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行提升了

才有引緣渡眾的心

德行提升了

才有感化眾生的力量

德行提升了

才有擢舟眾生棄暗投明的能力

德行提升了

才有肩鴻任鉅之能耐

德行提升了

才能讓三界眾生看見光明與希望

賢士自身之德行要如何提升? 培德須從低處培起, 所謂「謙讓無私生德、慈悲生慧、實修生智、無為生定」---

「謙讓」即是能夠卑遜 (謙虚恭謹) 不自大, 處處與人互相禮讓, 不與人爭奪、爭取。

「無私」即是能夠普物利眾, 没有自我, 人我一體。「人我一體」即是「我即眾人, 眾人即我」, 賢士若能做到「我即眾人, 眾人即我」就是無私的表現, 若能做到『謙讓無私之境界』, 就是在『培德』。

在平常要做到「謙讓無私」非常不容易, 賢士在家是否有與兄弟姐妹互相謙讓? 『修道培德』就從『平常生活中』開始修起、培起, 最難的對象是誰? 就是每天相處的家人、親人, 為何? 因為太熟悉。

賢士修道要求何妙法? 修道别無妙法, 就從生活中點點滴滴實際、踏實修起, 從一念一舉一動開始修起。人之自性本包括妙法, 何須往外求? 而要做到「謙讓無私」, 必須「存有至誠之心與去邪妄之心」, 才能達到此境界。

「慈悲生慧」慈悲之人看透人生虚幻無常, 而能夠去追求正法、正道, 尋求解脱;因為他領悟了人生虚幻無常, 所以也會去勸化眾生, 引導眾生向道修行, 尋求正法、正道得解脱;適時給予眾生保存自己慧命, 甚至增長慧命之機會。

慈悲之人, 身不犯殺生行為, 口不食動物肉不攫、不奪、不取、不斷他人之性命, 能鞏固自身之慧根, 所以慈悲能生慧。

「實修生智」實修之人明白是非對錯之理, 自身也明理到一定的程度。因為明白道理, 『能以道理』『修除自身之脾氣、毛病、缺點』, 當遇到事情時, 就能有智慧、理智去處理應對, 將事情處理圓滿、圓融。

再來, 「無為生定」, 不是為了某事、某人、某物或某目的而為, 稱為「無為」。就如賢士們是為了尋求真理、尋求解脱, 為了救渡三曹眾生出苦、為了普渡眾生而修道, 賢士修道不可藉道之名而貪圖名聞利養, 若是為了利益自身, 或為了達到某些目的而為, 所做的事就不稱「無為」, 而是「有為」。

賢士行功是在盡自己的本份, 不可為了名相、或讚美、或為了求功德而為。你們消業、了業是在解開自己累劫累世與今世鎖上的層層枷鎖, 所以不可執著消業之後就要上天保祐你的一生境遇都要順利無風無波, 也不可執著消業之後就要讓你的身體完全毫無病痛。當要了解此色身仍在五行中, 人身是四大假合而成, 既是四大假合而成, 有成、住就有壞、空的一天。

賢士引緣渡眾是在了自己所發心立下的愿, 不可為了居其渡眾生之功名, 或為了彰顯表現自身之能力、本領而随意引渡眾生求道, 應該要注意求道的規定事項。這些規定是為了賢士們好, 也是為了眾生好;是為了讓你們能長期引緣渡眾而考量, 也是為了眾生得道上岸之後, 能順利長久行修辦道而考量。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15924459082661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纓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