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諺語闡因

 

因果篇目錄

 

著書玉旨

天上聖母   序

大勢至菩薩 序

觀世音菩薩  濟公活佛齊降 前言

諺云一:【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諺云二:【一世官九世冤】

諺云三:【嘴紅紅要食人】

諺云四:【橋過拐仔就放下】

諺云五:【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諺云六:【人生不祭喉嚨,人死讒孝棺材頭】

諺云七:【前妻打到死,後妻不敢比】

諺云八:【做官無雙重才】

諺云九:【高低眼、大小耳】

諺云十:【抓別人的拳頭母掙石獅】

諺云十一︰【奴欺主食無久】

諺云十二:【雙手抱孩兒,方知父母時】

諺云十三:【賢婦令夫貴,惡婦令夫敗】

諺云十三:【賢婦令夫貴,惡婦令夫敗】續

諺云十四:【外路財不可賺】

諺云十四:【外路財不可賺】續

諺云十五:【人有善願,天必從之】

 

勸世篇目錄

 

諺云一:【食若牛,做若龜】

諺云二:【一日食飽激戇話】

諺云三:【大猴損五穀】

諺云四:【打破姻緣七世窮】

諺云五:【半暝報贏「繳」,天光報上吊】

諺云六:【酒醉心頭定,酒瘋無性命】

諺云七:【勸人爬上樹,樓梯舉著走】

諺云八:【乞食有食會弄拐仔花】

諺云九:【賢婦令夫貴,潑婦令夫賤】

諺云十:【飼子無論飯,飼父母算頓】

諺云十一:【坐人戶碇頭,打人囝仔】

諺云十二:【心肝有所貪,頭殼穿雞籠】

諺云十三:【船過水無痕】

諺云十四:【再三行善事,第一莫欺心】

諺云十五:【人無艱苦計,難得世間財】

諺云十六:【貧彈查埔愛整馬,貧彈查某愛做客】

諺云十七:【少年不努力,老來徒傷悲】

諺云十八:【莫謂答天無報應,舉頭三尺有神明】

諺云十九:【侵人田土騙人財,榮華富貴不多年】

諺云二十:【萬經百典,孝義為先】

諺云二一:【爭他一斗米,失卻半年糧】

諺云二二:【臨崖勒馬收韁晚,船到江心補漏遲】

諺云二三:【曾經少年騎竹馬,轉眼便是白頭翁】

諺云二四:【欺妻一世貧】

諺云二五:【萬惡淫為首】

諺云二六:【上不正下則不正】

諺云二七:【有錢常思無錢日,莫待無錢想有錢】

諺云二八:【貧窮起盜心】

諺云二九:【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諺云三十:【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南無地藏王菩薩  跋

元始天尊        跋

 

九十四年四月一日乙酉年二月廿三日

本堂主席 關登台

聖示:恭接玉旨,命本堂福神十里外接駕,命本堂副主席濟佛五里外接駕,其餘神人排班侯駕,慎勿失儀!可,吾退。

金闕右相許  降

詩曰:賢義天書普世光,明言修道步康莊。深知諺語終開覺,化渡蒼黎返理鄉。

聖示:吾為頒佈玉旨特降爾懿敕賢義堂,玉旨頒宣,神人俯伏。

欽奉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昭曰:

朕居凌霄,統領大千世界,無時不以蒼生是念!茲爾南膽部洲台疆豐原懿敕賢義堂關卿設堂普化,闡教利生,遍及十方,功績斐然。唯末法塵埃積重,災劫橫生,人心亦受假象幻境所迷,本性漸惑迷失,為期世人早能聞道修行,以培德晉品,釋因解業,了斷輪迴之苦,故關卿垂慈,呈奏請旨著作寶書,以茲渡化。關卿悲憫,朕心大悅,特准請奏降著寶書二篇。

寶書以系列闡述集錄,其顏曰「諺語闡因集錄」(因果篇、勸世篇),命由南海古佛、濟公活佛為合著仙師,化筆劉生昌隆為主著靈筆,書著為期一年半。開砂著作日期擇定于乙酉年三月十八日,旨到成效。普化艱辛,神人共體同心,寶書著作圓功,自有論功昇賞!

欽哉勿忽,叩首謝恩!

天運乙酉年二月二十三日

 

九十四年四月廿六日乙酉年三月十八日

天上聖母 降

詩曰:人生似夢幻難明,萬象契機貫過程。俗諺參涵真道理,語句闡因智慧生。

為《諺語闡因集錄合訂本》一書作序

嗟呼!人生如夢,事事難料,但總離不了前因後果的牽連。在世俗俚諺之巧說中,有者乃明指為人心之引作;雖俗諺通俗,直述而未加修飾,但當中確實深含著人生真理,可一針見血的指明人生事物變化,及人心運作的機巧。

今日爾堂能奉旨著作這難得寶書,以作為啟迪世人智慧,引導明因了果,實為珍貴。現今世道經歷萬般災劫,人心漸受諸般迷染,形成世人造作因果不斷,業力凝聚而破壞整體善境,此深為有識者憂慮!《諺語闡因集錄》一書,將是系列闡示之普化寶書,能將世人易造因成果之原委,借由寶書所闡述之古往今來造作案例一一闡明,以警惕世人。更藉諺語闡明真理,以達啟迪世人之智,早修善道,立德行功,釋除前世今生之因果業障;並棄惡行善,淨化自性,返回清純無染之光陀靈性,圓滿人道而入聖道。

寶書著作,吾先以概要作序!

天上聖母 序於豐原懿敕賢義堂

 

九十四年四月廿九日乙酉年三月廿一日

大勢至菩薩 降

詩曰:真言諺語異名更。瓜豆俗言義理明,如是因緣衍至果,同然法理不歧爭。

特降為《諺語闡因集錄合訂本》一書作序

因不生、果不成,生滅不起,輪迴難繫。有云:「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如是因、如是果」。故福禍無門,唯人自召。又菩薩畏因,眾生畏果,一切福份災劫其來有自,莫待身受時方知其苦!

人身繫因成緣,輪迴世間,承前因而受後果。更因身處五花十色迷幻世境,甚易受到迷惑感染,形成貪婪糜爛,心念生起貪嗔痴三毒侵蝕,進而身心不淨亦不靜,愚昧無明致成造業因源,生因成種子萌芽在不知不覺中增長,此關聯種善因得善報,種惡因得惡報,兩極對等,一絲不苟。

悉因明果,畏因避果,是杜絕因果的唯一方法。爾堂普渡,勤作有為,今蒙聖澤慈垂,為芸芸蒼生請命降著寶書《諺語闡因集錄》,珍貴甚惜。欲以俗諺之粗中有細,如似萬花中之梗柄枝葉齊全,彌遍萬象,卻一語道盡真章,指點明義,非是世俗人所淺想而得知也!寶書能藉由諺語闡明因果,以茲渡化人心,警惕世人,以達眾善奉行,諸惡莫作,離因止果,返璞歸真,圓滿功果,脫離輪迴,唯眾聖之寄望也!

大勢至菩薩 序於豐原懿敕賢義堂

天運乙酉年三月二十一日

 

九十四年五月三日 乙酉年三月二十五日

觀世音菩薩

濟公  活佛  齊降

吾為《諺語闡因集錄合訂本》一書作前言。

觀世音菩薩:諺云:「一枝草,一點露。」世間靈物,無不在天地間佔有其位而受天地之孕育成長;而此一靈物,自有其來源,亦有其往處,就是一枝小小的野草也是如此。而世人亦如是,父母成緣,其源也!而父母慈暉,何者不是關心與憂心子女之現今與未來?但天德潤澤則更加悲憫,亦何不是大願普化,引渡世人早日回歸原鄉。此種慈願各俱足因緣藉法引導,機殊堪珍。唯世人能體大悟,得機聞法早修,以圓內聖外王之功果。

濟公活佛:諺云:「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語意道盡人生諸般禍福,皆源至於自身造作,此也是連繫著因果不變定律,兩極相對之前因後果。人俱其造生之力,但在生與滅的過程中都需經歷此過程變化,如同一切善惡成因所致成的善惡後果,一切承擔終歸是自身所受。人非聖賢,知錯能改,善莫大焉;而此一改,正是改變成為天道好還之富貴善因。

《諺語闡因集錄》一書乃是明義直指世道善惡因果案例,此能藉書開章取義普化,引渡世人種善因、除惡障,返觀自照,靈心歸真,自性純樸,書珍慎惜!

南無觀世音菩薩、濟公活佛齊述于豐原懿敕賢義堂

天運乙酉年三月二十五日

 

九十四年五月六日乙酉年三月二十八日

南無觀世音菩薩 降

諺云一:【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解繹:人為生活追求錢財,日夜勞累成疾。亦也有甚多在不愁吃穿還不知足,為非作歹、作姦犯科,進而橫取不正不義之財,導致終成身敗名裂,種下罪業因果,甚也有因此而淪落與應劫身亡矣!

述例:宋朝安南鎮郊鐵匠石氏打鐵營生,對自身鑄鐵造鐵功夫一流頗為自豪,買家當然也是因為石氏功夫了得才上門購買。就因為石氏心知客戶上門購取之心,故將原料暗中偷工減料,更將價錢胡亂提高。日久石氏心態逐漸貪圖薰心,昧著良心做事,鎮中一鏢局大量向石氏訂購百餘件刀槍,然而在價錢上石氏就已過份要求,而鏢局也在無奈下付予。

石氏在鑄造過程當中,昧著良心趁機偷工減料不打緊,還將存藏倉庫已生銹的刀器翻製,充當其中,背著良心賺取不義之財,鏢局在數月後一次護鏢路途中遭遇山賊搶鏢,鏢局護鏢抵抗,刀槍相見,奈就因石氏的造作,導致鏢局人亡鏢劫。石氏這心貪圖不義,導致其後因圖此不義錢財而死於非命。

石氏貪慾不止,鎮中一富家想將其府大門鑄改特殊花俏,故與石氏商議製造。石氏誇口將是前所未有的精品,富家則交由石氏打點處理,石氏在偷工減料已是昧心取財,但是人心不足蛇吞象,石氏更加想自作主張將門牆也一起更改,心想富家由我打點處理,何不藉此機會撈他一筆。就因此奸邪心念,將富家原本的圍牆打掉,重新再將作好的鐵柱圍牆安置。誰知此計謀天不從人願,石氏在安置大門時,工人因其門重,力量難當,又因石氏在鑄造過程疏忽,致門栓不合,鐵門應聲倒下,直接將石氏壓個正著,橫死非命。

吾將述案引證,唯是希世人深明因之作,果之受,又何不是如諺言之「菜蟲吃菜,菜腳死」也!

 

九十四年五月十日乙酉年四月初三日

南無觀世音菩薩 降

諺云二:【一世官九世冤】。

解繹:從官者厚享權利福份,若知仁德,處事公正廉明,勤政愛民,利益百姓,自是馨香傳世。奈何亦有為官者,其行事不公,貪贓枉法,勾結黑金,仗勢壓榨欺凌善良百姓,造作出深遠不解之冤仇,如謂之「一世歹官三世絕」。

述例:明末梅昌縣令石源,自幼家境窮困,雖家中並不富裕,但能體恤父母辛勞,力求上進,用功讀書,求取功名,最後順利考取,石氏也因此受命返鄉任職縣令。

有言新官上任三把火,石氏任職之初勤於縣政,用心辦案,處理過甚多冤案,故百姓對石氏敬畏不已!也因如此,許多富戶一遇有官司事情纏身,必會向石氏請求幫忙,日久受助者都常送些錢財物品,暗中施賄。起初皆由石氏髮妻暗中收取,後來石氏也不避而納之,故從官之路漸行漸偏,終而成為貪官。後經石氏承辦案件一遇有利可圖絕不放過,甚多百姓遭受壓榨索財,不從者即受盡酷刑冤囚,受害冤死者難計其數。

石縣令從官難克守清廉,貪圖非分,辦案即難再公允,尚且借用權勢欺壓百姓,難以不受果報。石縣令造因必食其果,當時正值朝政大舉清查貪官奸臣,以端正政風,石氏不知悔悟,還一味從事不善勾結,巡官搜查罪證確鑿,將石氏捉拿肅清。石縣令受查報,不單只是官職丟了而已,更因受許多冤案百姓申告,被判處極刑。石縣令為官時期造下因果,於生時極刑而死,死後魂魄更受拘押,判處冥刑五十載後轉生畜生道受劫十二劫。

述例案件驚悚,唯希醒世人之心,早離貪慾之罪惡深淵,莫貪一時之取,成萬世不復之果,慎矣!

 

九十四年五月十三日乙酉年四月六日

南無觀世音菩薩 降

諺云三:【嘴紅紅要食人】。

解繹:人各俱福份,福厚、福薄自有其定,但往往都是為圖謀求利,狡滑行事欺詐,以達目的,如噬血之蛭。

述例:清朝懷安鎮一郭姓男子,年少時就有一股雄心大志,希望能在有生之年成為一個富貴人家,堅定意志成為郭氏前往京城動力,亦遠赴前往京城求習經商,郭氏至京城求職尚都碰壁,因其本身對經商事宜一竅不通,故成為求職之阻礙。

然郭氏卻也有一聰明頭惱,在一機緣下,於郊界碼頭邊認識一位黃姓從商者,得此良機郭氏怎會放棄,一心借用小聰明,假意自身家境窮苦為孝父母徒步來到京城,想求得一職賺取錢財孝順父母,黃氏原就是一位孝順雙親者,一聽郭氏之言,心有感觸憐郭氏處境,因此就地向郭氏表明,自己碼頭倉庫尚有缺一看管職務有意雇請,郭氏聽言心生歡喜,更心中暗暗高興自己的小聰明,一下就使眼前黃氏信以為真,黃氏怎會疑有它?不知不覺中漸入郭氏邪詐計謀圈套。

郭氏初在黃氏老闆面前,都表現得非常認真努力,黃氏一交代做什事情,不管是粗、細活工作,郭氏都做得非常圓滿,更為取信老闆,郭氏常常為老闆分擔處理瑣碎事情,黃氏見郭氏在營商上有興趣,因而不吝嗇漸次將營商一些技巧與規劃,如何營商得利都一一教導黃氏心無它意,奈郭氏謀計想騙取黃氏辛苦所創事業,暗中一步一步巧設欺騙黃氏,先得黃氏重用處理貨物進出與商協議價碼之簽立,起初都在郭氏巧妙計設欺騙得逞,黃氏在不知不覺中流失貨物錢財都不知道,漸漸地郭氏見機已成熟,就全盤運用計謀將黃氏老闆一切財產侵吞佔為己有,黃氏老闆在知道受騙已晚,受到此不幸遭遇,黃氏萬念俱灰投河自縊,郭氏自取得不義錢財,更不惜揮霍結交了惡朋友,致使自身也慘遭惡友殺害強奪一切,郭氏繼植罪惡而成相對果報,身亦橫死,魂更受冥判落入畜道應劫十六輪轉,窮困惡疾而死五世。

例意明示世人宜慎,心莫有圖貪謀取不義之念,若成行罪不赦,幽冥枷鎖必纏不釋。

 

九十四年五月二十四日乙酉年四月十七日

南無觀世音菩薩 降

諺云四:【橋過拐仔就放下】

解繹:人往往不知感恩,受人幫助還過河拆橋,更有為己利益背著良心陷害恩人,這種人亦是見利思遷者。

述例:清朝廣昌縣中,有一姓張農夫,平時務農植栽果菜為生,也在市集販賣營生,張氏與人交往甚知廣結善緣,因此,不管在人際上或商場上都尚吃得開,若有遇困難,只要開口一句話,自然就有人伸出援手幫助排解。

張氏原有很好的機緣,能夠到京城從商,但是因為自己貪心過度忘恩負義,毀了良機不說還賠上了性命,張氏在縣鎮本就人際因緣很好,鎮上有一長年在京城經商林氏,因為家中長期都向張氏購買果菜,因此張氏送貨日久與林氏言談甚契而深植好感,漸成無所不談知己,張氏務農原就較為辛勞,為此常向林氏抱怨自身歹命,林氏亦常鼓勵並言有心幫其從事營商,以改善生活,更常聽張氏對生意的見解甚有所悟與規劃性,志向又大,故在這種種情形下提議為其找一出路,這種好意張氏當然接受。

經由數日商談決定上京從商,林氏、張氏一到京城安頓好住處過夜,林氏則帶著張氏認識京城各種行業與認識一些商家,在京城張氏經由林氏的指點與幫助,漸能在經商上有所頭緒,後來更是受到林氏的財資幫助開了一家店,從此自立經營,在張氏成立自己店面營商林氏更是時常前往探視觀照,此當然張氏看在眼裡甚是高興,林氏在京城營商已久,故店面甚廣、客源不斷,這也招來同行的眼剌目紅,時常有人想找機會陷害林氏商場失利,以取同行競爭利益,張氏因自立創業漸有所成也心漸好高鶩遠、貪得無厭,漸對林氏幫助無有感激還因在平常同行飲酒閒談下多少會談及林氏事情,也因此旁人欲陷林氏,有心者見張氏乃林氏之提拔,而在言談下又聞張氏對林氏有些許成見,故見機從中言誘言激以使張氏更加對林氏產生厭惡,張氏自心未能保持感恩之念,更在自我高傲心作祟,導致受到旁人的引誘失去良知,進而答應他人參謀勾結利用自己在林氏營商知情之便,將商機祕密告訴他人,在從中與別人破壞林氏一切商機,導致林氏經商漸困而營利失敗,積欠很多貨款難還,林氏因有恩於張氏,心想向張氏求助,奈張氏用盡一切推辭婉拒林氏,林氏四處無助下受告入牢成囚,索幸在年餘後家鄉二老得悉其子受冤而賣產,上京處理以使林氏不受冤牢之苦。

而話說張氏經由貪慾橫生又結交惡友不當,最終也是受到惡友的計謀陷害吃上了詐財謀奪害人性命之罪,是年秋冬極刑一命嗚呼,張氏造業成報不知圖報感恩,還背著良心做事,忘恩負義罪刑自是應因果極刑之報,魂更受懲判轉入畜道七劫、窮貧三世。

述例甚悉世人明悉為人處事,受人幫助應感恩圖報,理明義而持報恩之心,縱然受助未能達到自求之數,但此一片感恩之念是聚留善根之源。

 

九十四年六月三日乙酉年四月二十七日

南無觀世音菩薩 降

諺云五:【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解繹:罔顧義禮的人愛財不顧名譽、顏面,心態心思已偏,暗中從事卑鄙手段,來取得不該得之錢財。凡正人君子者必定是在合情、合理、合法情形下,取得應該所得錢財。

述例:唐朝江南梅清城鎮裡居一楊氏布品皮商,其在自身經營事業生意甚好不過,然有言人心不足蛇吞象,楊氏心態本就好高騖遠,又結交的朋友個個也都是權益相爭,喜在權與勢當中謀取地位。

是以楊氏日久與此深染同為近朱則赤近墨則黑,楊氏心念漸也隨這些惡友影響,對財力地位權勢相當重視,只要能受益自身的事,不管違背良心與否,能達到所求目的絕不放棄機會,因楊氏心念已偏商場上得罪了不少人,此乃種下惡因之源,一朝楊氏與一陳姓皮商在另外朋友介紹下認識了一位異國商人,經由朋友從中引介,結下商貨利益機會,楊氏與陳氏友人在與異國商人貨利往來二年餘,悉知此位商人財力甚大,心想若能借由此人在異國外地發展事業,鐵定能夠得到豐厚利益,二人亦常閒來無事就相約商談如何能使其願幫助,楊陳二人心術不正,貪圖邪念湧之於心,故狼狽為奸,運用各種手段不惜一切,就是想從異國商人身上得到利益,在楊陳二人背著良心共謀取財下,異國商人遭受到詐騙,毀損商場名譽不說,更受楊陳二人卑鄙手法詐騙了財貨,導致這位異國商人蒙受不白之冤,終致客死他鄉。

楊陳二人所造卑行巧謀利不擇手段,造成他者冤害他鄉種下惡因,而楊氏本在商場就得罪不少人,經這事端楊氏受人誹議甚多,商場皆都非常注意楊氏一舉一動,話說楊陳二人在食髓知味下更是想再撈一筆,故二人又在計思欲從京城來的一位周姓商人身上謀取錢財,誰知事與願違,周氏老早就有耳聞楊陳底細為人如何,是一清二楚,周氏更不打草驚蛇以靜制動,先給楊陳二人誤以為上當,見楊陳已隨著自己將計就計圈套一網收之,致楊陳二人反遭官司纏身,一下難以償還巨款,楊陳二人受果成報,不但自身背負惡名昭彰名譽損及,更波及家中門戶,名譽皆毀,二人勞刑致勞疾而亡,亦魂更須判轉畜道五劫,再轉窮疾身受五難之苦。

述例直釋楊陳二人都是心術不正,為謀財而造業,情理法違背良知,方成背果受報矣,世人心本正氣凜然,善心植深當時見性反樸,莫因一時邪念偏行造下了不可換回場面,慎。

 

九十四年六月十日乙酉年五月四日

南無觀世音菩薩 降

諺云六:【人生不祭喉嚨,人死讒孝棺材頭。】

解繹:時下對孝行盡道漸難延範,牛知跪乳感恩況為人,很多為承祖業為產爭執,違背盡孝之職反目更不在言下,甚有為給俗凡人們所觀,刻易安排在雙親葬禮上辦得風風光光以惑人之凡眼,世道人心皆明白,哺育恩大難報,實宜在雙親有生之年克盡孝道莫到歸時才作做。

述例:清雍正年間江南城中有一少年童氏,身為家中獨生子,自小就頗受雙親疼愛,不管童氏要什麼東西,父母皆如願所償,童氏受到父母溺愛,性情逐漸好逸惡勞、揮霍無度,更是扙著家境富裕雙親疼愛,故常常在外惹事生非,然而童氏父母也不好好管教任縱其行。

日久童氏變本加厲,行為不檢種下了滔天之罪,此如諺俚:「小漢偷摘葫大漢偷牽牛」,小時候不好好的管教與教導,小孩當然在父母的失當教導或過度寵溺下,導致其心靈產生不正確的心態、心念。童氏就因雙親的過溺寵愛,使其心念對父母要求也越來越過份,童氏在外結交朋友都非善類,一日,童氏受友之邀至酒樓花天酒地,黃湯一下肚神智不清與朋友起了爭執,互相對罵下出言相激,童氏不悅隨手持起椅子重創朋友導致命亡,此一命案經亡命事家告官控訴童氏遭押受審,而其雙親則為子四處暗中收買官朝人事,就算散盡所有財產也要救子脫離牢獄之災。

童氏受過度寵溺,怎受得了牢中刑罰,因此一再向父母發嘮騷,要他們早點幫忙脫離罪刑,童氏雙親為子之事不但散盡錢財,還給貪官污吏騙了,兒子的罪沒能轉變還積欠了數萬銀兩,倆老也因此憂勞成疾困窮郊區,童氏後來乃在其堂兄長探監時,得知父母為其脫罪散盡財產還淪落窮疾,童氏聞知痛哭失聲,雖然知道自己已錯但為時已晚,罪刑成定判處死刑,童氏原想在受刑之前能前往雙親住所跪拜雙親,奈此願難成亦成其遺憾。

童氏罪孽不知感恩敬老行孝,甚揮霍無度,行為言語忤逆雙親背道難容,受罪判處轉生畜道六劫七難,再轉生窮困受苦二世。世間人往往不知珍惜眼前,待時醒難了願才覺遺憾,言說何苦矣!

 

九十四年六月十七日乙酉年五月十一日

南無觀世音菩薩 降

諺云七:【前妻打到死,後妻不敢比。】

解繹:前妻受盡苛虐,後妻受到特別寵愛之意。夫妻本是因緣之締結,此生得以聚會成緣,自有其因,自有其緣,故珍惜是夫妻須要各自克守的事情。反觀如今對婚姻的珍惜實多耐人尋味,甚多對夫妻對結髮之情卻有藉口而另尋他歡,或藉故離異,另再他娶;又有百般刁鑽,總想如何能得到齊人之福;亦有直接對妻折磨身心,施以壓迫,以圖納妾或再娶她人。如此之行為種下甚大怨因,將會使輪迴不息。

述例:大陸潮洲一張男子生長於富裕家庭,父母從商,生意頗佳稱得上地方富豪。但張氏少年時就因家境富裕,甚為好吃懶做,常是伸手要錢,揮霍無度,說是其慷慨倒不如說是不知珍惜。張氏非止於金錢不惜,甚至因為財勢與自身長得尚稱俊貌,因此濫交異性朋友,並且欺騙她人感情。很多少女受騙,身心遭到無比苦磨。

張氏在舞會認識了其妻單氏,二人識結甚歡,投緣之下即相戀,而張氏雙親都還喜歡這對年輕人,交往年餘後,因單女已身懷六甲,難以再拖,不得不結婚。張氏在心尚不定之下,雖有不願,但父母亦要他馬上結婚,無奈下就奉子成婚,締結下這段姻緣。

但好景不常,張氏娶妻後,時因自己在外行為不檢,妻子言語嘮叨,張氏總感耳根不得清靜,為避妻子說教,且又仍想在外捻花惹草.故心思一偏邪,就想盡辦法要如何將單妻離異。

單氏生下女嬰,張氏卻藉生女不生男與單氏爭吵,單女不服,因而時常受張氏拳腳相向,毆打酷虐,身心痛苦。單氏受此虐待,本有輕生念頭,幸其雙親勸導,又見女兒幼小,無人撫養,心有不忍,故一直強忍張氏暴力。而為了斷此婚姻,張氏更想出了壞點子,將在外同居的酒家女帶回家中,二人同謀以百般言語刺激單女。單氏日夜在這種精神與肉體的雙重虐待之下,終於精神崩潰,發瘋跳樓自殺。單氏之死,其女兒自當留由張氏扶養,但張氏怎可能定下其心,於是將女兒丟給了父母,自己卻在外還是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

張氏因與酒家女共謀,卻也同樣栽在這一酒家女身上,錢財盡失。並且還因為常在外濫交有夫之婦,遭其女丈夫天價索財,張氏無法如價償付,致其女丈夫尋人報仇,張氏因此慘遭亂刀砍死,橫死街頭。張氏惡行,不但遺留無辜子女,還因自身的造作,使父母長時苦惱,再致喪子之痛,故惡因成果,其下場可見。

張氏慘死,魂判冥刑八十年,再轉畜道二劫,而後再輪入娼院磨苦二世。世人應知,世道人心不古,總為貪慾尋求,致成因果業報牽纏,實須謹慎深行十善道,以杜絕十惡因果之成矣!

 

九十四年六月二十一日乙酉年五月十五日

南無觀世音菩薩 降

諺云八:【做官無雙重才】

解繹:比喻為事之能力有限,但常有貪得無厭之舉。為人處事是須在自身條件與能力之下盡心盡力的處理,以達至圓滿。至於官門中人更是俱足權與能雙重因素,故可為民眾服務,也可隨這職務而增添功德。但也往往有貪於好高騖遠之不實者,以超越自身權限行事,或違法亂紀,此甚嘆惜!

述例:清末廣洲福安鎮區有一廖姓衙門軍師,其職命已是不低,奈廖氏不知公門好修行,好好把握做事,卻僅好攀豪門,見權貴富家自是百般殷勤,已忘卻其官家應有的剛正不阿。而遇有窮貧困苦者求助,則受廖氏軍師冷眼相待,敷衍推卸,就是不給幫助。

廖氏這種作風自然就能多結交富戶,在識交廣及之下也會受人託辦官事,或為其打點官司。廖氏一一接下,並為其圖謀,甚至在官司上都儘量能為其轉敗訴為勝訴。廖氏在完事後都會受到宴請,紅包更是收受不少,在這樣情境下,心已貪得無厭,不知不覺沉淪在金錢的誘惑當中。後來更變本加厲,為圖厚利,幫他人造假證據,貪取不義之財,日久無法自拔。

一次為相識的友人作偽證,想污害申告者。然廖氏這次卻是陰溝裡翻船,卻沒有查明申告者來歷,一頭栽進這報應當中。原來有人在京城做生意,認識了當地欲從商的布政之子,其友因從商失利,巧碰上這種生手,心生計謀,詐騙其財貨,以解自身困境,一接手即馬上趕回福安。然此事爆發,布政之子怎可能就此甘休,一路追至福安,申告衙門。廖氏就是受其友人隱瞞事實,又自己沒查明,卻只見錢眼開,因此陷害不成,反遭判罪處死。

廖氏操弄甚多,受冤者不計其數,更有為此受害而含冤以終,因而果報極刑。魂受獄刑五十年,轉投胎禽獸類七劫,再轉生窮乞二世。因果不昧,官門當中好修身,官門當中亦容易敗身,世人應深體其諺意,以惕己心,善德而修。

 

九十四年六月二十八日乙酉年五月二十二日

南無觀世音菩薩 降

諺云九:【高低眼、大小耳】

解繹:為人處事往往難以公平,時見袒私護短之偏差。此諺之意是將人心之不公,以眼耳之高低大小喻之而示現。

述例:宋末期間楊關城鎮有一地保姓陳,地保之職原是為民服務,以處理一些善後事情。陳氏為人好大喜功,甚愛面子,雖然對鎮民的請託都尚稱勤快,但是在處理事情常會因偏袒而護短,只要他人有私下財賂,或是請託者好友,亦或親戚,一但跟他有關係者,其在處理事情必會暗中護短私袒。

於一次在處理自己親戚與鄰村江氏互為農地地目標界事糾紛,陳氏地保造下了深重罪業,不但形成江氏農田受累賠上不說,還致使江氏含冤尋短。陳氏在為其親戚處理互控侵佔農地之事並不公正,依己之權職幫忙親戚私下買通官府,將江氏原本農田地目標界給篡改,衙門核查有關文件使其親戚佔了上風,導致江氏受制諸多官方刁難,含冤受判,白白的損失農地數分。江氏對此事懷怨不釋,自是對陳氏地保深為不滿,懷恨在心,因此在不甘下叫唆他人教訓陳氏。沒想到收買的當地地皮趁陳氏地保外出宴會回家,帶著酒意茫茫顛走,四下無人之際,上前就是亂棍齊飛,一陣猛打,陳氏受創,內臟大量出血,一命嗚呼!

江氏因自知叫唆地皮傷人之事必然紙包不住火,一定會被查出,因此決定上京申冤,並將原由始末一一呈訴,自己則自首認罪。江氏在自首後受刑於苦牢,心中對陳氏地保種種怨恨仍放不下,更因受侵佔後餘留田地,也因為上京後全給親戚給強占,諸等事情導因皆由陳氏地保形成。江氏獄刑未滿,又聽盡家人言訴一切,心難釋懷,故也撞牆亡故。

此案陳氏袒私護短,處事不公,造成江氏含冤橫死,罪愆亦成果報。陳氏命亡,魂亦被判幽冥罪刑五十載,再判兇獸受獵殺應劫八劫,再轉窮疾人家二世。世道諸種善惡造因成果,其善其惡全在當下一心之念動,是以若欲永不受惡業糾纏,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九十四年七月五日乙酉年五月二十九日

南無觀世音菩薩 降

諺云十:【抓別人的拳頭母掙石獅】

解繹:人之行為作風時有見藉人之便來利益自身,進而影響他人,導致別人的不方便,更也造成別人傷害,心慾貪圖,漸昧良知,這種造作者往往落入因果尚不知。

述例:明朝福建省鎮有一蘇姓婦人,在鎮中是非常有名的媒婆,憑那三寸不爛之舌,鎮上的未婚男女各各都成俊男美女,因善於美言,因此也甚得人緣。蘇婦作媒最後雖都必須是男女雙方合意才成緣,但巧言粉飾自是難免,甚至也有隱瞞事實,使男女雙方在不知情下被蒙騙成婚。

鎮上有一富戶陳員外,女兒年齡甚大,未能出嫁,原因是相貌成了障礙。員外頗感著急,四處託媒,願付出房子和農地做為嫁妝,故而有人聞之而至。員外女兒除了相貌不俱之外,又因為生長在富裕家庭,個性嬌傲,竟無一滿意,蘇媒婆為此甚為頭痛,找了無數話題交談,了解陳女所意,便又著手尋找合適的對象。鎮郊一鐵匠楊氏,也聞陳員外招親事宜,蘇媒婆知其子未婚,來提議相親。楊父要其子以傳宗接代為要,楊子思考數日答應。在未相親前,蘇媒婆費了一番唇舌,讚言雙方種種之好,使彼此先有好感,二人見面後竟然結交起來。

奈好景不常,陳女因性情剛烈,一次楊氏無心言笑,損傷陳女,陳女竟然耍起脾氣與楊氏吵鬧,楊氏怒氣強壓,心卻想為何要忍耐,將來豈不是沒完沒了?故打算放棄。楊父不知兒子想法,心想年輕人吵吵鬧鬧一下就過了,因而再向蘇媒婆請託,向陳家女兒緩頰,以使年輕人能夠圓滿。

蘇媒婆可是為陳女事吃了不少苦頭,又受了不少怨。此次為楊氏緩頰,又受陳女言語相激,心中怒火應時而生,故心生邪念,欲報復陳女,於是私下與楊氏伙同陷害陳女。因陳女相貌問題耿耿於懷,蘇媒婆與楊氏皆知,就藉此下手,告訴她有一大夫,專精於相貌醫治與調治,得以由醜變美,蘇媒婆則與楊氏伙結這位密醫詐取陳女錢財,因醫者不精醫理,導致陳女顏容毀壞,又食用藥物慢性中毒深重,消瘦而亡。蘇楊二人為圖私利,更為報復,造下這等因果。

事經陳員外告官,案件中三人同謀致死,判予極刑處死。魂魄受押幽冥刑罰七十載,投生殘靈三劫,畜道二劫後,再轉窮疾五世。世人慎知,謀事須善,莫行共謀之植造惡因。

 

九十五年九月五日丙戌年閏七月十三日

南無觀世音菩薩 降

諺云十一︰【奴欺主食無久】

解繹︰伙計為了貪圖利益欺騙老闆終是得不償失,導致失業還可能因此窮困名譽不保,更因做為淪入果報懲罰,正所謂不義之財是留不久的。

述例︰明末年間湖南城有一位范姓商人經營皮草生意,范氏為人忠厚老實營商腳踏實地,生意童叟無欺,與范氏做買賣者,對他都很有好感。

范氏因生意繁忙,家中常缺人手打點雜事,一日有一位黃姓男子來到范府應徵工作,黃氏相貌給人感覺尚是一表人才看來清秀,范氏與黃氏交談後,了解黃氏是出生於窮困人家,因此就錄用黃氏給予一份打雜倉庫工作,黃氏在范府工作數年,對老闆營商方式則有著不同的看法,因為范氏經商作風較為正規正矩,從沒有貪功進取,而這種作風看在黃氏眼裏,心中常著想,若我也能經營生意絕不會像老闆一樣,像老闆這樣的經營方式要賺到何時才能真正富有,黃氏的思想偏差,心念不正逐漸滋生貪圖邪思意識,而黃氏為了想能夠在范府得到更高職位,能受老闆提拔,故在老闆身上費盡心思以達到老闆的重用,然范氏在黃氏百般暗中算計下,無查覺黃氏利用奸巧之計,使原范府總管犯錯而遭解顧。

黃氏順利職升總管,奸計得逞處理事情更是得心應手,貪念直起不落,黃氏在老闆的皮貨常是暗中動手腳,又利用權職與老闆的託付,要他與各地商家協議皮貨買賣數量,黃氏則利用此機會暗中四處收購劣等皮草,再調包給購買商家從中取得利益,范氏就這樣被蒙在鼓裡三年餘,後來因一鐘姓商家在皮草的貨品上受人控告,因此官方追查線索來到范府查察,經追查下才知道是黃氏造下劣貨調包謀取利益,當時范氏對此非常生氣,原有意控告黃氏,後來心想黃氏數年來也是非常辛苦,故也放下仇恨的心不予計較,黃氏造做乃受法判處十年牢獄,服刑後更是名譽掃地,窮困勞疾而終,然而反觀范氏的德厚仁風受到大眾肯定,還因知善行佈施,經營的事業自然福蔭順暢通達,更是子孫滿堂福祿圓滿。

述例事蹟乃希世人為人處事,當正規正矩莫像例中黃氏貪心生邪念,終致吃力不討好自做自受,非止於世間法的懲處,還需揹下因果業報轉生畜道二世二劫之報應。世人宜謹慎。

 

九十五年九月八日丙戌年閏七月十六日

南無觀世音菩薩 降

諺云十二:【雙手抱孩兒,方知父母時。】

解繹:子女受到父母呵護疼愛百般照顧,深怕子女受到傷害,而子女往往不懂得感念父母的恩情,還百般的忤逆,這種不孝行為時下甚多,而諺意乃指人往往是在養兒育女之時,才知道父母的恩情。

述例:清末年間廣西一戶賴姓人家務農以果菜營生,生活小康,賴氏夫婦為人尚樸實,雖非大善之人,但都知善施,將未賣完果菜佈施給窮困人家與供養僧侶,賴氏夫妻結婚十二年都未得子嗣,當然賴婦心中自有對不起夫婿念頭,因此四處求醫問卜,更經她人介紹求醫抓藥,就為了想給夫家生個兒子,而賴氏對此並沒有掛意在心上,一朝賴婦感覺身體不太舒服,求醫把脈得知已有二個月身孕,賴婦歡喜向夫婿述明,賴氏自是欣喜萬分。

賴婦歷經十月懷胎平安產下一男丁,夫妻二人對兒子甚是疼愛,經過二年餘,賴婦又身懷六甲產下一女嬰,賴氏已得子女,在工作上更加倍努力,數年內購買田地數甲開發耕作果菜,轉作果菜大買賣流通延至城裡,生活漸入富裕,賴氏兒女年歲十九、十七正值年華,男長得俊俏、女長得貌美,二人因家境關係又得人緣,自然吸引很多追求者,賴氏夫婦對兒女婚姻尚是憂慮在心,因子女都還貪玩較不明人情世故,個性略嬌縱脾氣又不好,因此對這些追求者的提親都予拒絕,賴氏子女因父母反對其姻緣締結,心中頗有怨言,故自己在外結交朋友不讓父母操心,因緣的聚集如此之玄妙,賴氏子女各在外認識了心儀的對象,數年後賴氏兒子娶妻圓滿,而其女兒也在年後嫁至城內一戶茶樓老闆做媳婦。

賴氏原就想倆老能完成兒子、女兒的終身大事後,就要把事業交給兒子管理,倆老落個清閒,奈事難如願,賴氏將事業交給兒子,兒子沒把事業經營完善,還因媳婦的惡意從中挑撥親子感情,使兒子與父母親之間親情漸薄時常誤會父母,賴氏兒子耳輕易聽信婦人之見,故行為漸對父母忤逆惡口相向,甚至變本加厲將父母趕出家門,賴氏夫妻心力交瘁,一路來至城中尋求嫁出女兒幫助,意求安置一個住所與工作,女兒見父母哭訴心裡感傷落淚,然其夫婿見此情況心裡不悅,對老丈人的兒子不孝行為深感痛心,當下接納二位老人家在家中定居下來,而茶樓正缺人手就請老丈母娘與丈人到茶樓幫忙。

另一方面賴氏兒子夫妻因為經營失利,時常為些事情爭吵不休,感情自然生變,賴氏兒子積欠許多債務,生活陷入窮困,是時有三個子女要扶養,妻子卻與他人私奔,賴氏面臨到人生最大的波折心灰意冷,常在夜深人靜時,想起過去對待雙親種種不孝忤逆行徑淚流傷心,在債務追討種種壓力下,賴氏書寫一封信寄託一位欲往城裡友人,將三個小孩一同託付帶至城中,依址交給其父母與妹,這封信是賴氏對父母的懺悔告白訣別信,賴氏在面對波折難予釋懷尋短自盡,賴氏夫妻接到其兒託付見信痛哭失聲,但亦無奈接受事實,將孫子安置再予處理其兒後事,以圓滿兒子心願。賴氏兒子自盡作為,非但沒有補償往昔大逆不道行徑,還造成父母更加痛苦、傷心。罪業實重,造作受判冥獄之刑八十載,轉生畜道五世十六劫。

案例闡述乃是借由此案例導化世人,親者至愛無有分別無有先後,手心手背都是肉,對兒女的關懷如天地之包容,為人子女者莫不明父母恩情,百善孝為先,該立即行孝莫再等待,述勉

 

九十五年九月十二日丙戌年閏七月二十日

南無觀世音菩薩 降

諺云十三:【賢婦令夫貴,惡婦令夫敗。】

解繹:夫妻締結婚姻,是俱備多重因緣,亦是百年修來同船渡,然有云:「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分飛」,種種的諺文俗語都有明確對夫妻的姻緣做一些不同的論述,這種言語評述,當然是各種造做所衍生出來,如今所述諺語,賢婦者能齊夫之心、體夫之意,進而幫助夫家突破困境,得以平順無礙,得到圓滿。又惡婦者非但沒有幫助夫家突破困境,更是可能從中作梗破壞好事,有的是為己之利,不管夫家死活,陷夫於不義。

姻緣締結總脫離不了前因後果,今生能結為夫妻就是延續前因來了斷,故是善是惡都需依止至善圓滿,以了斷前世植結因果矣。

述例:清朝河北一位茶店老闆楊氏,育有二男三女,其中么女甚得父母的疼愛,楊女因自幼受寵嬌生慣養,性惰非常嬌慢,兄姐時常受氣於她,一有事情發生全將過錯推給兄姐,導致兄姐受到父母責罵處罰,家中婢僕更是遭到無理的欺凌處罰,含怨者不在言下。

楊女在家中未曾幫忙父母生意,一覺醒來就是外出遊山玩水、四處閒逛,在外結識朋友也都類似她這種性惰之人,有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楊女結識朋友都是這種模樣,自己又不知覺醒,日久在思想作為陷入自我執障,可謂本性難移,楊女在十八年華少女心驛動,對異性情愛自是充滿著好奇與嘗試,因此認識非常多異性朋友,奈楊氏對情愛可說是用情不專,常要男人在她身上付出,只要有男人屈服在她的石榴裙下,心裡就快樂歡喜,楊女心態漸漸偏差,造成很多男人為她爭風吃醋,大打出手甚至結下怨仇,楊女二十歲那年認識一位童姓商家子,二人認識算是一見鍾情,相互萌生好感,就這樣倆人情誼一直順遂發展,童氏對楊女未真正了解,卻對她有著一種莫名深愛不捨情意。

 

九十五年九月十五日丙戌年閏七月二十三日

南無觀世音菩薩 降

諺云十三:【賢婦令夫貴,惡婦令夫敗】。【續】

述例:因對楊女的執愛,往往順從著她,在一些是非對錯上自然也就沒有智慧去分別,楊女心知童氏對她執愛,常是刻意藉故刁難,使童氏沈入執愛迷惑,身心都受制於她,楊女與童氏經過三年餘交往後確定了婚姻大事,締結成為夫妻。

童氏興高采烈迎娶美嬌娘,奈悲情事因將要來臨,童氏自娶楊女為妻就非常的上進,付出一切為事業打拼,從商經營磁器生意,生意尚是穩定發展,與家中嬌妻尚也算生活和樂,可是就在其第二年,童氏為生意奔波外行省京需個把個月才能返家,童婦因個性嬌縱更因難奈寂寞,在外暗中結交異性男子,可謂是紅杏出牆,此種事情當然日久必受誹議,童氏從商返家到處聽聞別人議論,心感疑惑,回家後提起在外聽到言論之事,童婦當然道說外人是嫉妒她們兩個人感情恩愛惡意中傷,童氏在楊女百般嬌啼哭訴下相信妻子所言。

童氏回家後沒多久,又因一批貨品需再入城,此次更需近三個月才能回家,童婦虛情假意依依不捨的樣子送別丈夫出門,而對自己背叛丈夫行為沒有悔意,更是嚴重到暗夜與外面男子私下幽會,童婦的事情傳到了娘家父母耳邊,父母聽了甚是驚恐,故前往了解,調查後果真發現女兒犯下如此天大過錯,楊氏父母對女兒責罵勸導,但楊女本就嬌生慣養怎可能接受父母教訓勸導,楊女對自身所做所為自己內心非常明白,心裡想著事到如今一不做二不休,暗中將童氏所有值錢財物全都拿走,還用計燒了房子,讓別人以為是童家失火,童婦則與一陳氏男子隱姓埋名逃避遠走他鄉。

童氏在外接獲家中遭惡火所侵訊息,誤以為家妻楊氏已亡,痛哭傷心,因事出突然尤如晴天霹靂使得童氏生意無心再經營而背下巨債,雖未成窮困渡日,但也難有往日富貴榮華,童婦雖得一時貪慾快活之日,但其晚年甚是孤寂無親無子送終,惡疾纏身終在居處孤寂而亡。

童婦所造與童氏因果乃相應童氏虧欠楊氏因果,才會締結為夫妻,但楊女締結為人婦後不守婦道,更背叛侵奪童氏錢財,非是前因造作,而是童婦後造惡因,此種惡婦造作導致夫家非止顏面盡失,還受造作拖累,童婦亡死經冥判乃需受畜道十世二十八劫的輪迴應劫,述例唯希世人莫輕易放縱心念亦為人婦者更需潔身自愛,克守婦道,莫因一時的執意放縱落入罪業深淵。

 

九十五年九月十九日丙戌年閏七月廿七日

南無觀世音菩薩 降

諺云十四:【外路財不可賺】

解繹:有言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金錢的求取是需經由正當管道手法取得,然人往往貪求進而違背良心,去取得不正當財物。

諺意:乃喻不義之財不可強謀奪取,世間常為爭奪財利造作罪業,終致難逃自食惡果報應,慎。

述例:清朝雍正年間江西省都有鄧氏兩兄弟,平常二人就偷蒙拐騙無所不做,鄧氏兄弟常為金錢議商如何算計他人,受其欺騙友人不計其數,針對鄧氏兄弟的作法當然有人報復尋仇,奈鄧氏兄弟受到教訓,始終都沒有悔意,還是到處行騙,而後因為省都沒有人不知他們倆個人的惡行惡狀,一見其兄弟,大家都躲得遠遠的,鄧氏兄弟見己難再有得利騙取之機,二人商議到外鄉另起爐灶,收拾行李後即步出省都。

經過十餘天路程,來到郊外一涼亭,兄弟倆停下腳步就地歇息,經過片刻涼亭來了二個人,一個相貌親藹善顏中年人,另一人則是相貌深謀穩重老者,此二人亦同進入涼亭歇腳,鄧氏兄弟皆往這二人身上打量一番後,在旁竊竊私語討論起這二人是什麼樣的身份與地位,就在鄧氏兄弟兩人討論中聽老者出言說道:老爺是否要用點乾糧,恭敬的向中年人稟示其意。

 

九十五年十月廿四日丙戌年九月三日

南無觀世音菩薩 降

諺云十四:【外路財不可賺】【續】

述例:鄧氏兄弟見老者向其中年人恭敬,就知道中年者一定是個有錢人,兄弟倆就在盤算著,要用何種方法來取利,商議後鄧弟弟就哭了起來,其兄一旁安慰著,中年人見狀命令老者去詢問是否需要幫助,老者受令後就上前尋問鄧氏兄弟,其兄言家中因災父母雙亡,兄弟倆無所依靠想找份工作來養活,奈在半路又遇盜匪搶劫,兩人所幸逃跑沒受盜匪殺害,弟弟因想起命運的坎坷與往後不知如何是好才哭了起來,老者聽完鄧氏所言,向中年人回報所聞經過,中年者聽了以後,對老者言家中正欠缺打雜人手,倒不如問鄧氏兄弟可否願意到府中做工,老者向鄧氏兄弟表明老爺的意思,鄧氏兄弟聽了走上前假心假意的跪謝中年者,就此鄧氏兄弟跟隨老者與其老爺一同往返鄉路途前進。

經過一天多的路程,四個人來到一處竹林,鄧氏兄弟見有隙可乘向中年人偷襲把他的包袱搶去,然在此路程中老者早洞燭機先,對鄧氏兄弟有所戒心,故老爺的包袱在老者早有防範戒心下搶奪回來,鄧氏兄弟為搶錢財與老者大打出手,老者平時雖略練些武術,但尚難抵抗鄧氏兄弟倆聯合突擊,老者見危叫其老爺快跑,中年人見情勢危急只好聽老者之言逃跑,老者與鄧氏兄弟打成一團,鄧氏兄長看到旁邊有一木棍,拾起就往老者身上打,老者因受擊傷重當場斃命,鄧氏兄弟知事情鬧出人命逃之夭夭,而中年人因而逃過此劫。

此案最終鄧氏兄弟受捕判死刑,但非只受陽世刑法而已,冥判需轉入畜道受劫六十再轉窮困人道受窮疾苦三世,諺例闡示告誡世人,非是應得之財莫貪求,不義之財莫擁有,貪念的造作將成果報輪迴不息,世人慎。

 

九十五年十一月三日丙戌年九月十三日

南無觀世音菩薩 降

諺云十五:【人有善願,天必從之。】

解繹:為善者,人慈悲,身心得捨一切,付出皆無怨,心念善行、善舉可謂菩薩,而一切造作慈悲行之,諸等善願天地共鑑。

諺意:指明只要知發善願,所造善因當共鑑天地應願,以召慰。

述例:當今時運,各宗教示現,依殊勝法門渡化世間人,而世間人都只求上蒼的被蔭,祈求能否得到更多福報,正所謂「人心不足,蛇吞象」,句句說明人心貪念貪求是永無止境,世人從來不會捫心自問,只求一切如願,從沒想到福報是需要自己造功立德,發一切善願、行善,才能累積俱足。又世人從沒能自省自己做了多少善行,種了多少善福德,這是需深思的事。

在台北有一位陳黃氏老婦人,自幼就沒了父母,當時是日本軍國統轄,跟隨叔叔生活,十六歲時,叔叔就硬將其出嫁到高雄一戶經商人家做妾,叔叔從中獲取利益,在無奈下嫁到陳家,可是在陳家受盡凌虐,公婆苛薄對待,不是打就是罵,丈夫更是不知照顧妻子,整天在外尋花問柳,沒擔起為人丈夫責任,陳黃氏與夫沒生男丁,只生了兩位千金,但女兒們甚是孝順,陳黃氏的公婆歸空後其夫也因意外死亡,遺留很多財產,就由大房、二房與陳黃氏分產各自生活。

陳黃氏帶著女兒到台北定居,當時女兒只有十八、十七歲,陳黃氏自身受苦,知命不好,心雖幾分怨恨,但也隨公婆、丈夫的過往漸釋,心中那段不愉快往事不再掛心,在一偶然機緣陳黃氏與鄰居參加恭祝佛誕法會,法會當中法師開解因果經、無量壽經等等,經文啟蒙了陳黃氏,就此時常到寺廟聞法,在外也盡一切所能造福利益他人,陳黃氏時已年歲漸老,身體也因為婦時受虐失調耗損身軀,陳黃氏在身疾諸苦下仍然是善行不退、聞法開悟不退,還將兩個女兒帶往寺廟聞法參與一切善行公益活動,只要是利益別人善行,都一定去做,陳黃氏於民國八十九年生了一場重病,急送醫院救治,其女兒在醫生告知可能無法挽回母命,陳黃氏的大女兒要其妹照顧母親,自己則火速趕到寺廟跪拜,祈求佛菩薩能救慈母,發願這輩子不嫁,願盡最大能力幫助苦難之人,願剃渡為比丘尼,自勵修行,代佛菩薩宣揚佛道,修持立願只求救慈母,此事蹟感應,陳黃氏奇蹟式的活了過來,如今歲已近百,康泰福壽延綿。

女兒孝心慈悲大願,陳黃氏造一切善福田,故召感延壽福慧俱足之福報,此一案例吾闡示要意,旨是希望世人知道「善惡無門,唯人自召」,善行之修是能除一切惡運,而為惡不知自制者,將也會隨自造因受其果報,善願的心行之以恆,願心得天心相應啊!

 

九十四年七月十二日乙酉年六月七日

濟公活佛  降

諺云一:【食若牛,做若龜】

解繹:漢民族古至今來,都以勤儉持家,勤能致富,一切富足都是經由勤勞節儉而得,如不是這樣,則富足可能會自動從天上掉下來嗎?故世人絕對要自勵克勤,以達心德與實得豐富。

諺意:喻人之好吃懶做。

述例:台南安平少年陳某,是土生土長的當地農家子弟,家中雖務農,但生活還過得去。陳氏少時不愛讀書,中學畢業後就到社會找工作,經濟上還不錯,但因個性率直,好交朋友,出手闊綽,因此金錢結存自是不易。雙親是勤儉的農家,時常告誡兒子要勤勞節儉,但陳氏只是順著父母話語虛應著,並沒有把話聽進去。

話說陳家在這經濟發達,工商突飛猛進時代,政府土地重劃,道路開闢後緊鄰陳家大片農地,致其一夜致富。陳姓少年當時已二十來歲,真是少年得志,因土地增值成為千萬富翁,自然就漸漸好逸惡勞,整天耗在家裡,如似米蟲一般,盡吃父母之福,雙親對他言勸都不能改善。

陳氏兄弟姐妹有三,父母年紀老邁,農田也無法再耕作,自然將所有田地出售,所得金額各分給子女。陳姓少年得到父母給的這筆千萬財產,卻不知道珍惜,四處揮霍,雖有買了一間房子做為居所,可是餘財卻不懂得安排,直至將千萬財產花完殆盡,才痛苦悔恨。

陳氏怠惰,不知惜福勤儉,自做自受,導致窮盡。此一案例世人當引以為戒,要知道所有福份能夠獲得自有其道,若難珍惜眼前,或不再植未來福報,為自身生命旅程好好規劃,那就算得到一時的富貴,到頭來又是一場空。勸勉世人知惜!

 

九十四年七月十五日乙酉年六月十日

濟公活佛  降

諺云二:【一日食飽激戇話】

解繹:整日閒聊瞎扯,人性總有怠惰的一面。懶惰成性者整天就是吃飽閒著沒事做,一天到晚四處找人東家長西家短,總有說不完的話,不知愛惜光陰,找些更有意義的事來做。更有空閒者四處遊盪,不知目標何在,這樣的人實在可悲,如似行屍走肉般,人生沒有意義,枉費矣!

諺意:終日飽食無度,無所事事。

述例:苗栗縣鎮一楊姓少年生長於小康家庭,其父乃是在當地有名的雕刻師,經營木雕事業。楊氏自幼就與父親學習木雕手藝。楊父為了傳承技藝,故對楊氏少年督促嚴厲,要求很高。楊氏少年小時候尚知努力學習,但就在讀初中時期性情大為轉變,不但不好好讀書,而且整日與狐群狗黨在外滋事生非。楊氏日久沉迷,個性更加放蕩,楊父甚感難為,已不知如何教導,心灰意冷之下,只好任其所為。

楊氏少年對家裡事情從不過問,也不會向父母拿錢花用,自己就在外面租房居住。但日子總是要過,楊氏怠惰成性,可說一年換了二十四個老闆,每到那裡工作都與人不和,常是藉用小聰明佔人便宜,什麼都要別人請客,自己卻分文不出,如似牛蝨食血不吐一般。

楊氏在外行為亦不檢點,一有些許錢財就往風化場所跑,酒一下肚,話多胡扯而傷人。遇有朋友磨擦就見風轉舵,雙面巴結討好,又造謠生非,雖得到一時的好處,受到朋友請客,痛飲一頓,然其行為不但損德,更造下許多的口業,植下未來怨因。

楊氏如今已四十有五,卻一事無成,其人生際運自是坎坷!而起因乃是不懂珍惜,又一味自甘墮落,這樣非只是不給自身機會,也傷透了父母的慈心。還因為喜好胡言亂語,瞎扯生非,受到親朋好友的唾棄,福份自漸遠離。楊氏少年二十餘載來還不知悔悟,所落結局最後必是到孤苦貧窮,無依無靠,缺衣愁食的地步!

世人對自己人生目標須要樹立明確,對規劃人生目標也要步驟明確,莫怠惰懶散,這可會將汝等身心給毀滅,慎啊!

 

九十四年七月十九日乙酉年六月十四日

濟公活佛  降

諺云三:【大猴損五穀】

解繹:猴群聚集眾多必會損害農作。

諺意:人糟蹋糧食,浪費不知珍惜,損己福份。

述例:南投地區田氏,家居高山村落,父母種植一些農作維生,閒時也至山中捕獵買賣。田氏少年自幼追隨父母學習種植及打獵功夫,生活尚過得去。雙親亡故後,娶妻成家,再揩妻到城市工作,但因率性好客,金錢用度不知節制,所以經過了十餘年皆是兩手空空。

田氏與妻在外十餘年,常年好酒,日常食用也過度浪費,又因好賭成性,常放下工作到外遊玩,導致失去工作。田氏夫妻雖然率性與好客,但所招來的朋友卻皆非善類,只是想佔點便宜而已,田氏夫妻不覺,還是以情義結交,也因此將所有錢財都花費在此。

後來田氏因與朋友飲酒吵架失和,從此情義斷絕,各走各的,對此田氏夫妻看破人情冷暖,二人商議返回家鄉,再從事農作維生度日。原本二人努力,略有所成,生活也漸漸的寬裕起來,但人往往就是在得到成就與富裕之際,都會忘了失意與窮困波折之時,田氏夫妻就因為如此,又漸漸好逸怠懶,農事又逐漸荒廢,田地沒多久就長滿了雜草,二人就此更將數年賺來的錢全數領出,又到外頭闖蕩一番。奈何田氏夫妻還是原本那種性子,不知珍惜,還更浪費,不到二年的時間就又將所有的積蓄花光了。

在這段期間,田氏家鄉天災,山洪土石流將其田地全化為烏有。田氏夫妻在外又再度陷入窮困,故又想再回鄉務農,無奈其居處與農地已被土石淹沒,無奈之下只得下山以雜工維生。如此事過四十載,田氏夫妻年歲已六十餘,尚是窮困度日。

此案例勉世人平時就宜克勤積福,珍惜一切擁有,莫過度浪費,消耗自身福份,更知惜福再植福才能享有不盡的福份。又世人須明白自身一切福份都是靠自己造作積植;並且人之窮困,己身福薄,何不是自己不知珍惜,浪費所致,世人宜深思而悟!

 

九十四年七月二十二日乙酉年六月十七日

濟公活佛  降

諺云四:【打破姻緣七世窮】

解繹:君子有成人之美,無成人之惡。

諺意:勸戒世人不可破壞別人的姻緣。

述例:台北松山有一位陳姓男子在鬧區經營餐飲事業,隔壁黃氏夫妻是附近的同行,因此成為無所不談的好友。

陳黃二人常在閒暇時小飲淺酌,無所不談,黃氏酒過三巡後,口即不遮攔,將與妻子一些私人問題拿來當話題。陳氏是尚未娶妻的人,心術亦有不正,在認識黃氏夫妻這段時間,對黃妻常有非份之想,更時常趁黃氏不在店時接近其妻,專講一些露骨言語挑逗。黃妻對陳氏的做為不以為意,知道陳氏原本就較好嘻鬧,因此並不掛在心上。

陳氏在與黃氏閒聊,知其夫妻心結怨尤頗深,生意場上雖都見他們都是笑臉迎人,卻不知在其背後有一些難言之苦。陳氏就因為得知黃氏夫妻這些事情,故認為有機可趁,對黃妻產生遐想愛慕之非分欲念,邪思引動下,暗中在黃氏夫妻感情上加油添醋。在與黃氏小飲之際就趁機造謠生非,使黃氏誤以為真,滋生對其妻的不滿。又在黃氏不在店時,亦以黃氏金錢去向不明,而向黃妻捏造其夫在外金屋藏嬌,諸等能破壞黃氏夫妻姻緣之手段都用上,就是想盡辦法要使黃氏夫妻這段婚姻離異,使自己有機會從中介入。

黃氏夫妻因受到陳氏從中作弄,又夫妻心結難釋,終於走上離婚之路。事情當然也有明澈之時,陳氏原以為自己暗下手段,無人知曉,然而萬萬沒想到自己也是飲酒亂性吐了真言,把自己所作所為向另外的好友盡吐不隱。沒想到其友與黃氏夫妻是深交數十年的好友,故此一事發,傳言四起,眾人皆知陳氏無德,加以撻伐。陳氏難以立足,因此結束營業,另走他處。

陳氏造了這壞人姻緣的因果,其自身名譽掃地,更因這種做為成了惡因,故成惡報承受,一切從事難蒙福蔭,諸事不順,因而潦倒不堪,孤寂餘生,被迫在天橋下以帆布覆身為室,紙墊為居。陳氏這種果報實可做為世人之重誡,慎莫壞人姻緣也!

 

九十四年八月五日乙酉年七月初一日

濟公活佛  降

諺云五:【半暝報贏「繳」,天光報上吊】

解繹:賭客各懷鬼胎,輸贏難料,所爭短利,也僅是一時之快;而為這利字爭奪,付之生死,更成一世之害。為賭而窮途末路者不在言下,賭之害深重矣!實須惕戒!惕戒!

諺意:賭桌上十賭九輸,沒有真正的贏家,最終只落得窮困隨身。

述例:北縣一拾荒老者張氏,現獨居陋巷破屋,每天四處撿拾回收物轉賣,以換些小錢度日。張氏雖是用心拾撿,也向各店家託討回收物,奈何四處碰壁,不知何因不得人緣?更時常遭到同為拾荒者的爭搶與欺凌。張氏並已染下暗瘡,暗疾使之磨苦不斷,因而張氏之窮疾來自何因,應該加以探尋?

原由在張氏十九歲那年說起。張氏原籍台西人,年少正值一股衝勁,想到北縣大都會闖蕩一番事業。張氏至北縣三重尋得一份製造業工作,漸次受到重用後成為行銷部門課長。張氏人際甚好,但所結交的都是一些沉迷於酒色,生活糜爛之人,一到夜晚就相約到酒樓或賭場,等等風月場所無所不往。張氏自身淪落,不知愛惜不說,此外還把數位同事一併拉了下去,隨其沉迷。

張氏因迷於賭博,公事難予用心,後來漸受公司注意,也受老闆責罵,卻仍是沉迷不醒。而後更因為賭博,欠下數百萬賭債,在賭場追討下,張氏為了還債,行之背義惡為,暗中設計同事取得公司公款來償還。但張氏貪心不止,竟然將取得之公款再去賭,就因此淪落,沒把前債還清,再輸掉公款。所謂蛋再密也有縫,張氏盜取公款事總難不被發覺,事發遭公司查實,連帶拖累同事三人,在法律下,張氏被判刑牢獄。

張氏謀財為賭,惡意拖累他人,又不知悔過,一味執迷於賭局當中,福份耗盡,自食其果,此生則窮疾纏身,潦倒餘生,實令人慨嘆也!賭徒對於一賭再賭總有託詞,然而再怎麼說,還不是難以自圓其說,因為心執在貪,才導致身之敗行。宜知小賭傷身破財,大賭則家破人亡,世人務必慎矣!

 

九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乙酉年七月廿二日

濟公活佛  降

諺云六:【酒醉心頭定,酒瘋無性命】

解繹:酒本作為藥引輔助物,然飲酒失當,不懂克制,常見誤了大事;進而借酒裝瘋,滋生禍端,或酒後亂性,最後連性命也都丟了。

諺意:勸誡世人莫貪杯而誤了大事。

述例:高雄市區梁××乃是水泥工人,為人率性廣交,故常與朋友在酒攤上花費。

梁氏好酒,時常閒暇就邀約好友豪飲,但酒如穿腸毒藥,梁氏在酒精毒蝕之下傷及腦細胞,終於一喝就控制不了,在情緒失控下常為一些小事與朋友吵鬧,更在酒精揮發下,以此壯膽,似瘋子一般與人大打出手,自己則在迷茫之間反受到朋友毆打,傷疾遍體。如此多次,尚不知悔改要戒掉惡習,還變本加厲,私下製酒販賣。而所製造的私酒,更摻入工業用酒精,濃度更高達六十度,自身中了酒毒還不說,還因此導致很多人飲後傷身,又染酒毒。梁氏在酒精摧殘下身體耗弱,而至肝硬化無法工作,治病亦揹負大筆醫藥費用。

梁氏年紀才三十出頭,何以自誤其身?全在不知愛惜身體,方致今日纏疾,誤了一生。此案述意,希世人皆能珍惜此身、善用此身,以造作功德,莫沉迷於嗜酒,因飲酒不當必耗身,更損清淨靈神,慎之!

 

九十四年十月十八日乙酉年九月十六日

濟公活佛  降

諺云七:【勸人爬上樹,樓梯舉著走】

解繹:做事不可強求及不切實際,若是進一步計陷他人來求其所得,行使卑劣的手段,雖能矇騙一時,然而事情總有明朗之時,到頭來聲敗名裂,一塌塗地,悲哉!

諺意:做人做事宜腳踏實地,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述例:中縣王姓送貨員,就職一間大公司,專送貨至外加工,平時談天說地,口才頗佳,頗能動人。

王氏對自己往後創業有著甚高期望,一到代工家中,便大談創業經,聆聽王氏談論者大都是勤儉克苦者。有些略有積蓄者,在面對王氏的創業高論,無不受其言語挑動,心生參與,王氏就進一步以利勸進,聽他的安排,絕對能賺大錢!

王氏因在公司分送加工貨品,後來又認識了幾位老闆,以為這樣就可以運作商機創業,於是大膽的租下百餘坪廠房。但自己財力不足,又無好好規劃,一下子簽約租下廠房二年實是冒進。又因必須購進機械數台,再引得朋友投下數百萬元,這些人對王氏所開設的事業都很生疏,因此只是出資而不管事,一切都由王氏運作。王氏漸將工廠設立妥當,高興自己將是老闆了!奈何事難如願,因為自己平時不切實際的作風,早已傳至廠商耳裡,因此僅得少許的代工。王氏雖也有四處尋找客戶,卻不能如願,所以一開始即出現嚴重虧損。

王氏不堪自己創業失敗之實,再以不實名目增資,最後導致投資者嚴重損失,各財失近貳佰萬,被告詐欺。王氏事業無成,又吃上官司,牢獄數年,出獄後仍遭朋友追討投資錢財不得,受到毆打,四處逃避,至此後悔不已。王氏一時的昧心所作,直至今都已年過六十,都還須以勞力工作,償還債務。一時昧心,使人失財,亦使自己一輩都在債務中不得翻身,真是得不償失!

人立身於世間,雖必須有所追求,但必須腳踏實地,按部就班,量力而為,否則浮誇不實,誤人誤己!因此在人生旅程中莫留個不仁不義臭名,應如何作為?世人宜深思!

 

九十四年十一月四日乙酉年十月三日

濟公活佛  降

諺云八:【乞食有食會弄拐仔花】

解繹:人總是常在一時得意之際,忘卻受苦之時。

諺意:諷譏為人賺了一點錢,就高傲的得意忘形。

述例:桃園地區有一位租屋窩居者廖某,生活頗是窮苦,每天靠拾荒維生,有二男一女,但未同住,自己生活起居都單獨一人自謀自食,此中當然有其原因!

廖氏原本務農,雙親亡故,留下一片農田。廖氏已娶妻生子,生活上尚可靠這農地維生,原本家庭尚是平靜,日子過得去。但就在都市計劃後,廖氏農田小部分給徵收,其餘的待馬路一開通,頓成省道,於是廖氏成為暴發戶。

有言「人要知足惜福」,奈何廖氏賣了田地給財團開發,建造大樓,賺了近億元,就因為如此,廖氏沒有珍惜眼前福報,甚至拿錢揮霍,好像錢會咬他一樣,一天不花個三、四萬,心理則不爽快!整日一出門,都是喝得醉醺醺才回家。廖妻本是農家女出身,心地善良,當然對丈夫的行為甚是關心,見丈夫如此,還是一一的照顧。奈何丈夫越來越過份,起初一兩天沒回家,後來卻一整個星期沒回家,廖妻四處查尋,方得知丈夫在外另築香巢。久之,廖氏妻兒生活尚沒有問題,可是卻苦於如同單親家庭一般。子女懂事之後,知父在外揮霍,不負父責時,已是上了國中。

這樣的日子過了十餘年,廖氏受不了同居女人的要求,所以向其妻開出良好的條件要求離婚,但廖妻善良,仍盼丈夫回頭,並沒有答應。可是廖氏在外已生了一子,受到同居女人日愈激烈的要求,廖氏自是選擇放棄糟糠,但妻子不允,故常藉故擾亂,或藉酒毆妻。如此再經十餘年,廖妻實已忍無可忍,就連子女都勸母親退讓,因此夫妻離異,各走各路,而子女都已長大,有自主權,一意要隨母親過生活,廖氏則給了妻子千餘萬及一棟房子後分道揚鑣,從此沒再與妻兒聯絡。

事過境遷,如今廖氏變成現今之狼狽,全在自己不知惜福!在與髮妻離婚後,揮霍程度更是可怕!尚且再沈迷賭博及胡亂投資,最後錢財散盡,身無分文,最後連第二任妻子也帶著兒子不知去向了!

人生苦海,為何要自造惡因,而自食惡果?廖氏的做為已失良知,又不知惜福,一有了錢財就作怪,尚且對妻兒不仁不義,才成現世報!由此例勸勉世人應知足常樂,安貧樂道,時時都要有珍惜於當下,造福於往後的觀念,莫有違背良知與不惜財物的做為。慎知,福因不續,則福果漸失,況且損福惡作,必然由富轉貧!

 

九十四年十一月十八日乙酉年十月十七日

濟公活佛  降

諺云九:【賢婦令夫貴,潑婦令夫賤。】

解繹:夫妻聚合之因緣甚殊,能締結共渡此生,其珍貴之緣份是須好好的珍惜!然而夫妻共居,若婦賢慧,夫即百般受惠,富貴則不在言下,所以夫妻雙方都能因此得到終身幸福,這是自然之理。

諺意:指為人婦者,不可脫離綱常倫理,造成夫家遭人言語諷刺,顏面盡失!應當潔身自愛,助夫旺家,才是婦道之正規!

述例:桃園地區一陳姓少女,自十九歲認識了現在丈夫高氏,二人交往二年結婚。起初夫妻感情甚是深厚,可說是難分難捨。高氏在一家貿易公司上班,每月所領薪水足夠一家生活,但是陳氏個性外向,時常向夫婿要求到外面工作。經過溝通協議,高氏實在沒有辦法使妻子整日呆在家裏,在其堅決要求下,不得不答應。

剛開始時,陳氏上下班都很正常,但經過了半年,高氏感到妻子時常至晚上十二點後才返家,因此時常打電話找人。妻則告訴因做保險業,為求業績要向投保者說明清楚,才能讓人接受而投保,所以這時候都還是在為業績打拼。

高氏還恐妻子業績不好,幫妻拉保險!有言道「紙包不住火」,陳氏為人婦,卻暗中在外結交異緣,更為賺錢保業績,竟用色身求得保單,這種事情是為人夫者最不想發生的事情,高氏竟也是從好友口中才得知這事,還受朋友的激諷,顏面盡失。氣急敗壞之下,立即找上妻子公司要問個清楚。有言道「家醜不可外揚」,高氏不想將事鬧大,故在陳妻公司樓下打電話給妻子,總機告訴高氏,說陳妻到公司對面某某咖啡館與人洽談保險,高氏隨著找去。一到咖啡館正對面就看到妻子給一個中年人摟著腰,走進一輛賓士轎車,揚長而去。高氏見狀攔下一輛計程車跟隨,見陳妻與此中年人一同下車往裡面走去,高夫抬頭一看竟是某某大飯店,情急之下,衝上前去,一把拉住陳妻,陳妻嚇了一大跳,臉色隨之大變。高氏怒極,在未問清楚情況下就出手與那位中年人打了起來。陳妻手足無措,不能勸阻,只說夫婿別誤會。

事情發生至今,高氏實已都被蒙在鼓裡,最後是夫妻吵鬧到難以相容之地步,故簽字離婚,人散緣盡。高氏自從與妻子離婚,知道更多陳氏背著他在外面做了很多對不起他的事,也常受陳妻胡亂造謠說高氏對她不好、虐待等等。高氏無奈,只得接受這麼多的苦楚,此是何人之造作?實是為人婦者不潔身自愛,不守婦道所致,因此丈夫同受拖累,深受其害!

世間為人婦者當慎守婦道,安心理家,賢慧助夫,莫貪圖而著迷啊!

 

九十四年十一月廿二日乙酉年十月廿一日

濟公活佛  降

諺云十:【飼子無論飯,飼父母算頓。】

解繹:現今父母對子女的教養無不傾盡全力,付出再多亦從不怨尤,子女要什麼就有什麼,百般的呵護與寵愛,顯示父母的偉大!雖然父母給予子女的總是那麼多,但相對於兒女奉養父母,有些則大有不同,斤斤計較之下,就連吃一頓飯也算得清清楚楚!

諺意:直指人往往都是因為利慾薰心,導致知見偏差,善智漸沒。

述例:南投地區李某自幼生長在栽種香蕉的務農家庭,父母對他十分關心,一有所需則盡可能不予失望。李氏國中時期叛逆,常在外滋事吵架,父母為了兒子的事賠上了不少金錢。李氏從國中畢業就沒再升學,到台中找了一份理容院看場工作,工作期間交友不慎,染上毒癮被關,父母知情非常著急,到少年管護所探望。李氏編了一套故事,說是被朋友陷害。李氏父母並沒有太過於責備兒子,只希望年餘後兒子能夠回家跟著裁種香蕉從事正業,兒子表面上雖答應父母,但心卻無意。

李氏管護後回家,尚在五年的觀護中,要常到法院報到。這段期間,李氏真與父母一同工作,父母見兒子有所改變,心裏高興。到了李氏於桃園服役,認識一陳姓女子,退伍後即要結婚,父母非常高興,為她們舉辦了婚禮,還買了一棟房子給他們,雙親也因年紀大了無法再務農,故將財產過繼給兒子。李氏一有了金錢及田地,將田地賣了,轉為現金投資股票,雙親則住在兒子家中由其奉養。

起初李氏對父母還算盡孝,奈何後來因投資股票賠了好幾百萬,日子一下子變得難過,連生活都快出了問題!父母告訴兒子要找份正當的工作以維生計。說了多次,起初李氏不予理會,後來竟遭到兒子的斥罵,也受到媳婦的冷落,連吃飯也遭兒子譏諷:「還能動,也可到外面撿點東西賣,吃飯錢也有啊!」李氏父母傷心極了,實在無奈!但也是李氏父母的果報啊!因為在李氏幼時,他的父母對他的爺爺奶奶就非常的苛刻,常見父母如何不孝的對待爺爺奶奶,種種作為,不管直接或間接,都已對李氏造成不良的示範。後來兩老更直接受到兒子的言激:「您以前不也是這樣對待你的父母嗎?」這種言語刺激,讓李氏父母心中淌血,直後悔之前的不孝!但宜明白「如是因、如是果」,人的一切行為都將形成果報,只要時機一到,果報自然現前。

為人子女者奉養父母應該是至心孝敬,沒有一點怠慢與計較!為人要記得別人給予的恩惠,並且要知恩圖報;不可記人不是,否則善根不能增長,心中自成地獄。李氏受父母養育之恩,不知行孝反哺,反而藉口悖孝,人皆唾棄,其未來果報如何?可想而知!是否又會受到下一代的不良仿傚呢?故奉勸世間人莫不孝父母,否則已失做人的資格。

 

九十四年十一月廿五日乙酉年十月廿四日

濟公活佛  降

諺云十一:【坐人戶碇頭,打人囝仔】

解繹:此是負面的事喻,正面而言應是為人處事必須懂得感恩,別人給予我們方便與提攜都要感懷於心,知恩圖報,不可恩將仇報!

諺意:直指在人門戶之內打別人的孩子,潛越權限、胡作非為,亦是不知尊重。

述例:台北三重蔡某從事噴漆工作,擔職公司烤漆部門組長,然其品性操守並不令人認同,組下員工無不怨尤。

說起蔡氏至公司任職乃因其堂兄是公司廠長,退伍後找不到工作,方由其母向堂兄請托才能順利進入公司上班。蔡氏在烤漆部門,由堂兄一路提拔,由工人成為師傅,再升遷為組長。蔡氏在烤漆工做久了是有點專精,就得意自揚,滿口理論,但重要事項還須經由廠長決定。蔡氏常沒按照程序做事,如自作主張將色彩藥劑調配改變,致有不可預期的變數存在,所以時常受到堂兄言責而不悅於心,私下與人聊天,怨聲頻起,言說堂兄的不對:「不是行家,卻說行家話。」以及種種的不是。

事情當然傳到蔡氏堂兄耳裡,但看在叔嬸與手足情誼上,不但原諒蔡氏,進而好言相勸。蔡氏表面是有悔意,答應必定改過,但卻私下調查是誰向堂兄告密,得知是自己好友,且是組下的工作夥伴,在自認被出賣下,對這二位組員就盡予刁難,再用其他手段,終使他們受到陷害而丟職,離開公司。

經過半年餘,一次巧合,二位工人在士林夜市巧遇廠長,三人小酌聊天,提及當初受解雇是由廠長授意,組長才將二人向上提報!蔡氏堂兄聞言驚訝,怎麼會是這樣?事有蹊蹺,因此著手調查,才知道竟然是堂弟造假,向公司說謊造謠,導致無辜員工受到解雇。又想想,原是堂弟不知悔改,還懷恨報復,這種行為嚴重,不可原諒,因此解雇了蔡氏,並且再將原受枉員工聘回到公司上班。至此,蔡氏不但失去工作,還留下惡名,何苦來哉!

案例主旨,是希望世人做事要秉持道德良心,處世要懂得感恩,不可負恩忘義,否則情義做絕,自是受苦之時!

 

九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乙酉年十一月十三日

濟公活佛  降

諺云十二:【心肝有所貪,頭殼穿雞籠。】

解繹:人在追求任何物事,要達到目的,是要以合情、合理、合法的方法才是正確,但奈何世人常因過度強求,而做出種種違背良知的事情。

諺意:直指人心過份貪著會淪入畜類,偷雞摸狗之輩,最後還是會自食惡果,入於牢籠,世人宜慎!

述例:雲林一周姓男子生長在務農家庭,到中學尚是乖巧,讓父母不用擔心。畢業後沒再升學,只與父母在田裏老實工作。

但好景不常,周氏因為交友不慎,受到劣友的影響,平時乖巧的他竟變得不聽父母的話,整天遊蕩好玩,不務正業,不是到山上捕獵,就是下河捕魚,並時與朋友吃喝玩樂。又常夥同劣友趁夜偷摘他人水果,能吃的吃,吃不下的也偷去賣。周氏父母常受左鄰右舍怒氣投訴,言其兒子帶人偷東西。周氏父母非常無奈,不是沒有告誡兒子,只是兒子雖然表面聽話,裡子卻不理會。如此惡性漸增,惡行變大,正所謂「細漢偷摘瓜(胡瓜),大漢偷牽牛」。

周氏退伍後求職於一間鞋廠,數年間由基層員工一直升遷至廠長。周氏為何一路如此順遂升遷?是努力工作表現而來?或有何專長受到重用?實非也!乃是全憑周氏處心積慮,巴結鑽營而達。周氏口才辨給,使公司以為他具備專業知識,又對上司,如組長、課長、主任等等,時常盛情邀宴吃喝,因此對周氏甚有好感,故周氏一層層往上爬升。在這數年當中,雖然周氏花費在人際打點上背債頗多,但盤算之下,達到目的也甚為值得。

周氏藉用職權,催加貨品生產,再以不良品申報銷毀,將貨品變賣取財,數年間這種不當所得甚鉅。然而俗話說「鴨蛋再密也有縫」。周氏遭品管處與專運銷毀貨品的司機連手密告,這也是因為分贓不均所致。周氏偷雞不著蝕把米,不但吃上官司,還須背下龐大債務,如今人尚於獄中受刑。

周氏這種作為實都是因為心念貪求,才會淪入這種自食惡果的下場。由此案件所示,勸勉世人做事須憑良心,莫為一時的貪求而種下難以挽回的後果!

 

九十四年十二月三十日乙酉年十一月三十日

濟公活佛  降

諺云十三:【船過水無痕】

解繹:接受別人的造就或幫助,不管有否如願都須要有感恩的心,不可忘卻,或一概抹殺。

諺意:直指事過境遷,引申為忘恩負義。

述例:台南地區有一位王姓中年女子,她的一生過得非常特殊,今已年近六十。王女在少女時期特別有異性緣,但對感情卻非常的浮濫,與男孩結交總心懷異心,只想從對方身上得到好處。她在三十歲前,男友就換了十幾個,單在金錢方面,就從這些人身上得到不少好處。王女就是利用自己幾分姿色及鶯聲燕語,與各種銷魂手段博得男人的寵愛,連那已有家室者也都栽在她的粉紅陷阱裏。

王女為圖得目的,不顧一切後果,陷人婚姻破裂,傷害他人全家,這種行為王女自己心知肚明,可是利慾薰心,迷昧不醒,好像是習慣成自然一般,而且與異性分手時,都會說是男方自願自找的。

後來王女自己開店做生意,這也是王女自作自受,果報的開始。王女經由朋友介紹,認識一位陳姓貿易商,倆人交往了三年多,陳氏對王女非常關愛,只要王女一有任何所需,陳氏一定幫忙到底。當然陳氏所圖是為了追求王女,想娶她為妻。王女雖然知道陳氏對她很在意,想得到她,但心中卻暗有盤算。陳氏怎會想到,自己在痴迷下,不知不覺落入王女設定的陷阱中。

王女告訴陳氏想再擴充事業,與某開發公司合夥投資房地產,陳氏對這方面根本是外行,正想如何幫忙?然而王女等不及,見陳氏數日未有回覆,就約陳氏喝酒,將陳氏灌醉,更設局使陳氏酒後亂性,發生了關係。這當然是王女之計,成功的鎖住了陳氏,陳氏無知亦無奈下資借王女數千萬。

王女與陳氏再交往五年餘,陳氏自知自己年歲不小,應該結婚安定,組織家庭,因此時向王女表白欲娶她為妻。但王女一再推三阻四,就是不答應陳氏的要求,二人也因此在情感上漸漸有了爭執。王女知事若再拖恐會發生問題,故暗中將自己所投資的產業股份變賣一空,拿著這些錢出境到國外。陳氏因王女的造作,雖損財數千萬,但心知是自己一時貪圖美色,以致中了王女的計謀,是自己糊塗,才會落得如此的後果。

話又說王女更是種何因,得何果!在遷居異國後還想依樣劃葫蘆的欺騙他人,無奈事難如願,栽了個大筋斗,受到異國一男子的反詐騙,分文都沒留,在異國遊蕩了十餘年,最終還是由他人的資助下才重回故鄉。此時王女年歲老邁,身染重疾,今雖回鄉,但是受果報時仍是一樣的窮疾,成為一身病痛的貧戶,苦哉!悲哉!

此例案要世人清楚,莫要玩世不恭,或忘恩背義,受人恩惠就應該感恩圖報!此案例中的王女此世辜負他人情感不再與交往過的男人相遇,但於未來世中,一段綿長的還報因果必然展開,所以雖言「船過水無痕」,但這只是表相,因為有情眾生的一切所作所為會留在八識田中,在輪迴不盡的生命歷程中,於自然法則下,終將會自受果報!

 

九十五年一月六日乙酉年十二月七日

濟公活佛  降

諺云十四:【再三行善事,第一莫欺心。】

解繹:樂善好施本是功德,因為這是累積自身功行,也是種植無邊福田的良好行為,但是卻有人藉用善行來謀取私利,這種行為實是出於人心的貪欲,所以反成為污染心性,將使明心見性的境界遙遙無期,所以行善事應無私,純善方能不欺心!

諺意:指人必須真心為善,偽善欺心實是真惡。

述例:嘉義一吳姓婦人,原是做首飾用品生意,因為生意關係常在中南部兩地奔走,所以交友廣,人際佳。吳婦對自己的事業發展本就有非常大的野心,但總礙在自己資金短缺,所以必須建立廣大的人脈,再取得資金,否則心願難成。

吳婦在中部地區認識了一位師姐,經由引介,進了道場,同時在道場中與其他同修結交,沒多久就與道場內的師兄姊建立了非常好的感情。吳婦在道場中對道務非常用心,一有任何活動必是先人一步參與,這樣的表現常受人讚嘆!怎奈其中卻是另有目地!

吳婦因為自己的事業須要借用人際關係推廣不說,就是到道場亦是抱有相同的目的。先是以生意誘使人投資,再以直銷的方式建立行銷網,以層級利益為結構,人數可以無限擴大。另又組了互助會,以高獲利為號召吸金,如此不但許多師兄姐受利誘引參加,連他們的親友也以信任道場修子而放心加入。

吳婦以善行為手段,而以行銷商品及吸金為目的,已成功的使道場成為她的人脈資源。但過了不久,因為互助會發放高額利息延遲,引起會員驚恐而紛紛退會,吳婦即而倒閉,並且禍及同門,不但最後財物損失,更有人因此怪罪於道場,憤而退道,如此可謂是敗人道基。

吳婦事發已沒法償還所有債務,並且違法吸金,刑責確定,被判刑入獄。不但如此,破壞道場及毀人道基尚須揹上因果罪業,未來果報之磨苦應是難免!

敘述此例,乃是勸誡世人不能以偽善欺心,因為一旦將善行惡用則衍生的不良後果鉅大,如此做為,實在要不得!尚且,人心本善,怎能將善心惡用呢?至善之心能召引一切福慧,而欺心偽善終將招致惡果,慎!

 

九十五年二月十七日丙戌年正月二十日

濟公活佛  降

諺云十五:【人無艱苦計,難得世間財。】

解繹:世間一切成就,都須經由艱辛刻苦而得。人為了追求名利,用盡辦法,就是希望有好日子過,但卻有非常多的人貪得無厭與不切實際,空思妄想卻想坐擁財富,實是迷昧。

諺意:直指人要得到錢財是要正心正途,刻苦耐勞,方能如願以償,決非以巧施偏行能夠得到財利的。

述例:蘇澳一簡姓男子,今流離四處乞討,無親無故,身無分文,亦多病,年已近七十,何以如此悲哀?有言事出必有因,有其因必成其果。

簡氏本有非常好的家境,父親從事漁業,自己有魚船二艘,生活非常富裕。簡氏克紹箕裘,在魚市場的人脈相當吃得開,因人際關係好,又家境富裕,自然就有想結親者。簡氏自身也是率性的人,故十九歲當年就認識很多女孩子,在未當兵前就結婚,簡父當然非常高興,想像未來含飴弄孫的景像。奈何人生無常,簡妻因要去魚市場幫公公處理魚貨,騎機車出了車禍,就醫不治。簡氏當時在南部當兵,聞知心痛悲傷,返家處理後事後,卻因妻子車禍的事對父親非常不諒解,認為當初就有告訴父親不能讓妻子到外面奔波,留在家中照料一切就好,今卻發生這種事,一切都怪父親要媳婦到市場幫忙。簡氏心生不悅,有了心結,退伍後回家常藉故與父親爭吵。簡父只有這麼一個兒子,對他寄望很高,因而都忍者兒子的埋怨。

簡氏一直都沒能徹心反悔自己,更漸糜爛,事也不做了,到處吃喝嫖賭,交的都是一些酒肉朋友。簡父年老,自欲將事業交給兒子,因此規劃了一遠景給兒子做為創業發展的依據。簡氏那有想這麼多,一心只想老爸什麼時候才能將財產交給我。為此簡氏用心討好父親,使父誤認為兒子已學乖,肯認真的為將來努力。在這情形下,簡父就真的將財產過戶給兒子。

事過不到二年,簡氏對父親一天比一天不敬,更常趕父親到外面,不孝至極。簡父身心交瘁,因此一病不起。簡父歸空,簡氏更是無人可管,變本加厲,將財產揮霍殆盡。簡氏原本能夠成就,就因為自身心念的執著與偏差,將一切遭遇遷怒於父,更不知惜福,自陷沉迷,才會變成今日的樣子,不但兩手空空,還背上不孝罪業。現在人人唾棄,成為遊民,無人收留,四處乞食,一切的苦磨都由自造啊!

世人須明白財富跟人,人必需俱備有福德,若無,則求也求不來!知惜福,再植福,才是福份延綿要因。

 

九十五年三月十四日丙戌年二月十五日

濟公活佛  降

諺云十六:【貧彈查埔愛整馬,貧彈查某愛做客。】

解繹:人總因為生活過得暇意,無有所缺,故漸放逸,不知勤儉勤勞。

諺意:乃指好逸惡勞,貪圖享樂。

述例:高雄有一對林姓兄妹生長的家庭可謂富裕,林父原是在建築業工作,由基礎領班漸受重用,十餘載升遷經理職務,林父也因在工作場合認識了非常多投資者,在眾人鼓勵下辭去經理一職,自行規劃往建築業發展。因自己的信用與做風頗受肯定,不久在建築業打響了名氣,頗有成就。三十初頭娶妻,育有一男一女,奈其妻因有先天性心臟疾病,在生完第二胎女兒就因病亡故。

林父無心再娶,一心栽培二子女,用心良苦,只希望子女往後能夠成才,受其依靠,也能放心將事業交給子女經營。林父雖有此寄心,卻事難如願!因工作日夜勞累,染上肝癌惡疾,就這樣短短年餘,經不起惡疾侵噬而亡。

自林父亡後,林家兄妹就因為父親留下來的遺產吵得不可開交,更因此而對簿公堂,互相爭產控告。在此期間,林氏兄乃因本就沒什麼一技之長,一得到父親遺產就買了一棟豪宅,四處張揚自己的財富。因揮霍不懂愛惜,又受到惡友詐欺,導致林父遺留財產在短短二年間就揮灑一空。

又說林氏妹在與其兄長遺產官司互控得難分難解之際,認識了一位律師,此律師乃圖謀不軌,心術不正者,知林女身價非凡,故藉己俊貌與法律專業,牽引著林女入於情愛陷阱,林女終也人財兩失,尚且揹下巨額債務,不但財產沒了,還吃上官司入獄。

林氏兄妹如此下場是何以故?實須懺思!其等幼受疼愛,長大不知惜福,兄妹更為了爭產而反目成仇,幾乎已無親情之互愛可言。況且兩人前程都從沒有認真過,只知貪圖享用現成福報,使慾望滋長,而靈心闇昧,這是致使林氏兄妹潦倒的主因。是以錢財是身外之物,當知應如何善用?若不知珍惜,就算萬貫家財,一個敗家子就已足夠,何況是一對兄妹!故世人應明,勤能致富,惜福綿長!

 

九十五年三月廿八日丙戌年二月廿九日

濟公活佛  降

諺云十七:【少年不努力,老來徒傷悲。】

解繹:人皆歷經年少時期,此時身健體壯,精神旺盛,正是奮發之時,但卻因環境過於安逸,或是思想觀念沒有導正,形成惰性,如此老來必然一事無成,悲傷已一事無補!

諺意:為自身往後日子著想,應做人生規劃,把握當下,努力向上!

述例:高雄一遊民楊某,淪落於苦疾孤獨,其來有因。楊氏原本出自小康家庭,父親代工為業,生活尚過得去。到了中學時期,家庭經濟完全改觀,生活得無憂無慮,一些鎖碎的事都有父母安排,所以逐漸好逸惡勞,一有空暇就四處與人遊玩,久而逐漸變壞,及至聚眾滋事,無所不做,父母則為其傷透了腦筋!

楊氏入伍後,也因逃兵受判軍法,延長兵役六年。楊父於此期間亦因家庭與事業兩頭燒,憂勞成疾而亡。楊母無法承接夫業,只好做個結束。楊氏知父亡,雖有回家祭拜行孝,但也沒有因此徹悟而改變,更在退伍後因母柔弱,無法管教,楊氏變本加厲,一天到晚就是向母親伸手要錢。時常因母親不給錢就藉酒裝瘋吵鬧、摔椅敲桌以達到目的。楊母在精神上無法承受,身體又漸走下坡,且本身就有心臟疾病,一日又受兒吵鬧,於夜心臟病發亡故。

楊氏在母親過世後繼承家產,好逸惡勞的個性沒有改變,又結交劣友,吃喝嫖賭樣樣都來,就這樣將父母留下的遺產,五年餘揮霍一空,還欠下百餘萬賭資。楊氏招人追債毆打,身有傷疾,且無依無靠,因為親友皆知其人忤逆不孝,所以都不伸出援手幫助,楊氏就此淪落為遊民。

此例果報,悉聞者何不知這是楊氏的現世報,而其自身不知努力,不知惜福,一再造業,終落入自造因果,而承受果報之苦!故世人宜知,人倫道德必要遵守,再則能克苦耐勞,趁著年少時用功努力,以待未來人生的美滿!

 

九十五年四月七日丙戌年三月十日

濟公活佛  降

諺云十八:【莫謂答天無報應,舉頭三尺有神明。】

解繹:人因貪圖,在做出違背良心的事後,總會不安,因而買了非常豐盛的祭品到寺廟拜拜,祈求仙佛庇祐!但對於自身惡行,自身即知,更何況諸天仙佛也能觀知,三司神也早有記錄,所以不管答謝的貢品如何,自然是毫無感應,只有等待未來因果的受報!

述例:屏東地區有一陳姓男子,平常就妄想著能夠一夜致富,或有什麼不用本錢的生意就能馬上賺到大錢。陳氏原是鐵工廠的技師,靠著一技之長,生活尚能過得去,本能安度日子,但其心思卻有著錯誤的概念,因此將工作辭去,買了一輛中古貨車,做自由拾荒的工作。為了這事常受妻子反對而吵架,果不久生活漸入困境。陳氏心情一不好就飲酒澆愁,一喝酒就與妻子吵得更加嚴重,常動手毆妻,一有不如意就發洩到妻子身上。陳妻經常被毆,精神受虐待不堪,訴請離婚勝訴,然所育一子判由男方扶養,陳妻傷心無奈,但也只有接受。

陳氏離婚後也沒改變多少,還時常帶著兒子四處撿拾回收物品,兒子的功課也因此一下子退步很多,校方多次勸導無效。陳氏日後常在夜晚至工地偷取鐵材,要兒子在外把風。數次得手,膽子越來越大,竟然將偷取物轉到公共設施上,如盜取水溝蓋、電纜線,不管什麼東西,能偷就偷,在短短半年餘,變賣盜竊所得黑心錢將近八十萬。陳氏食髓知味,如蜂沾蜜般的一頭栽入這無本錢的生意而不知醒悟!

有一日下大雨,陳氏想郊外無人,出去行竊定有大好收穫。當日將兒子暫托鄰居照顧,自己到郊外的重劃區偷取電纜線,巧的是剛好被路人瞧見。陳氏發現有人,當下放棄,開車揚長而去。陳氏偷竊不著,又被人看見,恐懼之下,連睡也睡不好,整天躲在家裏,不敢再出門做任何事。話說有關單位對此案非常重視,做專案調查。陳氏久處恐懼,就常帶著兒子到近處大廟上貢祭拜祈求,言說:「以後不敢再犯,希望神明能保佑平安沒事!」

經過二個月餘,果然沒有什麼事發生,陳氏悔意竟消,也認為不會這麼倒楣,故貪念又起,再外出偷竊。過了三天,還在睡夢中已有警員上門抓拿。陳氏當然百口抵賴,但被人出面指認歷歷下只好認罪,被判牢獄,受刑五年。其妻知前夫入獄,兒子沒人照顧,就向法院申請監護權,於是唯一的兒子亦隨前妻而去。

此案例述解,希望世人愛財,取之有道,而莫以為背心行事就沒人知!天眼明察,怎能讓惡行衍生不絕?所謂因果報應,絲毫不爽,望世人切莫做違背良心的事!

 

九十五年四月十四日丙戌年三月十七日

濟公活佛  降

諺云十九:【侵人田土騙人財,榮華富貴不多年】

解繹:人常因為貪圖而做出違背良心的事情,如奪人田地、騙人錢財,用盡一切手段達成目的,由此得到利益,取得財富。但這種不義之財是不可能保得住的,也不能讓你光明正大的亨受著榮華富貴,而且反而會成為將來身敗名裂的原因。

諺意:不當取得的財產,終是不得久留。

述例:新竹有一位彭氏,今年已六十有五,身染暗疾,藥石不斷,置身於一處廢墟工地草寮。彭氏本有妻小,但已離婚,子女當初也因彭氏棄養,方由其妻扶養。彭氏如今之孤疾,無人關懷,除此之外,尚有他因。

原來彭氏是務農人家,在彭氏三十七歲時父母皆亡,留有田地數分,還有祖先共業土地也有數甲,而這此土地都在政府的都市計劃區內。依輩份,彭氏乃是大孫承事,而且長輩都已亡故,所以彭氏有責與家族弟妹商討如何分取祖先遺產,但彭氏私心,為了能分到最有價值的土地,所以找了一位能與自己暗下配合的律師向堂弟妹等商議分產事宜。

彭氏偏私不公,查知都市計劃大馬路經過處,就與律師研擬出一套暗取利益的分產方法,堂族都在彭氏與律師欺瞞下,共同簽屬了一份同意書。後來都市計劃開始推行,經分發公文,彭氏堂族才發現所有在大馬路旁的田地都成為堂兄名下,為此與堂兄爭執多年,但因當初受騙,已簽下了同意書,故官司難以勝訴。

為此堂弟妹就與彭氏斷絕親戚關係,彭氏毫不在意!但因為高價田地是謀取奪來,根本不知珍惜,一直變賣。彭氏大筆金錢一進來,整天不務正業,竟成花天酒地的能手。還在外還包養女子,事給其妻知情,吵鬧一番。彭氏心一狠,決定與其妻離婚,給了妻子一千萬的贍養費,又不要兒女扶養權,將養育責任完全推給其妻。彭妻與子女傷心含淚搬離,返回娘家。彭氏一直都不自覺自己有錯,而且也不覺自己在外所交朋友都是想在他身上得到好處的人。彭氏喜歡人奉承,又迷於酒色,在這十年中將其不義所得的田地變賣一空,錢財揮霍得一乾二淨。

人之福盡必有其因,不知惜福種福,又在罪愆頻造下,必自食惡果!如今彭氏得到的不義之財又何能留得晚年享福?所以造因是惡,則果報自然亦是惡,才成為如今悲慘地步啊!所以人對錢財莫有過度的貪求,貪欲成為煩惱苦之源頭乃是必然道理,慎啊!

 

九十五年四月廿一日丙戌年三月廿四日

濟公活佛  降

諺云二十:【萬經百典,孝義為先。】

解繹:時下人讀書萬卷,接觸的道理非常多,但知理而實踐者卻是少之又少,多半是知而不能行,這不是精進的現象!如此則世人必須反省,若只知吸收知識,而不知孝義綱常確實行持,恐怕在虛表之下,將有不足缺陷!

述例:高市一陳姓女子生長於富裕家庭,她是家中的大女兒,底下僅有一位弟弟。陳女自國中時期就受到父母的疼愛,讀的全是明星學校,課業原是良好,然在高中時期逐漸轉變。陳女自小性情本來就較嬌慢,若有所求,則他人必須依她,否則就一臉不高興。這樣的個性,使陳女長大了尚不知為人處世的道理,不管是對父母,或親朋好友,皆是如此,所以周遭的人都只能盡予包容。

陳女父母一直讓她讀上好學校,所花費的教育費可觀不說,還費心照料。陳女在父母的盡力促使下上了研究所,此中當然有父母額外的用心,所以陳女上了研究所的花費更大。因陳氏富家女做慣了,生活費也多,且在外與朋友一起活動,多半由她一人付費,所以零用開銷更比一般人大了好幾倍。陳女書讀這麼多,應是知書達理之人,但卻剛好相反!陳女對父母常在不依所求時就嬌嗔生氣,或鬧彆扭晚上不回家,故意使父母操心,以達其所求。

陳女一次參加朋友舉辦的派對,認識一位羅姓男子,二人交談甚歡,相互間頗有好感,就這樣二人交往成為男女朋友。說起羅姓男子,其實是陳女同班同學的兄長。羅姓男子從其妹言中知道陳女的家境,故於派對中藉機接近陳女,其實是為了想在陳女身上得到好處。而陳女與羅氏交往後,在羅氏的甜言蜜語下竟然聽其言,騙父母說要住校,其實是搬出與羅氏同居。此後年餘,陳女向父母索求花用的錢財越來越多,已近三百萬元。陳氏父母漸起疑惑時,陳女更因與羅氏同居,已有身孕,陳女心裏懼怕,不敢向家人說。羅氏已在陳女身上騙得將近二百萬,正想與陳女分手,遇上陳女懷孕,硬是要陳女拿掉肚中小孩。在羅氏巧言哄騙下,陳女答應,陳女一拿掉小孩,羅氏則藉故與其發生爭執,一走了之。陳女受到這樣打擊,精神崩潰異常,成為情感下的受害者。

雖說陳女受到如此苦磨,實須自負責任。因其父母已是盡了為人父母所有的責任,該做的事也都做了,而且又是對她那麼的疼愛。並且陳女亦已受到高等教育,理當都已明了人生基本道理,但卻連父母的善言勸導都不聽,以至於今一受到打擊即無法承受而落於精神狀況異常當中!對此一例,寄希世人知孝義的行持,才是基本人格尊貴之道!

 

九十五年五月十六日丙戌年四月十九日

濟公活佛  降

諺云二一:【爭他一斗米,失卻半年糧。】

解繹:世間人貪求爭奪,往往想盡辦法,雖然小有所得,但卻因小失大,因為人人見之而走避,以後將得不到他人的幫助;且又使本性迷昧,於強烈的欲求中不得出離,實是得不償失。

諺意:意指人心量狹窄,目光如豆,不仁且無智。因為只知與人爭一時眼前可見之物,而意識中不知因此失去能與眾人互益的未來長期利益。

述例:彰化市區一老翁王氏育有一男一女,王氏家族本是地方上大地主,在市區內擁有土地數甲。王氏原是承接了父母遺留的大片產業,但能慎守,故生活得無憂無慮,日子可說過得甚為愜意!但王氏之兒女卻著於金錢利益,常想盡辦法向父親索取錢財;雖王氏妻早逝,心思都放在這一對子女身上,兒女在生活上的關心也常使他開心,但卻都想從父親身上多取得錢財!

王氏七十九歲時病故,子女為了父親遺留下來的產業爭奪激烈到了極點!不只互控對方侵佔,還唆使黑道恐嚇,由破壞車輛到放火燒屋,這些惡行都做得出來。兄妹為了爭奪遺產失合不說,更到了本性迷昧,喪失良知到欲置手足於死的地步。但遺產爭奪不僅沒有結果,十餘年來所付出的金錢代價也高達二三千萬。更嚴重的是二人不應該找黑道幫忙,因此都反遭黑道恐嚇勒索,結果是目的沒有達到,反而是失財又傷身。王氏子更受黑道拉至賭場詐賭,欠了賭債近五仟萬;而王女也受人設局合開直銷公司為名,將公款拿走,留下三仟多萬債務。王氏遺產多年爭奪不休,而子女終因各自債務燃眉必須馬上取得遺產解決,故在兩敗俱傷下由律師見證平分,雖各有不滿,但因需求急迫,不得不各自退讓,終於達成分產協議。

王氏子女各拿到父親遺產急將變賣,解決債務後所剩不多。二人欲以此與人合資共創事業,卻又難以如願!因為王氏兄妹爭產事人人皆知,還有誰敢與其合作,如此豈不是與狼虎同謀?故而不得不自身投入,卻又遭同業圍剿,終以嚴重虧損倒閉收場,至此所爭得的遺產不僅已蕩然無存,還各自有鉅額負債,從此生活困苦,潦倒不堪!

若王氏兄妹當初不爭產,而能以手足情誼為先,就不會有今日如此的苦難。故世人閱知此篇時,宜慎深思!若爭產有得,人品必失;而貪財利,必遺後患。故凡事以善德為本從事,必可使後福綿綿而無窮盡也!

 

九十五年五月廿六日丙戌年四月廿九日

濟公活佛  降

諺云二二:【臨崖勒馬收韁晚,船到江心補漏遲。】

解繹:有言道:「小惡不改,大惡必做。」世人易放縱自己,也常找各種藉口對自己的過錯合理化,如此日久成了冥頑不靈的劣習,心靈上則由偏差而成邪惡,故而容易在日後造下大惡。所以應防微杜漸,一發現自己有所不對,則應力加改進,否則一但造下大惡,形成惡果時,才悔不當初,為時已晚矣!是以諺意提醒世人要有智慧觀照的能力,凡事適可而止!

述例:台中市一柯氏商家乃經營服飾買賣,兩位兒女都在店裏幫忙。兒子是洽商外務,女兒則是看管店面。柯氏自己有成衣工廠,專製成衣出售,事業本來就繁忙,對兒女在外做為及交往情形已無暇再關心。

柯氏兒女自小就受父母疼愛,論其母親更是依順著子女,要什麼就給什麼,溺愛嬌寵的結果致使子女心性有別於常人。雖柯父較為嚴格,但因忙於事業發展,沒時間與兒女相處,故教育問題都交給了妻子處理。

柯氏子女在高中時期就犯了很多的過錯。說起其兒子,高中期間就結識了販賣毒品的藥頭,自己染上毒癮不說,還與藥頭合夥,自己也販賣起毒品來。而言其女兒則是因生活較富裕,不愁吃穿,又會向母親撒嬌,金錢上不缺;而其開朗的個性,嚮往娛樂事業,最後竟攀上了所謂的八大行業。柯氏子女在外的做為,柯父全然不知,更因柯妻過於寵溺,若知亦不告知柯父,使得柯氏子女沉迷不起,無法自拔。

柯子利用父親所開的店面做為販賣毒品的據點,經過幾年,柯子在中部成為毒品大毒梟。然而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柯子販毒害人無數,故難容於法,終被逮捕,判無期徒刑,褫奪公權終身。至於柯女也因投資不當,四處賠錢,又牽連色情行業,數度遭警取締,後亦因累犯而遭判刑。

柯父被子女拖累,已無心經營事業,並且為了代還子女債務也必須變賣家產,一生勞累,卻落得一夜清貧,豈不令人唏噓!

此例主要勸勉世人莫放縱子女,莫要到事情嚴重才知溺愛失教的後果,後悔為時已晚矣!又世人宜知,積小善能成大富貴,縱小惡能召大災劫,所以世人須時常反照自心,是否隱微之間有不當念想浮起?或將有不當事情欲作?若有,應防微杜漸,否則害人害己。若因此又拖累父母,則又加上一筆不孝重罪,則如此人生可說是一敗塗地,而一無是處矣!

 

九十五年六月六日丙戌年五月十一日

濟公活佛  降

諺云二三:【曾經少年騎竹馬,轉眼便是白頭翁。】

解繹:人總會經歷懵懂的少年時期,但一般而言,這也是人生最幸福的時期,因為一切的勞苦憂愁都由父母長輩承擔,而一切福份所享也都由他們的付出而得。但曾幾何時,時光飛逝,角色由享受者變為承擔者,而頂上白髮蒼蒼也顯示經歷人世間的滄桑,若在此時回憶兒時,常有不知珍惜而難有再得之嘆!

所以當人於年少時,應善加珍惜;並且應知,福報所得在於不斷善作,施於眼前陌客,或許將成為未來承福於彼之親眷。

述例:中部海岸線大甲地區,一鄧姓男子,少年時即享受著福報,而這些福報都是父母所給予的。鄧氏父母乃經營海產批發,事業可說是飛黃騰達,每天都賺進滿滿的鈔票。但鄧氏夫妻就唯有頭痛在這獨生兒子的身上,因他好逸惡勞,整日遊手好閒,無所是事,就只是知道享受而已!對父母常是要東要西,沒要到就威脅離家不回,或勾結劣友電話欺騙,說是在外欠人錢財,今被抓去,要錢才放人等等。也有用更激烈的手段,如以自殺來要脅父母,以達其拿到錢財目的!鄧氏夫妻被兒子百般取鬧,難過無奈下卻還是不得不從。

鄧姓少年年紀輕輕即擁有進口轎車,時常出入不當場所,對同夥慷慨,但對父母卻反其道而行,恣意予取予求,但人揮霍一久即形成迷昧,不知珍惜所有了!直至父母經營的海產事業因受魚類污染事件的影響,在短短的一年間,生意一落千丈,已難再經營下去,卻又遭到他人倒債,最後被迫變賣房子還債。如此突來的困頓,又內外煎熬,鄧氏父母在短短二年內即分別憂勞成疾而亡。在鄧氏夫妻雙亡後,鄧氏承接父母產業,已是積欠數百萬。鄧氏當時已四十有五,青壯逸樂不願娶妻,至今又事業無成,已是一無所有了!

鄧氏近二十八年全享著福報,卻不知珍惜與上進,將自已的福報耗盡,如今卻還揹負著數百萬的債務,年歲已是六十有三了,仍然債務難清。鄧氏如此,所得到的惡果,何不可警惕世人知道要珍惜福份,更須時時再加積植種福德,以綿延福報。雖然享受是甜蜜的,但終究還是歸於空啊!望世人能好好的想一想!

 

九十五年六月十六日丙戌年五月廿一日

濟公活佛  降

諺云二四:【欺妻一世貧。】

解繹:夫妻締結姻緣是延續前世之因,而輪迴歷劫還能夠再次相聚實是不易!所以要互相珍惜、信任、體諒、關愛、付出,才能達到美滿的婚姻生活。若不然,相互欺瞞與計較,致使婚姻難以和諧,終將破滅,自己也因失德而衍生果報,落入困境,真是可嘆!

妻子是世上最親蜜的人,理應互補而共創人生。若是欺瞞,將失去此一互補的功能,若非物貧,則是心貧。

諺意:指明乾眾者,為避己過錯或作為,欺瞞妻子,終因失德不修,一昧沉迷,落入貧窮深淵。

述例:桃園一莊氏中年人,現今流落街頭,成為遊民,白天向人伸手乞討,錢也好、吃的也好,有一餐沒一餐的,到處遊蕩,漫無目標。夜來就睡在市內的地下道,蚊叮瘡疾,一身臭味,一副窮極潦倒之相。莊氏為何淪落到如此地步,這要追溯至莊氏年少無知開始。

莊氏父母親是做汽車零件生意,育有二男二女,莊氏排行老三,上有兄姊,下有妹,但父母對他依然疼愛。莊氏本身個性就較剛烈,不愛聽別人的意見,更不喜歡別人在他面前嘮嘮叨叨,常為小事就大發脾氣,或鬧彆扭就往外跑。

莊氏在網咖認識了他的太太陳氏,二人因嗜好相同,話又談得來,因此不到兩個月便相約在外租房同居。二年後,陳氏已身懷六甲,故向父母說要娶妻。莊氏父母盡到責任幫兒子娶了媳婦,希望兒子會因此改變性子,好好的定下心來營造未來,奈事難如願!

莊氏婚後就向父母告知要到外面居住,還向父母要了一筆金錢,說是要創業之用。但莊氏帶著妻子僅在外面租房,自己則在一間百貨商場工作。原本尚盡夫責,奈在妻子懷孕第六個月,莊氏卻在商場上再認識了一位少女黃氏,二人在情投意合下竟瞞著妻子另再外賃屋同居。事情總會有走漏風聲時,莊氏欺瞞妻子偷情之事經一年時間,被陳氏帶警抓姦。莊氏翻臉,竟出手毆打妻子,因出手過重,致使陳氏住院將近一個月。陳氏怒極,告上法院,申請離婚,也獲得孩子的監護權。

莊氏對自己的過錯不但不悔悟,還到處造謠說陳氏在外也給他帶綠帽。而莊氏與黃氏少女這段孽緣,因黃氏父親是個流氓,知道莊氏是有妻小的人,竟又誘騙自己女兒無知,深感可惡!故叫唆手下痛打莊氏幾近殘廢,黃女當然也給其父帶回。莊氏自己做了這麼多錯事,也不敢讓父母知道,直至莊氏兩老亡故,都不知其兒在外事情,因已失聯太久了!

事總有因與果,莊氏造惡而不知醒悟,自陷於自造之果報當中,是以因而潦倒在外!寄勉世人,夫妻和諧要靠真心的對待,莫有隱瞞欺騙。

 

九十五年七月四日丙戌年六月九日

濟公活佛  降

諺云二五:【萬惡淫為首。】

解繹:所有萬惡以邪淫為第一,因為邪淫能衍生出萬惡。並且色是刮骨鋼刀,淫慾過度則傷身,且使心靈污濁。

諺意:現今色情氾濫已非常嚴重,資訊發達相對造成罪惡的助長,人心的污染,此須世人有所體悟,潔白自保,清心寡慾,更須將此亂象杜絕矣!

述例:台北一陳姓婦人因染性病,難予再留置居處,現送至醫療處所隔離,因其病情已達末期。

話說陳姓婦人何以致使今日之疾病磨苦,原因是陳婦天生麗質,在未婚前美貌佳人一個,但卻因愛以自己姿色騙取男人的感情及金錢,遊戲在感情世界中,至陳女二十九歲時因而受害的男人已為數不少。

陳女在三十七歲那年認識了王姓商人,二人互相有意,就在短短半年交往後,王氏有意娶陳女為妻。陳女原只想從王氏身上得到好處,但心裏又想年紀已有,且王氏又對她關愛體貼,故而心想有個歸宿也好,於是王陳二人就結了婚。

婚後王氏對陳女很好,但因工作關係時常要國內外奔跑,較少回家。陳女原是外向又好動,怎能獨守,因而不知自愛,時常在寂寞難奈時往聲色場所尋找歡樂,久而逐漸沉迷,又陷入未婚前的淫亂。陳女更用丈夫所給的生活費在外養男人。日久,陳女因身體感到不適,到大醫院檢查,方知已染上性病。陳女當然心知為何染病,但又不能說,只能在暗中治療,經過二年餘並沒有好轉,且病症更加惡化。其夫返國,對妻的舉止深感怪異,暗中查察才知妻子染病,盛怒之下差一點動起了激烈的手段,還好強忍而下,幸而王氏不受妻子淫惡的拖累,以理性化消。後來與妻子離婚亦以德對待,給了一筆錢財做為醫治身體之用。陳女雖是受前夫恩施惠助治病,奈何無福消受,現已病入膏肓,恐將應業而亡矣!

世間人常貪圖一時淫樂,而終致不可收捨的局面,實為不智。淫欲之害,望世人早醒早悟!

 

九十五年七月十一日丙戌年六月十六日

濟公活佛  降

諺云二六:【上不正下則不正。】

解繹:人之處世必須正直,不可違背良心。世人常有自身不端,不能以身做則,而教壞下一代,或誤導下屬,害得他人行為也偏離正道,造業不斷,如此是何等的悲哀!

述例:台南市區有張姓兄妹與其父都入牢服刑,一家三口同入牢獄,這是何故?其因於三年前的一件盜竊政府公物案件上說起。

張父原有一份正當職業,但因景氣不佳,工作難繼,因此買了一台三輪車,四處拾撿回收物轉賣營生。後因利潤實在微薄,難以維生,心生偏想,欲不用本錢付出就能穫利。

張父與其妻早已離婚,生了一男一女,自己給小孩的教育原就不怎麼好,還時常要小孩跟著他到處奔波與盜竊他人東西。張姓兄妹跟隨父親四處偷盜六年餘,學習到的竟都是壞事,而且這樣的行為,張父卻從未說是不對!因此更是變本加厲,從偷他人物品到竊盜大量政府公物,越偷越大。張父在一處重劃區內將水溝蓋偷竊殆盡,使政府損失不貲。又在重劃區內暫置的電線也給張氏父子剪斷,拿去變賣。張父帶頭為惡,非只是自己罪過,更因為自己的不正當行為,也終於害了子女因偷盜行為而啷噹牢獄。

吾闡示此案例首要勸化世人須注意自身行為,而能以身做則,因為您的行為舉止正影響下一代。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再再告誡為人處世是要正己,方能端正下一代,更能帶動社會詳和。世人心念易受外界形色誘惑,更易心生貪妄之想,故勸勉世人應正心正念,端身為範,方是為人處世之道也!

 

九十五年七月廿八日丙戌年七月四日

濟公活佛  降

諺云二七:【有錢常思無錢日,莫待無錢想有錢。】

解繹:許多人欠缺未雨先綢繆的認知,也沒有理財的觀念,未能理性計劃自己的未來生活所需,只圖眼前的享受,胡亂花費,終因揮霍過度而使自己陷入苦境!

諺意:非止於金錢觀念正確與否,還意涵人心的怠惰貪婪,是以世人慎知勤奮是  一切成功的動力,而怠惰逸樂是造成失敗的原因。

述例:嘉義市有一位周姓男子,年紀已近七十,奈何孤苦無依.生活陷於困境,須要別人救濟。不但如此,周氏雙腳腳筋也重創成殘,行動不便,雖有政府仁政傷殘補助,但是周氏身體亦且不好,終年暗疾牽纏,自是不敷支出。周氏潦倒,陷入困境,說起原因乃在周氏少年不知惜福。

周氏十八歲時,尚在父母的呵護下,雖然母親身體本就不好,但以賣水果營生,非為大富人家,但還算小康,生活尚過得去。父母對周氏非常的疼愛,極力讓兒子讀書,也盡其所能給兒子最好的,對兒子的付出可說是無微不至。周氏從小對錢不缺,且又率性好友,與朋友外出皆是海派做風,不知居安思危,也沒有儉約惜福的觀念,所以在沒有危機意識下就放縱自己,為所欲為,心態日漸墮入,常在外吃喝玩樂,欠債無數,這當然最後也是無辜的父母代為償還債務。

周氏服完二年兵役退伍,父母原想兒子經過磨練,應有成長,所以不管兒子做什麼工作,只要不再遊手好閒就好!奈何天不從人願,周氏非但不上進,還在軍中交了劣友,與朋友在外做違法的生意,卻又因背義黑吃黑跑路,而周氏父母為此亦遭黑道恐嚇騷擾,雖沒傷及生命,但精神上不堪折磨,導致周母病發而亡。周父也為兒子的事日夜憂愁,生意也因黑道借故找渣而無法再經營,一生積蓄則在辦妻後事所剩無幾,只好忍著過活。

周氏在跑路期間借住台北朋友家,與友到外喝酒卻被黑道兄弟找上了!周氏被強押下,簽寫了一張五百萬的借據本票,黑道兄弟也以此向周父索取兒子積欠的債務。周父受到逼迫,又怕兒子出事,因此在討價還價下與黑道達成協議,依二佰伍拾萬了事。周父將家產與積蓄全拿出來還不夠給黑道兄弟,再向親戚朋友借了八十餘萬才湊足。周父給足了錢,兒子給放回來,心想只要兒子平安,金錢沒了,努力再賺就好。

周父慈心實感人!但周氏卻不知父母用心良苦,一自由就再與惡友四處打歪主意,盡做一些不法勾當。周父久之心灰意冷,飲毒自盡,由鄰居發現後,周氏才被告知回家處理父親後事!至此周氏在無人可管下更不知醒悟,亦對受到黑道強索二佰伍拾萬元的事耿耿於懷,難釋心中仇恨,想到要討回面子,故邀請朋友一同向黑道討回錢財,就因為如此,討財不回還遭到黑道跺斷腳筋!

周氏這種下場,其實是咎由自取!父母健在時是如何的疼愛?如何的照料?望子成龍是要父母付出多少的心血!奈何周氏卻不知珍惜,浪蕩成性,胡亂花錢,沒錢時又作奸犯科,才會落到今日悲淒下場啊!例証闡述,望能啟迪世人。

 

九十五年八月十一日丙戌年七月十八日

濟公活佛  降

諺云二八:【貧窮起盜心】

解繹:有言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此一箴言在今時仍是人人必須依循的正理。古來貧窮者尚知勤奮努力,以獲得自己所需,故能心安而常樂。但處於物阜民豐的今時,有人不但不能安貧,卻因貪得無厭的心理,或受誘於五花十色的事物,而迷失良知,用盡各種非法的手段,盜偷詐騙,以謀取財利。人之貧窮只是身外物資的缺乏,但內在仍可保持清高,而受他人敬仰!若因此而盜取不義之財,這是心靈上的沉淪,不但不能有尊嚴的生活,並且不可能由貧轉富;甚且由貧再落陷於賤,未來果報的淒慘更不是「貧賤」兩字所能形容,故世人不可不慎!

述例:台北市有一位高氏男子是西門町地區的份子,經常出入遊藝場所,出手闊綽。高氏原本在三重市工作,一個月領薪資二萬餘,生活尚可,但卻因沉迷於賭博,欠下百萬多債務,受到追討,四處躲藏,把工作也弄丟了!這種避債逃命的日子,高氏尚不能困而知醒,還心生惡念,四處偷盜,闖空門與搶劫路人財物,因此入獄二次,最後出獄是五年前之事。

高氏入獄受刑,非但沒有悔改,出獄後更夥同獄友以不實的廣告手法詐騙甚多人,所得金錢都往西門町地區的遊藝場所花費,因此才在彼處大受業者歡迎。高氏目前三度入獄中服刑,何以如此,可想而知,因為詐騙行為已是觸法!高氏在一次與同夥爭財結怨被密告,終落入警察手裡,移送法辦,因此已不是初犯,故累犯加重刑罰,判處九年牢獄。尚且今生詐騙惡作不計其數,於未來世形成因果討報的冤親債主眾多是必然的現象,其報可想而知,是慘不忍睹,苦不堪言!

所以人陷於窮困之境,唯當下堅毅不搖,勤奮努力,才能真正的轉變。不可心生不法,而造下千古難以翻身的惡事啊!又世人應慎於這種社會亂象!時下詐騙手法日新月異,宜有智慧分辨,方不落入陷阱!慎矣!

 

九十五年八月十八日丙戌年七月廿五日

濟公活佛  降

諺云二九:【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解繹:人心兩極,善與惡皆由一心形成。有言道:「至善顯佛心,惡動魔心生」。善即處於佛境,惡即處於魔地,由善轉惡亦是一念之間,由惡轉善亦是在一念之間。而轉變之確切顯示在於行為,故「放下屠刀」表示心念由惡轉善,而「立地成佛」表示由初善再轉為至善,故說「一念可造地獄,一念亦可造天堂」,萬法由心,眾生應知!

述例:台中市區有一男子姓鍾,其在年少到中年時期可說是叱吒黑白兩道,聞其名者無不畏懼。鍾氏因個性外向,好交友、不愛讀書,國中畢業後就踏入社會,然因所交的朋友皆為酒肉朋友,每天沈迷在酒色財氣中,久而久之漸陷深淵,先是參加幫派、滋事、搶地盤、設賭場、開設色情場所,可說無所不做!

鍾氏的父母是虔誠的佛教徒,對兒子的作為非常的苦惱,雖常告誡教悔,希望能改過自新。但鍾氏雖知對父母孝敬,不敢頂撞,卻大都是敷衍了事,為不給父母操心,刻意安排一間餐飲店,假借正當生意,做個表面給父母看,鍾氏父母也一直被兒子瞞騙,而兒子在外的惡行也一直被蒙在鼓裡。

直到鍾氏三十五歲那年,為爭奪地盤利益與其它幫派激烈衝突,後經談判,表面上和解,奈何對方小弟不服,私下行動,計劃暗殺鍾氏。所謂暗路走多了會遇上鬼,鍾氏入於爭鬥之黑道,終招致殺生之禍。一夜鍾氏開車要到市區的理容院,轉入巷內與一輛轎車相撞,撞擊使頭部受傷,就在昏沉之際,又被人自車內拉出,砍了數刀。鍾氏重傷,雖然僥倖不死,但手腳殘廢。

住院療傷期間,父母無怨無悔的前往照顧,也一再的善言勸導,更將所聞知的佛法,與因果報應道理說給兒子聽。鍾氏尚有良知,回想過去種種,漸漸知道自己的過錯,如今這種下場都是自造的因,才受到如此果報。鍾氏決心改過革心,將在外所開設的不當行業全部收了起來,不再為害別人!

鍾氏出院後就搬回與父母住在一起,常與父母參佛禮拜,懺悔己過,佈施植福、深研經典,而且等等利眾善事,盡力參與。經過三年餘,鍾氏宛然脫骨換胎,傷殘幾次手術成功,面相又變為祥和。後經由親友介紹與一陳姓女子結婚,陳妻可言是賢妻良母,對公婆孝順,更能幫夫興業。鍾氏如今在台中開設餐飲店,生意興隆,生活過得很好!

述例主旨是要勉勵世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只是時間未到」。人皆有能力判定是非善惡,否則亦能由所受的果報中辨知前之所作是善是惡;若不然,一直執迷不悟,恐將萬劫不復,欲脫惡道則難矣!若一念知悔,大徹大悟,則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終是在心念的剎那轉變之中!

 

九十五年八月廿二日丙戌年七月廿九日

濟公活佛  降

諺云三十:【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解繹:人心本善,若以此善心而行,則所為的善行即可成就福業,將來必獲得福報。若是長期發揮善心而行善事,那麼福報鉅大綿延,就可一生享之不盡,留續後世。一人如此,福果就是如此,若是一家人都是如此,則所謂的「積善之家」其福果更大。因為所謂的「餘慶」就是福報之外的人生事務受人肯定,如事業有成,或特殊成就,值得他人慶賀。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語出《易經》,雖非是俗諺,但放於本篇,顯示的意義是經典與俗諺的義理相通,所以把握俗諺的俗理,亦同深研經卷而得真理,理同而文異,俗不異真,真不離俗。

述例:台北市區一貧戶人家在二十年中轉變了命運,案例中的顏氏,祖先沒留下任何家產,自幼就成長在窮困家庭,一切全靠自己養活。顏氏有兄弟姐妹三人,都同樣在困苦中長大。顏氏兄長婚後在岳父工廠認真上班;顏氏姐婚後也與丈夫胼手胝足的踏實務農,兄姊都在不斷的努力工作下,生活逐漸好轉。

話說顏氏自己卻在人生的經歷上波折不斷,工作常犯小人,時常受害,丟了飯碗。交了女友也遭對方父母的嫌棄阻擋,事事都不能稱心如意,頓感心灰意冷,人生真苦。經朋友介紹到某知名算命師,算一算自己命運為何如此乖違?但算命師言其是「此生註定窮疾孤苦至終的命」,聽了更讓顏氏目瞪口呆,面如土色!

顏氏思緒紊亂,四處蕩走,無意間來到一寺廟門口。見廟宇莊嚴,心起崇敬,自然步入廟內參拜。寺廟中走出來一位老者,乃是廟祝,向顏氏禮敬問候,見顏氏面容憔悴,就與之閒聊了起來。廟祝知道了顏氏現下的困境,就將自己一生的經歷,如何自幼失去雙親,由乞討至拾荒度日,歷經近三十年的苦難,再如何從困苦中走出來,一一說給顏氏知道。顏氏經由廟祝的開解,知道命運全靠自己如何創造而來。顏氏蒙受廟祝的教導,先行無畏施。平日在附近打零工維生,一有空就到廟裏當義工,熱心為大眾服務。

經歷五、六年的善行,顏氏在無畏施的功德行持下得到了很大感應!因顏氏從不推辭幫別人的忙,善緣廣結,所以眾多人與其結下深厚的交情。又因顏氏久處善地薰習,顯露一團和氣,所以人人喜歡,因而有一開餐廳的老闆非常欣賞,就請顏氏到其店內工作,顏氏當然樂意,隔日依言準時前往。顏氏在店內做事認真負責,不但受到老闆的激賞,也受到同事一致的喜歡,後升任店長。

顏氏自知能有今日改變,全是當時廟祝給予的教導,所以當廟裏有所須要時就以金錢量力贊助,此時顏氏由無畏施再及財施。而平時常在寺廟裏閱讀善書,聽聞正法,有所體悟也常對人說出,同享法悅,此時顏氏由無畏施、財施再擴及法施,三施具全。顏氏遵從教導,知而實踐,一路走來,長達二十餘載,現在所得到的,非只是心靈上的安詳而已,亦能脫離當初的生活苦境。因為餐廳老闆年歲已大,將店承讓給顏氏,顏氏現在已是這家餐廳的老闆。

顏氏命運的轉變,全憑顏氏積極行善,多年不退,並且聞法得理而生慧,這就是福慧俱足形成轉變命運的動力,因為有慧方能經營於福,有福方能助慧之增長,故命運的好壞全在於自己身心造作!世人啊!早立善德,堅恆修道,造功累果,莫再消磨寶貴光陰!

 

 

九十五年十一月十四日丙戌年九月四日

南無地藏王菩薩 降

聖示:為《諺語闡因集錄合訂本》一書作跋文

善哉!世間人各在因果輪迴當中打滾,受盡凡塵假境迷戀,認假為真造諸等因果罪業,人心本具善良,奈何因為認假為真進而形成三毒,貪、嗔、痴侵蝕良心,把善良的心給日漸抹煞,更因三毒不減,導致迷昧造作惡因業障,福慧隨果報牽掣身心百般受業所苦,悲哉。

人生數十載歲月,生命在分秒中消逝,此身假軀皮囊終將壞空,唯是明因果勤修德行,勤種善福田才能解脫因果業障的束縛,需明瞭身是業報身,一切都隨業所現,善惡終有報,擇善行修是斷因果牽纏要素,今末法普化闡示因果,再再的警惕世人莫因惡小而為之,一切惡因起源在心頭,需要時時謹慎,心念不可因一時的疏忽造下難以挽回罪業。

《諺語闡因集錄》一書,降著乃是人間一大福音,諺文真章取義實例事蹟,藉由揮砂著作篇冊合訂成本,以作教化啟迪警惕世道人心,明白一切因果造作皆隨心而應。善或惡、福或劫,都由因果造做而成,是以寶書能示現世間乃天地之慈,寄希世人能聞閱開悟有所警覺而惕勵,早以修德克力勤種善福田斷止一切造惡成業之心,善行恆而不斷,永脫幽冥輪迴苦淵矣!

南無地藏王菩薩跋於台疆豐原懿敕賢義堂

天天運丙戌年九月廿四日

 

九十五年十一月十七日丙戌年九月廿七日

元始天尊  降

聖示:為《諺語闡因集錄合訂本》一書作跋文

妙哉!諺語闡因顧名思義,諺語流傳世間述盡人生百態、道盡人性,亦將人心善惡藉由諺文明示直指,諺文惕勵人心,導善明惡,是以故懿敕賢義堂能承接著作此寶書,借由諺語真詮取義闡述實例,作為世人警惕與勸化向善,使人明因知果,諸惡莫作,克立眾善奉行,瞭解一切造作善與惡都是隨身成業。

《諺語闡因集錄》一書能夠著作完成示現人間,實是世人之福,因書珍而可貴,閱讀者可藉由因緣傳送有緣人齊渡蒼生,以書為明燈指引世人修善道,早日開悟圓滿功果,寄予世人閱之深悟。

元始天尊跋於台疆豐原懿敕賢義堂

天天運丙戌年九月廿七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纓芃 的頭像
    纓芃

    善書閣

    纓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