天都要展開笑容,有笑容才會有神采,如果生氣的時候,那個神采就不見了。很認真做事情,也不須要繃著臉;我們可以做得很快,但是不用很緊張;我們可以很認真,但是也可以不用很嚴肅。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159244590826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