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道的起步,除了誠心以外,還有很多事情等著學習,想學道一定要讀經書,如果把諸佛菩薩的經論都讀了、明白了,再來讀易經,那麼才不會走偏,才不會執著在術、流、動、靜。易經誰研究得最好?易經有四聖,哪四聖?伏羲、文王、孔子、周公,所以一個辦道的人,易經也要略讀

為什麼要先讀四書五經?書可以把人導正,可能你心不正,而走向執著偏頗的路,所以要學會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念頭,人慾淨盡才能天理流行,用心學習就會豁然貫通,所以君子學道要素其本位。末後弘法利生,眾生心裡是充滿物慾,所以物有本末,要明白來龍去脈,你能有這些程序才能奠定道基。

辦道的精神不是説説就能表現,而是從內心行出那份恭敬誠意,才能顯出道味,它是精神的傳承

、它是修道人的內涵、是辦道人功夫的深度,道場的基礎,人們所學習到的有幾分,不是數人頭

,而是看你的言行舉止、態度、誠意誠懇表現有幾分,尤其你們都清口了,更要內斂、修修自己的火候,不應該在皮毛上做功夫,而要在自己的內心鍛鍊自己。

當講師要以身示道、低心下氣、身先士卒,要把道做好,讓後進的人學習。學道要學習恭敬對方

,要禮敬別人,不要有愩高、我慢、自以為是的態度,那就失去文人學道的氣質。

《選自白陽聖:四書之大學》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15924459082661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纓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