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佛陀降生及出家

  佛陀的家世

  在喜馬拉雅山的南麓,有一條恆河的支流,名羅泊提河。古印度時在河谷兩岸,散布了十個釋迦族的小城邦,其中位於河東的迦毗羅衛城,由於政治修明, 最為強大,成為他們當中的盟主。

  因為古印度社會階級制度很森嚴,釋迦族屬高貴的剎帝利階級之一,所以迦毗羅衛城和鄰近的拘利城的釋迦族人互通婚嫁,以保持血統的純淨。

  佛陀的降生

  佛陀誕生於西元前六二三年〈相當於中國的周襄王三十年〉的四月初八日,父親是迦毗羅衛城的城主淨飯王;母親摩耶夫人是拘利城公主。夫人臨分娩時依照俗例,要返回娘家拘利城去。途中經過藍毗尼園,她看見一棵無憂樹,花朵盛放,正想伸手采摘,太子便誕生了。

  摩耶夫人那時年過四十,身體衰弱,生了太子七天後便去世。從此,她的妹妹波阇波提夫便負起了撫育太子的責任。

  淨飯王晚年得子,後繼有人,心中很歡喜,於是和有德望的婆羅門商議,為太子取名喬達摩·悉達多。

  其時,有一位隱居的修道者阿私陀,到來為太子占相,預言太子將來,若是在家,便成為轉輪聖王;若是出家,必為覺者。淨飯王聞說,不禁愁惱,深恐兒子他日會出家。

  童年的生活

  太子由七歲開始,每天須研習經典;年紀稍長,又要學習騎、射、劍擊等武藝。他雖然於文、武二途都漸漸得到很高的造詣,但他最喜歡的,還是思索人生的奧秘:

  生命從何而來?

  人生真正的目的是甚麼?

  生命的盡頭有沒有歸宿?

  這些人生問題,就算哲學家也不易解答,年輕的悉達多太子自然也難免迷惘起來。

  有一天,淨飯王攜太子到郊外游覽。太子看到農人們在田中耕種,烈日曬背,滿身泥漿,十分辛苦;耕牛拖著笨重的犁耙,弄得皮破血流,行動稍慢即遭鞭打;在翻開的泥土中,有些小蟲受了傷,小鳥看到,便飛下來爭啄。

  在大自然裡,萬物弱肉強食。小蟲死,小鳥得而生存。生和死,互相依附。每個生命都是極短暫的,最後更不免要死亡。

  悉達多太子在綠油油的樹蔭下端坐默思,慈憫的心頓生,而厭患世間的意念也深深地印在他的腦海中。

  太子的婚姻

  隨著歲月的消逝,淨飯王由於年邁力衰,希望太子能繼承王位,又憂心阿私陀的預言實現,所以在太子十九歲的時候,便替他娶了聰明賢淑,端麗無雙的拘利城的公主耶輸陀羅為妃。

  奢華的生活

  父王為太子築了寒、暑、溫、三時的宮殿和美麗的花園,又挑選了不少宮娥彩女來侍候他,希望透過奢華的生活享受使他不要生起出家的念頭。

  歡樂的日子,如行雲流水般過去。但這並不是太子所要追求的理想生活方式。

  毅然出家

  稍後,太子得到父王的同意,帶著待從出游,在東門看見曲背貧困的老人;在南門看見痛苦呻吟的病人;在西門看見送葬中的死人,他看見了這些人生不可避免的苦難,不禁向隨從說:

  ‘我非脫離這老、病、死的痛苦不可!’

  不久,太子來到北門,遇見了一位修梵行的沙門;這時太子看見他高雅的儀容,又聽到他說出自己的出家,是為求脫離老、病、死的痛苦,不禁連聲贊許。

  自此之後,太子渴望出家修道。就在二十九歲那年,他的兒子羅睺羅誕生了。在一個午夜,他帶著侍從,跨上白馬,悄悄出了王宮,向城外馳去,然後進入一座森林,割斷長發,脫去服飾,換上袈裟,又遣走侍從。悉達多太子從此成為一個修道者了。

  訪道及悟道成佛

  訪求道法

  太子離開森林,再繼續向東南行,到毗捨離城附近拜訪修道者跋伽婆。他在苦行林中,看到許多修苦行的人,用種種奇怪的方法來折磨自己的身體。他們以為只要這樣做,來世便可生天,享受快樂。但是不合理的‘苦因’,又怎能得到合理的‘樂果’呢?

  太子認為這種方法,決不能解脫生死,所以住了一晚,便離開了。

  拒絕回宮

  當淨飯王聽到太子已經出家的消息,心中很悲痛,立即派遣宮中親信和大臣去追勸太子,他們遠遠看見太子在一棵樹下端坐靜思,便上前勸他回宮,太子回答說:

  ‘我出家,是要解脫生、老、病、死的痛苦。立志堅定,決不回宮。’

  朝臣無奈,只好留下憍陳如等五人,陪伴太子學道。

  婉辭讓位

  太子繼續向南行,渡過了恆河的急流,來到摩揭陀國,在首都王捨城托缽。居民看到他的風姿,贊歎不已。

  國王頻婆娑羅知道了,便請他入宮相會。當國王見到他的莊嚴容貌,聽到他的深妙哲理,大為折服,懇切地要求他留下來教化人民,而且願以王位相讓。

  但太子一心尋求解脫生死之道,堅決地謝絕了國王的美意。

  修持苦行

  太子來到王捨城附近的一個林谷,拜訪兩位著名的宗教大師阿羅邏和郁陀羅,兩人認為修道的方法是:應先出家,托缽為生,修習禅定。

  太子留在這裡好幾個月,禅定境界修得很高,但對解脫生死之道,仍無所得,只好離去。

  辭別以後,太子來到尼連禅河邊,迦耶山的南面,會合了憍陳如等五人,便在那裡同修苦行,靜坐沉思。

  太子每日或隔日進食一麻一米,後來還七日才進食一次,這種刻苦的生活,使他身體消瘦,皮骨相連;一直度過了 六個年頭。

  放棄苦行

  六年的苦行,仍未能解脫生死。太子無奈,只好放棄這種修行,走進尼連禅河去沐浴,洗滌身上的積垢,還接受牧牛女乳糜的供養,因此身心的健康都逐漸恢復。

  隨伴他的憍陳如等五人,卻誤會他的道念不堅,悄悄地離開他,走到波羅奈國鹿野苑去繼續修他們的苦行。

  降伏心魔

  太子獨自來到迦耶山,在一棵畢缽羅樹下,敷草而坐,發誓說:

  ‘我若證不到無上正覺,寧可讓此身粉碎,終不起此座。’

  他在樹下靜思解脫生死之道,於成道前的一個深夜,在禅定中顯現魔境擾亂,魔王派遣魔女來誘惑他,又令魔兵魔將來威脅他。幸而太子的道念堅定,始終不為魔境所動搖,結果魔王不敵,便隱沒了。

  悟成道佛

  太子降伏惡魔之後,摒除一切雜念,運用最高的智慧去思考和探索,在十二月初八日黎明,當明星照耀大地的時候,終於豁然大悟,徹見宇宙人生的真相,完成了無上正覺。此後世人尊稱他為‘佛陀’。

  說法及入涅槃

  度化眾生

  世尊自三十五歲在菩提樹下成佛後,直到八十歲入涅槃,在這四十多年間,從未間斷為眾生說法,足跡踏遍了恆河兩岸。

  佛陀化度的方針是先度凡夫小智的人,然後化度大智的人,所以說法有淺有深,使到許多眾生都離苦得樂。

  度五比丘

  佛陀離開了迦耶山,便准備到跋伽婆。阿羅邏和郁陀羅的修道處,去引導他們走上正途;可是,三人已經先後逝世了,於是只好改往波羅奈國鹿野苑,尋找憍陳如等五位舊同伴。

  這五個苦行者,還以為佛陀以前放棄苦行,是由於立志不堅,所以相約不去歡迎他。但當他們見到佛陀後,竟被他的威德所感召,立即上前恭敬禮拜,聆聽佛說‘四聖谛法,終於成為著名的五比丘。

  這是佛陀的第一次說法,所以叫做‘初轉*輪’。也從這時開始,成立了一個雛型的佛教僧團,具足了三寶。

  化三迦葉

  佛陀來到摩揭陀國,一路上,不少人受到他的教化而皈依,其中有拜火教的領袖迦葉三兄弟:大哥優樓頻羅迦葉,有五百徒眾;二弟那提迦葉、三弟伽耶迦葉,各有二百五十徒眾,合共一千人,都皈依了佛陀。這時佛陀已為遠近所尊仰。

  竹林精捨

  頻婆娑羅王知道了,帶著侍臣,恭敬地迎請佛陀,虔誠皈依。並且建築了一座竹林精捨,獻給佛陀和他的弟子;這是國王皈依佛陀的第一人,也是佛教擁有寺院的開始。

  佛陀在竹林精捨說法,王捨城著名的外道大師捨利弗和目犍連,聽到了馬勝比丘所說緣起的道理後,便放棄原來的信仰,帶著二百徒眾,跟佛出家,後來成為佛陀的左右手。在十大弟子中,捨利弗被譽為智慧第一,目犍連被為神通第一。

  祇園精捨

  在憍薩羅國有一位巨商名叫須達多長者,平日喜歡救濟貧苦的人,很受國人敬仰,被尊稱為‘給孤獨長者’。他來到王捨城受了佛陀的教誨,得益很大,於是,懇請佛陀到他的國家去,並且花了大量的家財,向祇陀太子買了一座優美的園林,建成祇園精捨,獻給佛陀作為說法的道場。

  國王波斯匿也率領了百官大臣,來到精捨,聆聽佛陀說法,誠心皈依。

  返國行化

  數年後,佛陀回到祖國迦毗羅衛城探望父王,還為親族說法。皈依的人很多,跟隨他出家的有異母弟難陀、堂弟阿難陀和兒子羅睺羅等人。阿難陀後來長期隨侍佛陀,被譽為多聞第一。

  佛陀的姨母波阇波提也皈依了佛,成為第一個出家的女弟子。

  在佛教,出家的男眾叫做比丘,女的叫做比丘尼;在家的男眾叫做優婆塞,女的叫做優婆夷,合稱四眾弟子。

  入大涅槃

  後來,佛陀年高八十。他離開王捨城,北行到毗捨離城,適逢饑馑,他惟有遣散了大眾,只留下阿難陀一起度過雨季。這時佛陀已經有病,受了鐵匠純陀供獻的食物之後,病情加劇。他來到拘屍那城的一條河流,洗了澡,上岸後在兩棵娑羅樹的中間,由阿難陀鋪設了睡床,佛陀枕著右手,側身而臥。這一晚,有一個外道名叫須跋陀羅求見,佛陀向他說了八正道法,收了他為最後的弟子。

  這時,佛陀在彌留之際,眾弟子到來探望,心中感到非常悲痛,佛陀便向他們作出最後的遺訓:

  ‘你們不要以為失掉我,便沒有導師了。我滅度後,以往所說的言教和戒律,就是你們的導師呀!’

  佛陀吩咐完畢,就在西元前五四三年的二月十五日夜半,右脅而臥,入大涅槃了。

  拘屍那城城主和佛陀的弟子,用最隆重的禮節,為他舉行火化;捨利則由摩揭陀國和釋迦族的八位城主請去建塔供奉。直到現今,捨利塔還在照耀人間。(節錄自 香港佛教聯合會 佛學課本)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58/579426.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纓芃 的頭像
    纓芃

    善書閣

    纓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