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者不招人忌,恭者不招人侮。修道第一步,要從謙字著手,唯有謙虛,才能成其德。六祖慧能說:“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低到極處方為高,那才真有德。謙虛不是一種退讓,而是一種高雅的氣度,一個懂得謙下的人,才有機會看到更頂峰的階段。徒兒修辦道一輩子,如果學不會一個謙字,就很難成就其他的美德。
人的一生永遠都要受教育,待人處事、進退應對,都是教育的題材。不要認為待人處事,進退應對是通俗的道理,沒什麼好探討的,你如果不懂得謙虛,虛心求教,那你的一生就註定是失敗的。聖人能以謙讓應對世事,那是因為他的本質樸實無華,徒兒欲與世人和諧相處,就得把握住那個樸實的本質。老子不是說了嗎,一個有修養的君子,一定是『含德之厚,比於赤子』。唯有永保赤子的人,才能流露出謙和、優雅的氣質。
懂得請教的人才是智者。徒啊,生命這麼有限,修辦道又有這麼多條路徑,徒兒要怎麼走呢?有一個方法,那是一種精神,就是用心。你凡事都用心,多請教,多改進,沒有走不出來的路。泰山不擇土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人若能夠謙卑低下,自然能成其德。天地之間都蘊藏著機趣,一草一木都有道,也無處不住道,無處不示道。徒兒若能學習泰山與河海的不言之教,德便在其中。
謙是戒除傲慢最好的導師,謙則心誠氣和,色溫持正,亦能感人。徒兒每天都要面對各式各樣的人,如果不能放下傲慢、我執,又如何裝的進去這麼豐富的人生呢?有句話很重要,志趨不正,則學問適足以為惡。志向如果趨於不正的路途,那你所學的一切知識、技巧,都有可能成為社會的亂源。譬如說,你讀了大學,有沒有懂得大人的道理?人得一為大,你能常回歸一心,常清常靜,才是真的大人。這是要去歷練、體悟的道理,而不是學歷上的知識,不要以為讀遍萬卷書,拿了大學文憑就什麼都懂了。一個低心學習,率著本性的人,才是真正利益社會、國家的志士仁人。
一個沒有謙德的人,只是一個沒有靈魂的稻草人。那是因為他缺乏自我修正的能力,『改』就是一種謙德的行徑,『學』然後知不足,故能【日日新,又日新】。樂於受教,勇於改變,如果修行少了這一環,就註定是沒有靈魂的稻草人。籃子可以裝很多東西,徒兒的心籃裏都裝了什麼呢?如果不放下那些我執、我見、我慢,怎麼還有空間容納生命中的資糧呢?大其心,可容天下之物;虛其心,可受天下之善,徒兒的心已經可以容納多少資糧了呢?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159244590826610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